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豪老師文字專欄
說到讀「文言文」,你會想到哪一本參考書呢?
我打賭,99%的人,會想到《古文觀止》。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就讀到今天。
那麼,這是不是中國文學的歷史上,「最好」的一本文學參考書呢?
這個問題,如果你問中文系的學生,恐怕答案會很分歧。
如果你問中文系的教授,那麼答案大概是肯定的:
「不是,前面還有《昭明文選》呢!」
在這裡,先做點文學體系的科普。
中國的文章分類,有個最簡明的分法:
「一種是駢文。」
「一種是散文。」
散文好理解,你今天看到滿大街的作文補習班,教的都是散文寫法。
那麼,什麼是駢文呢?
為什麼文章的體例,還搞個「馬」偏旁的專有字呢?
那就來說說「駢」這個字。
「駢」的本義是,兩匹馬拉著一輛車。
所以可以引申為:「並列」
再進一步引申為:「對仗」
所以,駢文就是一種對仗體的文章。
你可以簡單理解成:
「由很多個『對聯』組成的文章。」
有一句成語,最能形容這種文章,叫做「駢四儷六」
因為,駢文的句式,四字句和六字句最多。
順便提一下,「儷」是「成對」的意思。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章?
這是一種讀起來,會搖頭晃腦的文章。
因為,駢文非常重視形式美和朗讀的節奏感。
所以,一讀駢文,自然就容易搖頭晃腦。
比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再比如: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當然,這種文章愛的人很愛,不愛的人,則很看不順眼。
主要就是「華而不實」,很像流行歌曲的歌詞,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
唐朝這種浮華的時代,當然很流行駢文。
可是,就有兩個文人很看不慣,所以提倡寫散文。
「散文」,沒有「駢文」那麼多形式上的講究,只要文從字順就好。
像我現在寫的,就是散文,很貼近口語,讀起來沒壓力,不用查字典。
因為這也很符合人性的需求,所以慢慢的也就流行起來。
這兩個人,就是韓愈跟柳宗元。
這兩位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但是,請注意!
「唐宋八大家」,是古代文章的最高水準嗎?
當然不是,他們最多只能代表「古文」的最高水準。
「古文」就是散文。
因為,先秦諸子百家的文章都是「散文」。
所以,韓愈他們的主張,在當時來說等於是:
「恢復古文寫法」
所以,韓柳二公並不是「文章」八大家。
而是,「古文」八大家。
在文學的天地裡,還有另一半屬於「駢文」。
清朝大才子袁枚有一句話:
「一奇一偶,天之道也。」
「有散有駢,文之道也。」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明白文章一開始的那個問題了…
要把《昭明文選》跟《古文觀止》分優劣,其實沒什麼意義。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這兩個選本,一個屬於駢文陣營,一個屬於古文陣營,沒有可比性。
(當然,《古文觀止》也有若干駢文經典作品,這是特例,別抬槓)
不過,不能相比,並不代表兩者的文學價值相當。
無論文學風氣怎麼變,中文世界中,地位最高的文章選本,永遠都是
----《昭明文選》
不信你去問問中文系的教授們。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研究中文的人都貴古賤今呢?
還真不是。
來聽聽白話文大家的評價吧。
魯迅說過這樣的話:
「以《古文觀止》和《文選》並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
「但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地不可輕視。」
這話意味著,《古文觀止》的影響力,確實不亞於《昭明文選》,畢竟通俗。
但是,將這兩部書相提並論,在內行看來,確實可笑。
關鍵在於藝術性。
文學的本質,在於藝術性。
我們來看看兩部選文集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古文觀止》,書名聽起來氣派很大,其實還真是中文作文參考書。
是清朝的兩位私塾先生,選編的古文入門讀書,給學生當範本的。
《昭明文選》,則是國家級文獻。
由一位文化素養極高的皇太子(蕭統),帶領全國第一流的知識份子(比如劉勰),精心編選出來的文學典範。
說一下歷史背景好了。
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品德姑且不論,文學素養沒話說。
他兒子蕭統遺傳了父親的文學興趣,最喜歡和文人雅士們談詩論文。
等蕭統做了太子,就開始想做點文學事業了。
他一方面搜集天下圖書,一方面延攬知識精英
準備再三,然後從歷代詩賦文章優中選優,編成《文選》。
(昭明是他的諡號,後人補加上去的)
這些精英裡邊,最有名的就是《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這兩部看起來並駕齊驅的文集….
背後蘊藏的差異有多少了吧。
在學中文的人心中:
補習班老師的講義《古文觀止》
跟國家級資源堆出來的《昭明文選》,是不能相比的。
當然,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不服氣:
「憑什麼太子編的就比較有藝術性?」
「沒聽說過高手在民間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做一道國文常識選擇題。
問題:你覺得以下哪些類型的文章會被《昭明文選》收錄呢?
(A)儒家經典節選,比如《詩經》、《春秋》
(B)諸子百家節選,比如《莊子》
(C)歷史名人演講,比如《左傳》、《戰國策》
(D)重要歷史記載,比如《史記》
如果以單純好文章就選的標準來看,以上四項都應該收錄才對。
好比說《古文觀止》,選了大量的(C)、(D)
但是, 《文選》作者蕭統在序言裡特地強調說:
「以上四項,一概不選。」
理由倒也充分。
不選儒家經典,因為這些經典是人倫典範,節選就等於褻瀆,萬萬使不得。
(這是政治原因)
不選諸子百家,因為那些著作重在立意,不重文采。
(這是藝術原因)
不選名人演講和歷史記載,因為它們不屬於文學創作。
(這還是藝術原因)
而且,這個標準還有個合理的例外,就是史書裡的評論部分。
因為這些評論都是史官深思熟慮之後的個人創作,很重視修辭,所以就入選。
(這也是藝術原因)
以這種態度跟標準來選文,內容當然沒問題。
至於《古文觀止》呢?
這本書我個人非常熱愛,爛熟於胸,當然沒有非議兩位吳夫子的意思。
但是,這就只是本參考書,還是抄來抄去之後的結果。
好用是好用,歷史性的意義就一般般。
這可不是我說的,是兩位夫子自己在序文裡說的。
古文宜選乎?
曰:「無庸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則選尚已。
古文至今日,操選政者,代有其人,駸駸乎有積薪之歎矣!
尚宜選乎?
曰:「無庸也!」
詳略互見,醇疵錯陳,則選又尚已。
且余兩人非敢言選也,即焉云耳!
即之奈何?
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而略者、詳之,繁者、簡之,散者、合之,舛錯者、釐定之,差譌者、校正之云爾。
蓋諸選家各有精思深意,以抉古人之奧,讀之者取此置彼,則美者或遺。
一概觀覽,則勞於睹記,此余兩人所以彙而集之也。
-
是為選文之論。
精英補習班評價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愛的,活出你的生命,而不是他們告訴你的那一個。」❤️
你好,我是威哥,歡迎參與人際關係100講。今天的主題,如果你是父母,或許會覺得有點不舒服,這裡,我想先跟你道個歉,我希望您給予我一點時間,耐住性子,聽聽孩子的視角。
給你一道課前練習:請你回憶起小時候,父母與你的相處方式?而你今天成為了父母的角色,是複製過去父母教導你的方式?還是有不同的選擇?
↠↠↠
🙆♂️🙆♀️💌 <關於朋友A的故事>
我先分享一個朋友的故事:他一直到年紀很大(高中)的時候,才開始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
說是獨立的房間,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他們家非常小,小時候家窮只有一台冷氣,所以他的房間跟主臥室是打通的,兩個房間之中打通了一個大的窗戶,讓一台冷氣可以吹到兩個房間,如果窗戶不關,其實一點隱私也沒有。😢
這讓他回憶起擁有房間後,母親不自覺地闖入房間。她不會敲門,用關心的名義不斷闖進來,「肚子有沒有餓?」「東西是不是沒帶?」整個門開開關關,他完全沒有心情寫功課,他覺得很不舒服,他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愛是壓力,更可能是種暴力。
朋友A的父母不安非常明顯,他的房間抽屜三不五時變得非常整齊😞😞 想也知道就是被父母翻過,檢查是否有班上同學聊天的紙條,聊的話題是什麼?他的父母對於他的交友圈掌握到竟似病態的程度。有一次,朋友A的媽媽用很難聽的字眼,數落去他家的朋友:「你名次這麼差(第10名),功課這麼爛,這樣不行!要像多讀書才行。」😒😒😒
從此以後,他朋友立刻跟他疏遠,並且把這件事情帶回班上大肆抱怨,他立刻被貼上標籤:「媽媽機八,功課好自以為是。」然後朋友A就被排擠了將近一年,在學校被揍了三次,這件事情,他今天依然很難釋懷,今天,他的媽媽偶爾還是管不住她的嘴巴,朋友A很想跟她說她要收起外省精英的傲慢,但他不知道怎麼開口,因為她五十年的教育中,信仰就是我們中國人、偶像是蔣公(最近可能是韓國瑜),會說台語的人都很粗鄙。即使今天稍微淡化了,但他也明白,這會是他一輩子最難修行的功課。
↠↠↠
🤷♂️ 孩子的冷漠,只是不願意對你說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賀爾蒙的分泌,會導致有一些衝動,無論是肢體上或言語上,大腦發出亢奮的訊號,做出一些讓成年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我自己是老師,有的父母會私下跟我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家都不說話,可是在學校惹事生非?」「為什麼我的孩子在外面好開心,可是她不喜歡回家?」
有時候,我不知道怎麼說,我很為難。因為通常問這句話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愛無庸置疑,但某一層面來說,她們的愛很自私、很暴力。
他們的孩子每天都要寫大量的功課與自修,學校、補習班、病態一點的還有家教。
他們的孩子沒有休閒娛樂,休閒娛樂是陪父母去哪裡玩,跟同學玩,不行,這是浪費時間!回去讀書!
「我的孩子沒有考上某某學校,他的表現跟垃圾一樣!」😥
這句話是我從別人轉述聽到的,雖然我猜測到這位媽媽對她女兒考試沒考好不滿意,但我沒想到她的評價竟然如此的殘忍傷人。
這讓我想到她女兒的一些小事。
↠↠↠
🏃♀️ 渴求歸屬,漂泊不定的愛。
在我換公司沒多久,我很訝異聽到這個小女生的八卦。在我眼中這個安靜不多話的女生,同學們的評價多是不好。
「她一直都在換男朋友,欺騙別人感情,我很討厭她。」
「我們不喜歡她裝模作樣的樣子,很大人,很噁心。」
這些資訊接受到以後,我就默默的關注她的行為與一般人有什麼差別。
我覺得與我小時候有些共通點,就是很安靜,很壓抑。笑無法開懷的笑,哭無法自在地難過,太過專注於別人眼裡的樣子,所有的情緒都成了勉強,就像一艘迷航的船,找不到天空中的北極星。
是的,她就是被自己媽媽評價為「垃圾」的女兒。
我好像可以慢慢揣奪出這樣的故事。
↠↠↠
👨👩👧 想要美好的家庭,成為折磨的關係
她的父母當初生下她,一定是滿懷的期待,非常的疼愛。但隨著女兒成長後,發現女兒不如預期般的聰明,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便壓著女兒四處遍尋名師、補習,將孩子原本擁有的娛樂,全部沒收。生活只有讀書,看你怎麼能不進步。
女兒曾經在高壓的強度下考到不錯的成績,但是,父母的標準是只有第一名,其他都是垃圾。所以,女兒慢慢發現:「再多的努力,無法換取一點卑微的自由。」開始有限度的擺爛、學會翹課、學會晚回家、學著交男朋友,學著做一些青春期同學們都會做的事情。
但是,她擁有太多的壓力無法與外人訴說,她的不安,不是同儕的認同,或是心智年齡跟他差不多的人可以解決的,於是,她不斷的選擇,再離開,同學無法理解,便用世俗的道德定義她是婊子、壞女人、欺騙感情的人。
大考上,她的人生劇本寫下了不好的成績,卻可能是對她父母最好的答題。
👨🏫 「也許只有父母放棄她,她才得以開始擁有自己的人生。」
↠↠↠
好的,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我不會做任何的評價與評論。
我突然回憶起公投開票後那晚,我的朋友發了一個文:「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要如此困難?」
我在底下留言:「需要時間耐心溝通。」
她很快地回了:「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只有時間可以等待。」
我突然覺得好悲傷,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只有時間,兩個人相愛一生守護,怎麼這麼難,這是多卑微的心願。
🤔今日提問:「分享你對教育子女的看法?父母的愛要如何才適當呢?也歡迎你談談相愛這件事情的想法?」請在底下留言,與各位朋友交流。
我是威哥,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