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沒有想過失去親人會是那麼疼痛難受。(請一定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有空就多陪,真的。)
我和母親總是在對抗,她活得很壓抑,不管我在外如何打拼,回到老家,她的話語總是很容易把我擠壓碾碎,讓你感覺自己是個毫無價值,可以不用存在的人,有一次我被她氣到從家中逃出來,坐回自己車裡喘氣想,下回如果演出了失手弒親的角色,我想我能夠理解角色心理。
心裏這麼疏離的關係,沒有想到母親懷疑自己罹癌的第一刻,第一個打電話的對象竟是我,她要我陪她再去第二家醫院確認,我記得當時和她一起搭捷運去醫院時,她不安的神情,我看似堅定(要照顧不安的媽媽,能做的也只能堅定)但那一路,好恍惚,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聽到的病情,內心有很不好的預感,我覺得我即將會失去她… 媽媽和我一路上都吐不出話,我們能說什麼?能做什麼?面對即將可能把我們吞噬的未知,心裏感到非常的無助…
上天屬厚愛我們家的了,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相處、道別,說愛,擁抱、陪伴。這是美好部分。實際上我們家面對衝擊,面對這一切都很束手無策、兵荒馬亂,大家的生活都失衡,在母親的病情中,一起震盪,試著穩定,又突然出現我們措手不及的新病況,被衝擊、又再努力抓穩、適應,一波又一波,當你感覺能冒出頭吸一口氣時,又被打入淹沒。家中一個人生病,全家開始一起得了精神的、心裡的慢性病一般。往醫院的路我坐到恐懼、坐到恐慌,很怕半夜接到電話,那時必須背負著『媽媽還剩三個月』的事實、或『媽媽可能就在這一個月走了』的心情,去完成拍攝的工作。我很感謝當時和我分擔、且幫我保密的導演和製片。
我們在媽媽有限的時間裡,包了車回了她的老家,我隨行紀錄,後來這個部分的紀錄,片名我就取『最後一眼』,我相信那天來看到母親情況的人,都心知肚明那是最後一次見面。我覺得對待一個人最殘忍的方式就是當她最想要表達的時候,卻奪去她的表達能力,媽媽後期因標靶治療導致血栓、中風,導致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她見到國小同學多麼激動,她只能大口喘氣、大力呼吸,她所有想表達的都被擠壓在胸口,同學們所能做的,也只能緊緊握著她的手...
達成回老家的心願,媽媽在安寧病房先是安穩地睡了幾天,但後來的幾天,呼吸很喘、我們無法將她的嘴巴合起,她的意識已不清,看著她那麼痛苦地活,心很痛,在今年,我在網路上讀到一位安寧病房醫師說,現行的安寧病房,已經足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我想問,真的嗎?這是哪裡來的自滿、驕傲?不是一種套餐就能夠滿足所有人,有時我們需要適合自己的單點吧?是的,當時我們如果有選擇,好好道別後的安樂死,會不會是個更好的選擇呢?母親走了,但她走之前所受的痛苦,如同一個自動回放的提醒:面對親人身心所受的苦,身而為人、身為至親的我們是如何的無能為力,沒有用處,而這個印記、這個自責,常常腐蝕內心,削弱心理力量。
每次有長照悲歌的新聞事件出現時,我就想,如果有安樂死,如果能多一種單點,那面對死亡,我們是不是就能創造另一種我們能夠掌握、哀傷但學習放手的坦然心態?
重點不在遇到了困境、重點是當遇到困境時,我們用什麼樣的姿態、身影去面對,而那個姿態、身影,是會影響留下來的人的,比方說當我軟弱時,我有記憶能提醒自己:『我的父母親是這樣面對的,因此我或許能,也應該試圖,相信自己多一點,因為或許我的血液裡有勇敢的基因…』而度過困難。
母親很愛我們,她似乎知道自己的大限,在我們即將要面對繁瑣的後事的前一刻,她給了我們一些時間,我們在看護阿姨看守之時,一起趁空去用了飽足的一餐,回到家,看護阿姨說媽媽喘得很,問要不要幫媽打一針讓她好睡,讓她不要喘得那麼辛苦,習醫的弟弟幫媽打了一針,我正在幫媽換衣服,媽便在我懷裡走了,一眨眼的事,我和弟弟不敢確信,看護阿姨很俐落地將預備好的金剛砂、金剛被覆上,叫我們立即跪下。我跪著看著弟弟,問我們要不要再確認一下?我難以一下就接受眼前的情景,面對這樣的場面,我什麼都做不了,我能做的就只能是握著媽媽的手,從媽媽在醫院還有意識時,我就常常握著她的手,而我現在唯一能感受到她的,是她手裡的餘溫,我知道有種說法是人離開身體時不要去碰,可是我就快要失去她了,她手裡的溫度是我們之間唯一的聯繫,是唯一讓我感覺她還在這個世上的證明,我想握,卻又怕打擾她,於是只能怔怔地看著她的手,由粉紅轉為白皙...
媽媽的告別式影片,是由她不是很認同的工作,是演員女兒完成的,我也覺得很無奈,怎麼第一次學習剪接,要製作的影片,竟是自己母親的告別式影片...
母親剛走的那星期,我不敢關燈睡,腦海常回放她嚥氣的模樣,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死亡,我夾在兩種情緒:一方面極度傷心思念,一方面被恐怖的景象困擾,但我又怎麼可以感到困擾,她是我母親啊,掙扎了數日後,我終於好好面對那恐懼,吐出了:『好恐怖喔...』,說出來了的那刻,心理的重量似乎少了一點…
那個星期,某天晚餐,我突然蹦出讓我爸吃驚的話:『爸,你不會自殺吧?可以不要嗎?走了一個好累,我覺得我沒有力量很快要再面對...』
某天,爸爸也蹦出令我很吃驚的話:『我想去殯儀館把冰櫃打開,再看看她…我好想她....』
媽媽是走了, 她終於從那軀體自由了,爸爸終於可以去看醫生,確認他自己的一些毛病,死亡終止了母親的痛苦,這點使我們鬆了一口氣,可是接下的是無盡的思念,只要和她有關的東西,就會憶起、就會痛苦難受,那一陣子我忙著整理她的遺物,經常在返回自己家後,望著自己的東西,想著我的東西是要給誰...
我理解了一件事,你和一個人實際上關係是否親近,跟她在你心中,她對你的重要性,是兩件事。她生病時,我接受我和她的緣分就是這樣,今生也就只能這樣,我沒有,也不想不自然去刻意改變什麼,原來就原來了,改,我不自在,她也不自在。不管過去她曾帶給我多大的阻力和痛苦,我發覺我心中永遠有一個她美好如初的形象,而在她走後,當我因思念難以入睡時,我竟會不禁輕聲說出:『親愛的爸、媽,晚安....』擦掉眼角的淚,再闔上眼。
真不可思議...人有時竟然要靠這樣暫時的自我催眠...而勉強換取一絲的安穩、安適來度日。
今年四月中,爸爸得了盲腸炎,在醫院打了消炎針躺了一星期便出院,一出院,他說既然老天沒有帶走他,他要去圓夢,因為他說媽還在化療時跟他有個約定:她若治療好了,有一天要一起步行環島。現在媽不在了,他說,他要穿著她的球鞋,完成他們之間的約定。起初我想他一定只是隨口說說,平日當慣老爺子的他,怎麼可能真有勇氣去挑戰,我不太當一回事,但後來看著客廳逐漸堆起的行李,我開始感到不放心,和思索是否要跟他同行…
我想到自己也是這樣的,當面臨內心很巨大、很沈重的傷痛時,我也會設一個更苦、也是自己平日就很想嘗試的事去挑戰,去達成。唯有翻過更高的山,先前背負的苦才能稍微削弱減緩。我想,或許爸爸也是這樣的想法吧,一想到是如此,就覺得只有一條路能選:去,去陪他經歷,支持他。
我不能分擔他喪妻的痛,起碼陪他旅行,我想我是做得到的。(事實證明做事果然要靠一股衝動和不能想太多。環島回來後,我骨盆歪斜,癱瘓在床,行動如電視劇『一公升的眼淚』女主角那樣,連呼吸都喘到痛,再能夠順利地走路,又花了一個月。醫師說,其實我的身體無法承受這麼大的強度,是你的意志力要它完成的,所以回來後身體會垮。)
我其實很感謝今天選擇演員的工作所帶來的時間自由,
可以這樣盡情陪伴家人,特別是在他們需要時,我都能隨時在旁,因此能將遺憾降至最低。
能夠這樣陪伴家人,心裡真的好滿足,
今天所做的,是在爲未來創造回憶。
我長這麼大(年底就要滿40歲了),好久沒有爸爸這麼密集的相處,整整18天。
一起吃飯時,他會跟我說他的故事,聽到他面對一些事情的態度…
我發覺自己真的是他女兒:原來自己的個性,真的就是來自於他…
儘管我們可能過去有很多年,我們的心、我們的生活很疏遠,
但當面對同樣的處境時,原來我們都會做出一樣的決定、行動。
這樣的巧合,和基因還是血緣的緣故?總之,這樣的印證令我感到不可思議和心安(人有時不能完全明白,為何自己在這時會做這樣的選擇,透過環島、親密的相處,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因此感到安心。)
其實在媽媽走之前,因為感到很無能為力,某天跟好友聊天時,聊出了一個想法:我們大多常看到亞洲女性如何從傷痛中走出來,卻很少看到亞洲男人的例子。
我覺得這很有趣的命題,因此我開始拍攝爸爸,從媽媽的告別式開始、到少了一個人的家族旅行、到參與台東卑南族的除喪儀式(媽媽是卑南族)、到父女的單車環島,到他搬出老家,開始了一個人的新生活…, 我拍攝了很多素材…, 但過去只要一打開告別式的素材,我只要看一點,成天就再無力做任何事,我知道自己心裡還沒有能力去整理。
前幾天,爸爸說還是無法靜下來看書,說他還是想媽,他說他想再去環島,這次要用步行的方式(有過陪他騎過的經驗,猶如陪他場勘過,我不那麼慌張了,我祝福他,這次我放手讓他獨行)而我自己或許,也或許,能慢慢再打開了素材,好好檢視了…。
#柯奐如
#huanruke
#親人離世
#癌症
#圓夢
#安樂死
#環島
#單車環島
#母女
#父女
#步行環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約定的道別緒花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於自己無法改變的錯誤,帶著歉意活著,就是我應該付出的代價。懊悔,作為一段生命無法迴避的狀態,它同時也是一個人能真正活在當下的先決條件。
一個人如果要能真正擁抱當下,他就必須認知到過去任何一點錯誤與改變都可能影響生命發展的方向。活在當下,不代表生命輕如鴻毛,就算輕,那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我由衷的希望自己能負起責任,帶著歉意活下去,勇敢地接受懊悔,而不將它掩埋。
取自《沒有別人,怎麼做自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我有提到:當我們不斷高舉著理智,用理智去回應內在的情感,很可能我們內在正發生著巨大的悲傷。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50492359230389/
各位朋友細讀昊奇的文字,可以很清楚看到這個感覺,這也常是一種典型的男性內在心理歷程。可是,要拿歉意或懊悔來作為讓自己痛苦的一種懲罰,跟陪伴自己的哀傷,是不太一樣的歷程。
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偏頗的解讀。我衷心期待,我們跟自己的悲傷在一起,好好感受那些曾經有的愛與善意,帶著關懷自己的心,讓心裡的遺憾都能被我們自己溫柔以待。
祝願您,愛惜自己的歡笑悲傷,它們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也因此知道即便各種遺憾與懊悔必然到來,但我們每走一步都試著對得起自己,都跟自己在一起!
... ... ... ... ... ... ... ... ... ... ... ... ... ... ...
接受悔意,負重遠行
【文/ 邱昊奇】
「如果你不小心知道了身旁一個親近的人得了絕症,你會答應他的要求,不讓他的家人知道,讓他獨自走上不治之路嗎?」
我相信,無論你是選擇會或不會的人,都有好的理由支持你的選擇。在這道茶餘飯後的假設性問題,我的選擇是尊重當事人所做的決定,我認為對於一個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尊重他如何面對生命。
「請你遵守爸爸和你的約定,其他事情對媽媽、弟弟絕不可透露,這是我對你完全的信任。這段時間家裡擺了一些療法食材比較亂,你沒事暫時不用回家,有事彼此訊息互通便可。」
訊息顯示為已讀,我沒有回應,或許因為當時的我很生氣。以上是父親和我,在通訊軟體上的最後一頁內容,之後就再也沒有了。
╲
說來可笑,這道無聊又缺乏建設性的絕症問題,就發生在我身上。在現實生活中,如同假想練習那樣,我選擇尊重他的決定。
但是,在我從父親意外驟逝的震驚中漸漸回神過來後,鋪天蓋地的懊悔與自我質疑席捲而來,簡直一度把我逼到了崩潰邊緣。一個被告知生命終點即將來臨的人,他的判斷真的是他由衷的希望嗎?他難道沒有可能是因為腦袋被病症搞糊塗,而暫時選擇疏離自己的家人?說不定他只是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應這道生命課題,而支持他的決定的我,豈不代表我站在死神與病魔那一方?如果我當初不支持他的決定,會不會我們全家人還有機會再一次圍成圓桌,好好吃一頓飯,好好地道別?
每當我在腦中幻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向彼此道別的畫面,就忍不住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憾恨、後悔。儘管當時我已經做了最符合自己信念的抉擇,事後還是不斷重溫事情發生的經過,以為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自己能做出不一樣的抉擇,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實在是非常懷疑那些說自己不曾感到後悔的人,怎麼可能呢?如果說沒什麼事情好後悔,或許只是因為我們根本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過去,我常告訴別人:「不要執著在過去發生的事,過去就過去了,操心於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是浪費時間,不如把握當下我們所擁有的。」現在看起來,自己這番幼稚的觀點顯然是過度簡化了所有和人有關的事物。在大多數的情況中,只要我們感到後悔,就會想改變。許多錯誤可以補救,例如某個人辜負了一段友誼,若想要彌補,他首先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表達深切的悔意。
但今天發生在我身上的是永遠無法改變的錯誤。如果我能像個真正的家人該做的那樣,像父親小時候讓我跨坐在他肩上去挑零食與玩具那樣,一手將深陷心靈危機的父親拉回餐桌前,事情或許就會完全不同。
確實,懊悔可能讓人耽溺於痛苦的思緒,既不能補救,也無法讓自己更好,但是我不希望因此安慰自己這都是命運的安排,或用其他自欺的方法來消除內心的懊悔。無論結果是否能補救,如果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屬於我的課題則是:該用什麼方式來承受這份懊悔?
我們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情,這是事實沒錯,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任何責任。身為一個合格的道德生物,責任是關鍵;如果欠缺責任感,我就不會在乎今天自己因為麻木、冷漠與自私所造成的遺憾。我想,如果一個人只對自己能補救的錯誤有責任感,無法挽回的過去就讓它輕易過去了,那將會嚴重削弱責任一詞的意義。
或許,對於自己無法改變的錯誤,帶著歉意活著,就是我應該付出的代價。懊悔,作為一段生命無法迴避的狀態,它同時也是一個人能真正活在當下的先決條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提及:「人生只有這麼一回,無法拿來跟前世比較,也不能等到來世再去改善它。」
現在回頭看,我們總是能知道當時一定會做錯選擇的原因,就算再回到過去一百次,憑藉當時有限的認知與條件,還是會做出一百次相同錯誤的決定。但是,這份懊悔也會讓我們在未來以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留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命軌跡。
我啊,真的無法再迴避了,什麼「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什麼「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你不要太在意」,根本不是這樣。愈迴避悔意,只會讓人愈困在當下,而不是活在當下。它讓人無法直視過去,並且與未來斷裂。
我想,一個人如果要能真正擁抱當下,他就必須認知到過去任何一點錯誤與改變都可能影響生命發展的方向。活在當下,不代表生命輕如鴻毛,就算輕,那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我由衷的希望自己能負起責任,帶著歉意活下去,勇敢地接受懊悔,而不將它掩埋。
懊悔固然有它的重量,因此生命是一場負重遠行。然而,負擔愈重,我們就愈貼近地面,生命的痕跡也就愈加寫實。
.
以上文字取自
沒有別人,怎麼做自己?(博客來獨家沉思+告白書衣版):在改變之前,我們都是表演者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594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邱昊奇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約定的道別緒花 在 In my 3 pla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給明天孩子要上學的妳😘
明天是孩子第一天的上學日,
看著書包餐袋上學用品都放妥,
今晚的妳是緊張的還是期待的呢?
妳突然回想起新生兒時期的夜不成眠,
第一個分離焦慮期來臨時,連上廁所都無法關門,
學走的半獸人時期,那個屁顛屁顛朝妳而來的身影,
等到孩子會走會跑會跳了,
推車收起來之後終於不用排著天荒地老的電梯,
媽媽包也越來越小包,孩子出門前還會拿背包帶自己的玩具了。
就算有親子課也是一起同進退的妳,
明天送孩子到校門口後,
要揮揮手看著他跟老師同學進教室了。
妳有點擔心他會不會無法接受分離,
會不會在校門口巴著大腿哭著說:
((((((((((((( 媽媽~ 你不要走啦)))))))))
看著大哭的他跟著老師離去的身影,
然後緊張的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唉呦,不然明年再上學也可以啦,妳忍不住這麼想。
但也有可能,面對的是跟妳帥氣揮手的孩子,
突然覺得自己不再被孩子絕對的需要,
出校門後妳忍不住落淚,頓失自己存在的意義,
因為妳已經當了太久的全職媽媽,
久到忘記所謂的自我了。
我只想跟妳說,一直以來的妳辛苦了,
孩子上學後的妳,可以重新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了。
孩子上學後的第一天是半天班,
為了不讓自己有太多感慨,我報了運動中心的課程,
送完孩子上課我就去運動,
運動會讓你整個人的身心都煥然一新,
雖然我的體重計上的數字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哭。
跟孩子說,
媽媽跟你一樣喔,等一下也要去上課,
都是不認識的老師跟同學,我們一起加油!
一直以來我都有好多想做的事,
孩子去上學後,就算無法回到職場,
那就在 #這李有麵包 少量接單,
終於可以抽時間去做健康檢查,
可以好好地整理家裡,不會一邊收一邊被翻,
還想學好多新的事物,
想要去學道地的中式大菜烹飪,也想認識花藝之美。
孩子去上學後這兩個多月,
我的生活只有更忙碌,
連上學的心得文都拖到現在還難產,哈哈哈
只是想跟妳說,
一開始也許會失落會不習慣孩子不在身邊,
但是很快的,妳就會發現自由的美好,
尤其是每到週末的時候都會特別期待周一🤣
明天和孩子好好的道別,
抱一下,跟他約定好幾點鐘或是吃完幾個碗的時候就會來接他,
堅定地看著孩子進校園,
相信老師會安撫孩子的情緒,
加油~你們一定可以的 ❤️
(小孩因病在家即將連休第四天,此時此刻我是多麼羨慕你們哪🤣🤣🤣)
約定的道別緒花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過去我曾經好幾次,跟大家分享《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一本書,裡面的一些篇章。那麼我最近又讀到了一篇,真的是太有趣了,所以我在這邊也跟你分享。
有一個來自倫敦的女生,就問這一位經濟學家,問他說:「我一直在跟很多男人約會,我聽說有個約會的規則,是這樣子喔,對方如果要約我禮拜六晚上出去,那麼最晚得在禮拜三來約,否則我就不應該接受。」
「這個規則的目的,很顯然是要給對方一種『我很忙』的印象,我也因此推掉了最近三個約會,然後這個規則,真的明智嗎?」這是來自於倫敦的一位女孩的問題。
那我們來看看,這一個經濟學家,他怎麼回答哦,他跟這個女生說:「你的規則是正確的,但是你的理解是錯誤的。你以為這個規則是用來傳遞『我很忙』的訊息,但是其實這個規則,真正的功能不是要傳遞『我很忙』,而是要建立一個篩選機制。」
「什麼樣的篩選機制呢?就是不要接受『最後一刻』邀約,這一條規則。因為你用這樣的規則,那些真心想要跟你約會的男生,他自然而然會更早的,跟你約定時間。」
「然而那些,真的等到快要靠近禮拜六,才來約你的,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他約不到別人,他乾脆來約你。那這樣的一個狀況底下,是不是這些人,會相對的比較不體貼,而且比較急躁?」
「甚至於,你仔細深思一下,這些男生是不是花心,而且他對你根本不是認真的。但是不可否認的就是,當你排除了這些人的邀約,那麼你真的會去赴約的約會,數量自然會下降,搞不好會少非常、非常多。」
「這要看你過去,在生活當中花花公子的數量有多少喔,這個好處就是,你實際接受的約會,會有品質保證,你可以刪除掉一些不必要的調情啊、打扮啊,還有約會結尾,在車子裡面的接吻。」這是這一位經濟學家說的喔。
「取而代之的是,你會跟可靠的男人,發展出長期穩定的關係,這才是你想要的,不是嗎?」
我剛剛用念的方式,跟你分享在《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一本書,當中的一個篇章哦。我盡可能用口語,而且摘錄一些,你比較容易透過聽覺吸收的部分。
我不知道當你聽完之後,讓你想到自己的什麼?我想到的是喔,第一個,我們常常會把「工具」當「目的」。就如果回到這一篇內容,裡面要告訴我們的。
其實這個女生,從一剛開始她就弄錯了,要告訴那些男生說我很忙,重點不是在於「我很忙」的這個訊息,其實是「篩選機制」。就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些事情當你已經習慣之後,你就很容易進入一種,為了做而做,忘記當初為什麼要做它。
就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生活在台灣的人,可能都在準備普渡跟拜拜,那麼普渡跟拜拜,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呢?是透過這個機會,買一堆零食大吃大喝,還是要去表達我們,對於萬物眾生的一份敬意呢?
可是你會發現喔,當我們把「工具」當「目的」的時候,拜拜就會為了「只是」拜拜而已。而當忽略了本質的那一刻,這樣的節日,就給了很多人,大肆購物的合理藉口。
所以,第一個的部分,我所感受到的就是,我們千萬不能把「工具」當「目的」。凡事要回到那真正重要的關鍵,是在哪裡?而不是在那表面上,跟別人說「我很忙」;或者是在那表面上「哦~要準備拜拜」,如此而已。
然而,第二個理解就是,生命就是選擇的結果,只是我們如何選擇,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弄清楚,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我們的「must」,而什麼只是我們的「want」?
其實,就像是今天分享的這一段,內容當中的這個女生一樣,對她來說,一份關係真正重要的,是不是能夠遇到好的人跟對的人?而不是在於用約會的次數,來證明自己的人氣指數,不是嗎?
然而,如果回到你我身上,在你此刻的生命,面對諸多選擇的時候,真正重要的又是什麼,你有沒有想清楚?否則很有可能,其實你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但是因為在短時間之內,沒有看到成果,你就放棄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所以,不管你今天透過這一段內容,你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或許總歸一句話,就是真正重要的你掌握住了嗎?而你所有的選擇,有指向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開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在面對生命當中的很多選擇,我們能不能真正的回到本質,去看懂、聽懂別人的訊號,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去達成沒有後遺症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前進的話,那麼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約定的道別緒花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11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3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的專業工作裡面,特別像是『CIA通達力』這樣的課程,它除了每個禮拜我要跟大家上課之外,還有額外我會跟每一位同學,約定一個電話教練的時間,通電話去瞭解每個人的狀態與前進,去陪伴每一個人,生命的改變跟成長。
那我自己在電話教練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當我跟學生約一個通電話的時間之後,有時候因為成人嗎?可能忙於工作,或者忙於自己生活當中其他的事物,於是錯過了通電話的時間。
那對我來說呢,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所以呢,我通常也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我的處理方法就是在我約定的時間,大概我會等個十分鐘,然而如果還沒接到電話的話,我會發一個訊息,去跟這一位同學說明,我們的電話教練可能在今天已經不能進行了。
可是通常在這個訊息發完之後,有趣的狀況就來了,在我跟你分享,我遇到很多次這樣的狀況之前,我先問你,換成是你,你如果跟別人約了一個重要的電話會議,然而你的時間錯過了,當別人發訊息告訴你,可能原本約定的時間,因為你錯過了,於是沒辦法進行,這時候接下你會做什麼事?你可以想一下哦。
如果是我的話,我因為各種原因,不管它聽起來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我都會試著告訴對方,我之所以會錯過這一次電話會議的原因,可能呢是我忘記時間,你說忘記時間這個理由「好瞎」!
沒有關係,我就很誠實的告訴對方,我真的忘記時間,或者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比如說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些意外…等等的。總而言之呢,不管自己因為任何的原因錯過了跟別人的約會,我至少都會做一個清楚的交代,叫做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之所以這樣交代的原因跟出發點,並不是要乞求對方就一定要能夠原諒我,但是我很清楚知道,別人就是花了時間在那裡,他就是等我,所以我無論如何怎樣都要給別人一個說法。
所以談到這裡,回到我在跟學生約定時間所遇到的狀況,我發現有好多人,他在錯過這個時間之後,他可能不會針對他為什麼錯過這個時間,給我任何的表示。
我剛開始也覺得很疑惑不解,可是我後來去做一個深入的瞭解之後,我發現多數人會糾結在一件事,他們糾結在,如果他特別去說明他為什麼錯過,好像在為自己找藉口、找理由。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同樣的心情,然而在這個狀況裡面,我不妨邀請你換個位置想一下吧,如果你是那個被放鴿子的人,你會期望對方給你一個說法,還是任何說法都不給你呢?
就像是你跟別人約,如果對方遲到了,他可能遲到二十分鐘,在他見到你的時候特別表示歉意,甚至於去講那個很爛的理由叫「塞車」,就算是如此,跟另外一個人,他給你遲到二十分鐘,結果他一屁股坐下來,他也不為自己為什麼知道這20分鐘說任何東西。
他就跟沒事一樣,繼續跟你談後面的事,請問哪一個狀況會讓你感覺比較舒服呢?其實我相信對很多朋友,如果你在這方面有糾結的話,你可能的出發點是在於做錯就做錯了,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好像在辯解,可是當你把自己說清楚,跟你在辯解,這兩者之間是不是有差別呢?
如果你說完自己的狀態,你就要逼迫對方一定要原諒你,而且對方不原諒你,那就是對方的問題,那你可能就是在辯解了。可是如果你把自己的狀況說清楚,那至於別人要不要諒解你,或者是要如何諒解你,你尊重別人的決定。
那我覺得他就是在人際裡面,或者是在面對生命態度一種叫做「清楚」的習慣。我自己在做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我經常跟很多朋友分享這句話,叫做清楚,是一種習慣!
為什麼我們會活得糾結,除了你可能在生命前進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主客觀的限制之外,有沒有另外一個可能是在於,其實你一直活得「不清不楚」,怎麼說「活的不清不楚」呢?
就像是我今天的例子一樣啊,如果你真的遇到些狀況,哪怕是很瞎的狀況,你都沒有習慣去把自己說清楚的話,別人要怎麼樣能夠正確的理解你?那麼當別人無法正確理解你,那別人又怎樣能夠適當的對待你?
當你經常活在別人不適當地對待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又要怎麼樣能夠正確的認識你自己呢?我常常會感覺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前進的結果,現在的關鍵在於,你是要讓自己的循環是惡性循環,還是良性循環呢?
我們都不完美,我們難免會犯錯,可是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對別人包含對自己說清楚,其實清楚是一種習慣,清楚不意味著你要去控制任何人的認知,清楚,最大價值在於你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哪裡,並且要往哪裡去。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下一期我們在9月11號開課,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