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旅行,只要花很少的錢,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從十七世紀開始,當時歐洲年輕知識分子和貴族流行大學畢業那一年,以有限的資源,踏上法國、義大利、希臘等文化大國,親身體驗從小到大從書本所看到的世界。
此傳統中國人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西方人稱「壯遊」、「浪遊」、「大旅遊」等。全球旅遊業界相當著名的《寂寞星球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推薦全球首選的廿個適合壯遊的景點,分述如下:
★登頂東非坦尚尼亞的吉利馬札羅山:它是非洲最高峰,由於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非常壯觀。 (待遊)
★蘇格蘭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跟著蘇格蘭漢子們穿起蘇格蘭傳統服飾─蘇格蘭裙,在這座中世紀古城欣賞來自世界各國的街頭藝術表演。(已遊)
★美國大峽谷騎驢:踽踽獨行於斷崖絕壁,欣賞谷底怒濤的河水,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待遊)
★印度泰姬瑪哈陵:工程精雕細琢舉世無雙,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連行色匆匆的遊客也忍不住讚嘆。
(已遊)
★澳洲大堡礁:全球最大珊瑚礁群,建議浮潛近距離欣賞珊瑚礁千變萬化的顏色。 (已遊)
★美國紐約:實在有太多電影在紐約取景,因此到紐約旅行有如走進《金剛》、《慾望城市》等電影場景,值得遊客慢慢探索與重溫。(已遊)
★南美伊瓜蘇瀑布:位於巴西與阿根廷邊境的伊瓜蘇瀑布是全球最大瀑布,壯觀的瀑布從哪一個角度看均美不勝收,四周步道適合健行。(待遊)
★希臘雅典衛城:最好一早前往屹立在巍峨山丘上的衛城,遠眺雅典城,欣賞壯觀的雅典娜神廟,並體會「歷史近在眼前」。 (已遊)
★美國內華達州黑岩沙漠:每年八、九月此地會舉行「火燒人祭,吸引全球背包族、藝術家、嬉皮來此解放。祭典中,一群人圍成圈子躺下,圈子中間燃燒一個高大的木製男人雕像,象徵剝光束縛。 (待遊)
★埃及吉薩金字塔:騎乘駱駝參觀為埃及第四王朝的三代法老而設計的神殿,堪稱史上最大的陵墓區。
(已遊)
★泰國披披島潛水:披披島因為電影《海灘》而爆紅,特色是清澈的海水與大量珊瑚礁,適合潛水。 (待遊)
★中國虎跳峽健行:欣賞峽谷中奔騰的金沙江以及兩座雪山雄偉的懸崖峭壁,探訪納西民族村落。 (已遊)
★越南下龍灣:一九九四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自然遺產。山洞內大小不同的鐘乳石,以及海上獨特的奇巖峻石,令人歎為觀止。 (已遊)
★法國巴黎:沿著塞納河漫步,登上艾菲爾鐵塔,到羅浮宮欣賞名畫,享受花都浪漫情懷。 (已遊)
★日本東京:在最有活力的原宿漫步,或是直接加入原宿的街頭扮裝遊戲,將自己裝扮成漫畫主角或電玩英雄。 (已遊)
★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第二次大戰期間遭破壞,所幸收藏品藏在羅馬尼亞躲過一劫。戰後冬宮精心修復,雄偉豪華。 (已遊)
★南美摩托車之旅:沿著古巴革命之父格拉瓦生前摩托車走過的路線,目睹灌溉他革命思想的景物。
(待遊)
★紐西蘭羅土魯瓦:位於北島中部的著名觀光都市,以地熱資源、毛利文化為特點。 (已遊)
★厄瓜多加拉巴戈群島(達爾文島):距離最近的大陸有一千公里以上,沒有了人類的干擾,此地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 (待遊)
★柬埔寨吳哥窟:吳哥城是高棉帝國的首都,目前遺址上的神廟、雕像、浮雕人物雕工精細,親眼目睹者無不憾動。(已遊)
這20處美麗的地點,我去過了13處,每個地方真的都美不勝收!
羅浮宮金字塔特色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貝聿銘逝世與《英雄本色》】
享譽國際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於美國時間周四(16/5)深夜逝世,終年102歲。據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兒子貝仲禮指父親在他位於紐約曼克頓的家中與世長辭,貝聿銘的建築師事務所經已證實此消息。
貝聿銘於1917年在廣州出世,為蘇州名門望族之後,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亦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治鬥爭,遂舉家南遷至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至於貝聿銘則在香港度過童年,曾入讀西區半山名校聖保羅書院,至1927年再隨父親遷居往上海。
18歲,亦即1935年負笈美國,主修建築,並先後於1940年在麻省理工大學及1946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繼續於美國發展,1954年取得綠卡,1955年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I.M. Pei & Associates」,之後兩度更改名字,最後取名「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沿用至今。
貝氏於1967年完成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Atmospheric Research)是為其獲得外界普通認同的作品,不過此作品仍未體現他揚名於世的「讓光綫來決定設計」、「Its openness is the essence」的強烈個人風格,於1968年他有份參與美國波士頓的John Hancock Tower才逐漸成型。
1983年,貝聿銘成為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此後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玻璃是他最常用的建築材料。30年前,當時還在唸小學的我,總是從各方面聽過貝聿銘這個大名,還常常將「聿」誤讀為「律」,因為當年他有份設計的中環中銀大廈,以發巴黎羅浮宮擴建部份玻璃金字塔都差不多在這個時間竣工,不過還有一幢已消失世上的建築,都是由貝氏負責設計,那就是位於銅鑼灣希慎道10號的新寧大廈。
這幢建築物於1982年落成,2013年拆卸,今天已變成利園三期。新寧大廈由貝聿銘同美籍華裔本地建築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現任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陳丙驊設計,除了全幢採用玻璃幕牆外,另一特色是建築師刻意將建築物往後移,藉此騰出大量空間作為大堂廣場,提升建築物的磅礡氣勢,這種構想於吳宇森執導的港片經典《英雄本色》(1986)可謂完美呈現。
其中一場戲講到,飾演跟班的譚成(李子雄飾)在出賣宋子豪(狄龍飾)以及Mark哥(周潤發飾)之後,子豪自首後被捕入獄三年,譚成則逃回香港並取代豪成為新的黑幫老大,綽號「大哥成」,至於Mark哥則在「楓林閣槍戰」內為子豪報仇時中槍變成跛子,從此在幫會地位一落千丈,並且被通緝,回港後只能當洗車師傅,生活潦倒,有天他們相遇,地點就在新寧大廈,「大哥成」意氣風發地從新寧大廈正門走出來 —— 貝氏大概沒有想過當初的建築意念會成就吳宇森的經典電影符號 —— 「大哥成」見到洗車人正是「Mark哥」,於是將鈔票散在地上打賞他,隨後王晶於《精裝追女仔》(1987)翻拍這一幕,「大哥成」由李子雄變成曾志偉。
《英雄本色》英名戲名叫《A Better Tomorrow》,呼應一個時代 —— 香港進入前所未見的經濟蓬勃期,卻又因為《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從此決定香港人九七回歸的命運 —— 《A Better Tomorrow》正好帶出彼時同時活在經濟繁榮和政治不安之中的香港人,內心有多矛盾。新寧大廈的出現,如今回看,確實有種強烈的歷史意義,代表香港這夥「東方之珠」曾經璀燦過,如今新寧大廈已不在,而香港亦早已淪落為不再具有國際視野,被內地硬生生拉下來固步自封的二綫城市,正如狄龍在戲中最經典一句對白:「我冇做人大佬好耐喇!」這位「大佬」不就是那些年的香港嗎?因為今日世道,一街都是「大哥成」這種人呀!
(17052019 —— 寫於台灣宜蘭)
#貝聿銘 #貝聿銘逝世 記者關震海 (自我新聞導讀) 快樂的 做乜膠睇電視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 香港電影台 #英雄本色 #吳宇森 #周潤發 #李子雄 #狄龍 #新寧大廈 建築學人 中央聖學子 灣仔好日誌 gregory wong 王宗堯 陸駿光 Alan Luk
羅浮宮金字塔特色 在 辭職去南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貝聿銘逝世,享年 102 歲
去到巴黎羅浮宮見到玻璃金字塔,記起是在香港長大的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覺得好 proud 即刻同外國朋友講。這金字塔好靚透明得來又有金屬支架反光,日頭同夜晚睇都靚,我個人覺得同成個建築物好襯~ 不過這設計極具爭議性,好多人覺得太現代化不配羅浮宮的古典美。其實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都一樣,我覺得好靚,但有好多人覺得似一把劍插在中環核心,又是具爭議性的建築。
我細細個就想讀建築系,不過成績不夠就讀了其他科。在港大遇到建築系的 Hall mates 會好羨慕,我幻想她們畢業後可以設計各式各樣的靚靚建築物,點知… 她們説畢業後才知道,本港建築師的「職責」是返大陸複製香港的 IFC 和 ICC,沒有什麼創意可言,也一定不會有任何爭議性。而本港的特色建築如西九文化區各項目就多數找歐美建築師設計,好 sad。咁搞法香港點會有下一個貝聿銘?
(睇返資料原來貝聿銘爸爸曾是中銀香港總經理,哦… 明啦…)
Btw 呢幅畫係我未去Florence 學畫畫之前畫所以畫功比較業餘 🙇🏻♀️
羅浮宮金字塔特色 在 羅浮宮 的相關結果
羅浮宮 博物館內藏古埃及至十九世紀的藝術珍品,他以簡約而富現代感的金字塔作為羅浮宮的主要入口,就像人們由古埃及文明進化開始,一直探索近代的藝術演變,具有象徵意義。 ... <看更多>
羅浮宮金字塔特色 在 【建築之美】貝聿銘(之三)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的相關結果
貝聿銘提出玻璃金字塔的概念,因為三角錐的形狀體積小但總表面積大,在有限的空間中能得到最大的採光,利用折射能引進豐富的日照,為羅浮宮增添更温馨明亮 ... ... <看更多>
羅浮宮金字塔特色 在 巴黎人原先不買帳!建築大師貝聿銘操刀「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 的相關結果
羅浮宮 拿破崙廣場,成了擁有一座高21公尺的大字塔、三座高5公尺的小金字塔,以及七個平面三角形噴水池,在通透玻璃、水與光影互相詮釋下,反而讓古典羅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