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懂吃吧!生炒鴨肉羹就是要加一匙辣粉才爽啊!
愛吃到宅配20包我冰箱滿滿都是太方便了!我思思念念,我大學念中正時人生一大發現就是:生炒鴨肉羹!我大學念四年,整整就愛吃了四年吧!因為也不可能一直跑新港,中正人一定都懂民雄火車站鐵路旁邊那家店裡貼滿滿滿黑膠唱片的鐵路生炒鴨肉羹真的是我大學美好的回憶!台北要找到這種店真的有夠少,我本來在龍山寺那邊發現有一家還算蠻道地的,後來前陣子去看收了有夠可惜,一整太想吃了我~網友們就跟我說新港的可以宅配!
-
我整個問號耶!宅配送過來是熱的嗎?這樣不是貴死!結果不是,是冷凍做好一包包,當你要吃的時候解凍放冷藏之類,然後在小火加熱直到完全融化變成羹後,一整個神還原完全就像是現煮的有夠方便!而且我打去的那個阿姨一整個人有夠親切,很快速的訂好,大概兩天就到了~你去看寄來的裝法!太專業~我本來以為這種羹類宅配收到會覺得很噁心,但不會,分裝的超乾淨!重點是最讓我感動的是,懂吃這生炒鴨肉羹的人都知道絕對必備的辣粉,也是看你訂幾包就附幾包完全都有封裝給你,連黑醋都封裝給你,太貼心了!連發票都有打好專業!
-
因為我自己在嘉義念書生活4年,太常吃這生炒鴨肉羹了,也都目睹過他們的煮法,關鍵就是那大量的鴨肉大火炒過、稍微帶點焦香,然後再倒入滿滿的羹中,別小看這個羹,裡面滿滿的脆筍條還有蒜粒一整個有夠香,而且一碗也不是鴨肉跟你在那邊幾片而已,而是超多超滿吃的很爽!再配上道地的「辣粉」!絕對是要「辣粉」唷!不是跟你那邊辣椒醬~整個和均勻後,我完全像是回到我10多年前大學生的青春生活!
-
但真的要我再回去念大學我真的也是辦不到喔(笑),現在單想到我大學可以念完各種包括個體經濟、總體經濟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債券分析、期貨市場、微積分、線性代數這些有的沒的,想想自己也是覺得自己很厲害!但現在也是全都忘光光囉哈哈哈哈!我可能連高中學過的三角函數也都不記得了!
-
總之,單純是我的大學青春回憶,想到嘉義最讓我懷念的還不是雞肉飯之類,真的就是這生炒鴨肉羹!!!!!!!!
-
我訂購的店家、訂購方式、價目、更多照片、料理方式等...我都整理在blog囉!
-
https://goris.pixnet.net/blog/post/44950516
(價目、訂購方式)愛吃到宅配20包!滿滿辣粉~我人生摯愛台灣美食:嘉義新港生炒鴨肉羹
-
早安早安吃過這種生炒鴨肉羹嗎?
線性代數 經濟學 在 每天努力Hack國家!士修的17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03616276360627&id=100001368650813
不過,將猜拳遊戲與氣體動力論胡亂連結,反而模糊了一些真正能套用的概念。在談論分配正義時,將財富自由分配簡化為貧富不均的對立,然後傾向政府需要介入。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正義」,我不認同這叫做所謂「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本篇附圖是網友提供:「沒有要酸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到這張圖。」
Part 1
電容放電曲線呈指數衰減,放射線衰退曲線呈指數衰減,跟美國財富分配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紫外光殺菌的曲線也呈指數衰減,是不是跟猜拳遊戲還有財富分佈一樣呢?
這是典型的物理半調子。物理模型的相似性,來自數學模式的相似性,與物理現象無關。我最常舉的例子是,測不準定理來自波的數學性質,與量子力學無關的訊號波,也會有測不準定理,這些都可以用傅立葉分析推導。量子力學的意義在於賦予測不準定理另外的物理詮釋。
但我發現很多物理系學生誤以為測不準定理一定是量子力學的現象,甚至到研究所階段都不知道電機系做訊號對測不準的理解,搞不好比物理系更深刻。這是一種鄙視鏈和反鄙視鏈。
所以,文中的波茲曼分布,來自統計的數學性質,並不建立在氣體動力論之上。更何況,指數遞減現象在各種科學和工程領域都很常見,這是自然的數學模式。根據奧坎剃刀原則,你扯進氣體動力論,只是騙不懂物理的外行人,跟你一起誤解物理罷了。
只要某一現象符合「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性質,寫下數學式和解微分方程的結果,就必然出現指數衰減曲線。我認為這是數學程度40分就能理解,物理程度大概要60分,才不會被表象迷惑的性質。
數學系的訓練是提取抽象模式,但一般數學系學生沉迷於符號推演之美,不去思考真實問題。物理系的訓練是建構近似模型,但一般物理系學生時常忘記模型僅是近似,並且把數學模式的必然性誤理解為巧妙的真理。
這個我特別有感,因為我當年同時修數學系和物理系的課,花了很多時間掙扎兩邊做學問方法不相容。物理系學生大三修完量子物理,幾乎不會去思考波動力學為何與矩陣力學等價,對修過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的我卻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數學系學生卻大多不會碰觸量子力學,無從思考他們所學理論意義何在。
原文作者所犯的其實是物理系常見通病,連許多教授都無法倖免。由於缺乏對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式的深刻理解,只由結果腦補關聯性,甚至把沒有物理意義的中間演算,硬套憑空想像的詮釋,美其名為物理圖像。我大學時期聽到這類似是而非的所謂「物理解釋」都覺得異常痛苦。
例如上述的指數衰減,如果你問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系學生,他或許會列舉許多指數衰減的物理現象,並讚嘆物理規律的美妙。但能回答下一個問題的學生就少了,為什麼這些現象都呈指數衰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回到微分方程去看,它的本質是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凡是符合此性質,就必然得到指數衰減的數學規律。物理是參透自然的數學語言,對自然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語言能力的掌握,即為我所強調的數學模式。
Part 2
對岸的知乎有一個討論串,更深入地探討了分配遊戲的模擬。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50384
我覺得這篇文章沒什麼問題,你注意到他說隨機遊走相當於求解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這是將一個待解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問題,純粹是數學模式的相似性,他沒有將隨機遊走的分布解,建立在熱力學物理之上。
貧富不均為穩定態,均富為非穩定態,其反直覺的思維誤區在於,「平均分布」僅是「穩定分布」的一種少見子集,絕大多數情況的「穩定分布」不是「平均分布」。例如,二項分布、常態分布,都不是人人均等。
說到底,「平均值」僅是平均後的一個值,常態分布以平均值為對稱,不代表區間每個值一定均等。
統計分布的穩定態,取決於機率密度函數的長相。你可以批評這個數據模擬,誤用熱力學模型解釋人類經濟現象,真實世界不存在完全隨機的交換行為等等。但這些批評並不到位。
因為它只是一個經濟行為的玩具模型(toy model),遊戲規則決定機率密度函數,進而決定穩定態的分布,算出來正好是狄利克雷分布。又恰巧與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相似,則是後話。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物理的解釋。大多數人誤解了,物理的結果是「穩定態」,本來就不一定是「均等態」。在這個實驗之中,什麼條件會出現均等態?或許是每分鐘隨機分配給所有人自已手上所有的財產,能量的交換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反過來想,遊戲規則限制了每分鐘隨機只能給另一個人1塊,當我因為機率的偶然,手上財產從100元掉到80元,我就更往破產的機率傾斜了。反之,我從100元變為120元,但下一回合我仍然只要給別人1塊,我的優勢就隨時間演化變大了。
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後續做的「允許負債」模擬,以及「努力多1%競爭優勢」模擬,令人慶幸沒有出現反直覺的悲劇結果。自由競爭之下努力有意義,相當勵志,不是嗎?
經濟學的解釋,當然不能只是「要求平等均富的社會本身正是反自然的存在」,那僅僅只是「限定遊戲規則之下貧富不均是統計的穩定態」。
至於這個遊戲規則,離真實世界有多遠,當然很遠,但咱們學經濟的講機會成本。你不用這個遊戲規則,用另一個遊戲規則,會不會發生一樣的貧富不均結果?看起來很有可能會,但沒證據我不確定,有一說一才是科學精神。
或許在任何遊戲規則之下,只要不脫離「每分鐘隨機給出的數額有限制」的基本假設,都會跑出貧富不均的分布結果。而這個基本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也不可能捨棄,那麼這個數據模擬就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制度必然會有貧富不均的狀況出現,這才是最正常的現象。
參考閱讀: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今天臉書有一篇遭到瘋傳的經濟學相關文章,堪稱經濟學程度的照妖鏡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hotos/a.358878471486872/642324269808956/?type=3
(我貢獻了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這篇文章的某些段落。)
線性代數 經濟學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03616276360627&id=100001368650813
不過,將猜拳遊戲與氣體動力論胡亂連結,反而模糊了一些真正能套用的概念。在談論分配正義時,將財富自由分配簡化為貧富不均的對立,然後傾向政府需要介入。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正義」,我不認同這叫做所謂「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本篇附圖是網友提供:「沒有要酸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到這張圖。」
Part 1
電容放電曲線呈指數衰減,放射線衰退曲線呈指數衰減,跟美國財富分配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紫外光殺菌的曲線也呈指數衰減,是不是跟猜拳遊戲還有財富分佈一樣呢?
這是典型的物理半調子。物理模型的相似性,來自數學模式的相似性,與物理現象無關。我最常舉的例子是,測不準定理來自波的數學性質,與量子力學無關的訊號波,也會有測不準定理,這些都可以用傅立葉分析推導。量子力學的意義在於賦予測不準定理另外的物理詮釋。
但我發現很多物理系學生誤以為測不準定理一定是量子力學的現象,甚至到研究所階段都不知道電機系做訊號對測不準的理解,搞不好比物理系更深刻。這是一種鄙視鏈和反鄙視鏈。
所以,文中的波茲曼分布,來自統計的數學性質,並不建立在氣體動力論之上。更何況,指數遞減現象在各種科學和工程領域都很常見,這是自然的數學模式。根據奧坎剃刀原則,你扯進氣體動力論,只是騙不懂物理的外行人,跟你一起誤解物理罷了。
只要某一現象符合「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性質,寫下數學式和解微分方程的結果,就必然出現指數衰減曲線。我認為這是數學程度40分就能理解,物理程度大概要60分,才不會被表象迷惑的性質。
數學系的訓練是提取抽象模式,但一般數學系學生沉迷於符號推演之美,不去思考真實問題。物理系的訓練是建構近似模型,但一般物理系學生時常忘記模型僅是近似,並且把數學模式的必然性誤理解為巧妙的真理。
這個我特別有感,因為我當年同時修數學系和物理系的課,花了很多時間掙扎兩邊做學問方法不相容。物理系學生大三修完量子物理,幾乎不會去思考波動力學為何與矩陣力學等價,對修過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的我卻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數學系學生卻大多不會碰觸量子力學,無從思考他們所學理論意義何在。
原文作者所犯的其實是物理系常見通病,連許多教授都無法倖免。由於缺乏對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式的深刻理解,只由結果腦補關聯性,甚至把沒有物理意義的中間演算,硬套憑空想像的詮釋,美其名為物理圖像。我大學時期聽到這類似是而非的所謂「物理解釋」都覺得異常痛苦。
例如上述的指數衰減,如果你問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系學生,他或許會列舉許多指數衰減的物理現象,並讚嘆物理規律的美妙。但能回答下一個問題的學生就少了,為什麼這些現象都呈指數衰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回到微分方程去看,它的本質是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凡是符合此性質,就必然得到指數衰減的數學規律。物理是參透自然的數學語言,對自然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語言能力的掌握,即為我所強調的數學模式。
Part 2
對岸的知乎有一個討論串,更深入地探討了分配遊戲的模擬。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50384
我覺得這篇文章沒什麼問題,你注意到他說隨機遊走相當於求解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這是將一個待解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問題,純粹是數學模式的相似性,他沒有將隨機遊走的分布解,建立在熱力學物理之上。
貧富不均為穩定態,均富為非穩定態,其反直覺的思維誤區在於,「平均分布」僅是「穩定分布」的一種少見子集,絕大多數情況的「穩定分布」不是「平均分布」。例如,二項分布、常態分布,都不是人人均等。
說到底,「平均值」僅是平均後的一個值,常態分布以平均值為對稱,不代表區間每個值一定均等。
統計分布的穩定態,取決於機率密度函數的長相。你可以批評這個數據模擬,誤用熱力學模型解釋人類經濟現象,真實世界不存在完全隨機的交換行為等等。但這些批評並不到位。
因為它只是一個經濟行為的玩具模型(toy model),遊戲規則決定機率密度函數,進而決定穩定態的分布,算出來正好是狄利克雷分布。又恰巧與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相似,則是後話。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物理的解釋。大多數人誤解了,物理的結果是「穩定態」,本來就不一定是「均等態」。在這個實驗之中,什麼條件會出現均等態?或許是每分鐘隨機分配給所有人自已手上所有的財產,能量的交換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反過來想,遊戲規則限制了每分鐘隨機只能給另一個人1塊,當我因為機率的偶然,手上財產從100元掉到80元,我就更往破產的機率傾斜了。反之,我從100元變為120元,但下一回合我仍然只要給別人1塊,我的優勢就隨時間演化變大了。
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後續做的「允許負債」模擬,以及「努力多1%競爭優勢」模擬,令人慶幸沒有出現反直覺的悲劇結果。自由競爭之下努力有意義,相當勵志,不是嗎?
經濟學的解釋,當然不能只是「要求平等均富的社會本身正是反自然的存在」,那僅僅只是「限定遊戲規則之下貧富不均是統計的穩定態」。
至於這個遊戲規則,離真實世界有多遠,當然很遠,但咱們學經濟的講機會成本。你不用這個遊戲規則,用另一個遊戲規則,會不會發生一樣的貧富不均結果?看起來很有可能會,但沒證據我不確定,有一說一才是科學精神。
或許在任何遊戲規則之下,只要不脫離「每分鐘隨機給出的數額有限制」的基本假設,都會跑出貧富不均的分布結果。而這個基本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也不可能捨棄,那麼這個數據模擬就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制度必然會有貧富不均的狀況出現,這才是最正常的現象。
參考閱讀: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今天臉書有一篇遭到瘋傳的經濟學相關文章,堪稱經濟學程度的照妖鏡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hotos/a.358878471486872/642324269808956/?type=3
(我貢獻了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這篇文章的某些段落。)
線性代數 經濟學 在 遠得要命的數學王國- [計量經濟學---時間數列的特性] 線性代數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計量經濟學---時間數列的特性] 線性代數中,某些方陣可以做特徵值分解其中一種方式稱為Jordan Decomposition 而Jordan Decomposition拿去計量經濟學的話可以用來分析 ... ... <看更多>
線性代數 經濟學 在 Re: [心得] 對經濟學的淺見(文長慎入) - economics - PTT職涯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 大學部經濟系本系學生2 大學部來修課的外系學生3 經濟碩班及以上 ... 選修有計量經濟學賽局高等微積分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等要我談的話裡面真的能說 ... ... <看更多>
線性代數 經濟學 在 Re: [請益] 經濟學需要的數學- 看板Economic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deathwomen (綠茶啾一下)》之銘言:
: 我是目前正在念歷史研究所,自修經濟學的研究生。
: 我對於經濟學非常感興趣,但是苦惱於只能閱讀普及經濟學讀物、一些不用數學的文
: 章(例如寇斯的〈廠商的本質〉)、或者可以忽略數學的文章(例如奧爾森的《集體
: 行動的邏輯》)。
: 當然,我並不需要完全理解數學推論內容,只需要理解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就可以了,
: 然而我總是好奇這些推論怎麼出來的。
: 可是儘管有些數學我看得懂,例如代數、函數,但是我卻不知道為什麼他要用這個數
: 學,道理何在。
: 遇到微積分,我當然就完全不懂了。
: 請問自修經濟學的話,有沒有關於數學的基礎讀物呢?重點是,我想知道為什麼他要
: 用數學來表達他的意思,是不是能夠用文字表達等等。
還是發一篇文章好了
學經濟學需要使用什麼程度的數學工具呢?
我的經驗是 自己大學主修的是管理(國貿) 輔修數學與日文
碩士班誤入經濟領域 連個經與總經都沒有好好學過(選修)
更別說計量經濟學是什麼了
但是我因為數學輔系 學習過
1.微積分(很實用)
2.線性代數學(很實用)
3.高等微積分(修身養性?)
4.統計學(很實用)
5.微分與差分方程(不太實用? 算是微積分的進階練習版)
6.數論(群論很有趣!)
7.幾何學(讓我學到斜率根本比不上速度!!!)
所以在撿Greene與MGW這兩本書時
除了經濟直覺以外 沒有太多困擾(咦?)
倒是撿Blanchard時 感到一點痛苦
所以我就決定向總體經濟相反的方向飛奔而去(指~)
我要跟你說的是 如果你不是要拿學位
只是學習經濟學當作樂趣
那麼 你只需要高中程度的數學
加上一點多項式的微分以及線性代數基礎(例如克拉瑪法則之類的)
那麼個體理論與總體理論就可以勝任愉快了
Lagrange方法 也可以解決
如果想學一點疊代模型之類的 那麼差分方程注意一下符號與期數
利用大一基礎的微積分就能讀通
就算是Hamilton函數 亦可以解決
用最多的就是微分 一階條件與二階條件
計量經濟比較麻煩 首先要有統計學基礎
線性代數裡要學到特性根與特性向量
不過 找任何一本線性代數的書
基本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就會學到這些
也因為我只會理論計量 所以就決定往計量經濟相反的方向飛奔而去(咦~)
然後勒
最後我發現 其實我不喜歡數學與統計
那怎麼辦呢?
只好找數學不多的領域前進
所以我最後主修個體理論 IO與GAME
然後就快樂畢業囉 XD
使用數學一定有他的意義
可能來自慣例 例如線性需求函數設計只是方便求解
設計成CES函數是怕被人攻擊有失一般性
也可能來自作者想特別陳述的故事
這時候緒(序)論與模型設定之間的關係讀通就很重要了
教科書與PAPER的寫作導向又不一樣
PAPER與進階教科書已經假設讀者在該領域已有基礎知識
而基礎教科書較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所以不要輕易在沒有指導下越級打怪
這只會造成挫折連連 得不到學習的樂趣
以上希望對同為非本科班出身的你有幫助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245.8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