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高鐵南延屏東的公共建設,都脫離不了短期經濟效益評估的角度,而加以反對。但台灣更大的一個趨勢,叫全台「台北化」,恰恰需要更多的高鐵建設。
來看一下我之前給會員看的文章「北漂」的部份截文,原文發表於11/17/2018。
對年輕人而言,傳統上把年輕人綁在小地方的力量,如親族、家庭,或是教會、鄰里社區等,影響力越來越小,同時,外界的「誘惑」,也隨著網路和手機,滲透到這些年輕人的腦子裡。當Instagram、Snapchat上看到的多采多姿生活,都是在大城市才有,他們怎麼還會想留在老家呢? 所以,儘管大城市裡交通擁擠,住房很貴,人與人太近而沒有隱私,但還是讓這些年輕人趨之若鶩。加上亞馬遜這些大公司,也只在大城市招工,造成大城市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多的「良性循環」。於是大城市,贏者全拿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日本的人口不再成長,但大東京的三千多萬人口,卻是一直增加。台北又貴又擠,但所謂的「北漂」,只有越來越多,沒有減緩的情況。南韓的首爾也是一樣。而中國的大城市,動輒千萬人口,雖然有戶口制,擋住了鄉下地方來的國內移民,但經濟機會的集中,讓民工還是要進城,結果反而造成同族歧視的戶口種性制度。
這種都市化的現象,是成為定局了。以後鄉下一點的地方,只剩下機器人照顧農作物,連老人都得往城市,因為醫療資源都在城裡。也許交通的方便,讓無法在人群中生活的少數人口,會想離群索居,但這樣的人群,隨著城鄉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只會越來越少。比如說,也許有年輕夫妻,想要有空曠的地方生活,但一想到小孩的教育,就會對逃離都市打退堂鼓。現實就是這樣。
如果趨勢是這樣,那卡在大城和小地方之間的中小型城市,比如說最近選戰打得很激烈的高雄,該怎麼辦?
第一個解決方法,是把自己大城郊區化。大東京週圍幾縣,雖然是獨立的行政區,但因為方便的交通連結,讓他們成為實質的東京郊區,隨著「想要偶爾享用城市好處,但不要都心的擁擠」人口遷入,這些郊區也形成自己的副都心,但也不算脫離大城的生活範圍。這點,在台北的週圍,也逐漸顯現,捷運越蓋越多,大台北的勢力範圍就越來越大。你從來沒聽過桃園人討論北漂的問題,因為那是生活圈的一部份了。
第二個解決方法,是美式的聯邦主義。亞馬遜的誘人果實,讓許多美國的城市,看得心動,而這些政府,手上有武器,可以打場有意義的爭奪仗。這武器,除了基礎交通建設外,最重要的就是「稅」。稅,可以是單一個案的獎勵措施,也可以是整體性的稅賦環境。不要小看稅的誘因,在資本主義的美國,這誘因,可以有相當大的影響。亞馬遜最早設立在西雅圖,這地方和創辦人Jeff Bezos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他精心考量下的結果,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華盛頓州沒有個人所得稅。這次拿到亞馬遜安慰獎的田納西州大城,Nashville,最近成長速度很大,成功的推手也是田納西的免個人所得稅政策。
扭曲人性的中國戶口制度,也給中國城市競爭一點聯邦主義的味道。報導說,西安、武漢這些大城,比不上北上廣深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於是拿城市戶口當誘因,給外立年輕人在西安、武漢一個安家落戶的理由,效果也不錯。
第三個解決方法,是「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蓋好了,他們就會來。」最近有個例子的是奧克拉荷馬州的Tulsa。Tulsa是個百萬人口的中型都會區,靠著石油產業發達,但也面臨人才外流,產業轉型的問題。他們搞了個Tulsa Remote,把自己粘上矽谷的高科技業,看準無法接受加州灣區高房價的新創產業,讓他們可以遷到Tulsa,遠距工作和矽谷相連。而Tulsa,建好都市中心的住宅和辦公大樓,並且連通市區和機場的交通建設,接著就「大灑幣」,給這些願意搬到Tulsa的年輕人,一萬美元獎金,並且有公寓住房補貼。
但我並不看好這種吸引產業,增長人口的方式。很現實的問題是,奧克拉馬州和加州、紐約、華府等地相比,還是不同檔次,金錢誘因的規模恐怕還不夠。
真正要搞「蓋好了,他們就會來」,要蓋的是大學。大學在一個城市裡,扮演很多重要角色,一是年輕人自然會來,二是帶來多元文化,三是可以形成創新產業的群聚效應,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但設立,或是扶持一個大學,是很花錢,又很複雜的工作,並不容易。
第四個解決方法,是「人不親,土親」。我身處中西部,看到很多年輕人外流到兩岸大城的情況,但總有一些對抗潮流的年輕人,雖然離開小鎮老家,但選擇離老家不遠的中型城市發展,過著都會生活,但還是和家庭親族有密切的來往。我也看到很多成功的中西部人士,投入時間和金錢,很努力地提升故里的經濟情況。這種依靠家鄉感情的解決方法,缺點就是「太慢了」。逆勢而為,需要更大的工夫。
如果高雄離台北遠一點,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多一點稅賦自由,多一點私人辦學的自由,也許高雄有機會脫離「年輕人北漂」的命運。但時勢是這樣,要改變命運,沒有那麼簡單。在我看來,高雄的未來,很不幸的,就是台北郊區化的命運,新竹已經是這樣,台中也逐步台北郊區化了。但這不一定是壞事,整個台灣,才二千多萬人口,恰恰是國際性大都會的規模。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全台形成一個有國家公園、有海,有不同氣候的大城市,有條件和全世界競爭經濟發展的人材和機會,國際上的科技、娛樂流行,也不會跳過這個超大的台北「城」。全台都變成大台北的郊區,那是一個漂亮的遠景,沒什麼不好。
紐約公寓桃園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篇文章的經濟學觀念很差,一直忽略「土地也是生產要素」之一這個現實。同時也忽略財富是未來收入的折現總和,土地價格正是反應這點才那麼值錢。
另外作者也完全忽略管理出租店面、房屋也是需要精力與知識,而非「閒閒在家沒事」。我就認識一位長輩在台北有將近百間房產,特別聘僱一個知名法律系畢業的專職打理。
之所以「誤以為房東很閒很好當」,只說明這類文章的作者根本沒當過多座房產的房東,只是坐井觀天的魯蛇幻想言論。
此人與sway一樣犯了自我矛盾的經濟邏輯錯誤。
一方面一直強調「房產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如何如何」,但好笑的是,不正因為「房產是任何活動都無法避免的生產要素」,才創造其特殊壟斷價值嗎?
政府無論如何打房,都改變不了這個天然客觀侷限條件。而經濟學告訴我們,任何價格管制措施只會讓需求者被迫付出更高代價來取得房產,你只是把「表面上的價格擠壓到看不見的代價」。
最知名案例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研究過的「紐約房屋租金價格管制」,發現當年的紐約房東因為房租被法規壓抑,所以轉將價差灌到「鑰匙」上,發明「key money」-\-\ 是的,房租一個月因政府管制只要1千美元,但鑰匙租金一個月要5千元!
價格管制下的租值耗散對社會是更嚴重的災害,我談過很多次了,老讀者應該都很清楚,我就不贅言。
有關房地產可以參考2017年5月的這篇「只會檢討別人的貧窮思維註定要窮-論台灣房價何」https://tinyurl.com/yca5w2co
PS 來來來,告訴你們最狠的,我香港朋友的經驗。
租客最後半年不但不交租,搬走前還在冷氣通風管道裡、裝潢與牆壁的縫隙裡塞死魚死老鼠。
一個月後房東才發現,整個房子臭爛噁心,血水屍水滲入裝潢地板,整個都要重拆重裝潢,損失上百萬港幣。
而租客早就不知人影,告也沒用。(說真的,就算告贏了,訴訟費用、時間成本耗費可能只換來一張債權憑證,有意義嗎?)
房東好當嗎?科科。
【世所罕見的巨富:台灣地主】
在談富人的財富這個議題前,我們先要釐清一個概念,那就是財富的來源。如果財富的來源是來自實業(如郭台銘、張忠謀),那這種創富是有利經濟與民生,是值得讚揚的,但若財富是是把人民辛勤的工作成果,透過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流向1%的地主口袋時,那這種財富的本質是剝削的,是必須反對的。
在談改革時,我並很不認同『仇富』,亦即認為富人都是壞的。事實上,靠實業創富的企業家,絕對是造福整體國民,是值得尊敬的(在守法與公平的前提下)。況且,所謂的貧富是種相對概念,對於窮人來說,中產階級都可算是富人,那中產階級也該被仇視嗎?當然不是,因為他們是透過自己汗水來造福自己與社會,和那些守法的企業家同樣值得尊敬。
所以峰仔在談的不是『仇富』,而是『仇不公』:那些壓在人民身上的不公制度,非但悖離了世界潮流,也違背了人們追求公平的天性。
《台灣地主財富的主要來源:制度設計》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6193686
◎ 驚人的人均財富,悲哀的中位數財富
事實上,鬼島不論在稅賦公平、勞工條件、政府清廉……這些好的指標排名通常都很差,但在對人民的剝削指標上,不論是上班族的稅賦、房價所得比、低生育率……都是名列世界前矛,而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剝削制度,造就了台灣地主在全球不可思議的財富。在進一步談台灣地主舉世的驚人財富前,先談一些統計數字,這會讓我們有更清晰的輪廓。
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報告,在它《2016年全球財富報告》的數字中指出,台灣人均財富約為17.3萬美元,但台灣人財富的中位數僅為6.3萬美元。
17.3萬美元轉為新台幣約為550萬台幣,但你能想像嗎?這數字代表著台灣「每個人」平均有550萬台幣的身家,包括了剛出生的嬰兒以及路邊的街友。此外,若是橫向對比,台灣的『人均』財富不但與世界上最富裕的西歐相當,也是東亞四小龍最高。
這很神奇,雖然台灣各項指標都是四小龍最差,但人均財富竟是四小龍最高,不只高於人均GDP二倍於台灣的香港,也高於人均GDP三倍於台灣的新加坡(人均GDP代表的是實業產出的財富,人均財富最後流到個人口袋裡的財富)。
看到這裡你或許已經猜出,這是『平均數字』的誤導,就如同那出名的笑話,你的父母平均擁有一顆睪丸。同理,在一個貧富差距過大的社會中,『平均』數字並不能反應真實,真正能反應真實的,應該要看中位數,亦即上述報告台灣人財富的中位數 6.3 萬美元,這數字較人均財富少了 11 萬美元,非但遠不及西歐,也是四小龍最低。
《台灣主計處的小把戲》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5273728
◎ 富豪人數遠超人口排名,巨富人數勝過南韓
同樣在這份報告裡,全球『百萬美元』以上的人數約有3200萬人,其中美國約有1350萬人排第1,日本約有280萬人排第2,中國約有160萬人排第6,台灣則有36萬人排第13名。事實上,台灣人口數在全球排名僅排第55名,但在百萬美元富豪的排名卻是全球第13名,富豪排名遠超過人口排名。
百萬美元的富豪還不算夠力,在國際上衡量富豪的,還有一種叫『超級富豪(等同於七龍珠的超級賽亞人)』,這類富豪的金融資產必需達到5000萬美元,亦即約16億台幣的身家,而這樣的富豪人數,台灣在全球竟可以排到第10,甚至超過了人口與台灣相近,人均GDP是台灣三倍的澳洲。
所以你會發現,台灣人的財富雖然遠不及南韓、澳洲,但台灣『超級富豪』的實力,卻遠超過南韓、澳洲,真所謂另類台灣奇蹟。
事實上,由不同機構的數字,都可看出台灣富人的財力世所罕見,例如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2015年的報告中也指出,台灣億萬富豪淨財產佔GDP比率竟高達16%,這比率若超過5%就是國家發展的警訊,而台灣竟是標準的三倍還多。
再將這數字橫向對比其它國家的話,更是遠高於波蘭的2%、南韓5%、中國5%、土耳其6%、印尼7%、巴西8%、墨西哥11%、印度1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台灣富人以16%和俄羅斯並列世界第一。
是的,台灣富人跟電影上看到那紙醉金迷的俄羅斯的富人,正是同一個級別,那為何我們生活中比較感受不到?主要是台灣富人習慣悶聲賺大錢,因此不會有俄羅斯富人的張揚而被要求改革,也因為台灣富人的巨富並未引起社會要求改革的聲浪。
事實上,在各國際機構的統計中,只能計算主要的金融資產,然而台灣富人的主體是地主(實業家在台灣富人的比例並不高,台灣實業家金融資產超過5000萬美元的很少),這些富人除了上述在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外,若再加上台灣的舉世罕見的昂貴房地產(台中的一間小公寓,都可以在美國買帶泳池的 house 了),實際上,台灣富人群早已遠甩俄羅斯而是世界第一。
◎ 世所罕見的巨富:台灣地主
在台灣,除了極少數的實業家(如郭台銘),其實很少有人敢說自己的財富會比地主還多,那台灣的地主倒底富到什麼程度呢?除了上述的國際統計數字外,我們再深入島內來觀察。
或許這幾年,你會發現因百業蕭條,而空出了許多店面,對於一般有二間房的中產階級,有空房都迫不及待的要出租,因為不出租所損失的就是每個月2-3萬元的租金,但台灣的地主,一個店面的月租常常高達上百萬,一年下來就至少是千萬,但只要沒有達到地主想要的天價租金,他說不租就不租,而且一擺就是2-3年以上,這在全省都是普遍的現象,由此不難看出台灣地主的龐大財富,因為就算是實業家,也不敢如此任性。
換為具體的例子,以西門町的店王林世昌來談,他只靠著23間店面,就可月收3000萬,年賺3.6億,而且要記得,這些基本都是免稅或是低稅,簡言之,都是實打實放到口袋的淨利。以人與人相比來說,台灣上班族最厲害年薪3千萬了,也要繳一半的稅給政府而剩1500萬,結果『年』收入也不過林世昌月收入的一半,而且別忘了,鄭名凱是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而林世昌卻是每天喝茶聊天。
《西門町店王年收3.6億》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8641505
地主太強了,金領打不贏,我們以上市公司跟你 PK,總不可能輸你了吧?
然而,我們攤開2017年的上市櫃公司財報發現,在台灣1679家的上市櫃公司中,3.6億的年淨利,可以排在第516位,也就是說,西門町店王一年收的店租,直接打趴了70%的上市櫃公司,但別忘了,店王是一個人整天閒閒沒事做,而上市櫃公司則是動輒上百人日夜辛勤的工作(事實上,若在加計台灣的140萬家中小企業,你可以說西門町店王只靠店租,基本就打趴了上百萬的台灣企業)。
這樣相比,你就了解為何歐美不會有這樣的土地制度,因為除了不公平外,也不利國家經濟發展,而這樣的房東在各地都不少見,他們才是台灣真正的隱形冠軍(商周稱讚台中中部的輕工業為「隱形冠軍」,但這些工廠每年的獲利其實都遠不如地主)。
正當你覺得類似西門町店王應該是頂級地主了吧?那就真小覷了台灣的地主。以聯邦集團創辦人林榮三來說,它在《富比士亞洲 Forbes Asia》中排行第9,但因為這漏算了林榮三多數的房地產,亦即遍布大台北及桃園、逾40萬坪、市值逾2千億元的土地,台灣的頂級富豪都認為,林榮三才是真正的「台灣首富」。
而曾是是林榮三多年好友、富邦集團總裁的台灣首富蔡萬才更曾私下表示,「我怎麼會是首富?林榮三才是吧!富比世漏算他很多房地產。」林榮三生前也曾說:「我的地有多少,我自己都算不清了。」
《神祕地王林榮三 擁地40萬坪》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6467
不只林榮三,台灣的頂級富豪幾乎清一色都是地主,這也包括了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南京東路地王陳珠祈、信義區地王林堉璘……這些還都只是台北的大地主,若再加計中南部的大地主,如霧峰林家、鹿港辜家……你會發現,台灣最富有的人,多數都是大地主,上市櫃公司再努力,所得也都很難超過地主。
《神祕地主陳珠祈的九堂課》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39566473
《林堉璘土地布局深謀遠慮 身價突破台幣1700億元》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703728198259.html
除了上述的頂級地主外,更龐大的,則是『法人地主』,如「中信」「遠東」「富邦」「國泰」……這類大財團,因為當你攤開這些大財團的資產負債表後,才會發現這些集團都囤積了龐大的土地,市值早已破兆,他們靠土地制度所剝削來的財富,遠超你能想像。
這些集團也無過人之處,他們還是利用了台灣獨有的剝削制度來斂財,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台灣的壽險公司,在收取了保費後,再投資於大量土地上來賺取收益,所以你會發現,這其實是雙重剝削,亦即收取了屌絲的保費,然後再投資到土地上,最後炒高房價再賣給屌絲。而這種模式也嚇呆了國外的壽險公司,因為它們不知道台灣獨有的土地制度竟是如此剝削。
◎ 財富流向地主後:貧富差距,世所罕見
相較於台灣1%地主的巨富,另外99%的民眾則是慘不忍賭。依照台灣主計處的資料,全國工薪族的月薪中位數僅為3.7萬,其中月薪低於3萬元者竟高達348萬人,而15-29歲的青年勞工月薪更僅有28925元,別談買房,連基本的溫飽都有困難。
這很慘了嗎?但鬼島的殘忍超過你的想像。比這慘的是主計處所公布台灣所得最低的20%家庭,平均每戶「負儲蓄」2.2萬元,亦即全台灣有 164 萬戶,涵蓋了500萬的台灣人,他們的生活是入不敷出,苦到必需跟親友借貸才能度日。所以你會發現,在台灣,1%的富人富到難以想像,而99%的人又過得苦不堪言。
《貧富差距年年創新高的台灣》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5048854
誠然,台灣富人致富的方式若是靠自身努力,以實業的方式來帶動整體社會的財富,那這樣的創富方式我們必需給予肯定,但若是靠不公平的土地政策、稅率差異、勞工政策……運用制度來從其它99%的人身上剝削,那這種不勞而獲的致富方式則是不值得尊敬的。
《房奴悲歌Ⅲ/1989李幸長:雄才大略的平民房價改革者》
http://mapleduh.pixnet.net/blog/post/43958554
紐約公寓桃園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評選優良公寓大廈暨智慧節電社區:帶動桃園社區參與及自治發展
桃園平均每年人口成長3萬至5萬人,是全台灣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城市,目前桃園約有5,100個公寓大廈成立管理組織,市府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評選出優良社區,目的希望促進社區自治及社區發展特色,帶動社區參與及敦親睦鄰等功能,更要透過全體居民的參與,強化社區安全。
市府推出 #老屋健檢計畫,「公寓大廈共用設施維護修繕補助」也將從5月16日開始受理申請,除了社區環境的維護修繕以外,我們更鼓勵社區在電梯間、停車場及公共區域等換置LED燈,節能效果超過40%,達到節能省碳的目標;未來,我們更希望可以透過文化局推動社區圖書館活化計畫,讓社區圖書館發揮更大的功能。
104年度共有41個社區進入複評,歷久常青組前3名分別為:弘新花園廣場社區、麗寶麗池社區、中悅華城社區;大型社區組前3名為:昇捷水芭蕾社區、竹城大和社區、國泰紐約廣場社區;中型社區組前3名為:宜誠登峰社區、維多利亞社區、竹城橫綱社區;小型社區前3名為:城市的遠見社區、春城VILLA社區、中悅環球企業總部。另外,主題特色獎項也一共有29個社區得獎。
老屋健檢及相關補助計畫詳情請撥打1999市民專線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