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失敗者的勝利遊戲
(有劇情雷)
「謝謝你,跟我一起玩。」
雖說看完一周多了,整個人的情緒仍然深陷在這部韓劇裡面,著迷於李政宰、朴海秀竟有辦法能演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李政宰以往的果斷、霸氣不復見,朴海秀的剛毅認真也沒了,他們完全貢獻給他們的角色。
關於《魷魚遊戲》,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敘述,韓國戲劇、電影總是特別狡猾,能將一部類型戲劇雜揉以他們對於社會的不滿,可以加入勞工運動的無疾而終,可以加入對於南北韓政局的曖昧,可以加入外籍勞工的夢想挫敗,可以加入財團控管政府的粗暴,可以加入黑幫對市井小民的欺壓,這些憤怒無處宣洩,在整部戲劇裡緩緩控訴,而且還是用最有娛樂性的角度。
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不甘於平凡,有些人或許能像001吳一男占盡優勢,年輕時就懂得以錢滾錢,到老年後反而充滿空虛,家人都不在身邊,決心用最殘酷的方式,拉攏所有人一起玩死亡遊戲。但大部分的人都像456名參賽者,曾經以為自己可以逆轉時局,但到頭來發現敗光了人生迄今累積的光陰,最終只得重來,說穿了資本社會這個大型遊戲,贏家或輸家,差別只在於運氣。
這跟童年時期的遊戲不一樣。
吳一男在韓戰後的年代,隨著政府蓬勃發展而大發利市,隨後韓國走進貧富差距的險峻局勢,有人輕易享有榮華富貴,有人則僅能在底層打滾,我們一邊隨著主角成奇勳(李政宰 飾演)的正義感所打動,卻又在另一方面體驗到他迄今的人生為何過得如此失敗的原因,他太不合時宜了,不懂得卑躬屈膝,他是個深愛自己女兒的爸爸,也是個屢戰屢敗的賭徒,時常想要賭一把,只能迎接失敗。
投資失利、做生意求助無門,連自己的生命,都只能成為在上位者的娛樂,《魷魚遊戲》脫去驚悚類型的6大遊戲包裝,內在竟是如此殘酷,看待這群走投無路的人,自相殘殺,我們在現今社會之所以有人性,是因為我們都是群體動物,被法律、政府以及既定道德觀念掌控著,但這一切都被拋去時,我們還會是我們嗎?
人性永遠莫測,呈現諸多變貌,如同白雲蒼狗,我們給予這樣的自己一個名字,謂之為無常,或稱為命運。
說實話,要在《魷魚遊戲》裡面尋找一個好人,都是徒勞,就連幾乎全劇抱持著樂觀團結的成奇勳,也會在打彈珠一關忍不住矇騙夥伴,他的軟弱戰勝了他,他的恐懼造成了他的改變,只是話說回來,好人與壞人,又該如何界定?這本來就是一件殘忍的事。反倒是,我們偶爾能看見其他角色偶爾的善良光輝,一如韓美女向背叛的愛人同歸於盡,一如曹尚佑在臨死之前的自我犧牲。
多半的時候,人人與惡並肩同行,《魷魚遊戲》雖是童年遊戲,但大部分都是出賣、背叛、敲詐以及暴力脅迫,只給予我們真相。
但為何《魷魚遊戲》要這樣呈現呢?尤其是黃東赫導演,他的《熔爐》總是讓我感動再三,在跌落黑暗深淵時,最寂涼的角落,總有一個傻子會舉起一盞微弱的燈。
我想有時候黑暗實在無邊無際,我們這群平凡人都難以與之對壘,面對破碎的社會,讓自己也變得越來越不完美,我們僅能用膠帶包裹自己,用消極的逃避,躲掉身後的一場戰爭。
法籍猶太裔詩人保羅策蘭有首很知名的詩〈死亡賦格〉。
「清晨的黑牛奶/我們傍晚喝/我們中午喝/早上喝/我們夜裡喝/我們喝啊喝。」
保羅策蘭是猶太人,見證過納粹暴行的人,眼前有歷史慘劇,一群人類殺害另一群人類,世界失去秩序,但這樣近乎慘痛的現實,也是提醒我們,不要往黑暗去,即便世界很壞,但你要很好。
我覺得這也是《魷魚遊戲》結尾製造出的光明面,原本一直被社會左右操控的成奇勳,染了一頭紅髮,轉身離開美國,走回自己的南韓家鄉,想要做些什麼,想要阻止一些不公平,即便我們知道那很難,但已經有人走在革命的前線,這畢竟是個開始。
我們還是有自己的意志,雖很渺小,但很強烈。
#魷魚遊戲
#squidgame
#오징어게임
紅髮女兒名字 在 薑太太爆笑生活事件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到英文名字
相信大部分台灣人都有英文名字,其實我後來想想這真的也滿匪夷的,到底為什麼?
我第一個英文名字是小學四年級,在補習班英文老師取的,當天我穿著“貝蒂娃娃(Betty Boop)”的衣服,加上我是短髮,所以我就被叫Betty…
好像很多人的英文名字都是英文老師取的,所以英文老副業原來是姓名學老師?(誤)
後來我沒補習了,國中、高中英文顆也沒有習慣用英文名字,所以我就跟Betty說再見了
大學的時候,老師又要求大家都要有英文名字,於是發了一本英文命名的書,我當時看到Kiki這名字,意思是:古靈精怪的小女孩,而且宮騎峻的動畫有個小魔女也叫Kiki,所以我覺得取這名字(有些人以為我名字有個“琪”)
到了澳洲這個名字就沿用下來,但是這不算是西方人真的會用的正式的名字,所以每次介紹自己,都有點害羞(西方人真的很愛自我介紹和問陌生人名字,即使只有一面之緣,跟我們很不一樣,我真的很不習慣😅)
前陣子有首歌叫 In my feelings ,內容一開頭就提到Kiki do you love me …
這下好啦…每次介紹自己的時候更尷尬了
上次去逛街遇到募款的人員
他:哈囉!你好!我是幫助飢餓兒童募款的工作者,我叫× × ×,你呢?
我:你好,我叫Kiki
他:Kiki do you love me 🎤🎶🎵🎼
我:…
來買糖果的小屁孩
他們:欸~沒看過妳耶~新來的嗎?
我:哦~我幫忙朋友顧一下店
他們:你要什麼名字?
我:Kiki
他們:Kiki do you love me🎤🎶🎵🎼
我:🙄🙄🙄🙄😅
我都幾歲了竟然還要被小屁孩唱歌調戲…
只因為我是Kiki …
另外:很多人以為寶妮的英文名字叫Bonnie,但是其實她叫Violet(紫羅藍 我台灣的家人覺得像90年代大歌廳歌手的名字…)
我會取這名字,當初是覺得好聽,而且紅髮人在英文除了“薑”也會叫他們Blue或Bluey(小藍),想說爸爸是小藍,那女兒就用紫色
圖文不附:泡泡糖口味的冰淇淋
紅髮女兒名字 在 Novel小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烈日下的紅髮女子 Sunburn》
By Mr.V
我們總在尋覓一處棲身之所🏠
一處得以放鬆戒備🏡、能夠安然無恙的避風港
有時找尋的同時也會期待伴侶是那位對的人👥
是可以付出所有的人,交付全部信任的人🤝
只是真的能預見命中註定的那位嗎?
🙊還是以欺瞞為前提的情況下
真有屬於這般悲劇的快樂結局了?
翻開的第一句話,撇除地點和時間
☀便是一名女子被曬傷的肩膀引起了注意
或是更加的凸顯出私家偵探亞當的注目有多麼細微和仔細👀
是他與生俱來的職業天賦還是後天養成的必要能力
原先指派的工作不知不覺中成了另有情愫的觀察🕵♀
獵人愛上了獵物🐗,看似見慣的套路
卻忘了無法定義何者才是真正的獵人,何人才是獵物🐾
很快的界線模糊不清,有時卻又清晰令人畏懼😳
對於他們之間的感情💓,無盡的秘密和交雜的謊言
會不會成了他們的阿基里斯腳跟⚡
越來越多的真相、愈來愈多的屍體
💖真愛來了不該放手,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允許被擁有
作者擅長描寫女性的心計🖤、沉著🤲和脆弱🤦♀
但沒有刻意彰顯陰暗、險惡的一面
而是利用男性面對案情、狡猾和奪走時
強調身為女性面對世界的凶狠必須展露的力與美💋
👁🗨對於世俗的眼光必要出現的真與狠
如果眾人以為的嬌弱是該有的模樣💃
那何不如利用既定的印象去反攻一軍
💪不要認為只有繃起的肌肉才證明了力量的多寡
既定印象可能會騙人,看見之前先反問自己
眼前的那人,即使在日正當中下💥
炙熱的陽光照耀的樣貌🌤,是真實的存在還是縹緲的偽裝
----------~分隔線~----------
書名:烈日下的紅髮女子 Sunburn
作者:蘿拉.李普曼 Laura Lippman
譯者:江莉芬
出版社:臉譜文化
粉絲專頁: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5月30日
是那副被太陽曬傷的肩膀引起他的注意。
神祕寡言的男子亞當臨時起意落腳於一座偏遠小鎮,被餐酒館老闆雇為主廚。他在那裡遇見了一位自稱波莉的紅髮美女,兩個同樣初來乍到的陌生人之間,展開了互相試探又充滿防備的曖昧調情,火花如盛夏的烈日一般熾熱。
只不過這並不是巧遇,他們各自隱瞞著來到鎮上的真正原因:原本是家庭主婦的波莉不告而別地離開了丈夫與年幼的女兒,亞當則是受託尋人的私家偵探,波莉正是他尋找的目標。
波莉接受了亞當的追求,透露她和丈夫早已沒有感情,於是從共同帳戶中領走一半存款、獨自出走。但她是否在投入戀情的同時不慎暴露了行蹤?如果亞當是受她丈夫之託來尋人,他和波莉的關係豈不是形同對委託人的背叛?
然而,亞當的委託人不是波莉的丈夫,而波莉拋下的也不只是那一段婚姻──她有過另一個名字、逃離過另一個無愛的家庭,甚至不惜在逃脫之路上留下一幢幢無故起火的屋子,和一具具的屍體。亞當知曉她的過去,卻從未了解現在的她是什麼樣的人,更不知道在這個充滿意外的夏天結束時,他會是帶她迎向嶄新人生的拯救者、或只是另一塊必須消滅的絆腳石……
【活動分享】
Novel小說.《貓派》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