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林大口呼吸
距離都市的不遠處『#悠遊深石平』
串連深坑、石碇、平溪11個台灣好行的特點
加上 37家在地特色店家及旅宿
走讀體驗山林古道
一起森呼吸
這次跟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半日行程
搭上台灣好行木柵平溪線『#健康巴士795 』
來到了 #慶和站
走在鐵軌旁來到了讓人忘卻煩惱的 #望古瀑布
一路上被#嶺腳寮山步道 的寧靜包圍
以登山客來說
這是一段平易近人適合一家大小漫步的路段
甚至在路途中還會體驗到古早時候網格階梯的童趣
全程大約一小時
接著來到接近尾段的#田子站 #蔡家洋樓
紅磚造的洋樓是過去蔡姓礦產業主的宅邸
更是戲劇喜歡取景的場景
接著中途休息的 #菁桐老街
也是值得取景的好地方
買瓶水喘口氣上個廁所
接著往一旁著名的 #紅寶礦工食堂 午餐
用餐完走出餐廳
一長排的鐵道
以及一旁的#菁桐車站也一定要捕捉一番
如果非要選一個景點成為下午必去的地方
就去 #十分寮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 一遊吧
來到這除了可以了解世界僅存不多的幾近完整保留的煤礦歷史
透過接近荒廢的機具設備、展覽室、煤礦坑道的親歷
一秒讓你回到當時黑金時代的黃金歲月
來到這除了空曠好拍之外
搭乘『#獨眼小僧 』遊覽園區更是一大特色
#跟著佳宜去旅行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廣州,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東山區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這些高高低低的複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 廣州市東山區,直到清朝都是廣州城郊。民國30...
紅磚園邸 在 來趣新北金發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青春山海線🚢一日淡水,藝起回味美好】
新北青春山海線,從八里到三貂角,除了有各式各樣的特色伴手禮,一路上的美景、古蹟更是不勝枚舉🏞💕
今年中秋 #新北經發局 推出「青春山海線 #紀念風味酒禮盒組」首創 #買禮盒送遊程 優惠,更恰逢 #全國古蹟日,跟著 #金小編 的介紹來一場線上文化之旅吧🖥️👍
📍北臺灣最具代表古蹟之一 #紅毛城(國定古蹟)
原稱為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而後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的「安東尼堡」,而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於是便有了「紅毛城」之稱。
📍 #英國領事官邸,由紅磚建造的優美洋樓。
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是典型英國「殖民地樣式建築」,內部開放民眾參觀,時代的生活點滴歷歷在目,彷如走入時光隧道。
📍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是「青春山海線」遊程中的一大亮點。
結合了淡水自然景致與人文,跨界藝術與生活美學的一站式休閒環境,還有國際級酒店、購物商場,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線上逛逛👉️ https://www.fabmall.com.tw/
📍走完人文景點,別忘了趕上 #淡水落日夕陽。
在落日餘暉下的 #漁人碼頭情人橋 散步,享受 #情人塔 360度視野美景,再到 #淡海輕軌藍海線商圈 大啖美食,度過充實的一天。
⭐12月31日前至 #青春山海線特色店家,消費滿200元,還能登錄發票/收據,抽 #PS5 等大獎喔!
https://www.economic.ntpc.gov.tw/News/Page/5663
⭐青春山海線,下一次要去...
https://www.tour-ntpc.com/event/route2taiwan/
出遊別忘了遵守防疫注意事項😎
✔全程佩戴口罩
✔落實實聯制
✔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這是你的新北 #你的青春山海線
#讓每趟出發帶回滿滿青春能量
#食農體驗一日遊
#金包里號景觀敞篷巴士小旅行
#青春山海線小旅行
ps. 有沒有眼尖的朋友發現 #圖文不符 👀
禮盒加購 #北海岸小旅行限定遊程 不含淡水景點喔😂(特此提醒)
新北旅客
新北市文化局
紅磚園邸 在 77·玩·美·食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梁氏甜點 The Liang’s dessert 】
眷戀時光‧燦然如昨之時代記憶
https://instagram.com/p/CNUjP0WDnI-/
-
✨依稀記得,兒時回眷村探望爺爺時,走近略微斑駁破舊的矮房子,有點兒昏暗不透光,雨天時帶有些霉味,雖然環境不是很好,但鄰居之間的感情相當緊密,隔壁的杜爺爺、杜奶奶總把我當成自己孫子般疼愛,雖然當時年紀甚小,但有幾段特別深刻的時光印痕刻在腦海中…
-
✨「梁氏甜點」位在新竹市將軍村附近,「將軍村」是823砲戰後,國家為了照顧將領及其家眷,將變賣823 砲戰所遺留之砲彈殼而得之經費,設立深具歷史意義的「金城新村」,並參考1950年代美軍顧問團宿舍獨門獨院開放式格局設計,因住戶大多為將軍而得「將軍村」之名…
-
🏡造訪當天,縷縷陽光從天空灑下,落在紅磚黑瓦上,穿透過木框鑲嵌著的玻璃輕灑在水泥地面上,漫步在園區,穿梭在宅邸與宅邸間,心也跟著甦活了…
目前園區駐點店家約3-4間,有花藝店、老字號麵店、咖啡廳…
-
🏡停好車,從園區慢步至梁氏甜點,木門鑲嵌在帶有波紋的淺灰色牆面,一張長板凳、鏽蝕鐵製招牌、一盞吊燈迎著斜灑而下的陽光,構築出一幅美好至極的畫面…
推門入內,觸目可及斑駁的紅磚牆外露,木桌、藤椅、板凳、花布抱枕讓空間充滿在舊時代的浪漫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後院的戶外座位區,碎石路上擺放木製桌椅、度假風帆布躺椅,橫越院子懸掛著黃熾燈泡,令人期待日落後點燈的樣貌,必定更加迷人…
-
梁氏的甜點雖然沒有特別華麗炫爛的外表,但每一塊都有獨特的風味…
#樹幹戚風 #130NT
🍰一直被小編記成樹枝戚風的樹幹戚風,是由最外層的巧克力醬包覆住巧克力戚風,再捲入巧克力鮮奶油,層層疊疊出濃純的巧克力風味,口感綿密、甜而不膩…
-
#栗栗戚風 #160NT
🎂柔軟滑順的蛋糕體與恬淡的栗子香氣,甜度適中、溫潤可口…
-
#香檸乳酪 #110NT
🍰乳酪濃郁、酸度中等,入口有明亮的香氣…
-
#起司貝果 #45NT
🥐尺寸約一般貝果的一半大小,回烤後外層酥脆,內層起司半融,柔軟麵包體飄散鹹香滋味…
-
#沖繩黑糖拿鐵珈琲 #160NT
-
-
📞電話:03-575-2221
📍地址:新竹市金城二路18巷5-1號
⏰營業時間: 13:00-20:00
📆公休日:見粉絲專頁公告
💰低消:每人100元
🌐Facebook:梁氏甜點 The Liang’s dessert
-
-
#梁氏甜點 #將軍村 #GENERALVILLAGE #theliangsdessert #新竹景點 #新竹下午茶 #新竹咖啡廳 #新竹甜點 #新竹蛋糕 #新竹美食 #新竹餐廳 #新竹咖啡 #hsinchufood #cake #77玩美食本吃新竹 #77foodintaiwan #HSINCHU #將軍村美食
紅磚園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廣州,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東山區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這些高高低低的複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 廣州市東山區,直到清朝都是廣州城郊。民國30年(1941年)《廣州概覽》中記載:“東山本為郊外一村落,以廣九鐵路經此入世,歐美僑民,有的在鐵路附近卜居者。民國以來,建築西式房舍者日眾,遂成富麗之區。”據載,自宣統3年(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後,外國人和本地富商在東山擇地大建住宅,才使“地價日境,屋宇日盛”。民國時期的軍政、官僚也因為此地交通便利、環境清幽,也紛紛在此興建別墅、官邸,由此形成了以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集中地的花園式住宅。現在,人們對於新河浦和華橋新村的建築已不再陌生,但說起東山口的近代民居建築群卻甚少有人知道。早幾年經過有關部門的摸查,這片面積比新河浦更大,時間比華僑新村早30多年的大面積近代民居建築群終於浮出水面。這片建築群位於東山口均益路、廟前西街和啟明橫馬路之間,面積達3萬平方米,建築風格均為中西合璧。此建築群始建于民國初年,在上世紀20年代末形成大規模,在此後的七十多年裡雖然歷經了戰爭等各種變遷,卻依然保存得完好無損。有關專家表示,這在廣州的建築中實屬罕見。有關部門透露,此民居建築群極有可能是廣州發現的最大的近代民居建築群,專家稱建築價值高。因此,東山龜崗民國建築群已於2005年9月被列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東山洋樓的獨特之處便是以厚重紅磚為基調,與西關青磚迥異。東山區小別墅的建築風格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花園別墅,別墅前後有庭院;另一種為線條簡潔的洋樓,紅磚外牆,裝飾線條簡潔,主樓前一般沒有庭院,人居密度大。在設計形式上,多吸取西洋風格,形態各異,多有柱式門廊;規模也各不相同,有單家獨戶的大宅院,也有公寓型洋樓。這片建築群東起龜崗,西至均益路,南到東華東路,北臨廟前西街,整齊地排成六列,其中五列平行排列,被啟明一路、啟明二路、啟明三路和啟明四路分隔開來,另外一列則沿著與四條小道平行的啟明橫馬路而建。由於五條小道都筆直延伸,所有建築面積和風格也相差不大。據瞭解,這裡的建築是經過規劃才興建的,甚至是每家每戶先建好下水道,再劃分地皮讓歸僑購買與興建。從外型上看,這些建築均為二至三層平頂小樓,而所有小樓均由紅磚蓋成,紅磚蓋成的房子與周圍的當代建築相比已顯得古老,但卻保存得相當完好,並沒有破損的跡象。房子的窗戶都做成半圓形的頂,陽臺也多為半圓形,門框窄而高,房子內部樓梯都很窄,欄杆多為棗紅色木制。這裡的房子占地面積大約在100到130平方米之間,而房外的院子則有30平方米左右。這些小樓雖然不是用鋼筋水泥建成,只是用了紅磚,卻建得非常堅固,每堵牆的牆面都由三層磚砌成,這些牆面的堅固程度遠遠超過了現在的建築。每家門口都有一個由紅磚牆圍起來的小小的院子,從牆外看去,幾乎每家院子裡都有一到兩株比房子頂層還高的大樹,在每條小道的兩邊也都種著長得高大茂盛的樹木,這些形成綠蔭的樹木使得這裡在安靜中還透出一股清涼。據知,這些植物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廣州大學建築學專家湯國華教授認為,這裡的建築是典型的民國近代風格建築,這裡的房子從色彩的搭配到磚瓦、木料的使用,都體現了中西合璧的風格。他說,紅色和磚是西方建築的代表,而綠色和瓦則代表了中國的傳統風格。彩窗本是西方教堂建築的風格,在清末時傳入中國,民國時興盛,而彩窗與木格相結合則體現了中西結合的風格。另外,長的門窗也是西方風格的代表。湯教授表示,與現代建築相比,這種近代建築牆面較厚,最薄的也有240釐米,所以隔熱性能非常好,夏天住在其中會非常涼爽。其弱點就是採光不夠,但與中國古代建築相比已向前進了一大步。
紅磚園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
紅磚園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舊中區警署在1864年落成,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舊中區警署與舊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香港賽馬會於2007年4月,向政府提交了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概念建議,並建議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及支付管理及維修保養費用與營運虧損。2008年7月,政府與馬會訂立伙伴合作關係推展項目,保育和活化古蹟。馬會曾預算耗資18億元活化整個建築群,擬加建一座「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大樓內更會有瞭望台、表演廳、兩間戲院,及零售店等。不過,大樓被指喧賓奪主,及過份商業化,引來大量反對聲音,最終馬會亦放棄該計劃。至2010年10月,馬會公布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修訂設計,包括兩座新建築物「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建築工程則到2011年11月展開。中區警署建築群由「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負責總體規劃及設計,該所建築師事務所過去曾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北京國家體育場。項目的執行建築公司為本地建築師嚴迅奇領導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保育顧問則為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而據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透露,負責活化保育工程的是金門建築。
曾為港督府邸,前身為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1917),有圓頂小教堂,大樓外亦有曾安放聖像的壁龕。大樓亦曾是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65)及最高法院(1989)等。1989年大樓成為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主權移交後,大樓成為終審法院,直至2015年9月搬至前立法會大樓。又名中央警署及大館,因應1850年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引發的難民潮而建設;最早的建築為1864年營房大樓,原高3層,1905年再加建1層;大樓屬維多利亞式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面向荷李活道的主樓建於1919年。正門寫著Hong Kong Police,並有G及R兩個紋飾,代表英皇喬治5世 (1910-1936年在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3年,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大樓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由紅磚及花崗岩砌成,設有狹窄長門供法官出入;門頂寫著1914年落成年份,並有英國皇冠標誌。當時疑人要到法院應訊,警察會將其由地道押解往來裁判司署、警署及監獄。附近的亞畢諾道,曾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域多利監獄又名中央監獄,是香港首個監獄,建於1841年。於二戰日治期間曾用作囚禁英軍及政治犯,1980年代改作接收越南船民及非法入境者。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2005年停止運作。域多利監獄為三層高、兩層高和單層式建築物各三幢所組成,於1841年落成,分為 A、B、C、D、E、F 倉。當中的 D 倉分有東翼和西翼,於1895年以新喬治亞式建築風格興建,另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 F 倉。整個監獄群大部份為紅磚屋,內部包括有單式、複式囚室及特別看守室,尚有醫院診所、廚房飯堂、洗衣工場、庭園操場、營房宿舍和行政大樓等。早期域多利監獄由印籍警察看守及巡邏,不定期有太平紳士前往視察及接受犯人的投訴。有記載指域多利監獄活像一個陰暗的古代地牢,三層樓內居下者為初犯;居中為在獄復犯者;居上則為女犯及罪應淹禁者。囚犯皆穿白衣,餐為各白飯一盂,鹽漬魚數尾;禁至三年者,則肉各一臠。至五十年代,黑暗的情況才逐步改善,舊監房陸續拆卸重建,新監房的光線較為充足,設施亦較完善。域多利監獄最初因拘捕大量海盜及土匪興建而滿額,為可容納更多囚犯曾改建和擴建。孫中山先生(1866年~1925年) 於1900年代在香港的革命地下活動至後期,曾一度在監獄拘留。傳聞港英政府當時收容了一些反清革命分子,再安排轉送外國,而國父孫中山據說亦在其中。另外,曾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的胡志明,於1931年亦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域多利監獄,並等候押返越南的法國政府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