義大利特效化妝師、視效師加奈多.德.羅西(Giannetto De Rossi)辭世,享壽79歲。他的代表作包括《艾曼紐在美國 Emanuelle in America》(1977)、《生人回避2 Zombie2》(1979)、《沙丘魔堡 Dune》(1984)等作。並曾以《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1987)提名英國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
加奈多.德.羅西出生羅馬,在六〇年代以化妝師身分入行,參與作品包括《狂沙十萬里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等作,並迅速在影壇站穩地位。七〇年代,他曾與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合作《1900》(1976),也曾在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卡薩諾瓦 Fellini's Casanova》(1976)之中為一手為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設計華麗而怪誕的妝容。
.
不過真正讓他換得國際聲譽的作品,卻是為剝削電影《艾曼紐在美國》打造的性暴力場面。片中惡名昭彰的特效如女性乳房被割除等畫面,皆是由他創造。其場面太過真實,不僅讓觀眾信以為真,參與演員也抱怨自己因此產生陰影。隨後盧西奧.弗爾茲(Lucio Fulci)也找上他主導《生人回避2》的殭屍場面,戲中不少暴力場面成為經典,該片真正鞏固了德.羅西在業界的大師稱號。
.
在製片人狄諾.狄.勞倫蒂斯(Dino De Laurentiis)的邀約之下,加奈多.德.羅西前往墨西哥為《沙丘魔堡》打造驚人奇幻特效,包括非人類生物「公會領航員」(Guild Navigator)。同場拍攝的《王者之劍 Conan The Barbarian》(1982)所出現的怪物造型,也是由德.羅西設計。
.
在《第一滴血第三集 Rambo III》(1988)之中,德.羅西特地設計了一個裝置,讓火焰能從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的背部和腹部都是噴發。他的專業獲得了史特龍的高度認可,兩人日後也曾數度合作,包括《十萬火急 Daylight》(1996)等作。
.
在九〇年代之後,德.羅西依然處在事業高峰,包括為《鐵面人 The Man in the Iron Mask》(1998)製作了片中的鐵面人面具。而他過去擅長的恐怖特效化妝,在《顫慄 Haute Tension》(2003)依然奏效,成為許多觀眾的噩夢。
.
《獵殺星期一 What Happened to Monday》(2017)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除了化妝,他也身兼髮型設計。2021年4月11日,加奈多.德.羅西辭世。
.
.
(圖為加奈多.德.羅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是方濟各會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主要教堂,羅馬天主教的一座次級聖殿,坐落在主教座堂東南方大約800米的聖十字廣場。教堂中安葬著許多位最傑出的義大利人,例如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亞維利、烏戈•福斯科洛(Ugo Foscolo)、喬瓦尼•詹蒂...
羅西尼代表作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歐洲新聞
最受歡迎的歐洲歌劇 & 免費活動資訊預告
.
猜猜看,全球歌劇院演出最多次數的歐洲歌劇是哪部呢?
.
講到歐洲歌劇,這是從巴洛克時代開始,從義大利發跡的表演藝術
很多歌劇的樂曲常被拿來當作電影戲劇配樂,或是被拿來當成音樂會演唱曲目,就連選秀節目達人秀常被表演者拿來當作參賽曲目。
.
百年以來,歐洲著名代表的歌劇像是 莫札特飆高音的"魔笛"、常被音樂會選曲的比才"卡門"、濃厚東方色彩的普契尼"杜蘭朵公主"、以埃及故事為背景的威爾第"阿伊達",或是華格納被稱作史詩級超大型的歌劇系列"尼貝龍根的指環"
.
在世界各大歌劇院,通常會是以一年作為規劃,每一季的樂季會安排固定幾部歌劇做輪流演出。
.
大家是否有興趣猜猜看,到底哪一位作曲家的歌劇作品,是歌劇院常常演出的呢?
.
根據知名的歌劇資訊網站 Operabase的統計,整理出每個年度的歌劇演出資訊,排出年度歌劇演出排行榜。
.
Top 10 Opera
.
1. La Traviata Verdi 威爾第 "茶花女" 951場
2. Carmen Bizet 比才 "卡門" 783場
3. The Magic Flute Mozart 莫札特 "魔笛" 675場
4. La Bohème Puccini 普契尼 "波西米亞人" 637場
5. Madam Butterfly Puccini 普契尼 "蝴蝶夫人" 564場
6. Tosca Puccini 普契尼 "托斯卡" 543場
7. The Barber of Seville Rossini 羅西尼 "塞爾維亞的理髮師" 493場
8. Rigoletto Verdi 威爾第 "弄臣" 462場
9. The Marriage of Figaro Mozart 莫札特 "費加洛婚禮" 447場
10. Don Giovanni Mozart 莫札特 "唐喬望尼" 410場
.
因為2020年,全球藝文產業幾乎停擺,以上資訊是根據 2018/2019年度樂季,全球大型知名歌劇院的演出統計,由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 "茶花女"奪得年度演出次數最多的第一名。
義大利作曲家也是占據最多名次,第1, 4, 5, ,6 ,7 8 名都是義大利作曲家的作品。
這10部歌劇,大家有看過哪幾部呢?
.
✍活動預告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免費講座📍
2021/03/14 14:30 總館3樓多元學習教室
✍
法國文學講座:小說戲劇與歌劇 - 談法國作家小仲馬《茶花女》
.
《茶花女》是十九世紀法國文豪小仲馬膾炙人口小說與劇本,這段作者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在威爾第的筆下,轉化成歌劇史上最受喜愛的歌劇之一。《茶花女》先後被改編為舞台戲劇以及浪漫歌劇。尤其是由威爾第所譜曲的歌劇版《茶花女》成為當今世界各大歌劇院經常上演的劇目,同時也是威爾第歌劇代表作。
.
本次講座將探討小仲馬的真實感情世界轉化成虛構小說,再從小說故事文本到威爾第的歌劇音樂之間的關聯,以及賞析英國、法國與西班牙不同歌劇院所呈現版本。
.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茶花女,都歡迎一起來認識這部全球上演最多次數,最受歡迎的歌劇。
除了主要探討從小說文本到歌劇之間的轉變,還可以欣賞歐洲不同劇院演出版本,既然無法出國,那就把歐洲劇院帶到台灣給各位欣賞
羅西尼代表作 在 咖啡貓aka楊盈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傾聽音樂X 林健吉談《唱歌吧! Hiya O Haiyan!Sing!》
首播:20200928 am11:05-12:00
重播:20200929 am02:00-03:00
林健吉唱聲樂、唱歌劇、唱詩、唱好玩的劇場
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Feeling Good Music Co., Ltd.)
這回#傾聽音樂迎來了入圍本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唱獎及編曲獎的聲樂家林健吉老師,入行多年的他終於推出第一張個人演唱專輯《唱歌吧! Hiya O Haiyan!Sing!》,與他一同合作的伙伴也是節目的老朋友—對位室內樂團,在極其細緻的同步錄音過程中,林健吉有何體會?阿美族的他,也特別選錄阿美族古謠,他的心願是什麼?且來聽聽他的分享!
#專輯介紹
★台灣第一位在德國基爾歌劇院獨挑大樑的男高音林健吉,「他是當晚神秘的明星!輕巧靈活的唱腔和華麗閃耀的頭聲共鳴,是羅西尼歌手的不二人選。」-德國基爾日報(Kieler Nachrichten)
★林健吉富情感渲染力演唱與對位室內樂團高質感演奏,以合作多年的深厚默契,共同詮釋多首動人樂曲
★阿美族語、法語...等多種語言詮釋浪漫、溫馨、動人情歌
★法國作曲家佛瑞(Fauré)浪漫代表作《La Bonne Chanson美好的歌》,完整收錄9首連篇歌曲
《唱歌吧! Hiya O Haiyan!Sing!》延續Live演出的感動,帶來兩首改編後阿美族古謠、多首中外浪漫情歌,甜美抒情的《瑪麗亞的搖籃曲》、可愛愉悅的《柔軟的秀髮》、陶斯蒂《理想》,法國作曲家佛瑞(Fauré)《美好的歌》充滿對未婚妻的愛意及愛情,並詮釋兩首別具特色、帶著思念情懷的國人藝術歌曲。
【傾聽音樂】
佳音電台FM90.9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週二至週六am01:00重播)
羅東電台FM90.3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
桃園GoGo Radio FM104.3週一至週五 pm8:00首播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手機及行動平台,請連結 app.goodnews.org.tw
或下載 Hinet廣播app
羅西尼代表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是方濟各會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主要教堂,羅馬天主教的一座次級聖殿,坐落在主教座堂東南方大約800米的聖十字廣場。教堂中安葬著許多位最傑出的義大利人,例如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亞維利、烏戈•福斯科洛(Ugo Foscolo)、喬瓦尼•詹蒂萊(Giovanni Gentile)、羅西尼和馬可尼,因而被稱為「義大利的先賢祠」Tempio dell'Itale Glorie。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擁有16個小聖堂,其中許多小聖堂都裝飾著喬托及其學生創作的壁畫,以及墓穴和紀念碑。傳說聖十字聖殿是由聖方濟各本人親自創建。1294年5月12日,開始興建目前的這座教堂,以取代原有的教堂,可能是由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 di Cambio)設計,由該城幾個最富有的家族出資建造。1442年,教宗猶金四世為這座教堂祝聖。這座建築的設計反映了方濟各會簡樸的風格。平面佈置為埃及式或T型十字架(聖方濟各的一個標誌),長115米,一個中央走道(nave)和2條過道(aisle)被幾排八角形柱子隔開。教堂南面是一座修女院,其建築部分保留了下來。在主迴廊(Primo Chiostro)有巴齊小聖堂(Cappella dei Pazzi),完成於1470年代,興建時用作會議廳(chapter house)。伯魯乃列斯基(設計並完成了主教座堂的穹頂)進行了設計,保持了原來不加修飾的簡樸風格。鐘樓興建於1842年,以取代被閃電擊毀的舊鐘樓。這座教堂的19世紀新哥德式大理石正立面,由來自安科納的猶太人建築師尼科洛•麥塔斯(Nicolò Matas)設計和修建於1857-1863年。尼科洛•麥塔斯在作品中設計了一個明顯的大衛之星。麥塔斯希望和他的同輩安葬在一起,但是因為他是猶太人,只能葬在門廊下面,沒能葬在圍牆以內。在迴廊豎立著一座弗羅倫斯•南丁格爾的紀念碑。她出生在這座城市,而她的名字就取自這座城市的名稱。今天於前聖方濟各會的宿舍開設了皮革學校(Scuola del Cuoio)。遊客可以參觀技工製作提包、錢包和其他皮具,在附近的店鋪也有出售。
奇蹟廣場(Piazza dei Miracoli),又名主教座堂廣場,是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區比薩市中心一片圍牆包圍的區域,部分為草地。廣場上有四大建築:比薩主教座堂、比薩斜塔(鐘樓)、聖若望洗禮堂、洗禮堂墓園。奇跡廣場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列。比薩大教堂採用了拉丁十字架式,是托斯卡納甚至薩丁島所有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範。表裡均採用墨綠和乳白色條紋相同的大理石裝飾。比薩大教堂始建於西元12世紀,是中世紀羅曼式建築的代表作,教堂內部的馬賽克裝飾又混合著拜占庭風格,形成了其獨有的“比薩羅曼風格”。 教堂旁長方形的建築便是比薩墓園,園內刻有精美浮雕的墓碑、雕塑和回廊上的壁畫也值得一看。教堂的正面是洗禮堂,緊挨著教堂而建。它的建築風格是混合式的,拱廊的下半部分是比薩—羅馬式風格,而小小的尖塔與圓頂則是哥特式的。洗禮堂內有一個洗禮池,由白色大理石鑿刻,呈八角形,有半個游泳池那麼大,沿著洗禮堂內部的旋轉樓梯可以前往洗禮堂的中部參觀。圓柱形結構、雙層圓形屋頂和白色大理石材質使得洗禮堂內部的音效更為美妙動聽。。比薩斜塔離大教堂20多米,是大教堂的鐘樓,外觀呈圓柱形,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在塔基上用拉丁文刻的始建年為1174年,於1350年竣工。比薩斜塔高54.5米,直徑16米,塔身向東南方向傾斜,傾斜的角度約為3.9。一度關閉修繕持續了十多年,1998年,工人們在第三層上裹上電纜,將其附在框架上,並移走了北面的一些沉積的土壤,使斜塔處於平衡的狀態。近年再度開放給遊客登塔,登頂持票者應提前在指定地點集合,工作人員會先用5分鐘時間介紹斜塔的歷史,然後才由專人帶隊登塔。每批只安排15人,在塔上的停留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塔內有螺旋臺階294級,塔頂可遠眺全城風光。頂層並有鐘亭,中央有玻璃,因為塔的內部空心,因此透過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底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LM2Fle2SiI/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aZwGLIPFtDsyrwtt3usPX0dZF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