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五十屆吳濁流文學獎正式揭曉🎉🎉得獎名單如下:
🎉小說正獎:顏敏如《我們,一個女人》
🎉小說佳作獎:顧德莎《驟雨之島》
🎉新詩正獎:隱匿<永無止境的現在> 等10首
🎉新詩佳作獎:王姿雯<白露>等10首
🎉新詩佳作獎:林蔚昀<女人的肖像>等10首
──
🎊小說正獎🎊顏敏如《我們,一個女人》🎊(釀出版/秀威作家生活誌)
小說引用美國非裔作家童妮‧莫里森《最湛藍的眼睛》作為起頭,透過訴說秘密的口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將讀者帶入並置的三段歷史時空,以女性為主體,呈現女性在三個時代中的處境,同樣身不由己,展現了敘述技巧的創新。此作品以清朝時的海盜、日治時的藝旦,以及光復前後的女子三位女性為主體,呈現臺灣的歷史與政治處境,提供了女性歷史觀點。
🎊小說佳作獎🎊顧德莎《驟雨之島》🎊(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小說取材獨特,以各種雨的意象,描寫紡織業興衰與人情的冷暖,作者以豐富的生命經驗與細膩觀察,從愛情、親情、家庭等情感面刻畫紡織產業分崩離析帶來的社會衝擊,一夕之間風雲變色,資產化為烏有,勞工流離失所,如實描繪了那個時代的美麗與哀愁,更為臺灣文學史留下首部紡織產業題材的小說。以驟雨隱喻台灣產業、人生突如其來的變化,不僅緬懷過去的悲傷故事,更凸顯出臺灣人生命的柔軟與強韌,其筆鋒犀利,感情豐沛,背後洋溢著作者的愛與心血。
👉專訪》以寫作回應生命的驟雨:專訪顧德莎、顧玉玲姊妹👉https://pse.is/GU9L2
🎊新詩正獎🎊隱匿<永無止境的現在> 等10首,收錄於《永無止境的現在》🎊 ( 黑眼睛文化 Dark Eyes Ltd.)
隱匿的詩有生有死,有怒有痛,詩人擔任不悔的思索者,超越性別、階級甚至物種的界限,將無以名狀的熱情與歉意收攏,以更高的視角回應逝者所贈的熒惑。這些看似直截的詩歌線條,在隱匿警醒的安排下,有著極好的彈性,允許讀者參與生活中一瞬的憬悟,沐浴共生的純潔與邪惡,泯滅死生之間的虛線,凡此種種,除了有賴詩人對自身更深的挖掘與袒露,也考驗誠實與智慧之外——儘管此時此刻是永無止境的牢籠——仍能保有,愛的可能。
👉人物》寫作是絕不迴避的誠實──厭世系詩人始祖隱匿與《永無止境的現在》👉https://pse.is/GFT22
新詩佳作獎🎊王姿雯<白露>等10首,收錄於《 我會學著讓恐懼報數》🎊 ( 九歌文學國度)
王姿雯詩中多透露了種種神祕的暗示,關於生活,關於人與事,能將世間諸多生命的本質以及現象,以濃縮的文字巧妙串起,藉平靜的語氣道出,成為一條條莊嚴的念珠。詩作風格沉穩,暗示性強,又總能給出閱讀理解的線索,因此詩的密度緊實,而耐讀。
🎊新詩佳作獎🎊林蔚昀<女人的肖像>等10首收錄於《自己和不是自己的房間》🎊 (木馬文化-熱門好書搶讀團)
林蔚昀藉一系列詩作繪出「女人的肖像」:各種類的身心疼痛,被迫無限退縮的生存空間,人妻人母人女的為難……其中幾首的形式且易古為新,借來曲牌,詞牌,駢體銘文,拼貼出衝突的樂趣。這樣一名生活於21世紀當下,一人多役的女性,視線不止降落於自身,環境汙染,社會議題,家國大事,虛擬空間實存的虛妄與暴力,皆是其守備範圍。也因此,與其說林蔚昀畫出了一張自畫像,那畫紙且能自動延伸,成為食物鏈,或者裱貼於房間裡的星空。
👉書.人生.林蔚昀》薇若妮卡忘不掉👉https://pse.is/GYZHA
照片左起依序為:顏敏如、顧德莎、隱匿、王姿雯、林蔚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織」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郅忻 本書特色: 家不僅是經緯交錯的座標,也是開放延展的地圖。 將細瑣的家族故事以巧思重新架構,虛實交錯地織出了一張緻密的時代與人生之網…… 台灣在一九五〇年代曾經是紡織王國,紡織廠經歷興衰、外移、轉型等,然而目前也尚未出現以紡織為主...
紡織業興衰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作家事一路走來都是有夢最美的直播節目(老派台詞上線)
再過一個半小時, 我們就要圓夢了。
九點開始的直播,請先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尖叫開心,才能鎮定主持。
不如,就先跟著住海編來進入阿青的夢吧。
#今晚九點作家事有顧德莎
我心裡有一集台灣文學的節目陣容是,找來楊青矗、顧德莎、吳億偉、黃崇凱。由楊青矗和顧德莎對談七零年代女工生活,工廠的舞會、紡織機前的流水線,紡線一樣的水,水一樣的紡線,一絞又一絞挽結起來,是台灣的黃金年代。
特別來賓可能就是連俞涵還是温貞菱,我們的阿嬤也曾經是《奇蹟的女兒》裡一張明媚的臉,多少年後班上螢幕,依然倔強不肯老。
節目下半段由吳億偉和黃崇凱登場,兩個人的媽媽曾經用紡織推動自己家經濟,台灣的紡織工業豈止是工廠生產線,還要從小巷和客廳昏黃燈火縱橫連結串起來的,媽媽阿姨都是一級戰將,家事料理完隨時登板要創造台灣經濟,這樣由第二代睡眼惺忪去談,第一線和第二線,裡和內,七零八零到九零,一條紡線串起來,成了台灣文學,呈現台灣經濟發展曲線。
最後節目結束謝謝大家收看,結果在字幕上完後彩蛋跳出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由生產談到時尚,進口與出口,傳奇未完,下集待續。
也只能在夢中想像。
今晚九點《作家事》邀到了顧德莎,請他聊聊新作《驟雨之島》,也算稍稍圓滿我心中的夢。
是啊,在台灣文學裡,要時尚有時尚,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自成經典,米亞還在看秀,而新世紀MIT才是真時尚,楊青矗《工廠女兒圈》翻拍成劇集《奇蹟的女兒》,加工出口區女工紡出時代針線情。如今我們又有了顧德莎《驟雨之島》。
此刻我們對產業結構的模型認識可能就是個B字型。老闆是老闆,勞工是勞工,各自站在自己的階層裡,自成一個迴圈。上面壓迫下面。下層拱起上層。但顧德莎小說集《驟雨之島》寫出了一個E,小說家在紡織廠幹會計出身,從離老闆很近的視角去看,都是數字,小說中以為他會從上層往下探,但實情是,在他筆下的這些老闆多是從工人打拼上來,有時轉過身跳下去又是員工,有一個階段台灣中小型產業結構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產業是在E的中線上,規模太小,一人多職,但卻是這些小單位,撐起上個世紀台灣經濟奇蹟。
《驟雨之島》體現中小型產業的模型,以筆作針紡出台灣紡織業興衰,看到樓起了,看他廠敗了,小說家眼光多貼近,真的是第一「線」遭遇戰,都是些好人,心那麼軟,但命運對他們很硬。挺起來,到底穿不過針頭,不是他們淘汰別人,是國家產業政策把他們淘汰了,終究,袖子不成對,人已成單。就是好人才悲慘。《驟雨之島》簡直是寫命運了,不只是寫島的,也寫島上的人,挺那麼久,終究是倒了。可你會被打動,為那些幾近成功的失敗,為那些堅持,為那些孤獨卻不甘僅僅如此,為那些奮力一搏,為那些小軟弱小奸詐卻始終有什麼不肯放,縱然到底也就是如此了。但就算如此。
他們值得一種禮敬。至少,讓我們知道他們的故事。顧德莎值得一種禮敬。因為他的聲音這麼安靜,卻在驟雨中無比響亮。
(照片出自鏡相人間!好期待這集)
紡織業興衰 在 Now Finance - 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都會藍圖】南豐紗廠曾經係本港產量最高嘅紗廠之一,見證住紡織業興衰,經過活化後,變成一個集初創基地、藝術中心同零售樓面於一身嘅地標建築,繼續編織出香港故事......
完整片段:https://goo.gl/bPhEk8
#南豐紗廠 #荃灣 #紡織之城
#沒落仍能回味 #美好的舊時光
#都會藍圖 #Now財經台
===============================
- 下載《Now財經》App,睇盡財經及地產新聞 -
iOS:http://bit.ly/11bgYgy
Android:http://bit.ly/ZLf9WC
*記得將我哋個page設為「搶先看」呀*
===============================
紡織業興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織」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郅忻
本書特色:
家不僅是經緯交錯的座標,也是開放延展的地圖。
將細瑣的家族故事以巧思重新架構,虛實交錯地織出了一張緻密的時代與人生之網……
台灣在一九五〇年代曾經是紡織王國,紡織廠經歷興衰、外移、轉型等,然而目前也尚未出現以紡織為主題的小說,這部小說寫出祖父從台灣到越南的移動,也考察了台灣和越南紡織業交織的一段歷史切片。
主角卉玲正值失業與就業間的徬徨時期,病重的阿公在她某日出門求職後在家中斷氣,錯過見阿公最後一面的她開始陷入多重的迷惘,之後她和家人陪伴阿婆再遊越南,當年阿婆以眷屬身分去探望阿公的場景路線和回憶一一重現,故事就在現在進行式的阿玲觀點、年輕阿公的異鄉心情,以及遠道去探望丈夫的年輕阿婆的越南行經歷,三大視角間交錯進行。
作者張郅忻從小在客家庄長大,阿公阿婆說客語,小嬸說印尼語,大嬸嬸說越南語,妹妹有阿美族血統,生活週遭也有不少越南好姐妹,她過去的作品即十分關注不同出身背景的台灣新移民族群,描繪出多元族群女性和與她們相互對照的生命故事,也打破多數台灣人對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的刻板印象。
這次,源於對曾於上世紀六、七〇年代的越戰時期被派遣到越南紡織廠工作的祖父生命歷程及家族命運的好奇,張郅忻動念尋根,並提筆創作小說。除了家族史及紡織業歷史外,作者也希望從整理歷史脈絡中,看見新移民的移動,以及在當代台灣家庭中的身影和生命力。《織》以虛擬本質的小說形式為主體,搭配口述歷史與實際走訪台灣及越南胡志明市紡織廠的方式蒐集資料,圍繞紡織、家族、記憶三個子題展開書寫。
如同張郅忻過去的散文風格,不見華麗的詞藻或比喻,卻處處真情流露。小說的敘事也自然細膩卻毫不拖泥帶水,細瑣的家族故事以巧思重新架構,虛實交錯地織出了一張緻密的網,不論是曾在越南打拚時陪伴阿公的紅粉知己,還是在台灣默默守候並養大五個孩子們的阿婆,時代的變遷走來,有生離,也有死別,家族間的羈絆,人生的無奈與不捨,情真意切地娓娓道來,許多段落皆讀來令人感同身受,揪心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