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酥絲瓜!夏季首選!】
夏天正是各種瓜類的盛產季節🥒
今天阿慶就來分享一道
人人喜愛、營養滿分的絲瓜料理!
當季的絲瓜鮮甜脆軟
加上炒得鹹香萬分的蛋酥🍳
保證孩子們白飯一碗接一碗!
千萬不要錯過囉~
-----------------------------------
有任何想學的料理也歡迎在底下告訴阿慶師唷~
📍料理小教室📍
1大匙 = 15ml=15cc
1小匙 = 5ml= 5cc
1飯碗 =200cc
1洗米杯=150cc
◆需要的食材✍
食材:
✅雞蛋 2顆
✅絲瓜 380g
✅黑木耳 25g
✅蒜頭 6顆
✅蔥 1根
調味料:
✅鹽 1/2小匙
✅天然鮮味粉 2小匙
✅油 2大匙
✅水 1.5杯
✅米酒 1大匙
👨🍳阿慶師料理小筆記📝
1.絲瓜削皮切塊、木耳切塊、切蔥段以及蒜碎備用。
2.將蛋打散,鍋中加油,下蛋液中火炒4分鐘製作蛋酥。
3.關火下蒜頭,餘溫炒20秒後開中火炒香。
4.下蔥白、米酒、水,絲瓜、木耳入鍋拌勻。
5.中火燜2分鐘開鍋,拌炒後再燜2分鐘。
6.下鹽、天然鮮味粉、蔥段,拌炒後即可起鍋。
廚房場地:kook living-共享廚房 x 同好聚會 x 享受生活
#阿慶師
#絲瓜
#蛋酥
#當季
#盛產
#蛋酥絲瓜
#燜炒
#下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阿慶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蛋酥絲瓜!夏季首選!】 夏天正是各種瓜類的盛產季節🥒 今天阿慶就來分享一道 人人喜愛、營養滿分的絲瓜料理! 當季的絲瓜鮮甜脆軟 加上炒得鹹香萬分的蛋酥🍳 保證孩子們白飯一碗接一碗! 千萬不要錯過囉~ ----------------------------------- 有任何想學的料理也歡迎在底...
絲瓜削皮變黑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新甘甜的絲瓜,是夏日餐桌上廣受歡迎的家常食材,無論清炒、燴煮、煲湯都十分美味。其為葫蘆科一年生之蔓性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和亞洲熱帶地區。台灣大宗產區主要於南投至屏東之間,每年4-9月進入盛產期,細緻可口,既甘甜又美麗!
就中醫而言,絲瓜具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潤肌美容、通經活絡、提行血脈、促生乳汁、調理月經不順等作用。當中蘊藏的好處還不只如此,以下「5個絲瓜的優點」,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❶化痰開胃利循環
內含木聚糖、木膠、黏液汁、瓜胺酸等營養物質,可增進食慾、暢通血流;亦可生津化痰與利尿,並有利淋巴液運行
❷高纖飽足好方便
其含94%的水分和2.8%的膳食纖維,每100公克即含1公克的膳食纖維,不但能補充水分還能增加飽足感,以降低額外進食量,還能促進腸胃蠕動,使解便更輕鬆
❸抑菌止咳增防禦
當中的皂甙和葫蘆巴鹼,具有抗氧化效益,可減緩體內於新陳代謝過程中對細胞產生的傷害;皂甙亦可強化心肌功能,並有助於止咳,且對肺炎雙球菌具抑制作用
❹血路順暢保健康
中醫指其可通經活絡、行血通脈與涼血解毒;再參考西醫觀點,絲瓜所含的楊梅素、檞皮素和芹菜素,的確是具備保持血管通順的作用。由此可知,絲瓜的益處,中西所見略同
❺透亮細緻水美人
絲瓜蘊含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C,具有提升防禦保護、潔白透亮、柔嫩細緻的作用;還能維持大腦健康與靈活。此外,絲瓜水自古也被延用在肌膚外用保養上,其豐富養分具保濕、舒緩、明亮作用,因而又被稱為「美人水」
#絲瓜的種類
▶️圓筒絲瓜
筒形飽滿呈青綠色,表皮有顆粒狀,甜度僅次於角瓜,口感綿軟,炒過後的瓜肉邊緣易帶有脆度。為最市面常見的品種
▶️稜角絲瓜
瓜身具有分明的十道稜角,為澎湖絲瓜改良種,因原始澎湖絲瓜的瓜肉少,經濟價值低。經改良後的角瓜之果肉更多且甜度高,清炒後顏色翠綠,風味清新,也使其市售價格相對較高
▶️蘋果絲瓜
其渾圓迷你的外型猶如蘋果,而被稱為蘋果絲瓜。長度只有一般絲瓜的一半,但瓜身更為飽滿。其外皮有深綠條紋,瓜肉籽少,口感甜美清脆,且烹煮後不易變黑,頗受市場歡迎
#絲瓜挑選法
▶️其表面顏色應呈翠綠色,如果顏色黯沈無光,通常表示已採收多時
▶️瓜果以均勻形態為佳,若頭重腳輕或中段過大過小,都可能影響品質
▶️表皮有突起紋路且完整無傷 ; 若反黑、擦傷或有壓痕、裂口,皆為不良品
#絲瓜保存法
買回後,先不削皮放置陰涼通風處,約可保存三天左右,若放於冰箱則建議用餐巾紙包裹再用塑膠袋包好,以防水份流失而老化,並可多延長幾天的保存期限;如表皮略反黑,但瓜體尚硬,切開後果肉呈白色就還可食。天熱保存不易,建議可洗淨去皮後切塊,裝入密封袋並放入冰箱冷凍,約可保存一個月
#絲瓜停看聽
⚠️其具熱量低、水份高、低gi之特性,是糖友和想維持身材者的優選食材
⚠️因屬高鉀食物,腎功能耗弱者須將之充分汆燙過,以減少鉀離子含量,再行斟酌食用
⚠️唾液腺分泌不足者,宜食清炒絲瓜或絲瓜湯,以增加口腔潤滑度,有利咀嚼和吞嚥,老弱婦孺皆適合
⚠️絲瓜不適合生吃,因其含有大量植物黏液與木膠質,如無徹底煮熟,可能會刺激腸胃,而引發反胃、胸悶或腹痛等不適症狀
⚠️其本身含有葫蘆素,可防止害蟲入侵的天然殺蟲劑;一旦絲瓜放太久,或是有蟲蛀蝕時,其葫蘆素濃度升高就會變苦,雖不具毒性但不宜食用
#凱鈞話重點
#5個絲瓜的優點
絲瓜削皮變黑 在 簡單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沙絲瓜】細緻軟嫩的口感,簡單傳統料理上桌!
「秘訣->鹹蛋白與鹹蛋黃分開炒更美味!」
「絲瓜最後調味才不會變黑!」
讓你大口的愛上蔬菜
美味及營養兼具的一道
非常受歡迎的家常菜!
🍓簡單哥小知識:為什麼煮絲瓜的時候會黑黑的
👉太早下鹽巴或者烹調絲瓜時,若火侯太大、加熱太久,也會讓煮熟的絲瓜變黑加速絲瓜發黑的原因
⛱簡單哥小前置:將絲瓜削皮、枸杞泡米酒(1.5大匙)
(今日份量:3-4人份)
🥣需要準備的材料🥣
👉絲瓜 500克
👉鹹蛋 2顆
👉枸杞 10克
👉薑絲 20克
👉水 200毫升
👉蔥 30克
👉米酒 1.5大匙
👉鹽巴 適量
👉胡椒 適量
👉糖 適量
⚠️簡單哥小提醒⚠️
1大匙 = 1湯匙 = 15ml
1小匙 = 1茶匙 = 5ml
🥘開始簡單製作🥘
①將絲瓜切成塊狀,鹹蛋取出切碎
②熱鍋下油,加入薑絲、蔥白爆香
③加入鹹蛋黃炒至起泡,加入絲瓜
④加入些許水上蓋燜煮,可視水量增減
⑤加入米酒、枸杞、鹹蛋白、鹽巴、糖、白胡椒、蔥
#金沙絲瓜
#絲瓜
#鹹蛋
#蔬菜
#簡單哥
#健康料理
#簡單料理
#居家料理
絲瓜削皮變黑 在 阿慶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蛋酥絲瓜!夏季首選!】
夏天正是各種瓜類的盛產季節🥒
今天阿慶就來分享一道
人人喜愛、營養滿分的絲瓜料理!
當季的絲瓜鮮甜脆軟
加上炒得鹹香萬分的蛋酥🍳
保證孩子們白飯一碗接一碗!
千萬不要錯過囉~
-----------------------------------
有任何想學的料理也歡迎在底下告訴阿慶師唷~
阿慶師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chingchef/
阿慶師IG👉https://www.instagram.com/achingchef/
📍料理小教室📍
1大匙 = 15ml=15cc
1小匙 = 5ml= 5cc
1飯碗 =200cc
1洗米杯=150cc
◆需要的食材✍
食材:
✅雞蛋 2顆
✅絲瓜 380g
✅黑木耳 25g
✅蒜頭 6顆
✅蔥 1根
調味料:
✅鹽 1/2小匙
✅天然鮮味粉 2小匙
✅油 2大匙
✅水 1.5杯
✅米酒 1大匙
👨🍳阿慶師料理小筆記📝
1.絲瓜削皮切塊、木耳切塊、切蔥段以及蒜碎備用。
2.將蛋打散,鍋中加油,下蛋液中火炒4分鐘製作蛋酥。
3.關火下蒜頭,餘溫炒20秒後開中火炒香。
4.下蔥白、米酒、水,絲瓜、木耳入鍋拌勻。
5.中火燜2分鐘開鍋,拌炒後再燜2分鐘。
6.下鹽、天然鮮味粉、蔥段,拌炒後即可起鍋。
#點開下方顯示完整資訊有完整食譜
#阿慶師
#絲瓜
#蛋酥
#當季
#盛產
#蛋酥絲瓜
#燜炒
#下飯
絲瓜削皮變黑 在 簡單哥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鹹蛋炒這道也對味!【金沙絲瓜】細緻軟嫩的口感,簡單傳統料理上桌!
「絲瓜最後調味才不會變黑!」
「鹹蛋白與鹹蛋黃分開炒更美味!」
金沙絲瓜口感軟而不爛
濃郁的鹹蛋香與絲瓜結合
讓你大口的愛上蔬菜
美味及營養兼具的一道
非常受歡迎的家常菜!
🍓簡單哥小知識:為什麼煮絲瓜的時候會黑黑的
👉太早下鹽巴或者烹調絲瓜時,若火侯太大、加熱太久,也會讓煮熟的絲瓜變黑加速絲瓜發黑的原因
⛱簡單哥小前置:將絲瓜削皮、枸杞泡米酒(1.5大匙)
(今日份量:3-4人份)
🥣需要準備的材料🥣
👉絲瓜 500克
👉鹹蛋 2顆
👉枸杞 10克
👉薑絲 20克
👉水 200毫升
👉蔥 30克
👉米酒 1.5大匙
👉鹽巴 適量
👉胡椒 適量
👉糖 適量
⚠️簡單哥小提醒⚠️
1大匙 = 1湯匙 = 15ml
1小匙 = 1茶匙 = 5ml
🥘開始簡單製作🥘
①將絲瓜切成塊狀,鹹蛋取出切碎
②熱鍋下油,加入薑絲、蔥白爆香
③加入鹹蛋黃炒至起泡,加入絲瓜
④加入些許水上蓋燜煮,可視水量增減
⑤加入米酒、枸杞、鹹蛋白、鹽巴、糖、白胡椒、蔥
簡單哥感謝大家的觀看❤️
你實際「按讚」「分享」「追蹤」👍
是我拍片的動力哦!🎬
喜歡我的朋友歡迎加入我✌️
➤Line官方帳號 @easybrofood
➤史上最實用貼圖上線拉 https://pse.is/U3DC6
➤IG帳號 Easybrofood
➤YouTube頻道 https://pse.is/wenyc
➤FB粉絲頁 https://pse.is/xd3y9
➤簡單哥大家庭 https://pse.is/tvlet
➤ Line社群小家庭 https://pse.is/wgrn4
有各位的支持,我會更加努力拍更多好吃又簡單的美食給各位,感謝💕
#金沙絲瓜
#絲瓜
#鹹蛋
#蔬菜
#簡單哥
#健康料理
#簡單料理
#居家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