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澳大利亞對國際學生吸引力下降
外國學生在疫情期間受到的苛待、旅行禁令、隔離要求,以及澳中外交緊張局勢,可能威脅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吸引力。
拉什納•巴哈查里亞(Rashna Bajracharya)是數十萬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國際學生中的一員,他們在今年3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時失去了賴以支付食物和房租帳單的兼職工作。
這位29歲的學生說,「我向尼泊爾的家人尋求幫助,但由於新冠疫情,那裡的銀行系統關閉了,所以他們無法給我寄錢,最終我不得不依賴慈善機構來生活」。他現在是悉尼聯合教會(Uniting Church)經營的一家食品銀行的志願者。
與英國、紐西蘭和加拿大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澳大利亞政府沒有將其新冠疫情工資補貼計劃擴大到包含外國學生——這一決定給50萬學生簽證持有者中的一些人帶來了危機。澳大利亞學生簽證持有者每年向澳大利亞的大學繳納90億澳元(合67億美元)的學費。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表示,澳大利亞需要關注本國公民,如果臨時移民無法養活自己,他們應該回家。但許多人留了下來,因為國際邊境關閉,他們負擔不起高昂的航班費用。
在遏制住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堪培拉現在希望吸引外國學生回來,支持一個每年為經濟貢獻370億澳元的行業。
上周,澳大利亞批準了一個試點項目,允許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和其他地方的63名學生乘坐飛機前往達爾文學習。明年還將有更多的航班計劃,這將繞過禁止大多數外國居民進入澳大利亞的嚴格規定。
但批評人士警告稱,外國學生受到的苛刻待遇、旅行禁令、抵達後為期兩周的酒店隔離要求,以及與中國的外交緊張局勢,意味著澳大利亞可能難以保持其作為世界第三大國際教育市場的地位。
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智庫米切爾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預測,如果繼續實施旅行限制,到明年7月,澳大利亞的外國學生人數將降至29萬,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減少一半。
「留學生待遇一直不太好,」麥格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湯姆•史密斯(Tom Smith)說:「與我們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競爭對手不同,我們沒有讓他們有資格獲得留職 (工資補貼)待遇。
「有一種風險是,國際學生會認為,『好吧,在最重要的時候,澳大利亞總體上不支持我們』。」
根據「移民工人正義倡議」(Migrant Worker Justice Initiative)對6100人的調查,包括留學生在內的臨時簽證持有者中,有約70%的人在疫情期間失業或者被削減工時,因為僱主優先考慮留住有資格獲得公共補貼的當地員工。
七分之一的留學生報告說,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們有一段時間無家可歸。三分之一的留學生說,他們無力為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付錢,因為他們的家人不再能夠給他們寄錢。
從聯合教會食品銀行可以明顯看出這種困境,那裡成箱的必需品堆積到天花板,每箱足夠一名學生吃兩個星期左右。在疫情期間,向該中心尋求緊急食品救濟的客戶數量激增至8倍,達到每月約350人,其中大多數是留學生。
在該中心工作的大約有40名志願者,其中一名志願者安賈莉•比達里(Anjali Bidari)表示:「我看到我的朋友們,國際學生,基本上失去了工作,無家可歸,因為沒有食物吃而挨餓,也沒有地方住。」
這位來自尼泊爾的23歲學生警告說,國際學生會因為疫情期間的經歷和難以找到兼職工作而猶豫要不要在澳大利亞學習。
她補充說,大學在線教學的普及也可能讓學生質疑國際教育的價值。
但是澳大利亞的大學希望,它們和一些州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做出的支持留學生的努力能夠得到認可。
新南威爾士政府提供了2000萬澳元的住房支持,維多利亞州撥款4500萬澳元用於緊急援助。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是數十所提供困難基金和食品銀行服務的大學之一。
莫納什大學副校長瑪格麗特•加德納(Margaret Gardner)說:「對他們(國際學生)來說,這是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他們在經濟上和情感上都很孤立,並且擔心家人。」
中國學生約佔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四分之一,對他們來說,澳中雙邊外交關係的破裂可能和新冠疫情一樣重要。
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中國博士生袁江(音譯)說:「澳大利亞過去在中國被認為是一個美麗的海灘國家,而現在人們看到兩國關係緊張的新聞,就想知道如果他們來這裡生活會面臨什麼。」
「移民工人正義倡議」發現,自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以來,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受訪者曾遭受辱罵。
澳大利亞教育部長丹•德漢(Dan Tehan)上周對澳大利亞廣播電台表示,中國學生對澳大利亞教育的需求依然強勁,堪培拉遏制住新冠疫情可能有助於吸引外國學生。
「我們已經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我認為這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羨慕……現在,很明顯,英國和加拿大沒能享受到我們取得的成功。」
#教育
「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雙語活動女王 周明璟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雙語學校- 看板Yunl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小學學費及英文程度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雙語學校- 看板Yunli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Victoria Academy - 首页|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小學學費及英文程度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維多利亞實驗高中ptt - Bbfhvx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小學學費及英文程度- 看板Yunlin | PTT台灣在地區 的評價
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融時報】疫情之下的年輕人處境不佳
儘管年輕人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低,但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更沉重打擊。FT全球調查顯示,疫情之下的年輕人對父輩產生不滿。
今年3月,27歲的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和22歲的妹妹梅格(Meg)離開她們在布魯克林的公寓,回到父母家。當時她們帶了足夠穿兩周的衣服。
結果一待就是幾個月。瑪麗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就像是回到了在家上學的年代:沒有男孩子,沒有一起玩的夥伴,沒有地方可去——除了家和賣酒的商店。」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加劇,大學停課,繼瑪麗和梅格之後,另外三個兄弟姐妹也回到家中。用他們的母親洛麗(Lori)的話來說,他們把父母在新澤西州華盛頓的四居室房子變成了一個「美食廣場、麵包店和健身房」。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有數百萬年輕人搬回父母家,芬尼根家只是其中之一。在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數據顯示,儘管學生和年輕員工罹患嚴重COVID-19的風險較低,但與其他人群相比,他們受到疫情引發的經濟衝擊波的更沉重打擊。新冠疫情還放大了過去的一些趨勢,包括低工資、就業市場停滯和學生債務上升。
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800多名16歲至30歲人士回復了調查——顯示,這些困難正轉化為對老一輩人與日俱增的不滿,後者不僅境遇更好,而且在政治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我們並不是共同面對困難,千禧一代不得不在當前處境下付出最大的代價,」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30歲的波琳娜•R(Polina R)說。「如果你們不注意,不去確保我們最終不至於失業和變窮,我們為什麼要保護你們?」
以下是他們向英國《金融時報》講述的疫情期間的經歷:
「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自今年8月畢業以來,來自韓國大邱的25歲的李菊妍(Juyeon Lee)遞交了幾十份工作申請。儘管她接受過幾次面試,但她對空缺職位不斷減少日益不安。
「我不想被感染,因為如果我感染了,找工作就更難了……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永遠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儘管在面試時我是一個自信的大學畢業生。」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25歲以下人群因疫情而失業的可能性是26至64歲年齡段的2.5倍。研究還表明,在經濟衰退期間畢業可能會對工資產生持久的傷痕影響。
根據經合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在仍在工作的人中,近一半的人報告收入減少,其中年輕女性和從事低收入工作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許多寫信給英國《金融時報》的人表示,他們不得不放棄商業計劃,並動用自己的儲蓄。
在發展中國家,失業往往意味著無法養活家裡的幾代人。來自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28歲的科馬爾•卡達姆(Komal Kadam)是家裡唯一掙錢的人——直到今年3月她失去工作。
「我害怕一切……我能找到新工作嗎?我怎麼償還貸款?現在我有很多煩惱,」她說。
「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調查的許多人表示,他們害怕感染或傳播新冠病毒,但也有其他人承認自己抱有一種比較無所謂的態度——政治領導人已經批評這種行為是夏季過後歐洲和美國疫情復燃的原因之一。
在春季封鎖的高峰期,蒙特利爾的波利娜曾經讓來訪的朋友留宿。「我沒有遵守建議。」她說,「我兩次出國旅行,去過十幾次酒吧、餐館和劇院。」
「我的風險承受力很高,在沒有人拿得出一份計劃、而掌權者並沒有與人民同甘共苦的時候,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在許多地方——尤其是美國,但也有歐洲和南亞——許多調查回復者指出,違反公共衛生規定的往往是老年人。
28歲、來自印度欽奈的阿吉塔(Ajitha)表示:「老一輩人相信互聯網告訴他們的一切。他們被WhatsApp轉發和YouTube視頻誤導了。」
年輕人的原話
「我確實違反了規定。疫情期間,我和一個女孩約會過好幾次。我不知道哪一個更可怕,是我媽媽發現我和其他人見面,讓所有人都暴露於感染風險,還是害怕被警察抓住」
胡安(Juan),25歲,哥倫比亞
「大家的態度讓我想起高速公路上司機的態度:比我快的人是瘋子,比我慢的人是弱智」
托阿德爾•馬特奧克(Toader Mateoc), 28歲,美國
「就在我剛剛認識『現實世界』時,卻不得不逆轉一切,感覺有點突兀」
馬克•安吉洛•費利扎爾多(Marco Angelo Felizardo), 22歲,菲律賓
「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許多調查回復者表示,他們對本國領導人失去了信心,並認為抗疫方式很糟糕——除了一些歐洲人和亞洲部分國家的回復者。
來自法國阿訥西(Annecy)的23歲的安東尼(Anthony)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從巴西聖保羅家裡的廚房餐桌兼辦公桌上,29歲的達尼洛•文圖拉(Danilo Ventura)看著他的國家自疫情爆發以來換了三位衛生部長。他說:「全世界都在說A,而巴西政界卻在喊Z。」
這種方向感缺失造成了代價:巴西的死亡人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達尼洛和他的妻子按照地區政府的指示在家隔離,即便巴西的民粹主義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仍出席擁擠的活動。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經合組織公共治理局(Directorate of Public Governance)的負責人埃爾莎•皮利霍夫斯基(Elsa Pilichowski)表示:「他們對公共機構的信心,以及他們對於自己是否擁有政治影響力和決策代表權的觀感都停滯不前。」
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許多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們覺得政府自相矛盾,行動遲緩。
「機場開放時間太長了。有關口罩的訊息傳達簡直丟臉。我直到6月中旬才得到一個口罩,」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28歲的約翰(John)表示,「我認為,雖然比美國強一點,但我們的抗疫工作實在做得很糟糕。」
益普索(Ipsos)高級研究副總裁瑙米•哈克(Naumi Haque)表示,新冠疫情加深了政治上的希望幻滅。他說:「Z世代和千禧一代比老一代人更有可能覺得自己國家的情況正在失控。」
「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
聯繫英國《金融時報》的很多人聲稱,他們考慮過自我傷害。「失業、精神健康問題,以及有關這一切何時結束的不確定性,都讓人對前景非常絕望,」來自倫敦的30歲的詹姆斯表示,他補充說:「我一度考慮過自殺。」
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稱,新冠疫情造成的精神健康影響,在持續時間上將超過新冠病毒造成的感染威脅,數百萬人在對付抑鬱、焦慮和孤獨。英美開展的研究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18至29歲的年輕人在此期間經歷的痛苦更嚴重。
回到新澤西,自從疫情開始以來,在芬尼根家的10個子女中,有5個開始接受治療。瑪麗表示:「有人差不多每周崩潰一次。」
25歲的瑪利亞•羅德里格斯(Maria Rodriguez)來自西班牙,但住在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她表示,她決定寧可冒感染COVID-19的風險,也不要因為孤獨而陷入抑鬱。
「我不怕去咖啡館,也不怕見很多人,因為我不會感染家人,」她表示,「我選擇精神健康,而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感染新冠。」
5月,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育心理學講師奧拉•德姆科維克茨(Ola Demkowicz)對數百名英國青少年進行了調查。其中很多人表示,在適應人生中的這些不確定性時,他們經歷過「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她表示:「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這似乎確實是一項巨大挑戰。」
年輕人的原話
「當我與上了年紀的父母一起在家裡生活時,我對自己要求嚴格。如今,在做了6個月喝酒的修女之後,我要冒著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再次約會」
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27歲,美國
「每天都要通過Zoom收看數小時的大學課程,學費一分不少,但學位卻貶值了,就業前景黯淡,擔心年邁的長輩,見朋友或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如果有的話)變少。這足以讓任何人都覺得有點毫無意義」
威爾(Will),23歲,美國
「老師的期待大幅上升,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比平時好上好幾倍,因為考官會懷疑——而且預期——有作弊行為。過去六個月,這種壓力越來越大,但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壓力也會消失」
Alistair Woo,16歲,香港
「年輕人希望做一番事業,每一個年輕人都希望變得更優秀,但這場疫情毀滅了一切,限制人員流動,學校關閉,一些企業破產」
維多利亞•希迪貝雷(Victoria Chidiebere), 22歲,尼日利亞
「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不過,幾位調查回復者表示,疫情讓他們得以與家人和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也讓他們勾掉了願望清單上的一些事項。
26歲的約書亞(Joshua)來自英國。他表示,8月的一個早晨,他把行李裝上汽車前往西班牙,告別一間小公寓和有毒的辦公室環境。
「我現在一個人租了一間靠海的三居室,而租金是工資的不到三分之一。有兩個朋友來看過我,但我基本上過著遠離社交的單身生活。」
今年2月,泰國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始發地中國武漢的一群大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如何應對抗疫封鎖。他們發現,其中一些人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德姆科維克茨博士在英國也發現類似的證據:首次封鎖讓青少年有機會決定如何規劃他們的一天,而不必理會社會義務和學校作業,她表示:「他們可以……探索他們想從人生中得到什麼,自己去發現成長和發展的途徑,並重新評估他們的人生方向。」
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中,來自澳大利亞阿爾伯里(Albury)的30歲的安德斯•弗茲(Anders Furze)表示,他發現,疫情之前他在透支自己:「我以前每周有5個晚上出門:吃飯、看電影、看話劇演出。」
最近,他反思了自己的事業,報名攻讀了一個法律碩士學位。他表示:「感覺好像它打開了一扇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社會 #人生 #衛生 #家庭
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雙語活動女王 周明璟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榮耀🔥我的學校SFU多年蟬聯加拿大第一名!👍🏻
【加拿大最新2018年度各類大學排行榜!】
加拿大著名雜誌---麥克林雜誌(Maclean’s magazine)每年都會出爐加拿大大學排行榜。麥克林雜誌將加拿大的大學分為三類,分別是醫學類、綜合類和本科類。這份大學排行榜被譽為“擇校寶典”,2018年度的大學排行榜已經新鮮出爐!
▎綜合類名校榜單
綜合類大學擁有大量的研究項目和廣泛的本科及研究生水平的課程。
➤ 第一名:西蒙菲沙大學 (Simon Fraser)
西蒙菲沙大學成立於1965年,主校區位於卑詩省的本拿比,兩個分校區位於溫哥華和素里。
西蒙菲沙已經連續多年獲得綜合類大學第一名。相對於其他大學,西蒙菲沙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實行三學期制:秋季(9-12月),春季(1-4月)和夏季(5-8月)。這樣一來,學生可選擇全年讀書,加快畢業時間,也可以選擇暑假工作或休息,而且該校的帶薪實習課程在加拿大處於領先水平。
它在全世界都享有較高聲譽,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不過,它的淘汰率較高。
➤ 第二名:維多利亞大學 (Victoria)
維多利亞大學建於1963年,位於卑詩省的省會維多利亞。
對於留學生來說,維多利亞大學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專業培訓和語言強化課程等方面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大學之一。學校的商學、經濟學、藝術、工程等專業在北美的排名都比較靠前。
學校靠近海邊,距離市中心乘公交車僅15分鐘。
➤ 第三名:滑鐵盧大學 (Waterloo)
滑鐵盧大學成立於1957年,位於安省滑鐵盧,是北美地區第一個經認可建立數學系的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辦學項目。
該校的軟件工程,電子工程及機械工程專業非常不錯,計算機專業在北美頗有名氣,設有北美唯一一所數學院,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數學和計算機的教育及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滑鐵盧大學是加拿大第一所提供Co-op課程的大學。
--------------------------
▎基礎本科大學榜單
這份榜單簡直是大學本科留學生的福音,到底哪些大學比較受歡迎?看過這份基礎類大學排名就再也不困惑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類大學重點在本科教育,研究生項目比較少。
➤ 第一名:艾利森山大學 (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這所大學成立於1839年,位於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交界處薩克威爾鎮的公立文理學院型大學,臨近蒙克頓市。這是一所老牌公立大學,多次被《麥克林雜誌》評選為基礎本科院校第一名。
學費:$8,648
畢業率:62.7%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3.4%
➤ 第二名: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多次被評為加拿大最優秀的小型大學,提供包括學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60多個專業的課程。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採取小班教學,有60%的本科班級人數不超過26個人。
目前註冊的全職學生 5000 餘人,提供包括學士、雙學士、碩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 60 多個專業的課程。
學費:$6,010
畢業率:53.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75.2%
➤ 第三名:特倫特大學 (Trent University)
特倫特大學成立於1964年,能提供文學、科學學士學位及商業與電腦的研究所課程。該校在2016年(Maclean)雜誌以學士學位為主的大學排名中名列加拿大第2名,被公認為加拿大最出色的本科類大學之一。
學費:$8,000
畢業率:67.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4.5%
【加拿大最新2018年度各類大學排行榜!】
加拿大著名雜誌---麥克林雜誌(Maclean’s magazine)每年都會出爐加拿大大學排行榜。麥克林雜誌將加拿大的大學分為三類,分別是醫學類、綜合類和本科類。這份大學排行榜被譽為“擇校寶典”,2018年度的大學排行榜已經新鮮出爐!
▎醫博類名校榜單
優秀的醫學類大學都擁有廣泛的博士項目,並且都有醫學院,是留學的首選。如果你想到加拿大學習醫學的話,就有必要參考一下這個榜單了。
➤ 第一名:麥吉爾大學
麥吉爾大學位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是一所世界著名公立大學,成立於1821年。
麥吉爾不但擁有大量的國際學生,而且很多世界上的知名學者也慕名而來。當年大物理學家盧瑟福便是在麥吉爾發現了原子的結構,使麥吉爾在歐美聲名大噪。
麥吉爾是加拿大最強的博士醫學類大學,與其他六所國際頂級博士醫學類大學合稱“七派”(西安大略大學、皇后大學、麥馬斯特大學、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
去年名次:第三名
學費:$4,141(省外$9,040)
畢業率:84.8%
留校率:92.4%
➤ 第二名:多倫多大學
多倫多大學建於1827年,一直在國際上享有譽名。多倫多大學一共有三個校區,聖喬治(St. George)校區,士嘉堡(UTSC)校區和密西沙加(UTM)校區。其中,聖喬治校區位於市中心,士嘉堡和密市校區位於郊外。
這所大學坐擁十所世界級的醫院(省議會所在的Queen’s Park往南,全是多大的附屬醫院)。學校一共有8.3萬名學生,700多個本科項目。
去年名次:第一名
學費:$7,774
畢業率:79.1%
留校率:91.7%
➤ 第三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坐落於溫哥華,主校區風景極好,可以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來形容,推開窗戶就可以看見沙灘和太平洋。這所大學的課程廣度較深,淘汰率也比較高。
去年名次:第二名
學費:$5,947
畢業率:77.8%
留校率:89.3%
--------------------------
▎綜合類名校榜單
綜合類大學擁有大量的研究項目和廣泛的本科及研究生水平的課程。
➤ 第一名:西蒙菲沙大學 (Simon Fraser)
西蒙菲沙大學成立於1965年,主校區位於卑詩省的本拿比,兩個分校區位於溫哥華和素里。
西蒙菲沙已經連續多年獲得綜合類大學第一名。相對於其他大學,西蒙菲沙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實行三學期制:秋季(9-12月),春季(1-4月)和夏季(5-8月)。這樣一來,學生可選擇全年讀書,加快畢業時間,也可以選擇暑假工作或休息,而且該校的帶薪實習課程在加拿大處於領先水平。
它在全世界都享有較高聲譽,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不過,它的淘汰率較高。
➤ 第二名:維多利亞大學 (Victoria)
維多利亞大學建於1963年,位於卑詩省的省會維多利亞。
對於留學生來說,維多利亞大學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專業培訓和語言強化課程等方面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大學之一。學校的商學、經濟學、藝術、工程等專業在北美的排名都比較靠前。
學校靠近海邊,距離市中心乘公交車僅15分鐘。
➤ 第三名:滑鐵盧大學 (Waterloo)
滑鐵盧大學成立於1957年,位於安省滑鐵盧,是北美地區第一個經認可建立數學系的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辦學項目。
該校的軟件工程,電子工程及機械工程專業非常不錯,計算機專業在北美頗有名氣,設有北美唯一一所數學院,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數學和計算機的教育及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滑鐵盧大學是加拿大第一所提供Co-op課程的大學。
--------------------------
▎基礎本科大學榜單
這份榜單簡直是大學本科留學生的福音,到底哪些大學比較受歡迎?看過這份基礎類大學排名就再也不困惑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類大學重點在本科教育,研究生項目比較少。
➤ 第一名:艾利森山大學 (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這所大學成立於1839年,位於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交界處薩克威爾鎮的公立文理學院型大學,臨近蒙克頓市。這是一所老牌公立大學,多次被《麥克林雜誌》評選為基礎本科院校第一名。
學費:$8,648
畢業率:62.7%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3.4%
➤ 第二名: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多次被評為加拿大最優秀的小型大學,提供包括學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60多個專業的課程。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採取小班教學,有60%的本科班級人數不超過26個人。
目前註冊的全職學生 5000 餘人,提供包括學士、雙學士、碩士、博士和證書課程在內的 60 多個專業的課程。
學費:$6,010
畢業率:53.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75.2%
➤ 第三名:特倫特大學 (Trent University)
特倫特大學成立於1964年,能提供文學、科學學士學位及商業與電腦的研究所課程。該校在2016年(Maclean)雜誌以學士學位為主的大學排名中名列加拿大第2名,被公認為加拿大最出色的本科類大學之一。
學費:$8,000
畢業率:67.2%
留校率(retention rate):84.5%
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小學學費及英文程度 - PTT 問答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由於在斗六實在找不到符合理想的英文補習班聽聞維多利亞英文教育不錯想請教維多利亞的小學學費及小學畢業英文程度約到哪? 有看前面的人詢問下面回文 ... ... <看更多>
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雙語學校- 看板Yunlin - PTT網頁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雲林的私校我只聽過正心中學所以對維多利亞不太熟想問一下雲林的鄉民維多利亞是個甚麼樣的學校??收費如何?? ... 分成國內班跟國際班國內班一學期大約10萬國際班大. ... <看更多>
維多利亞國際班學費 在 [問題] 維多利亞雙語學校- 看板Yunl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題
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先生
有一樣資歷是維多利亞學校的董事長(還是董事?)
雲林的私校我只聽過正心中學
所以對維多利亞不太熟
想問一下雲林的鄉民
維多利亞是個甚麼樣的學校??收費如何??
(煩請盡量客觀評論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00.1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Yunlin/M.1564287941.A.EB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