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諱言,全球影視產業發展至今,最顯而易見的爭論,就是「傳統院線」以及「新興串流」的角力。尤其今年疫情爆發,人們足不出戶,電影院無限期歇業,加速串流的演進,上週好萊塢兩大龍頭華納兄弟和迪士尼分別出招,就能看出戲院與串流的此消彼長。
前者宣布將 2021 年的 17 部電影,採取「院線」、「串流」同步的方式放映,消息一出,全美電影院龍頭 AMC 等電影院股價一夕暴跌;後者則在12月10日的投資者會議中釋出多個熱門 IP 的影集,且將原先敲定上戲院的《小木偶皮諾丘》、《小飛俠彼得潘》真人電影版轉往「Disney Plus」放映,當然,迪士尼的股價一夕暴漲,可見多數投資人樂見此模式。
串流興盛,對於電影院本格派的導演們來說,自然大為光火。克里斯多夫諾蘭、丹尼維勒納夫等人跳出來抨擊華納,丹尼維勒納夫甚至親筆致信,大聲疾呼「電影院長存」,在迪士尼大舉攻佔媒體版面,股價因「Disney Plus」上漲的彼時此刻,丹尼維勒納夫的這封信,可能更顯得重要。
我贊同丹尼維勒納夫在信中所說的,電影在大銀幕上放映不僅是一項事業,它更是一種藝術形式,是人們僅存的少數藝術之一。某程度來說我是電影院的擁護者,今年我看到最棒的電影,都是在電影院的邂逅。
7 月在台北電影節看了蔡明亮的《日子》,從影片開頭到結尾我幾乎是張大了眼,定神凝視,途中也短暫閉上眼睛,但不是入睡,是為了專注聆聽,想看見、想聽見《日子》。11 月在金馬影展第一個週末,在大銀幕窺見河瀨直美的《萌之朱雀》,現在回想起來,仍舊是當時最幸福的事。
在一個又一個漆黑的盒子中,它們或大或小,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在銀幕上透出來靈光是無法取代的。
但我也想說,守護電影院傳統的人也不需故步自封,串流至今展現的能力消弭很多缺憾,創造更多可能性。簡單舉例,當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因為資金和片長關係,走傳統商業院線放映賠本風險極高,苦無片廠接手,這時只有 Netflix 力挺投資 3.5 小時的作品,一部史詩鉅作才得以問世。
再來,《紙房子》起初西班牙播映收視不佳,若在以前或許早就石沈大海,但透過 Netflix 的操作,推向世界。《紙房子》拋開西班牙,精準在寬廣的世界上找到同一群受眾,口碑發酵,演變成現在的規模與聲量。
同樣的案例也適合放在鍾孟宏的《陽光普照》,此片在 Netflix 播映等於是打開了眾多國家的受眾,讓更多觀眾欣賞,《綜藝報》的首席影評 Peter Debruge 就將鍾孟宏的《陽光普照》選進年度十大電影的榜首位置,某程度來說,因為 Netflix 美國人才有機會看見此作品。
因此,串流是能夠打破傳統院線商業規則的利器,少了與電影院分帳的遊戲規則,獲利風險改變,創作者就有了「作者」魂魄,不需要僅是套公式的販賣商品,而許多作品就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這當然是我擁抱串流的主因之一。且串流平台隨選隨看的觀影模式,不同於過往電影院的時刻表、有線電視綁死的時段,觀眾能自由在平台上挑選作品,而非等待電視台定時餵養,等於是將選擇權交還觀眾。
從上述說到金馬影展,每年金馬影展選映破百部電影作品,人人時間有限,都要從片海中做出優先選擇,甚至是搶票手腳比拼之下的敗陣,不免放棄許多想看的作品,今年我則因為工作關係,某些已買好的場次不得不忍痛放棄,如亞倫帕克的《午夜快車》;河瀨直美的《殯之森》、《沙羅雙樹》和葉瑞良的《一時一時的》。對我來說,這些電影現在都有望能透過串流觀看,彌補錯過影展的遺憾。
台灣知名串流平台『Giloo紀實影音』目前正熱推「2020 金馬影展許願池投票」,活動分為「紀錄片」和「非紀錄片」兩大項目,影迷各別有 5 票選擇,候選者則是今年在金馬影展放映的所有電影,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影迷們以「廣大民意」決定 Giloo 的未來選片。換句話說,無論是想重溫的影展電影,或是因時間或其他私人因素錯過的放映,都有可能讓 Giloo 召喚回小螢幕,不限時間、不拘空間的在觀眾面前展映,這就是串流平台的可能性。
2020 年金馬影展的靜好與遺憾、美麗與哀愁,都能灌注於 Giloo 。投票傳送門:https://bit.ly/2W2Kveh
📝最後,再度分享今年在金馬影展看完《萌之朱雀》的短評,這是我今年影展看到的最佳作品:
河瀨直美相當克制地娓娓道來一段家庭詩篇,故事分拆為上下兩篇,以 15 年為時間跨度。河瀨直美開場將鏡頭對準外婆、舅媽燒飯的身影,似乎宣告以女性為主體的敘事主軸,但隨著劇情展延,外甥榮介的成長情緒,成為《萌之朱雀》關注的對象,因榮介的生母遠居大阪,舅媽成了榮介對於媽媽的想像,上半段結束時凝視舅媽的背影,無論榮介是對母愛的依戀,亦或是對女人的幻想,都成了不可言說的禁忌,這份隱隱流動的情愫,也成了這個家的暗湧核心之一。
15 年後,寄居在山林間的一家五口,興衰全繫緊在林業發展上,但產業沒落,人口外移,父親孝三對於家鄉的愛成了徒勞,幻化成荒廢的綠光隧道,而一家人的經濟重任,則落在已經成年的外甥榮介的肩膀。經濟結構的轉移,直接造成父權的旁落,成為壓垮孝三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生活消散的重量,推動了死亡。
然而,孝三之死似也和外甥榮介對舅媽(孝三的老婆)的愛意有關。自古以來,經濟與父權間息息相關,經濟重任轉移於外甥榮介,讓孝三無力抵擋父權的空轉,造成孝三的無用及對妻子和外甥情感上的困惑,兩者彼此作用,或許成為必然的死亡。但河瀨直美也毋須將孝三死亡的原因道明,讓觀眾有自我解讀的想像空間,對角色的想像,對敘事的留白,能說清楚的,不能講明的,皆是《萌之朱雀》散落一地的巧妙。
例如,暗戀榮介的表妹美智在離別前夜,大聲傾瀉對表哥的愛意,青春的直接,是為不留遺憾,這是《萌之朱雀》能說白的情感。而榮介與美智終能敞開胸懷,在屋頂共賞滿天星斗,此處河瀨直美刻意不拍星空,定神凝視於角色,就留給觀眾對於「美」的想像,這幕就成了觀眾與角色間難以忘懷的共同記憶。
再來,另一層的想像與不能直言的,則是榮介對舅媽的愛意。如上文提及,榮介之於舅媽,無論是對母愛的依戀,亦或是對女人的幻想,都是幾十年的積累,並非單一情緒與事件能解釋通徹,這份情感的複雜性河瀨直美看見了,就留給觀眾想像 15 年的空白。最終,河瀨直美在片尾讓榮介與舅媽握手道別,僅用一場戲,便釋放 15 年的幽微情緒,而這份壓抑的情感千迴百轉,終能轉進觀眾心頭。
說到底,河瀨直美並無意張牙舞抓地透過榮介的愛意,挑釁日本社會的倫理綱常,於是更大膽的舅媽與外甥之情,就埋藏在想像之中,與表妹的告白拉開距離。而河瀨直美不以獵奇式的眼界捕捉,反倒輕輕撿拾起這份情緒,留給角色最後一抹溫柔,這份不能言說的複雜情緒,握手、道別,成了《萌之朱雀》片尾氣質的底蘊,繚繞於心,後勁久未散去,觀眾的眼淚輕彈,幽幽流轉在 15 年前後的夏天,終歸被奈良樹海療癒。
最終,孝三的死亡鬆動裹足不前的家,能說的、不能說的通通裹藏於山林間,河瀨直美游刃有餘地拿捏精準,處理起來毫不笨重,賦予嚴肅議題其輕盈特質,《萌之朱雀》全片緊扣奈良縣樹海,遲暮中年的悲劇傷痛、少年少女成長的喜悅與失戀,全融於樹景,人性的酸甜與苦辣,終能被大自然輕撫。
《萌之朱雀》遊走於紀實與虛構之間,河瀨直美更以省略敘事的手法,看似什麼都沒說,實則道盡情愫的流動與生活的滄桑,裹藏動人的美麗與哀愁。節制的筆觸、純粹的靈動,成了河瀨直美難以忽視的作者印記,長成令人驚豔的首部長片,也奠定河瀨直美未來劇情長片的走向。
#Giloo紀實影音 #金馬影展
綠置居交還公屋時間 在 小麗民主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街頭教室 公屋封頂真定假?(上)】
街頭教室重開,首個題目回應林鄭「公屋封頂」論,請來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陳劍青及街坊工友服務處勞工組、公屋被迫遷戶關注組黎治甫,分析對公屋封頂論的理解,以及林鄭未來幾年的房屋政策,究竟會如何以重燃置業希望為餌,將小市民置於風險之下。
.
足本 2 小時重溫 youtu.be/0c_FZsVyJ08
.
【一】公屋封頂真定假?簡單答你:依然係真
.
先解答論壇的題目。Billy 指出,雖然林鄭已經就「公屋封頂」論道歉,但並沒有收回綠置居恆常化的政策。綠置居與居屋不同,綠置居是直接將原用作出租公屋的樓宇,由供公屋輪候冊人士上樓改為直接出售。只要林鄭繼續以綠置居取代出租公屋,本質上已經與「公屋封頂」無分別。
.
房委會早前吹噓一個綠置居樓盤「超額認購 18 倍」,旋即被踢爆獲邀揀樓的 7300 人之中,最後只有不足 2000 人出席,卻被斷章取義為「公屋居民恨買樓恨到發燒」。政府剛才公佈最新貧窮人口高達 130 萬,那邊廂西營盤一個二百多呎樓盤竟開價 1000 萬,樓市已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林鄭卻仍在推動「置業為上」,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
【二】上到公屋就安心?「被富戶」焗你買樓就真
.
「公屋封頂」不止損害等待上樓的劏房戶,也同時威脅公屋住戶安居的權利。Billy 是「公屋被迫遷戶關注組」成員。為何公屋戶都會被迫遷?因為政府近年不斷收緊公屋居住條件,令越來越多住戶「被富戶」、「被寬敞戶」,人心惶惶之下,遂無奈以盡快置業上車作為出路。
.
根據最新的富戶政策,只要住戶入息超過公屋申請時的限額 2 倍(以單身人士為例,即是 $11,250 x 2 = $22,500),就屬於「富戶」。而最新的「單軌制」之中,只要入息超出限額 5 倍或資產超出限額 100 倍(單身人士即約 110 萬),住戶就要交還單位。即使屢屢收緊,76 萬公屋住戶當中,其實只有 25,000 戶被列為富戶,而這些富戶實際上是否有能力上車也成疑問——就算是綠置居及居屋,也是與市價掛勾。
.
【三】供樓是一場賭博,綠置居是否人人玩得起?
.
林鄭可能會反駁:「我正是體恤買不起 1000 萬豪宅的夾心階層,才推出 200-300 萬的綠置居。政府現在因應夾心階層的上車需求,創造一個低廉的上車市場,何樂而不為?」
.
Billy 就反問林鄭:「究竟住屋是甚麼?」事實上林鄭在發表「公屋封頂」論之前早已動手,避談公屋輪候時間,反而在政綱及施政報告都明確指出政府會用置業代替出租;就連積金局最近都表示會研究讓市民提早拿強積金買樓,一切早有鋪排,要將公屋私有化、市場化。
.
姑勿論夾心階層勉強拿得出首期又應付到供樓,「在座有無人供緊樓?可能會有人供得好過癮?」Billy 指出,「供樓其實是一場賭博,賭的是你工作穩定,中間不要有大病使一筆。」小業主將全副身家押上這場供樓遊戲,承擔巨大風險。
.
相反,如果我們每月支付合理租金就能安居,我們就有空間改善生活,促進本地消費,以至應付人生不同階段——生兒育女、供書教學、安老等的潛在開支。「樓市升到今時今日的地步,為何政府不但不重推租管、引入空置稅壓抑樓價,反而重提置業為上,要市民衝出去俾地產商劏?」我們應從本質上質疑,為何香港人一定要踏上這無盡置業旅途?
.
【四】「有樓無離婚?!」林鄭的公屋私有化思維
.
小麗補充,略讀董建華旗下智庫《團結香港基金》的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就能一窺林鄭公屋私有化背後的政策思維。
.
這份研究報告最新一期,正是在林鄭提出「公屋封頂」論前幾日發佈,內容可堪呼應。報告認為公屋政策的問題在於住戶無須付市值租金,某程度上吃免費午餐,因此會對政府苛索無道,例如子女長大後希望與長輩分戶,申請多一個公屋單位,如是者「公屋多多都唔夠」。報告甚至直指公屋住戶「離婚無成本」,強調將單位私有化,住戶自行承擔住屋成本,就會在離婚前三思,有助家庭和睦!
.
視市民的需要為負擔,鼓吹由個人自行承擔市場、人生面對的種種風險,以節省開支、促進炒賣為榮,大力推動公屋私有化的林鄭,是負責任的政府所應為嗎?
.
「公屋封頂真定假?」下半集,將會由陳劍青破解政府在房屋政策的語言偽術,並揭開林鄭強推綠置居的背後陰謀。
===
陳劍青|買公屋的政策悖論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52996
陳劍青|「以窮養屋」的林鄭新思維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53146
黎治甫回應林鄭就封頂論致歉 bit.ly/2zJ4aa0
【惡過 689,林鄭史無前例倡公屋封頂!】 bit.ly/2zO6eJs
===
【誠邀月捐,讓教室延續工作】 siulai.hk/donate
我們現在亦接受郵寄支票,支票抬頭「劉小麗」。
地址:香港中區立法會道 1 號
立法會綜合大樓 1018 室,劉小麗收
【教室 Telegram】 t.me/siulai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