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 東石網寮村
福春古年水夫人聖誕千秋
祈求平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
網寮村 在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敵豪雨沖刷❗澎湖國家級古蹟「順承門」城牆坍塌❗😱
相關新聞:
豪雨狂炸澎湖 「媽宮古城」牆基坍塌管制通行 https://bit.ly/3lIP1g4
馬祖北竿芹壁村土石崩塌 多車毀損 https://bit.ly/3fHFSAr
--------------------
🔥疫情最新動態👉 https://bit.ly/3wZ6kf7
網寮村 在 台灣旅行小幫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嘉義 網寮漁港】
這裡是 #嘉義 #東石鄉 的「網寮漁港」
天氣好時,天空以不同顏色、乾淨無瑕的樣貌呈現
景觀相當迷人且壯觀😍😍
#網寮漁港 的港口滿佈竹筏及蚵架👀
景點沒有過多的人潮,附近村民也多以養蚵為生
但除了可以看見漁民乘著竹筏四處採蚵
水面在陽光的照映下顯得波光粼粼✨✨
而這裡的 #夕彩 與 #霞光 也非常有名
到了傍晚更有機會見識到如 #電影特效 般的場面🤩
場面震撼、別有一番風味!讓人彷彿身到了另一個奇幻世界!
沒像到一個港口也能這麼美❤
常常吸引許多攝影同好來此拍攝,氣氛超棒!
而且這裡還是 #電影 #蚵豐村 的拍攝地點喔😎
去嘉義旅遊時千萬別忘了加進行程啦~~
📍地址:嘉義縣東石鄉網寮村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照片來源:
https://bit.ly/31aRoxc
https://bit.ly/2CLqnY3
https://bit.ly/34gGWGI
https://bit.ly/2CI3NPT
https://bit.ly/2E6Rnlm
Instagram @lilianwang_tw
Instagram @yusin.tw
Instagram @sheng.0620
Instagram@liulinjin
Instagram @ muma4x4
-
非常感謝大方的網友們提供照片😊
網寮村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