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醫生生活2》終於畫下句點 燦爛的展翅高飛離去
(內有《機智醫生生活2》完結篇劇情雷)
「彷若太陽般耀眼的你啊,即便這個世界,殘忍的阻擋你,耀眼的人們啊,我愛你,展翅高飛讓世界看到你。」 〈Butterfly〉
再會了,99's的五人組。
是你們讓我相信,要更認真善良,就算遇到怎樣的傷心與挫折,都不要害怕,交給時間就好,時間會給你答案。
每個禮拜四晚上,我都固定在忙碌完一天工作之後,暫時放下一切,準備好一些啤酒、零食,看著李翊晙、安政源、金雋婠、楊碩亨以及蔡頌和遇見每個不同難題時,盡力去面對,用樂觀去對抗悲觀,用快樂去對抗傷心,五人組身處不同的醫科,不受限於四十歲的年華,他們心態年輕恍若孩子,面對困難時也一肩扛起,不忘給予晚輩慰藉,給病人鼓勵,跟他們說,這個世界很美好。
從六月到九月,這三個月總算再次迎接《機智醫生生活》的完結,除了其中有兩週停播之外,幾乎每週都未錯過,為了李翊晙(曹政奭 飾演)與蔡頌和(田美都 飾演)說不出口的愛情惋惜,為了安政源(柳演錫 飾演)與張冬天(申鉉彬 飾演)的甜蜜故事而嚮往,又為了楊碩亨(金大明 飾演)與秋敏荷(安恩珍 飾演)的幽默對話而開心,還有為了金雋婠(鄭敬淏 飾演)與李翊純(郭善英 飾演)心碎過也心動過。
相較於先前,《機智醫生生活2》的故事時間軸跨向2年,對他們來說,世界不會一直都很美好,他們都為自己無法救回病人而傷心,在完結篇中,蔡頌和望向急救病房內,不過相隔一牆,一邊歡天喜地迎回大病初癒的爸爸,另一邊則與腦死的家人道別,生與死在眼裡同時上演,我們只能默默看待這一切發生。
這三個月以來,我都會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會有這麼好的人嗎?五人組雖然偶爾會因為不同狀況發起小脾氣,但基本上仍有著大愛,五人組除了貪吃之外,基本上很難挑出什麼太大的缺點,他們可說是善念的極致。
但又怎麼說呢,這段期間適逢全世界的疫情未減,我又覺得像是《機智醫生生活2》這樣的故事,必須存在,非得存在,讓我們相信一切的不可能。
「機智醫生生活」讓我的心思慢慢又更柔軟了,也習慣溫柔了,並更期待去面對以後每個新的一天。
其實相對於第一季,並不夠好,大多事故是少了些許新鮮感,角色之間也有所侷限,雖然有些可惜,我仍沉迷其中,喜歡《機智醫生生活》,就像跟好朋友固定相約碰面,不必常見,但就很重要。這是我與這個美好故事的約定。
在這段期間,有時迎接不開心的事,我會想起楊碩亨那句「有時不幸的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身上」。
有時工作不順時就想起李翊晙所說「你能夠做好,只是缺乏經驗」。
也會有過不知所措的時刻,這時就想起金雋婠所說:「我不想叫你刻意隱藏或忍耐那種情感,可是,你還是得做好份內的事,無論你再怎麼難過,有時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如今五人組都有愛情了,雖然我知道他們之後可能還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但沒關係,我仍覺得他們可以因為去把握機會,去爭取更多幸福。
我願意成為更好的人。
只是總會有說再見的時刻,這是我喜歡《機智醫生生活2》完結篇的原因,其實這中間由於集數過長,也曾感覺到有些拖戲,但因為完結篇收得太好,當五人在地下室裡略顯無奈的說「我們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練團了」,我又會打從心底惋惜,真的不想說再見啊,雖然在故事內的平行宇宙,律帝醫院的人們仍會繼續過好每一天,我們與五人組一樣,故事不會結束。
當蔡頌和看著夕陽,說著「小時候喜歡看太陽升起,現在則是喜歡看太陽落下」,李翊晙則回應「是因為可以回家了」,對啊,有家可回,就是一個想念可以寄放的地方,默默的在這些時間內,《機智醫生生活2》也成為我們不安情緒的避風港,帶著我們出發,帶著我們返航,就像他們最後一首選唱的歌曲〈Butterfly〉裡面的歌詞「耀眼的人們啊,我愛你,展翅高飛讓世界看到你」。
相信自己可以更好,展翅高飛吧,無論會不會失敗,都總是值得一試。
Netflix
#機智醫生生活2
#슬기로운의사생활2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3"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
總是 想起 不開心的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難過》
最近睡前,小女兒總是會哭。明明上一秒鐘都還好好的,躺上床就開始啜泣。我們原本以為,她只是鬧鬧不想上學的把戲,仔細觀察她的表情,小眉頭簇擁得緊緊的,眼淚大把大把流下來,又不太像是裝病鬧心機而已,是認真在傷心的樣子。
「妳想和我說說,是怎麼回事嗎?當然,不想也沒關係。」也許這樣的問法,對一個五歲半的小女生來說,好像很超齡,但我盡可能地在任何事情上,培養她對於「邀請」的熟悉感,讓她知道,即使需要等待邀請,她永遠都有選擇。特別是,選擇說不。
小女兒停止了半晌,濕潤的睫毛凝結在只亮著一盞夜燈的半空,我以為她是用沉默在告訴我,她還沒準備好要說。就在我快要一腳跌入夢鄉之前,我聽到她以冷靜的語氣、更超齡地回覆我,「媽人(這是近來兩姊妹幫我們取的新封號,以此類推,爸爸=爸人),我難過。我不想長大變成大人。」
啊?可是你明明就離大人還很遠好嗎。心裡既好笑又詫異,小女兒抽噎,「因為我變成大人之後,就要面對很多不開心的事。」
啊啊啊? 「甚麼意思,例如哪些不開心的事?」
「像妳一樣加班啊,每天都沒時間看電視,還有減肥啊,喜歡的東西就不能吃很多。還有,還有妳跟爸人會老、會死。我就看不到你們。」說著說著,又梨花帶淚哭得如喪考妣。
這,到底要怎麼回答啊。哪來這種悲愴?睡意全無,想起醬在線上開聊55號閘門時的語氣,「不要問。」覺得自己遭受報應。小時我如何折磨我媽,現在被加倍奉還。
我的兩個女兒,都有55號閘門,豐盛到我幾乎承接不住她們。她們情緒的爆點也不太一樣。大女兒有起床氣,早上通常是最雷的時間,小女兒比較難捉摸,說風就是雨。
當55號閘門冷淡、拒食、痛哭流涕…都、不、要、問。不要問你還好嗎?你怎麼會突然這樣?不要哭了嘛,不吃飯會餓死啊。不要雞婆、充老大。Let it be。
所以,一百萬個為什麼又被我吞回肚子裡,也壓抑住自己想要勸阻她別哭的八股台詞,沒上班怎麼會有錢、減肥就是你老母偏執啊、你可以狂吃真的。至於老死嘛,人人都會。況且等妳長大了,搞不好反而希望別太常見到我們。
非常微弱的光線裡,我抱著她,「好喔,原來是這樣啊。我知道囉。」沒多說任何,讓她哭。等她稍微哭累了,眼睛半張半闔,我唯一說的只有,「還需要衛生紙的話跟我說喔。媽媽在這邊。」
半晌,沒再聽到聲音,探頭一看,她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小女兒又非常開心的樣子。爸人端給她一碗巧克力莓果麥片加牛奶,她歡樂地吃著。「嗯,讚,這真的好~好~吃喔。」邊說邊輕輕搖晃她的身體,真的跟醬說得一樣ㄟ。吃到美味的、或自己喜歡的東西,55號閘門就會不自覺地晃動身體。之前竟然沒有特別注意。我只火大她們莫名其妙不吃東西,要不然就是極端無比地狂吃不已。關於昨天那些超展開的悲從中來,已不復見。
這時千萬不能再追究了。我不知好歹地試過幾次,問問到底怎麼了。然後會被無情封鎖。
對於人、事、物,充滿豐盛的感應力,兩姊妹從小就是特別敏感的孩子。大女兒的哭聲在護理室出了名,明明離吃奶時間還有半小時,護士小姐就會把她先推來我房間,原因是她一哭開鬧餓,所有小孩都會跟著嚎啕大哭。小女兒不愛睡床,一歲以前我們輪流抱在手上,以為睡沉了可以放到枕頭上,才剛要動作她就睜大了眼睛,令人莫名心慌與煩躁。
我在夥伴時段分享過這個閘門,對於「不要問」這個相處哲學,我曾經向有55號閘門的朋友,提出疑問,「妳不說,我怎麼會知道妳難過呢?也不知道要如何幫忙啊。」
他們臉上露出莫測高深的神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種既遠又近的飄渺感,彷佛我問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果還需要問,才會知道,那你就不是對的人。而如果你不是對的人,我說出來解釋給你聽,你也不會懂,何必說。」
呃,好的。Got it。那一刻,我立馬覺得自己過剩。那也是日後,在女兒們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情緒波裡,我最常感受到的。她們有著豐盛起伏的靈魂,我摸不著頭緒、又太想搞懂,因而顯得過剩。
她們的55.1、55.5、55.6,分別向我展示了,關於豐盛本質、還有情緒樣貌的知識,看了許多晚上,我最後慢慢把書本闔上,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先學會最基本的一件事,尊重她們心中的情緒水位,體諒她們會有雨天,不要執著於多問,就算知道原因,也不代表我們有能力提出夠好的解答。
比起解答,我還寧願遞一把傘,又或者,把自己安住成簷廊。晴天雨天,讓孩子們來我這裡暫歇,想講便講話,不想便沉默。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有豐盛,也許孩子們的設計,會讓她們的豐盛更肥沃一些,我但願自己可以學會,少點踐踏,不幸天崩地裂的時候,依隨她們在豐盛的中心,盡情吶喊、嘶滾。
對她們來說,我與其當個母親,更重要的功課是,成為懂得陪伴的、對的那個人。
總是 想起 不開心的事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面對壞情緒,決定了你的成就。(貝爾納多篇:P.15)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經歷不如意的狀況,面對突發狀況時,每個人會依循自己的習慣決定該如何解決問題。但因為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同,有時候個體所選擇的解決方式並非是在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單純逃避問題甚至是製造出更多更大的問題,好暫時無暇去想到原本的問題。
在本書P.12~P.18當中,用七名不同個性的主角為例,故事的開頭都是發生某件意外打亂了一天行程,接著又面對工作上的不如意、老闆的刁難等狀況;而七位主角在面對壞情緒時,因為處理方式的不同而影響到後續的發展。
主角三號貝爾納多是個習慣告訴自己「事情沒那麼糟糕」的人,那天他一如往常地去上班,並按照日常行程工作。但他的老闆因為自己的問題而責罵他,貝爾納多並沒有去想到老闆只是單純想找人發洩情緒,同時他也立刻將被責罵時所帶來的不適感壓下來,繼續他的工作。
面對日常的一切狀況,貝爾納多表面上的情緒起伏都很小,甚至可能沒有任何反應。因為每當情緒湧上來之前,貝爾納多就會立刻將他藏起來,而那些被他往內心深處埋藏的情緒從未消失過,只是因為埋藏得太深,就連本人也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了。
貝爾納多有偏頭痛的毛病,但醫師都找不出病因,他總是靠吃止痛藥來解決偏頭痛的問題;那天被老闆罵完後頭痛的問題又變得更嚴重了,他沒有發現自己的頭痛與被老闆罵之間有關聯,他只是選擇了再多吃一顆止痛藥來緩解頭痛帶來的不適。
“患有述情障礙的人在面對事物時,無法感知情緒間細微的差別,他們不常觀察自己的內心,也無法適切地理解他人的動機。
在這種行為模式下,我們發現兩種人:一種是成長背景中沒有足夠的情緒詞彙的人,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從不討論「某些事情」;另外一種則是其神經結構對情緒有著不同處理方式的人,像是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的人便是如此。”(本書p.95)
我想貝爾納多並非是亞斯伯格族群,我在被貝爾納多的例子中看見了母親的影子,我的母親自我有印象以來就是普拿疼不離身,偏頭痛的問題幾乎是天天困擾著她。
母親同樣找不到頭痛的病因,而頭痛又會影響到她該做的事情,於是只能夠靠著服用止痛藥來解決;她平常甚至會把薄荷棒當成臉部保養品,一天到晚狂擦太陽穴與人中,她認為薄荷油的香氣能夠緩解她的不適。
當我結婚生子後,就跟許多回娘家的女兒一樣,我會找母親傾訴嫁到夫家後所受的委屈,在當時我母親永遠只會跟我說:
「是妳自己決定要嫁的,有什麼委屈妳都得要忍耐,才不會被人家嘲笑軟弱。」
「當人家媳婦沒那麼容易,做得再好也是永遠被嫌不完,自己看開一點就好。」
「婚姻就是這樣,老公在外面做什麼妳不要去多嘴,當人家太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少他還有拿錢回來給妳跟小孩。」
至少在我記憶裡,母親從來不會用言語表達她的感受,我幾乎不曾看見她頂嘴公公婆婆;即便爺爺奶奶擺明就是在刁難母親,她也只會不斷點頭說自己會改進,事後再躲回房間偷偷哭泣。
三從四德的父權思想綁架了母親的感受,使她不允許自己為那些不合理的對待提出抗議,甚至不允許自己生公公婆婆的氣。當她在家庭中遭受到公婆與丈夫不合理的對待時,她會洗腦自己問題全都出在她身上;無法達到夫家的標準是她能力太差,她至今沒被休掉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要感恩、要知足。
不讓情緒失控而做出極端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好事,但被壓抑的情緒若無法獲得釋放,就會持續累積在內心裡,最後出現其他生理上的病症,例如貝爾納多與我母親那樣的偏頭痛。
上一篇的潘多拉同樣也是壓抑,貝爾納多與潘多拉最大的不同是他無法意識到自己其實有情緒;如果潘多拉遇到挫折時,是選擇不允許自己感到難過或生氣並把情緒壓下來,那麼貝爾納多則是認為這根本沒什麼好難過或是生氣的,然後無視自己其實為此感到不開心的事實。
潘多拉是不知道該如何向他人傾訴自己的感受,而貝爾納多則是連自己的感受都無法察覺,也因此不會想到這需要找人談談,甚至不會知道找不到病因的偏頭痛,就是因為長期無視自己的感受所造成的。
會這樣習慣麻痺自己的感受,也是因為個體本身認定這才是正確的方式。也許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就被教導成要內斂,因此不允許自己將自己的情緒給表現出來;也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表現能夠使他們降低生活中的危險,他們可能曾經歷或目睹情緒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使他們害怕自己重新經歷一次後果,於是選擇麻痺自己的感受。
不同於潘多拉,像貝爾納多這類型的人不是告訴他事情沒那麼嚴重,事實上即便已經火燒屁股了他們依舊會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練習注意自己的情緒並加以命名,一但情緒有了名稱之後,大腦才能夠順利地建檔並且依照關聯性分類。
最初,個體可能只能夠很模糊地察覺到自己高興與不高興,但無法分辨細節,也無法描述感受。必須嘗試著從過往的經歷找出相似的感受,或是去思考當我有這樣的感受時,是否想起了什麼事情。
也許會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作業寫不完而大哭,卻被父母大罵「哭就寫得完嗎?」、「再哭就用打的!」、「沒寫完不能吃飯,看你要哭到什麼時候!」於是,想起了自己就是從那時開始領悟到,自己的情緒是不被接受的,且表達情緒對於解決問題不止沒有幫助,還會製造出更多問題。
也許會想起自己小時候,曾經將心裡不願讓父母知道的秘密告訴學校老師,結果老師卻將這些秘密轉達給父母,甚至還讓自己因此遭到父母的處罰。於是,想起了自己就是從那時開始領悟到,向他人求救可能會遭到背叛,而且還會讓敵人發現自己的弱點,讓自己受到更多傷害。
那些經歷不見得是很嚴重的創傷,甚至連自己也不在意曾經發生過那些事,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正是使自己與情緒脫節的根源;觀察自己的感受並與過往的經歷加以連結,接著再重新去定義過去的那些經歷,過去沒被處理的情緒死結才能夠被解開。
當個體能夠明白過去的經歷不能用來定義現在的自己時,才能夠在情緒湧上的當下找出適當的應對方式,而非一如既往地用過去的習慣去忽略情緒問題。本文主角貝爾納多後來在好友的支持下,開始練習感受自己的情緒,並且持續進步著;而筆者的母親在公婆都過世之後,她才開始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雖然有點遺憾,但至少這些年來母親嘴上說的「看開點」,已經不再是為了滿足別人而委曲求全。母親現在的「看開點」比較是「我這人做事就這樣,高不高興隨便你」;她所謂的看開點,是別去理會那些總想指導我們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旁人,做人只要問心無愧這樣就夠了。
下一篇:雖然很懂得聆聽朋友的煩惱,卻從不願拿自己的煩惱去打擾朋友;凡事都會優先替他人著想,不論遇到什麼問題永遠都是先檢討自己。
書名:壞情緒,變好事的五堂正向心理課
出版社:方言文化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總是 想起 不開心的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3"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叫做「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是在於你所專注的事。」這一句話乍聽之下,有一點心靈雞湯的味道喔。
通常我對這種說法,都不會太在意;只是呢,這句話卻是我少數感覺起來,很像是心靈雞湯,但是我個人會奉為圭臬的。
今天呢,我就從一個心理學家,勞拉卡爾.史丹森。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做一個長期的調查裡,來跟你分享這個觀念。
或許在你聽完之後,你會跟我一樣,發現這句話其實並不是雞湯,應該要把它變成是「座右銘」。
勞拉勞拉卡爾.史丹森呢,他常年專注在「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在他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喔,其實人不可避免的,都要面對很多老化的狀態;不管是「心智能力」的衰退,更重要的一點是,「身體能力」的衰退。
那在一般直覺上的認知,都會覺得老化的過程,它其實會必然影響到,除了身心功能之外,它也會影響到這些老年人,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對於「快樂」的感知。
但是呢,越研究越發現喔,這裡面是有矛盾的。它的矛盾就在於,其實有很多老年人,在他變老的過程當中,他對「快樂感知」恰巧是相反的。
他隨著年紀越大,他越覺得自己更年輕、更有力氣,身體更健康。那關於這一點發現,就引起了卡爾.史丹森的好奇。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年紀越大,身心功能越差;但是他們主觀的「快樂感知」和「快樂詮釋」,卻朝向更正面、更快樂的部分?
他發現啊,這些「銀髮族」會更常、也更全面的,在自己的內心跟外在世界,去創造能夠提振自己情緒的經驗。
相對於年輕人,老年人更常想起自己的正面回憶,產生愉快的念頭,尋求並保存看了會開心的訊息;搜尋並且注意那些快樂的臉部表情,而且把注意力放在消費性產品的優點上。
但是卡爾.史丹森也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這樣子;因為如果他說,所有的「銀髮族」都是這樣的話,它顯然不符合我們平常的經驗。
他所關注的是,其實有一部分,或許你也可能認識過這樣的「銀髮族」,他們真的是越老越開心。
不可否認他們的身心機能,在客觀上是衰退的,但是他們主觀的感知,在情緒層面卻是越來越開心、越來越圓滿的。
進一步的研究就發現,這些「銀髮族」為什麼越活越回春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會讓他們感覺到開心,跟正面的事情上。
其實你可能會認識,有些越老越開心的長者;你會發現,他們非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他們會善於找到對方,並且鎖定正面因素的人,表現出最大程度的情緒提升。
而技巧比較差的人,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擺脫生活裡面的磨難,他們的情緒,會隨著年齡而變得日益低落。
所以呢,你可能會認識有些老人家,愛發脾氣又尖酸刻薄,那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注意力,放在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上。
可是,那些會把注意力放在正面事物,把負面事物拋諸腦後的人;卡爾.史丹森他就講過,一個他親自做研究訪談的例子。
他訪問了一個住在安養院的姐妹。那個時候呢,他就問對方,怎麼樣去應用各種生命當中的磨難,跟負面事件。比如說像生病,還有呢自己身旁,一直有親友過世。
結果呢,這一對快樂的姐妹花,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他們說:「喔~我根本沒有時間擔心那種事情。」
在當下卡爾.史丹森他聽了有一點迷惑,因為退休人士並不用工作,也不用操持家務,也沒有照顧家庭的責任;照理來說,他們唯一有的就是「時間」。
結果呢,他就進一步體會到,其實這一對姐妹花喔,他們說「沒有時間擔心那種事」。
「時間」對於這些老年人他們的定義,可能已經不是在於,他每天能夠支配的時間;而這裡所謂的「時間」,是指他們的餘生。
年紀大的人,其實都不可避免的,要去面對到自己「餘生有限」這樣的概念。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也就是「餘生」啊,耗費在那些不快樂的事情,在他們認為這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回到你我,我們可能都還沒有邁入老年。但是呢,不妨透過今天的分享,你想像一下,自己已經「餘生有限」。
或者是極端一點,你想像自己的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或者是最後一個禮拜,或者是最後一個月。請問一下,你會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什麼事情上呢?
回頭想想那句話,「快樂不在於你遇上的事,而是在於你所專注的事。」你說它是雞湯,還是應該要把它當成是「座右銘」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呢,你覺得自己的餘生,放在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裡,而其中有一個部分,就是想要「好好的寫作」。
你並不是想要成為一個作家,而是想要透過文字的表達,留下一些值得自己跟別人紀念的事物;那麼【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會非常的適合你。
我們要帶給你的,並不是要去寫那些套路式的文字;我們透過【寫作小學堂】會陪伴你,瞭解到文字的本質。其實「寫作」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思考的訓練。
當你能夠回歸到本質的時候,不管你要不要成為作家,我相信這都是能夠伴隨你,人生活得更好、活得更圓滿的一個必要能力。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7月21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4VxmH3HR3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SMvUCm5yC10xgBKlAMsEmrXcaA)
總是 想起 不開心的事 在 安心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心穗很少唱這種類型的歌曲
一時興起就來首張震嶽懷念的經典說唱歌曲拔!!
這首的歌詞真的寫的很棒很有感~
2019還在聽的朋友們請舉手🙋🙋♂️
❤️❤️❤️❤️
思念是一種病
作詞作曲:齊秦/張震嶽
歌詞👉🏻👉🏻👉🏻👉🏻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一輩子有多少的來不及
發現已經失去最重要的東西
恍然大悟早已遠去
為何總是在犯錯之後
才肯相信 錯的是自己
他們說這就是人生
試著體會
試著忍住眼淚
還是躲不開應該有的情緒
我不會奢求世界停止轉動
我知道逃避一點都沒有用
只是這段時間裡
尤其在夜裡
還是會想起難忘的事情
我想我的思念是一種病
久久不能痊癒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汲汲營營忘記身邊的人需要愛和關心
藉口總是拉遠了距離
不知不覺無聲無息
我們總是在抱怨事與願違
卻不願意回頭看看自己
想想自己
到底做了什麼蠢事情
也許是上帝給我一個試煉
只是這傷口需要花點時間
只是會想念過去的一切
那些人事物會離我遠去
而我們終究也會遠離變成回憶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多久沒有說我愛你
多久沒有擁抱你所愛的人
當這個世界
不再那麼美好
只有愛可以讓他更好
我相信 一切都來得及
別管那些紛紛擾擾
別讓不開心的事
停下了腳步
就怕你不說
就怕你不做
別讓遺憾繼續
一切都來得及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Oh 思念是一種病 Oh 思念是一種病 一種病)
-
💙臉書🔎安心穗
🔎Seven Chen
💜Instagram🔎SVVS7780
🔎Seven Ch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dBYQRnHSI0/hqdefault.jpg)
總是 想起 不開心的事 在 Yuna Ji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演唱 : 張震嶽
女聲 : 蔡健雅
作詞 : 齊秦 張震嶽
作曲 : 齊秦 張震嶽
編曲 : 張震嶽 吳蒙惠 黃冠豪
專輯 : OK
歌詞 :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一輩子有多少的來不及 發現已經失去最重要的東西
恍然大悟早已遠去
為何總是在犯錯之後
才肯相信錯的是自己
他們說這就是人生 試著體會
試著忍住眼淚 還是躲不開應該有的情緒
我不會奢求世界停止轉動
我知道逃避一點都沒有用
只是這段時間裡 尤其在夜裡
還是會想起難忘的事情
我想我的思念是一種病 久久不能痊癒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汲汲營營忘記身邊的人需要愛和關心
藉口總是拉遠了距離 不知不覺無聲無息
我們總是在抱怨事與願違
卻不願意回頭看看自己 想想自己
到底做了什麼蠢事情
也許是上帝給我一個試煉
只是這傷口需要花點時間
只是會想念過去的一切
那些人事物會離我遠去
而我們終究也會遠離變成回憶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Oh 思念是一種病
Oh 思念是一種病 一種病
多久沒有說我愛你 多久沒有擁抱你所愛的人
當這個世界不再那麼美好 只有愛可以讓他更好
我相信一切都來得及 別管那些紛紛擾擾
別讓不開心的事 停下了腳步
就怕你不說 就怕你不做
別讓遺憾繼續 一切都來得及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當你在穿山越嶺的另一邊
我在孤獨的路上沒有盡頭
時常感覺你在耳後的呼吸
卻未曾感覺你在心口的鼻息
Oh 思念是一種病
Oh 思念是一種病 一種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vnBblKHj9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