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2020總統大選,這星期又有新的發展,如果您還記得美國紐約上一任的市長是誰,或許您會有些印象:麥可‧彭博,這位美國財經媒體大亨,最近做出幾個震驚外界的動作,首先8號,他在阿拉巴馬州的民主黨初選登記截止前,遞出了參選文件;接著在13號,彭博本人又出現在阿肯薩的登記處,親自領表填寫了參選文件,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位身家台幣上兆的大富豪,準備要出馬,挑戰民主黨的共主頭銜,以及川普的總統大位呢?到截稿為止,彭博陣營發言人的說法,是他本人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目前的登記動作只是保留一個參選的可能性;但即使如此,這些動作也已經在美國政壇掀起了震撼,畢竟這位前紐約市長,仍然在民間享有相當高的人望和人氣,一旦出馬,勢必衝擊整個選戰;另一方面,彭博其實先前已經宣布過,他不會參加民主黨初選,如今出爾反爾,似乎也暗示了民主黨陣營的選情出現了變化。】
{內文}
如果坐擁上兆家產,你想要做什麼?這個街頭巷尾 茶餘飯後,人人多少想過用來自我排遣、打發時間的夢想,某種程度上,忠實反映出個體差異,和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與理念,對庶民百姓而言,夢想終究是夢,但對一個萬貫家財的富豪來說,夢想就不再只是夢,而成為一條條具體可行的待辦事項,問題只在他有沒有膽識和行動力去把理念化為現實。
(時任紐約市長/彭博)(2009.11.3)
我的決策是講求實證,不搞政治,我的風格是做對的事,不逃避問題,廣納各方建言,不論黨派,這才是獨立精神
麥可‧彭博,紐約人,知名慈善家,全球富豪榜常客,也是全美前十位最有錢人士之一,根據富比世雜誌2019年最新統計,彭博的資產總額達到555億美金,相當於台幣一點六兆。
(主持人vs. 彭博)
我今天看到一則…你可能會有些尷尬,上面寫說你是全球排名第10的有錢人,還是什麼…,我並不覺得尷尬
從「彭博社」、「彭博新聞」到「彭博財經台」,這些財經界耳熟能詳的品牌,背後創始者,就是他,1981年靠著在華爾街投行賺到的第一桶金,彭博開辦當時領先業界的證券資訊買賣系統,並垂直整合,橫向擴展,逐步打造出一個龐大資訊媒體王國,同時累積驚人財富,2001年,事業有成的彭博轉換跑道,決定參選紐約市市長,主要的政見和訴求就是他不需要金主,因為,他就是金主,選前不拿錢,選後才能大刀闊斧,暢快揮灑施政理念。
(時任紐約市長/彭博)(2009.11.3)
如果你覺得過去八年,紐約已有很大進步,那麼聽好…,我才剛暖身而已!
由於任期限制,和政治現實,紐約市市長很少能連任超過兩屆,但彭博一當就是12年,在2001到2013年間,整個2000年代,彭博的名字和紐約連在一塊,幾乎成了大蘋果的代名詞,任期內,彭博不只一手主導,世貿恐怖攻擊後災後重建,還經歷了2008年,以華爾街為原點的金融海嘯,即便有這些挑戰,彭博依舊有本事維持高水準民調數字,根據昆尼皮亞克民調機構2014年一項調查,在回顧彭博過去12年政績時,有高達2/3的紐約人,肯定彭博的治理讓紐約市變得更好,不管是犯罪率 平均壽命,還是翻轉紐約財政赤字的經營奇蹟,各項數據都證明這位CEO市長冷靜的風格 務實的路線有效,也有市場。
(時任紐約市長/彭博)(2009.11.3)
選民希望的是兩黨政治領袖,做 事 情!
(前紐約市長參選人/馬克葛林)
他基本上等於是「收買」了紐約市,但買的光明正大,守規合法,當然,我們也獲得了好處和壞處,好處是:他不受獻金和利益團體的控制,所以你不得不讚許他在公衛政策 槍枝管制 禁菸等方面的政績,但他不僅不甩金主,也不甩選民,所以他根本不參加市民論壇 不下鄉 不傾聽民意,當民主成為障礙,阻斷他的任期時,他就用錢和權排除障礙
(紐約大學教授/史蒂芬庫寧)
我認為彭博在擔任市長時,證明了資料導向和講求數據的治理方式,是確實可行的。紐約市在他12年任期內明顯改善,無論是市政服務,還是回應速度上,雖然他稱不上完美,仍有缺點,但比起其他人選,他對紐約市的貢獻遠遠超過缺失
(主持人/札卡利亞)
什麼情況下,你會決定參選美國總統?
(前紐約市長/彭博)
有很多可能性…
當過富豪、做過市長,下一站:挑戰白宮,似乎是一條合理的職涯曲線,2013年,彭博卸下紐約市長頭銜,並未就此淡出公眾檯面,媒體上多次傳出,他有意問鼎大位,或是參選紐約州長,彭博本人也不時出席論壇接受訪談,針砭時事,暢談他最關注的公眾議題,包括氣候、稅制、槍枝、移民和川普。
(前紐約市長/彭博)
科學證據顯示,地球暖化是進行式,而且一旦發生,就很難回頭,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如果極地冰帽溶解,這些白色的冰,原本可以反射太陽熱能到大氣中,但因為冰層消失,地球就吸收了熱能,吸熱導致溫度上升,俄國凍原封藏的甲烷就會釋出,引發更嚴重的溫室效應,就像骨牌一樣
(前紐約市長/彭博)
沒錯,去年(共和黨的)國會通過了減稅,但減的是那些最不需要減稅的人,像我這樣的有錢人,謝謝你哦,替我減稅,但我並不需要
(前紐約市長/彭博)
現在某些政策根本就有問題,譬如說,我個人就從來都不贊成提高基本工資,我認為該提高的是薪資免稅額,這樣不但可以達成同樣的脫貧效果,而且是由全民共同承擔,而不是只針對一小部分企業主,強制性的加薪,只會使雇主減少用人
(主持人vs.前紐約市長/彭博)
你覺得川普的問題,是他的人格,他的政策,還是兩者皆有問題?我覺得都有問題
(前紐約市長/彭博)
舉例來說,我認為你可以指責中國的市場,並沒有對美國完全開放是一種不對等的貿易競爭,我們不能容忍這種行為,但是要促使中國做出改變,不能夠用以牙還牙的方式,把對手逼到沒有退路的角落,你不可以讓對方沒面子,協商的藝術在讓兩邊都覺得自己贏了,不是予取予求,但也非空手而回
8號,就在2020黨內初選白熱化之際,原本年初宣布不會參選的彭博,突然傳出在登記最早截止的阿拉巴馬州,遞出了參選文件,接著彭博本人又現身阿肯薩州,民主黨初選登記處,填表報名,成為該州參選人,此舉立刻掀起了民主黨陣營和白宮內部的陣陣漣漪,紐約時報披露,彭博的填表登記,並不代表他已經決定跳下來加入2020總統混戰,目前來說,他只是替自己留一個參戰的選項,而若最後決定參選,彭博也將再度運用他的金錢優勢,打一場非傳統選戰,跳過黨代表不多的小州,直接在加州、德州等大州灑錢買廣告進行選戰攻勢,靠著個人知名度和過去的彪炳政績,直取中間選民手中那一票。
(政治分析師/山考普夫)
民主黨進步派現在很緊張,因為他們可能會對上彭博,而當你的對手是富豪,必定會遭遇毫不留情的金錢攻勢,因為他就是有錢,但傳統上,不管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會來初選投票的都是極左和極右,而非中間選民,彭博能否在初選中勝出,仍是問題
對於彭博的投石問路,民主黨內左派如華倫、桑德斯等人,立刻發文嗤之以鼻,暗示民主黨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一個和川普半斤八兩的富豪共主,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萊特史蒂芬斯,卻提出了完全不同觀點,認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華府現在正需要像彭博這樣的人,來對付川普的金錢政治,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這位億萬富豪一旦加入戰局,所有人的2020選戰策略全都得重新改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oAij0WWbI
紐海芬大學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129金融時報
*【美國企業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影響】
繼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多家公司對中國放緩的影響表示擔憂後,卡特彼勒和英偉達也將業績前景不佳歸咎於中國增長乏力。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74
*【展望2019:通脹去哪了?】
吳金鐸:根據近期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年初市場預測2018年通脹中樞將上移到2.5%,看來並未兌現。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02
*【德拉吉:中國經濟刺激可能拯救歐元區】
歐洲央行行長表示,他對中國政府回應增長放緩的對策「有信心」,而中國的刺激措施將緩解歐元區出口企業壓力。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72?exclusive
*【標普成為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評級機構】
標普全球獲準在北京設立一家公司,對金融機構與企業發行人和發行產品、結構性金融債券以及熊貓債券進行評級。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73
*【中國駐歐盟大使:華為遭遇造謠中傷】
張明表示,華為等中國公司在歐洲遭遇「造謠中傷」和「歧視排他」,但試圖將中國排除在5G移動通訊項目以外會適得其反。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53
*【FT專訪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文字實錄】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近日接受FT記者專訪,談論了中歐關係、英國脫歐、歐盟審查中國科技企業以及伊朗核協議等問題。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56
*【朝美首腦會談將近,韓國態度如何?】
羅震:韓國政府態度的複雜與變化折射出國際社會在半島問題上的激烈博弈。這背後又反映出哪些利益與訴求?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50
*【2019年是否會重現2016年的市場行情?】
戴維斯:當前經濟形勢與2016年確有相似之處。與那時一樣,今年的市場表現可能取決於美國和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對全球經濟走弱的回應。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65?exclusive
*【從中美對抗中找機會的博索納羅】
斯佩克托爾:博索納羅似乎認為,在中美對抗中,中國必敗。他若繼續通過挑釁中國來討好美國,可能將帶個拉美拖入爭端。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68
*【「黃背心」給馬克洪上了一課】
斯蒂芬斯:對民粹主義的最佳回應是一份在經濟上具有包容性的社會契約,照顧被技術進步和全球化推到一旁的人群。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66
*【ofo商業模式破產】
ofo原本的想法是通過低價佔據市場、隨後漲價實現盈利,但因為商業模式容易複製,大量競爭對手的湧現使得此路不通。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64?exclusive
*【螞蟻金服縮減餘額寶規模】
根據天弘餘額寶的最新季度報告,截至去年12月底,其管理資產已從去年3月2500億美元的峰值下降至1680億美元。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71
*【倫敦富人向地下擴建豪宅】
希思科特:過去10年,倫敦各區批準近5000個地下室設計,這些巨大洞穴主要包含游泳池、桑拿房、健身房、家庭影院和遊戲室。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67
*【谷歌違規被罰的「中國啟示」】
許可:法國以谷歌違反GDPR為由,對其處以5000萬歐元的罰款。這讓谷歌成為第一家被因此試刀的科技巨頭。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61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資金缺口怎麼填?】
邰蒂:有一個想法是,使用目前收益不佳的「死」錢,來支援既能產生回報、又可助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影響力投資項目。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70?exclusive
*【中國的太陽能外交可以綠化「一帶一路」嗎?】
艾勒: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發展經驗可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可持續的轉型,帶來遠比資金支持多得多的好處。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1269
*【2019年FT全球MBA排行榜出爐】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蟬聯榜首。「前十」商學院與去年相同,但相對排位有所變動。位列第五的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迄今排名最高的中國商學院。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46?exclusive
*【讓紐西蘭「幸福預算」成為全球榜樣】
阿德恩:紐西蘭政府將提交世界上首份「幸福預算」,因為我相信,更具同情心的國內政策能夠戰勝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虛假承諾。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48?exclusive
*【老牌消費品公司希望用創新贏回消費者】
過去6年,僅在美國地區老牌快消品公司的銷售額就減少了270億美元。面對新競爭者帶來的威脅,老牌公司紛紛公佈了創新計劃。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58?exclusive
*【蘋果代工商在中國境外擴大產能】
富士康、和碩都宣佈計劃在印尼、越南和印度等國構建產能,儘管和碩執行長表示,在中國境外的擴張速度可能取決於美中貿易戰進展。
http://big5.ftchinese.com/premium/001081252?exclusive
紐海芬大學排名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其實鬼島台灣的生活品質也沒那麼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然,這些統計主要是針對已開發國家,針對不同的人種做調查,我認為對台灣的感受會有頗大的落差。」
《富比士》對InterNations的海外人士做出調查,訪查超過1萬4千名、來自191個的海外人士,要他們選出心目中「心目中最棒的移居地」,結果台灣打敗了馬爾他和厄瓜多,高居第1,大部分海外人士會選擇台灣的主要原因是民風友善、經濟發達,而且擁有美麗的自然環境,不管在生活品質,或是個人理財,台灣都是最棒的地方。
IKEA集團董事Martin Lindström已經在台灣住了近10年,他為台灣背書表示,在台灣很容易有家的感覺,台灣是隱藏在亞太地區的一塊寶石,不但自然景色優美,島上還有許多美食以及令人驚豔的咖啡館,最重要的是,人民非常友善,比起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台灣在衣食上的花費非常平易近人,醫療系統也令人滿意,小缺憾是房地產有變高價的趨勢,而且中文實在有點難學。
居住台灣的海外人士高達85%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滿意,而全球的平均是64%,此外,每6個海外人士就有1人來台灣找更好的生活品質。
中國的適合居住排名大幅滑落,主因是「環境汙染」,在所有受調查的海外人士中,將中國環境評為卓越的居然「一個都沒有!」;工時也成為中國的問題,有高達4分之1的人對中國的工時不滿,中國為了經濟而犧牲了這些生活品質及健康,是海外人士不滿的主因。
國際知名研究機構「Reputation Institute」多年來致力於不同的依據指標,創造不少可信機制,他們訪問了超過4萬8000名G8(八大工業國組織,成員含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目前俄羅斯會籍遭凍結)國家組織的人民,讓他們對70個國家評鑑16項指標,列出了「2016全球聲譽報告」,這些指標如政府效率、失業率、治安、生活環境、經濟發展、教育普及、文化地位、友善程度、服務水平等,分數加總愈高、評價愈好,最終由瑞典獲得冠軍。
前10名的國家,分別是瑞典(Sweden)、加拿大(Canada)、瑞士(Switzerland)、澳洲(Australia)、挪威(Norway)、芬蘭(Finland)、紐西蘭(New Zealand)、丹麥(Denmark)、愛爾蘭(Ireland)、荷蘭(Netherlands)。歐洲國家就占了7個,北歐更是多年獨占鰲頭,不愧是人人悠然神往的國度,如果以2016年之數據與前兩年比較,不難發現幾乎都是這些國家輪流洗牌,他們有極大的共通點,除了一直以來在社會福利上非常關心居民權益,也很注重經濟發展狀況,最重要的,是人民普遍都很幸福快樂。
比方說,第1名的瑞典,國家天然資源豐富、氣候舒適、風景宜人,極高的醫療技術讓這兒成了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瑞典沒有參加過二戰,因此有更多餘裕把資金挹注在社會福利上,包含父母長期帶薪產假、醫療補助、失業保障、養老金等等,更厲害的,該國的教育是從小學到大學所有學費全免。
加拿大是著名的自由國度,尊重不同文化與族群之發展,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高度發展的科技,此地是全球經濟最富有、最高度開發的國家之一,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種的文化,內化並綻發無比耀眼的光彩。
而瑞士的美舉世知名,阿爾卑斯山脈與山腳湖畔的夢幻畫面,就彷彿身處童話故事般的錯覺。此地採聯邦制,民主與法律公開透明;獨特的工藝技術如手錶、瑞士刀、巧克力等創造無數經濟奇蹟;優渥的觀光資源令人驚艷。
亞洲國家排名第1的是日本(Japan),全球排第14名,便捷的交通、發達的經濟,還有獨特的文化修養與器度,讓日本的受歡迎程度始終居高不下,亞洲第2國家是新加坡(Singapore),全球排名第20。新加坡雖然國土小,但不論經濟實力或國際地位都十分獲得尊重,它同時也是重要的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與環保典範。
台灣(Taiwan)在亞洲國家排名第3,全球排在第25,事實上,台灣的科技發展與金融實力在全球中名列前茅,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上往往也有不錯表現。友善、親切、熱情更是許多外國人對台灣民眾的第一印象,如果持續保持並有所進步,相信明年聲譽會再次提升,台灣聲譽還贏過全球排28名的美國(United States)、全球排45的南韓(South Korea)、全球排57的中國(China)。報告中指出,人口愈高、國民生產總額愈大的傳統大國,在世界上的聲譽其實都不太好,在這份排名中,法國(France)分數比去年大增4.9分,是所有國家中進步最多的;土耳其(Turkey)退步最多,總分比去年少7分,名次只落在第58名。
如果以聲譽倒數5名來看,分別是伊拉克(Iraq)、伊朗(Iran)、巴基斯坦(Pakistan)、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與奈及利亞(Nigeria),很顯然地,都是與戰亂、貧窮脫不了關係的國度,中東地區因為伊斯蘭國(ISIS)的動亂肆虐,近年來引發不少戰爭與恐怖攻擊,泯滅人性的行為和險惡,讓不少居民紛紛逃往歐洲避難,造成數千萬的難民潮,無家可歸的難受和看不到未來的艱辛,是那些無辜百姓最切身之痛,在連綿的戰火與貪污的腐敗下,人民想求溫飽已經是個很大的問題,更遑論想要有生活品質,「幸福」對他們來說,就是個遙不可及的詞彙。
http://udn.com/news/story/1/1927588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