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新加坡聯合早報
*【馮德萊恩:歐盟7月底前將能為70%成人接種冠病疫苗】
為期兩天的歐盟特別峰會25日在布魯塞爾閉幕,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圍繞冠病疫情、疫苗接種等進行了討論。馮德萊恩在峰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說,歐盟正朝著實現目標的方向前進,到7月底前將有足夠的冠病疫苗為70%的歐盟成年人接種。照這樣下去,“我們有信心能夠安全地重新開放社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501
*【美研究:可能終身具免疫力 冠病輕症者痊癒多月後仍會產生抗體】
美國聖路易士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研究發現,輕症者康復後,血液中的抗體水準下降了,但這些會產生抗體殺滅病毒的漿細胞,會轉移到骨髓中留存下來,隨時準備再產生抗體對抗入侵的敵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6-1149426
*【研究:極少數冠病疫苗被冠狀病毒“攻破”防線】
美國政府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月至4月間,僅約0.01%已完成冠病疫苗接種的人確診冠病,這證實冠病疫苗具有高防疫效能。法新社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佈的這份報告記錄了在1.01億名完成接種者中,免疫系統防線被病毒“攻破”(''breakthrough' Covid cases)的少數個案。該報告說:“雖然獲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冠病疫苗非常有效,但是,在全國實現群體免疫以進一步降低冠病傳播率之前,冠狀病毒還是可能攻破疫苗防線。”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507
*【夏季旅遊蓄勢待發 美國航空界積極做準備】
就在美國政府繼續辯論是否該允許更多外國旅客入境之際,美國的航空公司和相關機構已開始為今年夏季國內航空旅行增加積極做準備。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499
*【美國50%成人完成接種 疾控中心:未接種者仍面對風險】
美國白宮宣佈,美國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已完成冠病疫苗接種,但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強調,尚未接種者仍面對感染風險,必須繼續戴口罩與遵守其他防疫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495
*【歐美多地抗疫表現排名穩步攀升】
彭博5月份抗疫排行榜排名出現大扭轉,上個月位於榜首的新加坡本月與其他疫情曾得到控制的亞洲經濟體排名下降,而疫苗接種領先的歐美國家則繼續攀升。亞太地區原本因疫情處理得當而備受稱讚,但在本月排行榜中,很多經濟體排名大幅下降。臺灣和日本因疫苗接種緩慢且疫情捲土重來,跌出榜單前十,而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則因成為全球疫情的重災區而排名落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5-1149364
*【全球首位冠病疫苗接種者與世長辭】
全球首位注射冠病疫苗的英籍“莎士比亞”5月20日與世長辭,享年81歲。這名來自英國Warwickshire的81歲老人William Shakespeare於2020年12月8日接種輝瑞-BioNTech疫苗,是全球首名冠病疫苗接種者。經過長年與病魔搏鬥後,莎士比亞20日在同一間醫院過世。據悉他的病情與冠病無關。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377
*【孟加拉民眾開始接種中國國藥冠病疫苗】
孟加拉衛生部門25日首次組織當地民眾接種中國國藥冠病疫苗,首批接種人員約1000人,主要是來自孟加拉各大醫學院校的高年級學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5-1149371
*【全國新增447起病例 越南工業區爆發感染群兩省擴大“封鎖” 】
越南北部北寧省和北江省的工業區爆發感染群。北江省上週二下令四個工業園區暫時關閉,其中三個工業園設有富士康工廠。在鄰近的北寧省,昨天也開始實施宵禁和旅遊限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6-1149416
*【馬國單日新增病例首次超過7000起 重症患者增至726人也達新高】
馬來西亞冠病新病例持續遞增, 25日達到7289起,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也增至726人,都是新高。昨天也是馬國單日新增病例首次超過7000起。衛生部說,上周以來的新增病例都是本月中旬開齋節前後傳染開來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6-1149417
*【報告:去年逾3000萬人因天災迫遷 10年來最高紀錄】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去年有超過3000萬人因氣候災害而被迫遷移,人數為過去至少10年來最高。日內瓦“境內流離失所者監控中心”的報告顯示,去年在自己國家內被迫遷移的人當中,有75%屬於氣候移民,人數上升至3070萬人,這也比因為戰火和暴亂而流離失所的人數要高出三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6-1149424
*【美對日本發旅遊警示 東奧籌備工作受打擊】
美國政府週一發佈旅遊警示,指日本冠病疫情嚴峻,促請人民不要前往日本。這對正在努力說服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日本已為舉辦奧運做好準備的菅義偉政府來說,是個新的打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6-1149427
*【泰下月啟動疫苗接種計畫 民調:猶豫不決民眾增加】
疫情嚴峻的泰國將於下月7日啟動大規模冠病疫苗接種計畫,不過民調顯示,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的民眾有增加趨勢。調研公司YouGov今年1月在泰國進行民調時,83%受訪者表示願意接種冠病疫苗,但到了5月,這個比率降至63%,低於越南(83%)和菲律賓(66%)。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6-1149419
*【北京接種冠病疫苗達3000萬劑 老年人接種率不高】
北京市截止25日15時累計接種冠病疫苗突破3000萬劑,其中1637萬人完成“第1劑”接種,18歲及以上人群“第1劑”疫苗接種率達84.1%。不過,目前各區、各街鄉接種率不均衡,60歲及以上人群接種率還不夠高。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25-1149356
*【印度據悉計畫出臺刺激方案 幫助經濟渡過難關】
知情人士稱,印度財政部正在籌畫方案,提振旅遊業、航空業和餐飲招待行業,同時幫助中小企業。因事未公開,知情人士要求匿名。討論處於初步階段,尚未決定何時宣佈。該國財政部的一位發言人不予置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5-1149362
*【巴西累計冠病死亡人數破45萬】
巴西的累計冠病死亡人數已超過45萬。巴西衛生部25日通報,過去24小時增加了2173起死亡病例和7萬3453起確診病例。巴西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之一,染疫人數全球第三,排在美國和印度之後,而死亡人數僅次於美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509
*【美國佛州立法禁止社群媒體平臺封殺政治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簽署一項法案,旨在讓大型科技平臺對其內容決策承擔更多責任,並禁止科技平臺封殺佛州的政治候選人。報導稱,這個帶有政治意味的舉動可能招致法律挑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5-1149365
*【華郵:曼哈頓檢察官召集大陪審團 川普刑事調查升級】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曼哈頓地方檢察官召集了一個大陪審團,以決定是否有足夠證據對前總統川普提起訴訟,這表明該曼哈頓地方檢察官認為,他已經掌握證明川普、與川普關係密切者或川普公司的犯罪證據。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6-1149496
*【美國眾議院提出抗衡中國的全面法案】
眾議員Gregory Meeks提出了《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和參與法》(EAGLE Act)。而參議院則推進對自己提出的尋求抗衡中國的立法進行投票。報導稱,在嚴重分裂的美國國會,對於與中國打交道時採取強硬立場,是真正取得兩黨共識的少量議題之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26-1149508
*【白宮:普丁與拜登將於6月16日會晤】
白宮新聞秘書薩琪說,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於6月16日在日內瓦會晤;克里姆林宮也證實了這項消息。這將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與俄羅斯領導人會晤。克里姆林宮說,兩位領導人將討論美俄雙邊關係、對抗冠病疫情方面的合作,以及區域衝突等問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25-1149370
*【初步調查:人為疏失導致隆兩輕快鐵列車相撞 當局承諾負責傷者醫藥費】
吉隆玻兩列輕快鐵相撞的初步調查顯示,事故是人為疏失所導致。馬來西亞政府承諾負責傷者的所有醫藥費。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魏家祥在記者會上透露,根據陸路公共交通機構的初步調查報告,發生意外的是格拉那輕快鐵線的40號和81號列車。其中當時沒有載客的40號列車的車載控制器發生故障而無法自動行駛,駕駛員必須以手動方式駕駛列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6-1149421
*【指未明確被拒 聯合國特使對訪緬仍心存希望】
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伯格納上月與緬甸軍方領袖敏昂萊會面時,對方未拒絕讓她訪問緬甸,所以她仍心存希望,能獲准到訪緬甸。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26-1149420
*【小米:美國法院撤銷對公司證券的投資限制】
小米集團今早公告,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最終判決,解除美國國防部對於公司“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正式撤銷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公司證券的全部限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26-1149505
*【特斯拉稱已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並將陸續增加】
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表示,已經在中國建立資料中心,以實現資料存儲當地語系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資料中心;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資料,都將存儲在境內。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526-1149504
*【美國擬撥690億元 興建10家半導體新廠】
美國政府擬議撥款520億美元作為半導體生產與研究的資金。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說,這些資金可助美國設立多達10家新的半導體廠。雷蒙多24日出席美光科技公司晶片廠的一場活動時說,預計政府撥款可為美國的晶片生產和研究創造逾1500億美元投資,部分資金將來自州政府與私人企業。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6-1149423
*【針對“劫機”捉異議分子行為 歐盟禁白羅斯飛機入領空並實施更多制裁】
歐盟27國領導人要求白羅斯立即釋放異議分子普羅塔塞維奇與女友,並同意對白羅斯實施更多“針對性經濟制裁”。此前,歐盟因白羅斯鎮壓反對派,已把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等88名白羅斯政客及七家公司列入制裁名單。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526-1149422
系統上次發生意外的關機6008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喜馬拉雅山冰川:災害無人監測背後的困境和原因 - Navin Singh Khadka
對喜馬拉雅山冰川的研究常常聚焦於冰川湖快速填滿的危險以及對未來水資源的影響。通常,這會被用來凸顯全球變暖的衝擊。但是,冰川消融還可能帶來其它嚴重災害。科學家說,問題是,現在沒有人對此進行監測。
科學家說,最近發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冰川斷裂引發洪災,造成上百名工人被困和多人死亡事件就是最新例子。
喜馬拉雅山是除極地以外冰山數量最多的地方。但隨著全球變暖所造成的冰川融化加速,已經有數十億噸冰消失。
美國資深地質學家卡爾格爾教授表示,人們對那裏發生的實際災害缺乏全面了解。卡爾格爾教授對喜馬拉雅山脈的多起災難進行過研究,同時也在研究最近印度北阿坎德邦的災難。
他告訴BBC,人們對象北阿坎德邦這樣的事故只是做出反應,而不是去監測這些具有危險屬性的冰川。
冰川消融的危險
專家們解釋,冰川縮小或變薄後,其中一些會變得危險,例如,有時候當冰川面積減小,剩餘的冰會在陡峭的山崖形成危險的冰峰,有隨時坍塌的危險。
同時,冰川縮小或變薄還可能使其周圍和下方地面失去穩定性。這樣就會使該地區更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岩石滾落、冰崩,甚至是整個山坡塌陷。
科學家說,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山下河、溪堵塞。還可能造成決堤,就像初步調查顯示最近發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災難事件那樣。
但是科學家說,他們不知道此類與冰川有關的危險究竟會波及哪些地區、下游哪些定居點或基礎設施可能受到威脅。
監測冰川為何困難?
首先,喜馬拉雅山脈地理條件的特點給監測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印度冰川學家阿扎姆表示,喜馬拉雅山以及興都庫什地區一共有5萬多個冰川,包括實地考察在內才只有30個受到密切觀測。
而其中,只有大約15個研究結果得到發表。阿扎姆表示,絶對需要更加密切地監測這些冰川,特別是在目前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況下。
地震與氣候
科學家說,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仍在不斷升高,而地震常常使其山坡不穩定。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雪模式的改變也讓喜馬拉雅山更加脆弱。
他們補充說,全球氣候變暖給冰川所帶來的相關變化讓情況可能更糟糕。
2016年西藏阿魯山(Aru)的一個冰川突然倒塌,引起巨大冰崩導致9人遇難,數百頭牲畜喪生。
就在幾個月後,同一山脈又發生冰川意外坍塌事件。
2012年,巴基斯坦管轄的喀什米爾地區的錫亞琴冰川事故造成140人死亡,死者大多數為巴基斯坦士兵。
冰川減少 滑坡增多
最近對亞洲一些高山地區的研究發現,在1999年到2018年期間大型山體滑坡以及所發生的頻率與冰川消融有關聯,研究對象包括喜馬拉雅山西部、帕米爾高原東部、喀喇昆侖山脈以及興都庫什山脈南部。
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地質調查局衛星圖像的幫助進行研究確定,在2009到2018年間共發生了127次山體滑坡。
該研究結果在經過同行評審後發表在去年一月份的《自然》雜誌上。其報告說,他們的研究表明,過去10年大型滑坡有所增加;冰川面積減少與山體滑坡增加有關。
滑坡專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水溫科學實驗室負責人基爾史鮑姆表示,冰川縮小可能帶來的危險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他解釋說,之前山坡上的岩石被冰川固定,但沒有了冰川,岩石自然就會滾落,造成危險。
201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份有關冰雪圈的特別報告稱,冰川減少以及永久凍土解凍降低了山體的穩定性以及整體設施的完整性。
冰雪圈是地表的一部分, 它包括冰川、海冰、冰蓋、冰河和凍土等。
聚焦冰川湖
對喜馬拉雅山冰川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川加速融化讓冰川湖過滿、引起決堤泛濫的方面。
批評人士說,人們把精力過度集中在冰川湖上,而忽視了冰川縮小的其它威脅。
研究喜馬拉雅山冰川變化的美國猶他大學地理學教授魯珀表示,對其它方面的關注很少。他說,這可能跟冰川雪崩和冰崩災難相對罕見有關。
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工作了多年的國際山區綜合開發中心的專家表示,該地區歷史上與冰湖有關的洪水造成了更多問題。
該中心冰雪圈項目協調員傑克遜表示,這些洪水可以在沒有任何預警情況下影響人們,因此非常危險。
冰川研究
印度政府有關機構由於對冰川威脅重視不夠已經受到批評。
最近剛退休的資深冰川專家多波哈爾博士表示,他們在2009年曾經啟動一個研究冰川的中心,本來想把它發展為印度國家冰川研究所,但最後卻落空。結果嚴重影響了冰川研究工作。而且,他們所培訓的十幾名冰川專家也都丟了工作。
印度政府的「全國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中有一項專門負責「維持喜馬拉雅山生態系統」,目標就是發展和採納新方法評估喜馬拉雅山生態系統、包括冰川的「健康狀況」以及建立數據庫。
一些專家說,印度與其共享喜馬拉雅山脈邊界線的鄰居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造成這方面工作滯後的一個主要障礙。
IPCC特別報告海洋與冰雪圈的主要協調作者普拉卡什表示,他們應該團結起來,共享跨境冰川信息。
他說,「只有那時我們才能夠全面監測與冰川縮小有關的危險,並能夠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災難做好凖備。」
原文:BBC中文網
#環保 #地理
系統上次發生意外的關機6008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
從行政院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2014年8月28日結束任務之後,軍中仍常發生意外、疾病或自殺死亡的案件。案件中,往往有家屬和軍方各執一詞、無法互相信賴的情形,也有深入調查後,發現事實與第一時間說法不同的狀況。
為了討論制度面如何讓事情能有公正客觀的調查,並重建軍民雙方的信賴,會期的第二天(2月2日),我舉辦了「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邀請軍冤受害者家屬、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及國防部、法務部與內政部役政署等機關進行對話。
#設立常設委員會 #制度化軍事冤案調查
吳景欽副教授首先指出,外部軍冤調查制度,是解決軍中案件調查疑義和信任的方法,並認為以台灣國軍將近二十萬的規模,有必要成立常設化的委員會。吳教授所屬的陪審團協會也曾經提出民間立法草案,將服役期間死亡、失蹤,或者心神喪失、重傷和軍中不當管教的事件納入調查範圍,並讓專家學者、公正人士和家屬代表參與,達成組織上多元性。吳教授強調,委員會必須有強制處分權,以避免形式化,最好還有司法背景甚至檢察官身分的調查官,讓組織更有專業性;且在調查結束之後,也可以考慮賦予委員會提起訴訟或補償的權限。吳教授進一步舉出曾經被發回偵查五次、最後交付審判,但還是不了了之的江國慶案為例,認為進行軍事冤案調查改革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司法改革。
胡博硯教授強調,處理軍中不當處遇事件,是轉型正義的最後一步。雖然國防部這幾年不斷地努力,但努力不只是軍方要對自己交代,更是要對人民交代。如果國防部花費時間心思的調查沒有人相信,也只是事倍功半。胡教授並舉出最近的司法弊案,認為有公正第三方在,才能取信大眾。胡教授也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成立的歷史為例。運安會的前身行政院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是因為民眾不信任民航局的調查而成立,後來職權更擴張到各種交通運輸事故。因為運安會,交通安全調查的公正性才被建立。胡教授也舉出德國基本法的軍事監察使為例,建議可將相關事務交給一個專門的職位或機關,並可針對軍中制度問題提出報告,藉由第三方的監督反饋,獲得幫助機關改善的力量。
#癥結在於信任 #落實透明參與
洪文玲教授基於犯罪防治的專業,指出案件預防、危機處理和對家屬的事後協助是最大重點。
洪教授表示,軍中管理制度和外界差異很大,因此要理解是不是軍中管理制度、霸凌文化或體制造成問題。洪教授在研究訪談官兵時,就得知因為精實案等原因兵力縮減,造成基層及高層壓力很大,也讓休假不穩定或工作量越來越重,甚至做到不適任的工作,以及部分軍人因為人際關係或資歷而被欺負的狀況。洪教授也認為,軍方的輔導機制,要和家人加強溝通服役情形,不要讓父母親最後接到一句孩子自殺了,但對軍中的生活狀況完全不清楚。
在遺憾發生後,洪教授強調重點不在於苛責軍方,而是要追求真相。然而,如果相關程序不夠公開透明,家屬會不信任,也會有很多衝突和激烈情緒投射在軍方第一線的處理人員。洪教授並藉由犯罪防治理論中的中立化理論,指出軍方可能表示自殺是因為無法適應軍中生活等狀況,導致家屬在第一時間常常有軍方在推卸責任和傷害被否定的感受。然而,不論是自殺或者人為所致,也無論是出於人格特質或受到霸凌等因素,都不能否定死者身上受到的傷害。關於對被害家屬的協助,洪教授認為可以提供家屬免費法律諮詢、心理輔導機制以及社會救助。並建議可以考量像是犯罪被害人補償的制度,讓家屬能有救助的補償金。
關於設立軍冤委員會,洪教授指出,獨立調查機構的需求,是因為家屬無法信任軍方調查的結果。然而,如果軍人為了榮譽或不願意傷害同胞而掩蓋事實,獨立機構能否調查真相,也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第一時間尋求諸如警方等外部證據保全和鑑識機制。洪教授也期待,能用更建設性的方式,藉由軍方的再教育讓大眾重拾對軍方的信心。不要讓過去「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等想法,成為合理化折磨與虐待等犯罪行為的藉口。
最後,洪教授認為,建立獨立機構之後還需要建立信賴;而要建立信賴的因子,必須要修復軍方和家屬的關係。然而,軍方如果為了要維護「榮譽」而不願表示真相,修復關係就很難。也可能有人擔心說真話會害到同胞,因而良心掙扎。如果在修復式司法程序中能有保密機制,可以讓家屬能夠得到真相和道歉,也能讓家屬不會走得那麼辛苦。
#真相不能重現 #家屬負重前行
有許多家屬出席這場公聽會,從切身的經驗和感受出發表達看法。
2020年4月,發生了黃姓中尉自戕案。黃中尉的姐姐指出,黃中尉的案件遇到手機無法解鎖和監視錄影系統故障等困難,地檢署也作出不起訴處分。軍中調查的資訊不對等,導致沒辦法第一時間保全證據。因此希望有相關機制,不然難以調查真相。而家屬之所以希望成立獨立委員會,是因為軍中封閉獨立的特性。並且,檢察官軍事經驗不足,也相當依賴軍中的調查結果,因此只有熟知軍中文化的調查,才能深入剖析死亡原因。最後,她也質疑軍中死因調查欠缺第三方介入,讓家屬求救無門,並認為目前的體制會合理化軍人在軍中死亡的結果。如果不雙管齊下推動司法和軍中的改革,就會不斷發生同樣的狀況,家屬也得不到真相。
2012年發生的陳替代役男死亡案,讓家屬沉痛至今。陳媽媽表示,她想要的是真相,不是要撫卹,因此到現在仍拒領撫恤金,並質疑調查沒能查明相關疑問,以及事後役政署高層沒有積極溝通回應。陳媽媽也表示了對立獨立調查機構的期望。
2008年的蔡學良案,讓蔡媽媽投入軍冤行動的行列。蔡媽媽表示,在蔡學良死亡的第一時間,她就列出十項不合理之處,但沒有獲得回應。還有她的堅持努力,蔡英文總統最後指示行政院、國防部進行實彈測試,並推翻原本認為蔡學良是被步槍槍擊的判斷。蔡媽媽進一步認為,只有由家屬參與成立軍冤委員會,協助委員會的相關人員也必須獲得軍冤家屬的認同,才不會被吃案。
軍冤家屬丁爸爸表示,當初他的兒子是因為弊案而死,但當立法委員到軍中視察時,軍事檢察官竟然在電梯裡面恐嚇他不要亂講話,不然讓他一塊錢都領不到。丁爸爸同時指出軍中階級和貪汙等諸多問題,並感嘆大眾不知道軍中的黑暗。
2020年1月,蘇威宇因為部隊延遲送醫,成為植物人。蘇爸爸表示,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家屬都很恐懼,更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到處尋找方法和真相,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蘇爸爸並質疑,事發後軍方以偵查不公開等理由,拒絕提供調查資料給家屬,對孩子有利的錄影更只有單張截圖;調查也不確實,每當家屬向上級提出質疑而有壓力,才有簡略的補充報告。從這樣的經驗出發,蘇爸爸認為有軍冤委員會存在的必要。
2004年,在陸軍高中服務的連上士因為不堪軍中壓力而燒炭身亡。連爸爸也控訴,連長當時不合理禁假、工作做不完,孩子也和他說等不到回家。並質疑當初軍隊說會進行相關協助,才會簽和解書,但事情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解決。到現在他已經七十幾歲難以工作,卻還要想辦法照顧將近百歲的母親。
嘉義縣議員何子凡議員也舉出親戚的故事。40年前,何議員的大伯於金門服役時死亡,軍方只表示是工事意外,阿公阿嬤也未能到金門認屍,只收到送回來的骨灰罈就不了了之。何議員並指出,除了設立常設的獨立委員會,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制度和資源上進行配置,讓第一時間能進行證據保全並釐清爭議。
#承諾進行內部改革 #尊重相關制度設計
國防部法紀調查處陳代處長表示,國防部近年有進行相關改革,從去年10月1日即試行軍風紀律改革專案,並在今年一月正式施行。有別於過去由單位自行調查,改革案建立了由上級單位調查的三級調查機制。而在死傷案件中,也讓家屬可以親自或指派律師見證調查經過,並根據案情邀請外部專家協助調查。此外,監察委員也對軍中案件非常關切,所以案件結束後都會將卷證資料送給監察院再進行調查。而如果相關制度立法通過,也會配合執行。
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張副執行秘書表示,對於役男不幸的事件感同身受,也會尊重設置常設獨立調查機構的機制。張副執行秘書並表示,前任與現任署長曾經到場關懷慰問家屬,役政署也會協助家屬進行後續事宜。事發後,役政署也已加強相關制度設計及訓練,並設置意見反映信箱及專線,希望能及時解決問題,防範事故發生。
法務部法制司張科長則表示,涉及案件辦理的建議,會帶回給相關單位參考研究。至於軍冤條例,有待提出具體條文再表示意見。
#四年期待落空 #盼有實質進展
胡博硯教授、吳景欽教授和蔡媽媽都指出,在2016年洪慈庸委員、顧立雄委員就曾經舉辦過公聽會,也有法案提出,但在立法院的議程上沒有進展。吳教授並表示,陪審團協會在2020年底也開了軍冤委員會常設化的記者會,提出民間版條例草案,希望不要過了四年之後,還是在提出同樣的訴求。
#建置獨立調查 #重視民間意見
我認為獨立調查的意義,不只是家屬要找到真相,也是國防部要找到人民的信賴。現在的國防部和過去雖然有所不同,但是行政組織和方法更應該與時俱進。例如運安會、災害事故調查會和監所的外部視察小組等外部獨立機制,都可以協助機關避免同時是調查主體和被調查對象的問題,也避免和當事人或家屬發生緊張的關係,更能累積能量和經驗而專業化。而且,從國防部的角度認為不重要的問題,或許外部看來是重要的,如果有專責機構,才能避免盲點而提出改善。
最後,我也提醒國防部應該更重視家屬的意見,因為沒有人比家屬更在意這樣的議題。就如同日本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家屬和JR西日本公司合作努力,改變了諸如要求列車準點等造成風險的作為。我也認為,只有藉由各方的努力,一起推動制度改變,才能發現真相,並避免悲劇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