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全新研究課上市,六大 QA,快來看看這門課 👉 如何讓你的臨床個案和技術,變成登上 PubMed 的實力!
⠀⠀
⠀⠀
🙋 Q1:為什麼一次教三種文體?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 學這三種有什麼好處?⠀⠀
⠀⠀
💁♂ A1:這三種其實就是「original article 以外」的重要文體。雖然一個重個案、一個重技術、一個重脈絡,但在撰寫與投稿上有其相近之處,對醫學專業生涯的累積上,也都有獨特的意義。
⠀⠀
◾️在做 original article 的時候,總有些很特別卻沒辦法收入的個案,這種可以用 case report / case series 做補充發表。增加發表數目,也增加寫作多元性。
⠀⠀
◾️患者採用了特殊治療,得到特別結果,卻與收案標準不合,無法列入研究,這類的經驗,可以整理成 technical note。顯示我們在臨床服務上的用心與先進。
⠀⠀
◾️對一個領域有多年的鑽研,已經有些文章發表,把自己的想法寫成 review article,就能奠定江湖地位,日後出國開會,年輕醫師都會跟你說:「老師您好,我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
⠀⠀
你遇到有意思的個案嗎?你有獨特的臨床技術嗎?你對一個領域有深度想法嗎?
⠀⠀
個案、技術、回顧,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
⠀⠀
🙋 Q2:評估期刊很重要嗎?不就是從 impact factor 高的一本一本投下來?
⠀⠀
💁♂ A2:從 impact factor 高的一本一本投下來,這樣的想法,忽略了人會有挫敗感,也忽略了時間的因素。
⠀⠀
期刊世界大如海,從 impact factor 高的投下來,經過三本退稿之後,對研究者本身的信心挫敗感很大,而且,如果選到審稿緩慢的期刊,一年就過去了,本來很新潮的主題,可能都已經退流行,甚至被搶先發表完畢。
⠀⠀
選擇適當的期刊,投稿適當的分類,並選擇審稿速度較快的,快速 match,對於在臺灣研究環境努力生存的你,非常重要。
⠀⠀
這幾年學術期刊越來越多,而且變化很大,有傳統期刊惡性化的,也有曾有爭議行為想要洗白的。我們會教你評估期刊的好壞,期刊首頁是不是在騙你,哪些特徵可信,哪些甚至連號稱的 impact factor 都是假的。協助你趨吉避凶,並最大化、最速化升等分數產出。
⠀⠀
⠀⠀
🙋 Q3:問:我找到一本很棒的期刊,叫做 _________,它網頁上寫的 impact factor 很高,投稿很容易,然後好像又不用收多少錢!
⠀⠀
💁♂ A3:路邊的紅包不要隨便撿啊,同學。
⠀⠀
這幾年有不少非校友,也是這樣聽來一本期刊,自己簡單看一下,就覺得很棒。投稿後也很快就被接受,然後要求好幾萬的刊登費時,感覺怪怪的,去查才知道,原來網頁上的 impact factor 是假的。
⠀⠀
這種我們現在叫做 deceptive journal 欺騙性期刊。而 deceptive journal 的營運模式,就是利用亞洲國家升等,幾乎只依賴 impact factor 的特色,在網頁上騙你它有 impact factor,然後告訴你他們審稿「很友善」,以騙到你的稿件為目標。
⠀⠀
等到稿件投出給他們後,就是「人質」囉,你得付一筆錢,才能刊登或撤回。選擇刊登,幾個月的心血,就永遠掛在一本名不見經傳,沒有 impact factor 的網站期刊,甚至 PubMed 也找不到。選擇付錢撤回,就是浪費了幾個月,也浪費了一筆錢。
⠀⠀
你不付錢,不理他,把稿件投到其他期刊的話。之後他就會把你的人質稿件直接刊登,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匿名或找個人頭,指控你一稿兩投,從此你的學術道德記錄就留下汙點。非常麻煩。
⠀⠀
我們這堂課,會教你,怎麼去為自己的個案報告素材,找到一本適合的期刊。如果聽說一本新期刊,我們又該怎麼評估,確定不會被騙。
⠀⠀
⠀⠀
🙋 Q4:做圖也要學?我聽人家說,用 Photoshop 就能搞定?
⠀⠀
💁♂ A4:Photoshop 是很強大的圖片編輯軟體,但最大的問題是「瓜田李下」,旁邊那些神奇按鈕,太過 powerful,點一下細胞就不見,點兩下還能複製出腫瘤,一個忍不住,就跨越學術紅線。
⠀⠀
如果您是 Photoshop 使用者,強烈建議不要去用那些會讓人墮入魔道的按鈕,現在的影像塗改偵測已經非常進步,光從肉眼不可見的雜訊或色階特徵,都能很快知道修過哪裡。一旦接受刊登,公諸於世之後被抓包,一輩子的專業形象就毀了。
⠀⠀
而且,Photoshop 其實是要錢的,使用盜版有中毒風險,也暴露在被告的風險下。
⠀⠀
我們的課程教你使用簡報軟體 PowerPoint 做圖,沒有那些魔性按鈕,無法對影像作犯規的局部修改,只用 PowerPoint 基本功能,就能完成圖片處理。
⠀⠀
雜誌社要求送出原檔與處理過程時,PowerPoint 檔案格式本身就說明了自己的清白與坦蕩,也保留所有圖層與調整資訊,根本就是圖片造假風波的絕緣體。
⠀⠀
用 PowerPoint 處理投稿影像,軟體容易取得,人人均可上手。這次互動實作,我們就教這個。
⠀⠀
⠀⠀
🙋 Q5:問個比較實際的問題,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這些能作為升等主論文嗎?
⠀⠀
💁♂ A5:如果你的 technical note 用 introduction /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的格式寫,就可以,因為這樣的格式視同 original article。
⠀⠀
而 case report / review article 通常不行。不過,這些作為其他著作列表,當作升等套餐裡頭的配菜與小菜,還是不錯的。
⠀⠀
Case report 能讓人知道你的臨床經驗豐富,洞見精湛。
⠀⠀
Review article 則確認你在一個領域的大師地位,送審的時候,能讓審查委員知道,你在這個領域的確耕耘很久。因為 review 的能見度高,在國際學會上,也讓人敬你三分。
⠀⠀
這些文體交互發表,能增加自己 PubMed 上的文獻豐富度,看起來資歷也完整,特別容易被認可為國際大師,獲邀演講。
⠀⠀
⠀⠀
🙋 Q6:我剛起步,來上這個課,值得嗎?
⠀⠀
💁♂ A6:答:如果你打算寫 case report,就值得。
⠀⠀
初學者以 original article 起步,挫敗感太大,我一般建議,提早開始,且先從 case report 開始練兵。有寫作經驗,並累積了一些臨床感後,再挑戰 original article,比較不會被挫敗感擊倒。
⠀⠀
等 original article 成功發表後,同時加上 technical note,可增加一年所能發表的論文數,快速增加國內與國際的同儕能見度。
⠀⠀
以上都有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寫 review,把自己的整體想法做個記錄,並為自己過去在專業領域的努力,寫下里程碑。
⠀⠀
以上各種產線全開後,就有機會挑戰一年 10 篇 SCI 的學術巔峰狀態。
⠀⠀
⠀⠀
🔹全新企劃|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
🔹活動時間|5/30(日)9:00a – 4:40p
🔹立刻報名|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網頁 變 慢 中毒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硃砂入藥?
最近台灣有個紛紛擾擾的中醫新聞,一位知名的中醫師可能誤用硃砂入藥,導致數位病人鉛中毒、汞中毒住院救治。許多病人及臉書、網頁讀者希望我討論一下這則新聞。我們並不了解真實的細節,很難憑藉報紙網路上零零碎碎的新聞資訊來討論這件事情,不過,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被懷疑的中藥材硃砂。
硃砂,神農本草經中正名為「丹砂」,上經列出的第一味藥材,主要功能為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等等。硃砂的主要化學成份為硫化汞,並不含有鉛,因此這次事件雖然懷疑是硃砂所致,顯然並不符合病人鉛中毒的情況,代表有其它的成份及原因,不是單純硃砂的問題。
那麼,硃砂到底可不可以入藥?台灣法律禁止,中國大陸卻允許,知名的安宮牛黃丸即含有硃砂,而安宮牛黃丸在一些有紀錄的急重病例上發揮奇效。傳統上,使用硃砂有三個很重要的環節。第一,在礦石中提取硃砂的過程很重要,一不小心就有許多雜質殘留其中,譬如硫化砷、磷灰石、瀝青質等。第二,硃砂只能生用,也就是在藥丸或湯藥上撒一些硃砂細粉,不能火鍊或高溫水煮,不然可能直接釋放出汞,也就是水銀,有劇毒。第三,硃砂的用量得非常的小,雖然許多中醫古籍中都把硃砂列為無毒,但都使用很小的劑量,有些甚至提及硃砂長期使用,寧神過了頭,人會變傻。現代科學研究顯示,服用硫化汞後,人體吸收汞離子的比例很低,短期微小劑量不會造成中毒,不過,長期服用會累積在肝腎等,導致慢性汞中毒,一次大量服用,會導致急性中毒。
換句話說,硃砂有其特殊的功效,是可以幫助到病人的。不過,如同許多其它猛峻的中藥材,得在適當病情及時機下謹慎使用,品質管制也十分重要。不能因為硃砂不當使用可能導致汞中毒而廢棄硃砂,很多西藥的毒副作用遠大於硃砂,卻被允許在醫生權衡下使用,我們也該以同樣的態度來正視硃砂的用處及可能問題。
台灣這件新聞有一個插曲,另一位病人的家屬出面表示,病人之前服用該診所的中藥,也導致了鉛中毒,但中藥處方裡並沒有硃砂或其它有爭議的藥材,都是很常見到的一般中藥材。如果這個陳述是真實的,或許問題根本不在硃砂,而是中藥材品質管制的問題。中藥材品質管制確實是中醫藥推展中的重要環節,可能更需要醫療主管機關去管理,而不是僅僅關注在硃砂可不可以入藥。
安宮牛黃丸除了含有硃砂外,還有「更毒」的雄黃(硫化砷),但不可否認的,安宮牛黃丸在好幾個被高度關注的急重症病例上發揮了奇效,成功救治了病人。如果你沒事隨便亂吞安宮牛黃丸,造成汞中毒、砷中毒,那是不該怪罪於硃砂和雄黃的。
(http://andylee.pro/wp/?p=852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網頁 變 慢 中毒 在 林公子生活遊記 旅遊情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假野害死不淺
【洪家手作】「冒牌」洪瑞珍累235人中毒 直擊觀塘無牌廠房
https://hk.appledaily.com/breaking/20200605/63YRRG7GHMQFU5GGR3BPXPDUXI/
「洪家手作-洪瑞珍三明治」約去年10月在香港開業,聲稱由台灣洪瑞珍二代傳人洪毓姍提供秘方,雖然它遭台灣創始店質疑侵權及冒牌(詳見另稿),但旗下香港至少6間分店及3間寄賣店仍每日熱賣逾千件三文治,以每件20元推算,每月營業額逾60萬元。但「洪家手作」三文治的衞生問題卻引起關注,因衞生署5月21日起,陸續公佈有越來越多市民食用「洪家手作」三文治後腹痛、發燒、屙嘔不適,懷疑與D組沙門氏菌造成的污染有關。在截稿前已有至少235人食物中毒,年紀最少的只有2歲,是本港近年最大宗食物中毒事件。
記者近日巡視「洪家手作」港九6間分店,發現全部已暫停營業,部份連招牌也要拆掉,有食用其三文治後須入院急救治療多天的BB的母親,訴苦指欲追究責任時,才發現不但分店關門、電話無人接聽,甚至連公司fb網頁都離奇消失(見另稿)。
本港「洪家手作-洪瑞珍三明治」6分店全部由鈺滿堂實業有限公司持有,該有限公司股東即「洪家手作」負責人周瑩瑩,是食物中毒風波的關鍵人物。記者追查多天,在觀塘開源道的公司無牌三文治生產廠房外多次按門鈴,亦未見有人應門,後經過多番周旋,周瑩瑩才願意開門。周女首度開腔回應食物中毒事件時,聲稱禍因很大機會是三文治原材料之一的雞蛋(內地雞蛋)變壞,並向各受害人致歉,但她未有承諾會否賠償給受害人。周小姐又指因疫情及食安問題影響,租金支出龐大,公司「考慮於6月全線(暫時)結業,再次向所有受影響顧客及幾間經銷商致歉」。
據記者日前觀察,開源道工廈的樓上無牌中央工場已暫停運作,場內衞生尚可,但與廠房僅30步之遙的工廈公共大堂可見巨型垃圾收集箱,有蟑螂於大堂牆壁上出沒,有同層工作的人指曾見垃圾桶內有堆積如山的麵包外皮。至於工場內尚算光猛,未聞異味。而大部份用具,包括砧板、量杯等則以白色膠枱布圍封。單位盡頭放置三個雪櫃,把台灣製火腿、德國製的芝士和來自內地的雞蛋分別儲存於約攝氏負10度和攝氏4度的環境內。
周瑩瑩堅稱食環署以往每月皆會派人巡查工場,大致無問題,但記者見到文件顯示,工場曾因「未能出示巡查紀錄(表)、相關人士不在場等」而遭食環署人員發出口頭警告。周小姐強調工場衞生及格,曾有員工因未能達到衞生標準即被辭退。周小姐透露,工場三文治製成品通常短暫放於工場房間內,同日被運送至各銷售點,再存放於銷售點的雪櫃內。三文治的保鮮期為兩天,公司每天派人在各銷售點檢視三文治的存貨量,並把過期的三文治收回棄置。
對於今次三文治連累逾200人疑感染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周女懷疑「九成係雞蛋出咗問題」,又聲稱雞蛋供應商出事前曾無故問他們「雞蛋有冇問題、有冇發霉」,事後她覺得甚為可疑。她又聲稱,以往已曾試過發現小量雞蛋發霉。記者見到工場內有雪櫃以攝氏4度存放雞蛋,但有一隻雞蛋殼上有白色的疑似小點糞便,衞生成疑,周小姐承認那是雞糞,但強調使用雞蛋前必會先清洗乾淨才製作蛋漿和煎蛋,若目測蛋有問題便會丟掉,不過「有時有啲菌係可能未必肉眼睇得到」。
周瑩瑩聲稱會考慮對供應商作法律追究,但涉事的蛋行的負責人張小姐卻向《蘋果》呼冤,否認雞蛋發霉,她指供應予鈺滿堂實業有限公司的雞蛋為內地蛋,一箱360隻雞蛋,售價約200元,一直相安無事,亦未收過周小姐投訴。她強調雞蛋亦同時供應予其他食肆,若雞蛋有問題,其他食肆亦理應會投訴,故她否認雞蛋品質有問題。
食物中毒事件的另一焦點是廠房無牌經營的問題,記者在廠房內發現食環署發出的食物製造廠「暫准牌照」,但牌照已於今年4月15日屆滿,換言之在食物中毒爆發前(5月21日公佈首宗個案)一個月,該廠房已開始無牌營運,違法生產三文治長達一個月。周瑩瑩承認未做好續牌,「我哋一路做,(想)等個大牌批出嚟,但係唔好彩⋯⋯啱啱發生咗呢場食品風波,變咗無牌嘅情況出現咗」。她堅稱早於3月初已遞交續牌的申請,但聲稱因疫情關係令審批緩慢,為顧及工場和門市合共約30名員工的生計和計算租金等經營成本,她才選擇繼續營運(無牌生產三文治)。為此她向受影響的顧客致歉,但未有承諾賠償。
食環署回應指否認疫情影響到食物廠續牌申請,但承認早於4月23日巡查時(食物中毒事發前一個月),已首次發現開源道的食物製造廠無牌經營,5月21日再巡視發現該廠繼續無牌營運。署方指已提出檢控及施以每日罰款,惟未有回應記者對「洪家手作」具體罰款金額為何,只強調無牌經營食物製造廠若罪成最高可判監半年及罰款5萬,另每日罰款900元。署方又指若發現有人製造不適合供人食用的食物,亦可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檢控,最高刑罰同樣為監禁半年及罰款5萬元。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指出,三文治並不算特別高危的食物,但當中的雞蛋及沙律菜等較易變壞或染菌致造成食物中毒,尤其是蛋殼可能沾有雞糞,雞蛋清洗不當便有可能造成沙門氏菌感染。他批評,政府的回覆顯示涉事三文治製造廠早於4月16日起已是無牌營運,但食環署等疑未有嚴厲執法,形同縱容該廠繼續非法運作,一個月後終爆發大型食物中毒,當局對此難辭其咎。他促請當局加強巡查檢控這些已知是無牌營運的工廠,保障市民及食物衞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