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我要的決定—覺察「想要」與「恐懼」】
⠀⠀⠀
朋友因為面臨職涯轉換而來找我聊聊。
⠀⠀⠀
「父母覺得當老師不錯,薪水穩定,上下班時間也固定,所以,他們希望我去考老師,準備考試期間,先繼續當代理老師。」朋友跟我轉述他父母的看法。
⠀⠀⠀
⠀⠀
「喔?你父母覺得不錯,那你呢?你的想法是什麼?」
⠀⠀⠀
⠀⠀⠀
「我原本是學資訊設計的,我一直很想開一個自己的網頁設計公司。所以我原本想,當完一年代理老師後,先去這類公司工作,累積一些經驗。但是新鮮人,薪水就是兩萬多,我爸媽認為這薪水太差,尤其比起現在當老師的薪水,幾乎只有二分之一,所以他們非常的不贊成。
⠀⠀⠀
⠀⠀⠀
當我跟他們說,我以後想要開自己的網頁設計公司,他們跟我說,現在經濟很不景氣,創業很辛苦,說不定到最後,自己都不能養活自己……被他們一『恐嚇』,我也不能確定,我到底有沒有能力達成我的夢想?
⠀⠀⠀
⠀⠀⠀
是我真的太理想化,不夠『現實』嗎?我好掙扎......」
⠀⠀⠀
--------------------
⠀⠀⠀⠀
我朋友的例子相當常見,可能你我都面臨過這樣的選擇:
⠀⠀⠀
⠀⠀⠀
有一個看起來很「安全無虞」的選項,跟一個我現在「很想要」,但是充滿「未知」的選項,我到底要選哪一個?
⠀⠀⠀
⠀⠀⠀
我認為,這也就是「做決定」最困難的部分:
⠀⠀⠀
⠀⠀⠀
我到底該選我「想要的」,還是,要輸給內心的恐懼,選我覺得「安全」的?
⠀⠀⠀
⠀⠀⠀
我在人生中做過最關鍵的抉擇,莫過於我辭掉了一個穩定企業基金會的工作,生涯大轉彎,選擇在30歲時,就讀心理諮商研究所。
⠀⠀⠀
⠀⠀⠀
當時,我擁有傳播碩士的學歷,大學同樣念傳播相關;在這個企業基金會,我也已經了工作四、五年。
⠀⠀⠀⠀⠀⠀
⠀⠀⠀
以當時身邊許多人的看法,會覺得這個工作穩定、不加班、也不需要擔心裁員或業績;企業的名號響,講出去又有面子;而我打算轉行的行業,是一個「未知」,除了需要付出的成本高:要念完研究所、實習完,至少要花三年時間,才可以踏入職場,而且剛開始的薪水,很可能比我在企業基金會的薪水還低。
⠀⠀⠀
⠀⠀⠀
當我猶豫不決於:要做「想要」的決定,還是「安全」的決定時,我的好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五年後,你會不會後悔,當年你沒有選你『想要』的?」
⠀⠀⠀
⠀⠀⠀
她提醒我的,是「可能性」,也是我在現在的工作上最看不到的東西。因此,令我醍醐灌頂,我毅然決然辭職,開始投身心理諮商的領域。
⠀⠀⠀
⠀⠀⠀
在學習心理諮商的路上,我很謝謝當初推了我一把的朋友;以及,慶幸我能有勇氣選擇我想要的,然後不停堅持著。
⠀⠀⠀
⠀⠀⠀
在心理諮商所畢業、開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我仍常需面對這樣的選擇:「要選安全的?還是想要的?」
⠀⠀⠀
⠀⠀⠀
我自己越來越清楚,會有這個猶豫,一定是因為,「安全的決定」我不想要;但「想要的決定」,我怕我要不起。
⠀⠀⠀
⠀⠀⠀
我怕我能力不夠、我怕失敗;我怕我努力過後, #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這方面的才能。
⠀⠀⠀
⠀⠀⠀
對「未知」的恐懼,綁住我「抉擇的自由」,讓我無法施展手腳,無法真正找到我的志業;當然,也就沒辦法讓我覺得滿足、覺得快樂。
⠀⠀⠀
⠀⠀⠀
只是,有時候過度在乎「想要」的決定,但卻只有衝動與熱情,評估不夠或資訊搜集不足時,也可能會讓我發生過度打擊自我價值的失敗,而這是可以避免的。
⠀⠀⠀
⠀⠀⠀
因此,我現在做決定,有一個原則:
⠀⠀⠀
⠀⠀⠀
好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管是因為「想要」,還是因為「害怕」。
⠀⠀⠀
⠀⠀⠀
因為,我不想要輸給恐懼;也不想過於衝動。
⠀⠀⠀
⠀⠀⠀
熱情與審慎評估,是我認為面對生涯非常重要的事情。
⠀⠀⠀
⠀⠀⠀
以熱情來說,我相信,「夢想」之所以是夢想,就是因為他不易達成;我也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不痛苦的成功。
⠀⠀⠀
⠀⠀⠀
我願意相信,就算沒有達到我們當初的夢想,那個「追夢」的過程,會讓我們不停地認識自己、修正自己的「夢想可達性」,然後,讓我們能做到,屬於我們才做得到的事情。
⠀⠀⠀
⠀⠀⠀
能夠如此,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有熱情,願意用「勇氣」與「相信」去面對挫折。
⠀⠀⠀
⠀⠀⠀
這種「熱血」的態度,有時才讓我們有「活著」的感覺。
⠀⠀⠀
⠀⠀⠀
做決定,就代表必須面對一些「未知」;「未知」帶來的「不確定感」,時常因為引發我們最深的恐懼: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擔心自己做不到或失敗、擔心這些「失敗與做不到」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糟糕……這些「自我懷疑」反覆出現,而使得我們相當焦慮。有時,為了安撫這個焦慮,我們也許寧可選擇比較確定、比較可預測而安全的抉擇,藉此安撫自己的焦慮與害怕。
⠀⠀⠀
⠀⠀⠀
但那內心的悵然,與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的看法,會讓我們持續地對自己抱著隱約覺得自己「不夠」的自卑、失望、害怕,而變得更容易焦慮,更需要具有「控制感」、「有確定感」的事物,來讓我們對自己感覺好一點。
⠀⠀⠀
⠀⠀⠀
那就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我不敢選我「想要的」,因為我怕這會證明「我不夠好」;但我選覺得「安全的」,其實也代表我已經認同了「我就是不夠好」。
⠀⠀⠀
⠀⠀⠀
於是,我沒有機會感覺自己「夠好」。
⠀⠀⠀
⠀⠀⠀
但是,「恐懼」其實是能以另外一個形式來幫助我們的。
⠀⠀⠀
⠀⠀⠀
以「審慎評估」來說,如果我們因為害怕而決定「保守選擇」,就使得這個「對未知的恐懼」成為阻礙我們的事物,甚至阻礙我們的能力發展。但是,若我們能因為這個「對未知的恐懼」的焦慮,而讓我們多搜集一些資訊、多評估一些可能性與自我能力的狀況,是否還需要做哪些準備等等......那麼,這個「恐懼」就不是阻礙你的絆腳石,反而是幫助你有機會成功的「未雨綢繆」。
⠀⠀⠀
⠀⠀⠀
時至今日,我想,或許做決定的原因,是因為「想要成功」,還是因為「害怕失敗」,其實都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在做選擇時,能夠知道:「促使我做決定的理由是什麼?」
⠀⠀⠀
⠀⠀⠀
因為,「想要成功」有時也可能過於樂觀,「害怕失敗」有時也是合理判斷。
⠀⠀⠀
⠀⠀⠀
只要我們能夠花時間理性評估,瞭解影響這個決定背後的理由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恐懼本身合理不合理,是來自於自身,還是家人或他人的「警告」?對於「想要成功」的樂觀,是已經搜集足夠資訊的審慎評估與理解,還是只有熱情的衝動?
⠀⠀⠀
⠀⠀⠀
這些更深入對自我、對工作的理解,才是破除想像,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與能做到的事情是什麼。
⠀⠀⠀
⠀⠀⠀
讓我們好好運用自己內心的熱情,面對內心的恐懼,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抉擇的自由」。
⠀⠀⠀
⠀⠀⠀
註:文中所舉案例,個人資訊皆以經過大幅修改,並經過當事人同意。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
—《過度努力》: reurl.cc/L06nla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 年回顧,雖然是個疫情擾亂的一年,但仔細回顧還是做了滿多事情的,第一次拍影片和大家分享,剛好那天有夠冷的,打噴嚏打了很久,看起來有點眼睛腫加疲倦,還請多包涵 XD 然後我會在這支影片下方的留言處蒐集 Q&A,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想問,請依照影片最後的參加方式填寫,將會優先於下期影片做回覆啦 ...
網頁設計 職 涯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數據分析師也要會?
政治學門與視覺溝通的設計概念如何幫了我
====
前些日子,老闆突然發現我會做類似資訊圖的東西,用來解釋數據庫的開發流程、遭遇困難、成果,非常有用。
由於客戶方的C level人員過去一兩年出現大幅調動,來了一個科技業過去的高管,覺得數據取得是自然簡單的事情,也不明白過去幾年我們克服的挑戰。
原本我們預想,客戶方跟我們合作多年的對口,會知道我們工作的複雜與困難程度,但實際上他們理解的範圍還是有限。就像盲人摸象,客戶方隨著與象的接觸範圍越小,看到的東西越局部。
只有我們是把整頭象生出來的人,才能明白裡裡外外的全貌。
於是當我用繪圖軟體把這些流程圖視覺化出來以後,用圖像、數字來說故事,成果竟然出乎意料。
一方面是在客戶方的高管方面大受好評,更有利於我們爭取更多資源,二方面是客戶方與我們對口的單位,也更好強化他們自己的重要性,爭取資源也更容易。
對我個人而言,這次視覺化溝通的過程,相當於我個人職涯至今的成果展與紀錄,更有效地展示工作成效與付出程度。直接間接,也促成了我在疫情期間,一次逆勢的8%加薪。我的團隊的重要性,也被所有客戶、己方公司所看重。
如果要總結,上述環節,實際上都跟數據分析、數據庫規劃的工作,沒有直接相關。更像是對公共關係管理、部門本位主義與資源爭奪的理解,還有視覺化溝通概念的發揮。
====
政治與視覺溝通:讓人有感的,才算你的功勞
====
不要說數據分析師的工作,聽起來跟政治學科、圖像設計等一點關係都沒有。政治學科跟圖像設計到底有什麼關係,也是啟人疑竇。
但人生跟職涯就是存在這麼多有趣的巧合。每個人的經歷,最後往往變成一套武學路術,在你冒險的路上,面對不同的怪物,可以隨時拿出不同的工具來應對。
如果我用當前政壇社群小編盛行的狀況來解釋,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一切會串在一起。
在上面提到的事件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 工作型態屬於基礎建設,或者防患未然的角色,通常很難展現工作表現的成果。
不管是工程師開發單位,或者是數據提供的單位,人們更多的印象是你出錯的時候,而不是預防了多少問題的發生。
因為沒發生的問題,不會被注意到;被注意到的,都是出大包的時候。(現在是在講台鐵嗎?)
這種情形在公家單位、國營事業單位,也同樣嚴重。嚴重到公共行政學門必須有一門學問專門在衡量評估這類單位的成效。但儘管如此,民意與輿論通常一點也不在意。
我曾經短暫服務於某機密單位,在一次徹夜繃緊神經,避免了一次國際衝突之後,在自助餐店聽到民眾對著電視新聞嘲諷怒罵。其中不可說的無奈,印象非常深刻。
====
政治學門教我的事(之一): 溝通套路
====
不知道大家對丁守中這位政治人物印象如何,我想在網路上不見得特別正面。但作為一個國安專業的立委或者學者,他在一門台大政研所的課程當中,給了我非常多的啟發。
美國的國防部、中情局、蘭德研究所,其實很常出研究報告。這些研究報告的目的,除了有檢討組織營運效率、分析當前國際情勢的目的之外,用來跟國會溝通、要預算,也是關鍵用途。
那些報告或者預算書,真是用汗牛充棟可以形容,從政策溝通的角度來說,大家常聽到的媒體摘要後報導「中國軍力報告書」之類的東西,才是比較好的公關方式。但實際上報告或者預算書,可以看到的眉角更加龐大。
當時課堂中,一堂課要看的預算書或者報告書,印出來就跟字典一樣厚。但如果了解套路,是可以快速掌握重點,以及看出問題所在的。
最常出現的套路,就是:闡述問題、發現困難、提供解方、列出需求。
在一學期十幾堂課的過程中,不管主題是國土安全、國際危機、防災準備,都會走過這些套路。在往後的職場當中,儘管我們的溝通不需要寫一本字典,但所有套路仍然相同。
丁守中也許已經退出政壇,但如果看看現在立委網紅化的現象,動不動就直接對預算進行等比例「統刪」,究竟有多少立委真的能看完看懂預算書,並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我其實不確定有多少選民在意這件事就是了。
====
政治學門教我的事情(之二): 部門本位主義
====
我離政治學研究已經遙遠,學術定義不見得講得精確。但在過往經驗中,公部門的部門資源爭奪,在私部門其實也到處可見。
在很多情況裡,業務部門跟行銷部門是競爭資源最激烈的兩個單位。道理很簡單,因為業務部門會認為生意都是自己拉來的,行銷部門則認為是行銷策略奏效所致。
隨著所在產業不同,業務部門跟行銷部門講話大聲的程度會互有消長。例如To B的產業業務部門就比行銷部門重要 (一般來說)。
有資源爭奪的地方就有政治。因為在非市場競爭的環境裡,權力才是控制資源分配的關鍵。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到底是誰在掌握權力。在我今天談的例子當中,業務部門發了自己的分析報告,去跟財務部門爭取預算,這當中當然完全忽略行銷部門的努力成果。
財務部門就是這當中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單位,而業務部門則是行銷部門的資源競爭對手。搞清楚這層關係,並弄清楚自己站在哪一邊,才能決定你後面怎麼做才是對的。
於是數據方面的人才,就在這個時候變得非常重要。但我遇到過的多數數據分析人才,對於上述的這種權力關係並沒有概念。
「看數字說話」的本質並不是科學,而是一種溝通藝術。很多純資料科學訓練出身的人,往往很執著於什麼是「事實」。但實際上事實有很多面向,在都是正確的情況下,你要挑你所屬團隊有利的版本講。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當你被埋在數據當中的時候,我在業界看到的很多人 (包含自己),都曾出現見樹不見林的狀況。
====
視覺化溝通的重要
====
人是視覺化的動物,所以如果這篇文章你看到這邊,表示你對我提的話題捧場,我謝謝你。
與其寫一本字典,不如用一張圖。但這肯定會「去脈絡化」,省去太多細節跟背景,有可能讓人錯誤理解或者解讀。
但如果你回顧我前面講的: 就算是事實,也會有很多個版本。那你就能理解,人的資訊掌握跟理解能力本就有限,你要提供的是「你覺得對方需要知道的事實」。
除此之外,一律簡化甚至省略。
這是為什麼「社群小編治國」會這麼討人厭的原因。但還好我不是在公部門,私部門最重要的溝通就是講求效率。不挑重點難不成你在幫老闆上課嗎?
公部門應該如何合理地使用社群小編,這是另外一個議題,我們可以好好反思。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聊。
拉回來。
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對網頁設計、視覺排版很有興趣,雖然從來不是科班,也不能稱自己有什麼美感,但當時花了非常多時間跟金錢在學這些設計的東西。 (我非常感謝父母當時對我的支持,畢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些教育投資都像丟到水裡一樣)
聊視覺設計有更專業的人可以聊,我這邊講的是一般人為什麼應該學設計概念。
實際上有一些專業的設計師本身也不會畫圖,他們的長才是在視覺的配置與規劃。而對於一般人來說,了解這些視覺溝通的概念,會對你設計簡報、辦公室溝通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跟設計師溝通,了解這些更有助於你理解自己需要什麼,還有設計師夠不夠專業。
====
結語
====
其實今天是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如果你看到這邊,我感謝你的耐心跟興趣。
如果這篇文章有什麼出發點,或者寫作的原因,就是想回應高中大學時期,我們常有對特定學門的刻板印象。好像學什麼學門對未來職場有沒有用,甚至高中參加什麼社團對未來升學有沒有幫助。
其實我離學校已經很遠,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哪一門學問對人生的用處,不見得是當下馬上想像得到的。
同時,如果你因為你身處哪一個學門,就自我設限,不去接觸其他的東西,那麼你就自我實現了人們對該學門的刻板印象。
我是個數學很爛的人,我念了七年的政治學門,兩年的經濟學門。我現在是一個數據分析師,然後我的工作當中需要使用程式語言。
但當我要往上爬的時候,我發現真正讓我向上推進的臨門一腳,竟然是很久以前,看似無關的一門課,或者一個興趣。
不過最後,我不想讓這篇文章聽起來很cheesy。因為如果你在數據分析相關的求職履歷中說,我精通部門權力鬥爭、通曉視覺溝通藝術,你比較大的可能性是連一通電話都不會收到。
所以應該是說,如果你熱愛一門學問或興趣,不要猶豫去追求,但面對現實的需要,你則不應該因為現在所處的領域而自我設限。念政治系不是讓你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也不用很擔心一直想說要為了未來出路轉系之類的。
但如果你待在這些社會人文學門,卻自我設限不去涉獵其他領域的東西,這才是造成職場生存危機的主因。個人經驗分享,希望對於在求職的、在學的,或者在思考轉職的人,都有一點點幫助。
作者/李厚穎,目前於紐約擔任廣告行銷數據分析經理,也是洞見的小編本人。
網頁設計 職 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做一輩子不喜歡的工作,在你還能改變的時候】
有個粉兒私訊,今年芳齡25,畢業之後就被親戚推薦去工廠工作兩年,環境跟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家人覺得是一份好的工作,但自己卻不快樂,而且完全沒有任何學習空間,問我
1.辭職之後該怎麼告訴家人?
2.辭職之後不知道能否找尋屬於自己的未來嗎?
首先25歲真的很年輕,是一個超適合丟履歷跟換工作的年紀,畢竟你也才工作沒幾年,即使從其他基層做起都不難,我認為「工作職涯不用以家人的志向為依歸,你的想法才重要!」(就怕你沒想法
另外培養興趣才會知道未來志向,接下來可能會換好幾份工作,做著換、換著做,就當給自己幾年在職場摸索,但只要有做就有薪水,這一點你不用怕!
最後,辭職後你找不到未來,但是可以找到短暫的解脫。
-
不要待在豬圈裡,最後你會變成豬,然後被殺掉
網頁設計 職 涯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 年回顧,雖然是個疫情擾亂的一年,但仔細回顧還是做了滿多事情的,第一次拍影片和大家分享,剛好那天有夠冷的,打噴嚏打了很久,看起來有點眼睛腫加疲倦,還請多包涵 XD
然後我會在這支影片下方的留言處蒐集 Q&A,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想問,請依照影片最後的參加方式填寫,將會優先於下期影片做回覆啦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工程師 #前端 #後端 #成長

網頁設計 職 涯 在 白玉Bai 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全球就業市場蕭條 #新冠疫情的影響
新冠病毒|就業市場|如何應對全球服裝就業市場蕭條?
-----------------------------------------------------------------------------------------------------------
你跟我一樣是在海外從事服裝領域的工作者或者在海外念Fashion 的留學生嗎?
是否因為疫情關係而感到對未來趕到茫然與恐懼?
當全美陷入緊急狀態, 服裝零售百貨業一夕之間全數暫停關閉
我度過了這段低潮期!
影片分享:
1. 免費的『服裝相關』的商業市場動態資訊媒體平台
2. 超實用網路自學平台公開
第一支影片,請多多支持與鼓勵![按讚,訂閱+分享]
歡迎下方留言跟我分享看完影片的任何想法喔!
-------------------------------------------------------------------------------------------------------------------------------------------
下期影片主題:世界前三名的服裝商業學校 | FIT『全球服裝營銷管理』研究所
系列主題內容將分享
1. 學程及課程內容 2. 申請學校的準備事項 3. 財務規劃與學費公開 4. 未來職涯發展機會與出入
有意計劃去美國念『全球服裝營銷管理』的你可別錯過喔!
影片首播日:4/27/2020
敬請訂閱並且開啟小鈴鐺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