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二 (文字版)
最後,我們來談:在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要勇敢地夢想。
1.
林益仁教授和劉紹華教授都提到:在 2020 年復活節前夕,教宗在空無一人的廣場發表了一份文告。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裡也提到這件事,說教宗在發表那份文告之後, 回去就採取了行動。他組織了一個特別委員會,開始針對疫情之後的世界,未來的世界,要採取行動。
林益仁教授說:重點應該就是教宗在書裡所說的,他所關切的「土地」、「居所」、「勞動」這三個課題如何實踐得更美好。
劉紹華教授說:看教宗的行動,他未來的計劃的格局是非常大的,有如當年聯合國設立的時候的理念一樣。
而今天雖然很多人批評聯合國的組織 ,但它畢竟還存在,並且有人還繼續維護它的存在。為什麼呢?因為設立聯合國的那些理念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不應該只是為了一些組織上、技術上的問題,就完全否定那些理念存在的價值。
因此劉紹華教授提醒我們:我們應該放大格局、拉高目標。
因為放大了格局、拉高了目標,揭櫫美好的願景之後,
就好像把傘給放大了、擴大了。
當傘變大了之後,下面可以容納的差異性也就跟著變大。
2.
那怎麼把自己的格局放大?怎麼把自己的願景拉高?
劉教授認為教宗在書裡講的一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必須從自己出發,去中心化。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超越自己,
把緊綁住自己心智的利益給鬆綁,那我們就比較可能容納別人的利益進來,
就會比較容易有整體的格局,不只會看到自己、社會、國家的格局,
也可以看到一種全球的格局,把全世界的人、事、物,各種生物都一起納入,
朝那個目標共同努力的格局。
劉教授說,這也是世世代代有遠見的人、有先知的人都在告訴我們的事情,
告訴我們人類應該走向那個美好的願景。
只不過我們經常因為短視,或者是因為身邊小小的利益,或者是我們自己的一些人際網絡 就忘記了這一點。
因此她認為就像教宗在書裡面所說的,我們需要一直提醒、喚醒大家。
劉紹華教授說:有許多事情看起來很大,是全球性的問題,像是必須政府領袖級的人才關心得到的問題 ,但事實上 只要每個地方有更多的人被喚醒,就可能去改變自己政府的決策;而只要有愈來愈多地方的政府改變一點決策,那這個世界也許就是有希望的。
3.
最後,劉教授還提醒了一點很有意思的事。
她說:臺灣一直想加入聯合國,但是每當談到聯合國這些美好的目標的時候,
我們卻又會說:我們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
所以,她說:如果我們不學習這種全球性文明的語言跟姿態,等到有一天突然運氣好了,
人家邀請我們成為聯合國的會員的時候,我們到底要講些什麼呢?
怎麼和人家談判、協商 、溝通?
怎樣才能夠既知道爭取自己的利益,也爭取世人的利益?
否則,很可能人家讓你成為會員,讓你上台發言,你也會啞口無言,
或者跟人家講的話是失態的。
我對劉教授這段話深有所感。
就像之前趙家緯教授所說的,
在去年當全世界都在防疫的同時,也在注重減碳、排碳的當兒,
我們臺灣卻是燃油機車賣的最多的一年;
我們是是用超低的電價供應工業用電,造成臺電用電創紀錄的一年。
其他國家為了減碳,要求航空公司減免短程航班的時候 ,
我們全國卻在熱鬧地享受「偽出國」這種短程航班。
我們一直感嘆臺灣沒有受到國際的注意,也一直急於讓世界看到臺灣,
但是和我們這些渴望的意念相比較起來,我們所該有的準備也是差了一大截的。
這件事一方面可以當成我們的警惕,另一方面其實也可以當成我們的鼓勵。
因為如果我們當真學習到了這種全球性的語言和姿態的話,
其實我們是不用擔心別人看不到我們的。
4.
從 2003 年的 SARS,到 2020 年的 SARS 2 號病毒,其實病毒一直都在提醒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人類要謙虛。
所以像我們臺灣,去年疫情開始的時候就勤於戴口罩、勤洗手,那是懂得謙虛,是有福的。
但是等我們自以為這樣做就是全部的時候,疫情的破口就來了。
同樣的,歐美各國一直在等待疫苗。
但顯然,光是相信疫苗是不夠的。
像以色列這個疫苗覆蓋率如此之高的地方,現在疫苗的效力正在巨幅下降。
或者像美國,美國現在已經在考慮要打第三劑來當成一種標準措施。
這樣看的話,經過前面所有的探討,還有許多學者專家的意見,我們其實可以知道兩件事。
首先,就是臺灣經過了去年持續的「加零」領先全球的成績之後 ,
今年疫情有了破口,其實是禍中有福。
因為如果沒有爆發今年的疫情,我們就會更會自以為是地 ,
只以為封閉邊境、勤洗手、戴口罩就是全部,對許多更根本的問題視而不見。
不要忘記:在今年 5 月之前,不論政府還是社會上的許多人,曾經對疫苗這件事情有多麼不放在心上。
第二,是雖然 5 月之後的疫情現在又大幅改善,
可是我們不能又以為這就表示我們可以回到過去的「常態」,
或者又開始追求「加零」的成績,對其他視而不見。
5.
有人也許會問:我們努力追求「加零」有什麼不好?
為什麼一定要說,還要對許多根本問題必須要改善?
我想到一個比喻。
這就好像父母在問:「我要孩子每一科都考一百分,這有什麼不好?」
孩子應該是身心均衡成長,然後自然出現好成績。
如果父母只要求孩子一直只考一百分,卻不顧他身心的平衡發展,
那這種一百分是不可能持久的,並且孩子總有一天會爆發更大問題的。
防疫也正是如此。
如果我們不顧公共衛生、弱勢族群、生態環境、政府和公民社會應該有的運作,
而只是用封閉邊境、洗手、口罩來控制疫情,
一旦確診人數升高就管制移動,進行自保、獵巫,對別人污名化,
那這也是不可能持久的。並且一旦升高,就會爆發更大的問題。
那到底要怎麼改善?
我們應該要求政府進行各種改善,也更應該自己就採取行動。
知道從自己開始,讓自己關心的事情不只是疫情,而是把疫情當作是一個起點。
讓自己去中心化的起點。
開始關心自己過去不關心的事情,尤其是覺得離自己很遠的社會邊緣的事情。
一旦我們願意出發,去看邊緣,去抵達到邊緣,
那自然會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事,
然後讓自己勇敢地夢想,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
「讓我們勇敢夢想」十八集專題到此告一段落。 謝謝大家的收聽和收看。
也非常感謝這段時間所有接受我訪問的專家學者,以及協助我製作完成這個專題的朋友。
接下來我會休息一下。下星期四 9 月 16 日我們再見。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陳寗 NingSelec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陳寗嚴選雙 PD 超高速充電插頭:https://lihi1.com/RMaQ4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心得+抽書] 圖文繪本《總有一天你會懂》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療癒但願有一天你會懂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那些熟悉的歌】周葆元- 总有一天你会懂 - YouTube 的評價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卑與超越】
⠀⠀⠀
前幾天分享了一個話題,是如何找到人生的快樂,我說其實如果可以先定義自己看待生命的方式,往往快樂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
(雖然是業配,還是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想法,打著打著文章就變得超長。基本上是我聽完書後思考的一些心得。如果你想要聽原汁原味的書,建議你到留言連結,就能領取免費收聽30天)
⠀⠀⠀
至於為什麼提到這本書呢,是因為我以前就看過一次,當時覺得自己看懂了。但最近重聽一次Himalaya上,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覺得特別有感,也跟我的生命高度重疊。
⠀⠀⠀
如果從阿德勒的角度來看,這一路走來,我發現其實我都是自卑的。而自卑都是一種恐懼,只是我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罷了。我自己發現我的自卑有三種表現,逃避,攻擊,表現。
⠀⠀⠀
當然,我到現在還在努力克服這些問題,本來想分享一下有關講師的歷程,但我發現我的講師自卑感還很重,而且這些情境大家可能沒什麼共鳴,後來覺得可以分享一下我一路的感情概念,也許有什麼點可以給大家幫助。
⠀⠀⠀
但一定要先說,這些都我血淋淋的例子,然而如果你是個跟我以前一樣,單身非常久的人,我會希望你直接跳過這篇,因為我害怕你跟我一樣對號入座,但我的本意不是挖苦你,而是分享在這條路上的一些想法。
⠀⠀⠀
另外就是,裡面有些用詞是當時的真實想法,希望大家看的時候能夠有代入感,但就不要砲我了啦,我害怕所以先在這裡道歉了XDDD。
⠀⠀⠀
所以我就照著我自己的階段來敘述一下,細節就不談太清楚了,但我自己覺得,在人際關係,或是與人互動上,自卑感通常都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用前面說的我自己怎麼開始感情路,以及遇到的三個功課來做分類。
⠀⠀⠀
*什麼都沒有*
⠀⠀⠀
一個人剛開始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其實就是張白紙,也就照著直覺行動。班上有慢慢變好的女生朋友,我覺得好像有機會。當時不太懂得拿捏,於是就在人家抽屜放了告白卡片,結果對方傻眼,直接整個學期都不跟我講話。
⠀⠀⠀
當時超挫折,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太好,我是不是不配被愛,是不是我長得很糟。後來還聽到對方說別班的男生很帥,自己還覺得非常難過,後來我就進入了表現的概念。
⠀⠀⠀
*表現*
⠀⠀⠀
我很認真的去看很多的愛情小說,上面就寫到只要真心付出,對方總有一天會被感動的。
⠀⠀⠀
如果你看到這,在此先提醒除非你的付出非常自然,不帶著壓力。否則你的那些『真心付出』,背後大概都挾帶著巨大的壓力以及想交換的期待。而這些做法在對方眼中,其實都是很可怕的。
⠀⠀⠀
之前在這個階段的我,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所以我覺得應該要用很多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我後來發現,當我需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時,反而更沒價值了。
⠀⠀⠀
所以為什麼說是表現,就是因為我們不是用自己跟對方相處,而是幻想對方會愛上我們的付出。就像很多人說不要當工具人,送餐人啊,我覺得都是同一個道理。
⠀⠀⠀
其實很多表現,都是恐懼自己沒有價值,不被愛,所以希望用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當你需要這樣做的時候,反而正好證明了因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才用這些行動彌補。
⠀⠀⠀
啊不過我必須說,我運氣蠻好的,這麼魯的我在國中的時候還是交了個女朋友XD。所以中間有段時間我就都過的蠻好的。直到我後來在高一的時候移情別戀,不但沒有檢討自己,後來還失戀了,所以後來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
*攻擊*
⠀⠀⠀
這時候的我每天都在埋怨跟不爽,然而越是這樣,我就越交不到。於是我當時還說自己是去死去死團,反正女生都只愛高富帥,一定是因為他們勢利眼啊,只喜歡學校的風雲人物啊。或是她們打扮都是為了吸引男人啊,周旋在很多人之中啊,根本臭O子。
⠀⠀⠀
於是我就覺得,根本就不需要交女朋友,我也是可以活得很好的啊是不是。當時有個站叫做yahoo奇摩家族,這應該只有老人才知道,你就當成是現在的臉書社團這樣。我就常常在人家說跟女朋友怎樣的文章留言說,反正以後還是會分手的啦,不要曬恩愛啦。
⠀⠀⠀
當時記得還有用PChome新聞台(年輕的讀者就當作這是部落格平台),每天寫一堆靠北感情的文章。現在想想也蠻好笑的,這個時期大概就是得不到,所以就催眠自己不需要。並且還會去別人那邊留言,甚至發表一些女生就都是怎麼樣之類的文章。
⠀⠀⠀
但現在想想,當時我只是不能接受自己不夠好,於是我只好想辦法去貶低對方,進而證明自己不是不好,只是對方沒眼光。只是好笑的是,即便我這麼做了,還是沒有辦法交到女朋友。
⠀⠀⠀
於是我就越來越生氣,這種攻擊感越來越強,想當然爾也就更交不到女朋友了...
⠀⠀⠀
*逃避*
⠀⠀⠀
但一個人很長交不到女朋友的話,該怎麼辦呢?這時只能催眠自己反正現在交也不太好啊,所以我就開始無限逃避這個話題。
⠀⠀⠀
當有人問起,我就說沒遇到啊,女生都不好啊,高中其實還是要念書啊什麼之類的。加上當時我的精神狀況沒有很好,我就會說反正沒有人愛我,沒人要跟我在一起等等。
⠀⠀⠀
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就是覺得反正我也不在乎,啊反正也沒有人愛我。但其實心中超希望別人愛我的,也就不斷用這種方法,希望博得其他人一點同情吧。
⠀⠀⠀
沒想到這不但沒有讓我博得同情,反而還讓我被討厭,這時候我就更加合理化了,你看,就是因為女生都討厭我啊,所以我也是沒辦法。反正這世界就這樣,我就一個沒人愛的人。
⠀⠀⠀
但其實除了說我自己沒人愛之外,我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怎麼樣才能讓別人愛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可憐…
*當表現,攻擊和逃避放在一起之後…*
⠀⠀⠀
但沒想到我在高三的時候,遇到另一個女生跟我在一起了。我當時實在不懂什麼是感情,什麼是愛,我每天把對方拿來跟自己前女友比較,還每天覺得自己做了這麼多,對方怎麼會都沒反應。
⠀⠀⠀
但實際上我又回到了恐懼的情緒,我其實是擔心自己不夠好,然後我卻又希望藉由貶低對方,來讓自己變好。加上當時血氣方剛,常常就想找對方做愛做的事。然而當時被拒絕,除了恐懼之外又更加生氣了,覺得對方一定沒有很愛我。
⠀⠀⠀
接著我就做了很多事啊,去送飯啊,每天接送啊,買小禮物啊,做手做卡片啊。啊反正想得到的自以為浪漫的事情都做了,但對方反而不想理我。因為我還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我把這些做的事情跟對方說,然後總說你看我有多愛你,你卻連一些小事都不願意為我做。
⠀⠀⠀
想想跟這樣的人相處,是不是超級難過?所以我後來都一直反省,當時的我真的超廢,但我從來不正視自己的自卑,而是不斷藉由做很多事情證明自己愛對方,但卻完全不關心對方的感受。
⠀⠀⠀
現在想想如果有時光機,我應該會坐回去先踹自己兩腳吧XD。不過總是沒有的,所以最後當然是分手了。而後來這些自卑就不斷跟著我,也讓我產生了很多關係上的障礙。
⠀⠀⠀
*都是自卑,只是形式不同*
⠀⠀⠀
其實一切都是自卑的表現,當我們自卑的時候,逃避會要我們催眠自己,反正一個人也過得很好,不談戀愛就不會受傷害了。而我們會想辦法貶低他人,來證明自己其實很有價值。又或是想辦法用表現證明自己,或從某部分找到自己的優越感。
⠀⠀⠀
後來開始教了溝通,也常提關係,很多人總說為什麼我能夠說出情況,其實只是因為我就是那個最糟糕的例子之一XD。我自己到有點曖昧的時候,就會選擇退縮,是自卑。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想寫篇文章噴異性,是自卑。
⠀⠀⠀
甚至遇到異性的時候,總會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財力,還是自卑。甚至當我們進入關係了,每天還是擔心對方會不會出軌,這還是自卑。所以有趣的是,當我們不能正確認知自卑的時候,就會常常影響人生。
⠀⠀⠀
*有意識的接受自卑,就有機會超越*
⠀⠀⠀
問題來了,到底要怎麼樣不自卑呢?我自己的答案是接受,說起來很像幹話,但這真的是用在我自己身上的最佳解。
⠀⠀⠀
舉例來說,當我今天自卑的時候,我知道我是自卑的,所以我就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來避免了。我不需要害怕好像有點曖昧,我需不需要更進一步。因為即便我退縮,這答案也是一樣的。
⠀⠀⠀
然而當我在罵別人的時候,我會意識到是因為我相信的價值觀跟他人不同,還是我只是忌妒對方。說來慚愧,剛當講師的時候我也常常覺得其他老師不怎麼樣,但我後來才意識到,那其實也是我的自卑。
⠀⠀⠀
而當我力求表現時,我也開始思考我是不是自卑。我記得我有一次在粉專跟對方吵架,對方戰我學歷的時候,我開始跟人家叫囂,比年收入,比粉絲數等等。而為什我要做這件事情呢,當然也是因為對方搓到了我的點,還是自卑。
⠀⠀⠀
最好的方法不是跟對方吵架,而是承認我就是這個學歷。然而當我領悟時,我發現這也可能是對方的自卑,因為當對方沒辦法講道理,只能用學歷來壓你時,我瞬間也就釋懷了。
⠀⠀⠀
到這邊,都是我的思考與反省,所謂的自卑就是,當對方踩到了某個痛處時,我們想盡辦法不接受,用憤怒,悲傷,或其他任何的情緒來逃避。又或是採用攻擊,優越感來證明自己。
⠀⠀⠀
然而如果能夠穿越這些行為,看見自己的自卑時,忽然就會發現這些都沒有這麼重要了,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接受這樣的自己,並且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有意義的,如此而已。
⠀⠀⠀
最近重聽自卑與超越,真的又提醒了我好多事情,也幫我梳理了最近在準備線上課的恐懼,也完成了幾次新的嘗試與挑戰。
⠀⠀⠀
順帶一提,我聽的Himalaya很有趣,他不是找個人消化後,用很短的時間說書的重點給你聽。而是找人真的把這本書說給你聽。所以像我聽的自卑與超越,就有13.5小時。
⠀⠀⠀
所以我自己覺得最棒的就是不會加上說書人的觀點,而是有人幫你好好讀這本經典。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樣,最近在家工作覺得眼睛很辛苦,卻也很希望在睡前或是做其他事情時,有人能幫你讀一個章節,讓你有些新的想法。
⠀⠀⠀
一起來Himalaya聽書,點選連結或是輸入CWS30,就能免費聽30天
https://www.himalaya.com/mPmfK
#忘形觀點
#自卑與超越
#Himalaya
#每天聽經典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心聽:疫情中最好的教養守則】
#6月11日博客來66折一日限定《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週一聽到教育部宣布這學期停課到暑假的政令,我沒有一絲驚訝,原以為情緒至少會有一點難受,但最後竟是連一絲絲的波瀾都、沒、有,不知道是懶得起波瀾了,還是體會這場疫情真的不易,我知道的是,家外的疫情仍然盛焰,此刻若宣布解禁,孩子可以回學校上課,我(父母)也得費許多時間去思量,是否真的放心放手讓孩子回到安全堪憂的學校群聚?
還好,教育部為所有父母決定了「讓孩子留在安全的家中」,起碼父母對於孩子染疫的憂慮,可以暫緩一些。
這是「延長停課的時間,暫緩復學」的優點。
真的是優點。
這是我對「停課延長」這件事的善意所持的觀點。
也許也因為如此,我對這道命令頒佈會如此沒有波瀾的原因了。
外在的疫情環境,一直都很嚴峻,所以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困境,是一樣的,但真正的考驗在於,當關起門來,我們決定要怎麼過?
痛苦的過?懷抱希望的過?掙扎的過?放鬆的過?
真的應驗了薩提爾女士所說,我們是自由的,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想要的方式,對應到疫情,則是「外在疫情皆然,但內在面對的方式,我們卻是可以自由的抉擇我們想要的姿態」。
每個人選擇回應困境的姿態都不一樣,一如防疫在家時,面對手足間吵鬧爭執,每個人的方式也不一樣。
這週一晚上睡覺前,孩子們依舊自己安排了陪睡對象,我和三三被分配在一起,先生則和川川一一在一起。
隔天,我和先生習慣早起,夫妻倆在客廳交會時,很快的交換了彼此昨夜的陪睡心得。
我:昨天辛苦了。
先生:你聽到啦?
我:對呀,我和三三躺在床上睡覺,就聽見川川和一一在吵架,吵得蠻大聲的,最後川川還崩潰哭泣(笑)。
當時我人已經躺在床上快要熟睡,耳邊不時傳來川川的崩潰聲,我當時還問了三三「你妹妹在哭嗎?」可見當時聲音傳得多遠。
先生:每次川川來我的房間睡覺,就會和一一大吵,每一次川川都會得理不饒人的罵一一,但最後崩潰的也是川川,那聲音真的是……很難忍受。
我:但我昨天都沒聽見你出聲制止或生氣的聲音,表現得不錯。
昨天晚上我只聽見川川的哭聲和一一說話的回擊聲,卻始終沒聽見先生的喝叱。
先生:那當然,我可想通了。
我:恩?想通了?想通什麼?
先生:就是看到小孩吵架,我拚命告訴自己,我要「忍」!
忍!忍!!忍!!!
我彷彿看到昨夜先生脹紅著臉,忍著一肚子怒氣的模樣。
一想到那畫面,害我我忍不住笑出來。
先生不高興:怎麼?不對嗎?
我收斂笑意,正經而嚴肅的說:忍,是壓抑,壓抑久了,累積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炸的。
先生:對,我屢屢在爆炸的邊緣,氣死我了。但是不忍的話,要怎麼辦?
我:面對孩子爭吵,你不用忍,只要「用心聽」,就好了。
先生愣了兩秒,突然豁然開朗,大叫「好方法」。
是的,只要「用心聽」,認真的觀察孩子說的話、在意的事、用的語詞、回擊的力道,大人會發現,孩子爭執時,會衍生出很多很美妙的能力。
我經常在手足爭執時,靜靜的坐在一旁「聽」,姊妹兩人吵架,眼看火力四射,戰況膠著時,會衍生出動態反擊,彷彿恐怖,但事實上,川川的嘴巴像刀卻從不曾主動出手打姊姊,她的心柔軟的像棉花。而三三,雖然看起來非常有大姊氣勢,動手時毫不手軟,但事實上她在爭執時的語言永遠略輸川川的伶牙俐齒,所以才會忍無可忍想動用武力解決。
姊妹兩人的爭執,一直上演「情緒三態」的循環(詳見《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這是無法避免的情緒輪迴,雖然姊妹兩找不到解決的出口,但始終會維持「手足微妙的平衡」,一時半會兒,平衡會不斷的以各種樣貌挪動來去,只要父母不介入,放手「讓問題跑一會兒」(詳見《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平衡就會維持下去,不會衍生出親子問題,也可能時間拉長些,問題會自己消失。
這個階段,最是考驗父母的容忍度,一如先生所用的方法「忍」,一旦沒忍好,很容易爆炸,瞬間就介入了手足戰爭,一旦父母介入,不管是想維護誰,或糾正孩子們的錯誤,手足間的平衡會立刻消失,手足戰爭一秒變身為親子大戰,父母都將成為孩子情緒下的砲灰,整個家庭的和睦關係都將得不償失。
究竟該如何面對手足間的爭執?
只有一解,那就是「用心聽」。
何謂「用心聽」?
所謂心,意即「聽核心」裡的「用心欣賞」,而聽,則是「聽核心」裡的「傾聽」,說得簡白的話,那便是:用「欣賞」的姿態來「聽」孩子的爭執(「聽核心」,詳見《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既然名為「欣賞」,就是不以批判的觀點去看孩子爭執,而是去思索孩子說出口的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動作,背後的資源是什麼。
當父母「用心聽」孩子吵架之後會發現,「手足爭執」會變成日常生活中最美妙的劇場,而不再是讓父母勞心勞力的審判。
我曾聽兩姊妹不知為了什麼小事而爭執,其對話甚是有趣──
川川:為什麼每次都要聽你的!(怒吼)
三三:我又沒叫你聽我的,你可以選擇聽,也可以選擇不聽,那是你的選擇。
(三三的姿態平靜,但內容讓我有一種耳熟能詳的感覺,這不是我平常會說的話?只是三三把句子掐頭去尾,拿來用在爭執一途,不得不讚嘆三三非常有對話的潛能)
川川:可是你剛剛說如果我不照你說的做,你那套鬼滅之刃的漫畫就不借我看。
(川川頗有小辣椒據以力爭的樣態。)
三三:對呀,你惹我不開心,我幹嘛還借你看,我是笨蛋嗎?
(哇,姊姊說的好有道理喔,好會轉!)
川川:你這樣不就是變相強迫我聽話!你好壞!(尖叫)
(川川終於查明姊姊語言的意圖,看來川川也是頗有分析頭腦,理解力挺好)
三三:想看漫畫就聽我的方式,不照我的方式處理你前面的東西,就不要看我的漫畫,你自己選擇。
川川:要!我要看!哼!反正只是把這堆書搬走而已,你以為有什麼難,我搬完就來看你的漫畫,氣死你。(挑釁)
(川川的反擊,既天真又可愛,雖然看似好像委屈自己聽話,但實際上卻讓自己看了姊姊的漫畫,討了便宜,看來這場戰爭誰是輸家還不一定)
姊妹兩吵架,看似針鋒相對,看似膠著難清,但只要「用心聽」孩子爭執的語言以及論調,其實有頗多意想不到的樂趣。
疫情期間,父母孩子每天都被迫關在家裡,被迫24小時強硬相處,「用心聽」是我真心想推薦給所有父母面對孩子戰爭時,實際運用看看,只要這一招學會了,聽懂孩子在戰爭中的一切行為下的資源,父母會更優雅。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66折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A8Vj8p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新陳寗嚴選雙 PD 超高速充電插頭:https://lihi1.com/RMaQ4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 & 充電頭: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陳寗嚴選 NAS 團購:https://lihi1.com/SuL4Q
──────
NOW! 成為陳寗頻道會員並收看獎勵影片:https://lihi1.com/ZT8bZ
頻道會員經費用於製作字幕及剪接,懇請支持頻道營運!
──────
00:00 預計今秋 iCloud+ 全面上線:所有付費訂戶的 iCloud 都將受影響!
00:30 替你加密,保護隱私的 iCloud+...Beta iOS 15 已可先升級,所以我已加入了!
03:00 最近你一定常遇到...每個 APP 都問你「開放追蹤好不好」
04:10 讓你有知的權利:增加 APP 的隱私報告讓你自由檢查
04:59 隱私權嚴重侵害事件:發現很多 APP 會偷拍使用者表情
06:04 可限定 APP 不准任意追蹤使用者資訊/影像:很多人罵蘋果貴,但他安全高標準
06:28 Email 加密更嚴格:防止別人透過 Email 偵測你的資料
07:06 以前「Hey, Siri!」是送音檔去蘋果分析,現在起只在你手機上處理,更放心
08:21 iCloud+ 三重點:Private Relay 自動幫你加 VPN,防止被追蹤
09:05 iCloud+ 三重點:Hide My Email 替你隱藏 Email 帳號,製作無限分身
10:21 iCloud+ 三重點:HomeKit Secure Video 可無限制上傳家用監視器畫面
11:10 iCloud Private Relay:手機透過跳板去上網,網站就追不到你
11:52 設定方式:在 iCloud 升級的位置選 iCloud+
12:30 實際試用 iCloud Private Relay:「私密轉送」,可設定 VPN 範圍
13:34 實際試用 iCloud Private Relay 結果:每一次出現的 IP 都不同,超好玩
14:17 iCloud Private Relay 缺點:過跳板會使上網變慢約 1-5 秒
15:17 蘋果號稱不影響上網速度,但我用 iOS Beta 試,會變慢
16:05 為什麼要有分身 Email?可以用分身 Email 帳號申請各種會員帳號
17:31 要用 HomeKit Secure Video 要有 HomeKit 監視器,可自動分析來的是什麼人並通知
18:30 HomeKit 攝影機缺點:影像畫質不太好,拍了也沒啥好看
19:56 針對過世家人的特殊解鎖方法:現在先指定誰可解鎖,總有一天用得上
21:14 Universal Control 是蘋果抄鴻蒙?開賣時間這麼近,怎麼可能一週抄出來
22:01 蘋果不是不抄襲!以前 Steve Jobs 滑鼠就是抄來的
#WWDC #icloud #蘋果
──────
陳寗實話說 Podcast 試營運上線:
Apple Podcast:https://lihi1.com/xXnHu
Google Podcast:https://lihi1.com/yfDKF
其餘各大 Podcast 平台也都有上線,請直接搜尋「陳寗實話說」!
──────
本頻道每晚 6 點鐘上新片,還有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 點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DLXQNlsEfQ/hqdefault.jpg)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繪本就像是個教授走進教室
在黑板上寫了一道題目
讓學生自由去思考
第一次的戀愛給你什麼感覺?上一次討厭自己是什麼狀況?
獨自在家的週末夜晚,你能承受孤單嗎?
這些問題都會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出現
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想帶給讀者的反思
而我自己去回想
生命都是透過什麼方式在教導我們某些事?
我想到的答案有
「事情不如預期時、自我懷疑時、自責時」
而關於這個問題
每個人的答案一定大不相同
但或許透過影片中每個年齡層的處境
你也會找到生命想帶給我們的東西
#繪本 #書單 #說書
會員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S_D1n3fD54/hqdefault.jpg)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2wfFnGQcM/hqdefault.jpg)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療癒但願有一天你會懂 - 心情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而這次的新作裡,翻開就感受到從童年的經歷。那時候的我們懵懵懂懂,似乎只會哭泣或沈默,遇到事情也總是搞砸,可是我們也會被一 ... ... <看更多>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那些熟悉的歌】周葆元- 总有一天你会懂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周葆元Playli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yxlKBE_fMv5-I3qZ4JqXve3NHaY6th_周葆元 总有一天你会懂 From 1994 Album 总有一天你会懂 ... ... <看更多>
總有一天你會懂心得 在 [心得+抽書] 圖文繪本《總有一天你會懂》 - 看板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抽獎贈書:圖文繪本《總有一天你會懂: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
活的小事裡了》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bit.ly/2OmV739
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在人生中學到了什麼?」
例如:《總有一天你會懂》:我學會人生苦樂參半,至少我躺著被送進醫院能站著走出來
3、完成以上步驟,即擁有抽獎資格。
二、獎品介紹:
◆抽獎名額:《總有一天你會懂》一本(三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11/22(五)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中獎公佈:2019/11/22(五)晚上十二點
◆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11/23(六))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
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三、書籍介紹:
「人生中途,過去的必然會有苦痛與遺憾,但也有種種美好等待你去經歷」
今年有許多日子,奔波於住家與醫院間,急診室少了初綻哇哇啼聲及笑顏,總瀰漫千鈞一
髮之緊繃氣氛,每位躺在病床上的病患和家屬無不眉頭緊鎖,病痛積聚成之黑色漩渦盤據
於鑲著慘白日光燈的天花板,沉重,彷彿肉眼可見。
左手第一床的中年母親因酒精中毒送診,兒子年屆青春期,每晚結束打工,必壓低帽簷趴
在母親枕頭邊休息;第二床的白髮婦人試圖服藥自裁,洗胃後跟沒事人似的,大手大腳招
呼媳婦,叮囑拜拜細節;鄰床阿北與家父同歲,於例行檢查中發現腦瘤,神智衰退之速度
比離水魚兒更快,到第三天只認得一心盼見的兒子,兒子來半小時便離去,三十分鐘內分
分秒秒問的是地契放哪?
我在醫院讀書,也讀人。
一床推開一床,床床均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以喜劇告終、以悲劇作結,有的愕然畫下大大
驚嘆號、問號或句點。無人質疑斷句後接續為何?生命更迭,又有一床新故事自救護車直
送大門。
《總有一天你會懂》亦囊括眾多生命故事,其由德國《時代週刊》編輯海可‧法樂為文,
聯手獲獎無數之義大利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共同創作,本書乃獻給法樂初生姪女之獻
禮,理應包含人生的真、善、美,卻也觸及物是人非與光陰狠戾。
曾經我質疑為什麼?然閱畢本書方知,將人生酸甜苦辣,以讚許親吻甜美包裝、用痛楚淚
水繫上光潔緞帶,完完整整寫下從0到100歲之翻飛詩篇,一歲一年、一年一畫,遣蝴蝶拍
撲羽翼遞送予你,或許才是份蘊含真心實意的禮物吧!
為收集材料,法樂和小學生聊天、與老人促膝長談、面會東德最高領導人汲取智慧精華、
在地下室公寓破敗水泥地上約談敘利亞難民家庭,對不同人物,擲出相同問題:
「你,在人生中學到了什麼?」
有人傾訴對未來嚮往;有人品嘗大難不死後之餘燼;人近暮年,一夜好眠或一杯香醇咖啡
即等同一朵美夢。假若你在人生路上追尋真愛屢戰屢敗,那來自來自巴伐利亞的老師附耳
告訴你,她直到七十四歲才遇到真正適合的男人,所以我們要盡量活到七十五歲!!(握
拳)
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之經驗談,由維達利之手以粗曠線條、狂野且原始色塊盡情揮灑,
大面積鮮豔畫作帶來衝擊性印象,並微妙反襯纖細入微之簡短文字,輕盈又凝重地熨燙讀
者敏感神經。
8又1/2歲,你知道「不再凡事信以為真」。
19歲,你發現「有時候好討厭自己」。
43歲,你明瞭「為自己而活」之真諦。
53歲,你哀悼未實現之夢想,慶幸「學會品味細微的美好」。
80歲,你終於能「活在當下」。
看似千變萬化的《總有一天你會懂》,實則以兩個概念貫穿全書。
之一是人生中的「變」,例如:
2歲學習翻筋斗,但也發覺活著的一刻隨時會死去。
30歲知悉快樂是比較出來的,且快樂在歷經艱苦後更能體會。
89歲以滿頁枯枝敘述難捱時刻,96歲枯樹迎春,又迎來一年春天。
人生時時刻刻處於變動中,悲喜倏忽即逝,偶爾時運不濟,以為將永遠停駐生命低谷,然
苦難孕育了堅韌的生命力量,誰知下個時節不是笑看雪後樹逢春呢?
之二是人生中的「不變」,譬如:
28歲夏天面臨失戀,母親臨別留下一罐親手釀製的手工果醬作為解答(換成台灣可能是醃
蘿蔔或豆腐乳)。
42歲的你開始釀果醬,廚房牆上貼著斑斑駁駁的食譜配方。
94歲的你把果醬空罐收進地窖。
95歲的你又釀了一年果醬,人瑞牌果醬正式發售(胡說)。
「果醬」可以替換成任何事物,它是一種傳承意象,在變動生活中,象徵恆定、讓人安心
之「不變」。
在品味了「變」與「不變」後,若作者問我:「你,在人生中學到了什麼?」
39歲的我會回答:「我學會人生苦樂參半,至少我躺著被送進醫院能站著走出來。」
有些故事,或許你我現在參不透,但繼續活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懂。
四、書籍簡介(摘自博客來):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走到今天,你都學到了什麼?
你是否曾以為,生命的進程,
會像自己的年歲數字所呈現的一般,推進。
17歲,啊,戀愛,就這麼奇妙的發生了;
34歲,有了孩子,終於必須成為大人;
48歲,歡聚,原來是件值得珍惜的事情。
看似再正常不過的期待,為什麼不這麼理所當然?
人生走到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作者海可‧法樂(Heike Faller)曾任德國《時代週刊》編輯,看到可愛的姪女出生,而
有了創作的念頭。他想送姪女一個禮物,讓她明白即將擁有怎樣的一生。
一歲,一年;一年,一幅畫。
一個人或許會在6歲就明白,人會死去;也或許會在22歲知道,往前的動力竟然是貧窮;
或是在49歲時發現,睡上一晚好覺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也可能在74歲,才遇見適合相處餘
生的伴侶。
法樂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勒里奧‧維達利(Valerio Vidali)共同創作,自己則近身
採訪不同生命經歷、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受訪者中有小學生、前東德最高領導人、有六
個孩子的敘利亞難民母親、來自奈及利亞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還有到晚年才遇見人生
伴侶的巴伐利亞老師等。
他問每個人同樣的問題:「你在人生中學到了什麼?」他發現雖然大家背景各異,但是許
多人生階段的體悟卻有相同之處。維達利則以他類彩色蠟筆的手繪風,純稚的筆觸如同孩
子的視角,透過百餘張繪圖帶領讀者,由一件件生活小事中體會人生的脈絡。不管你正處
在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
人生中途,過去的必然會有苦痛與遺憾,但也有種種美好等待你去經歷。
重要的是學會換上新的眼光,如初生純粹,如長者豁達。
一生有很多種過法,等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懂了,啊,原來這樣也可以是一輩子!是多麼難
得可貴的體悟。
生命本沒有標準答案,原來人生的大事,都在生活小事裡,
當你能重新看見點點美好,就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
狡螺三窟
https://www.facebook.com/rosetruth
https://www.plurk.com/rosetruth
https://rosetruth.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20.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4085310.A.70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