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花本身並非醫療相關人員,僅以同為患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昨晚花花收到了一封網友的來信,內文主要詢問我現在是否還有在服藥,並且想了解思覺失調是否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網友與他的家人都有同樣的疾病。
=======
就我目前所吸收到的資訊來看,精神疾病有沒有直接遺傳的可能還不能夠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家族中若有人出現精神疾病,其他家人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且越近親罹患的機率就越高。
但,並非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就一定會生下有精神疾病的子女,有研究指出,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生下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人有發病另一名則沒有,因此精神疾病不能夠完全用基因來解釋。
我在十八、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與憂鬱症(後來演變成躁鬱症),直到我二十八歲的這十年間,陸陸續續都有為了治療疾病而尋求醫療的協助,從精神科到腦神經內科皆有我的就診記錄。
不論是哪一位醫師給我的說明與解方都大同小異,大概都是血清素濃度太低、多巴胺無法正常分泌因此我會容易感覺情緒低落,前額葉的功能異常因此會出現幻聽、幻覺等思覺失調的症狀。
:「醫師,這個藥我得吃多久病才會好?」
:「這些藥是用來控制妳的症狀的,什麼時候能停藥得看妳的反應;但也有很多患者停藥之後症狀又惡化,所以通常都還是建議一直吃下去避免復發。」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曾經以為精神疾病就如同感冒,只要投藥把病毒殺光後就會痊癒並且產生抗體;結果精神疾病就跟唇皰疹一樣難纏,平常看似沒事了,但某天醒來時就發現嘴角又出現潰瘍。
"殺不死妳,但也不會放過妳。"
=======
看過自傳的讀者們都知道,使我對生存感到絕望的並非我的精神疾病,而是我一整個荒謬的人生;我多次嘗試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疾病帶給我的困擾,而是想停止我這場名為人生的鬧劇。
在多次嘗試自殺最終卻都失敗之下,我才正式接觸了改變我生命風格的 #個體心理學 (又稱 #阿德勒心理學) ,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當然,並不是看完書後我的病就好了這麼戲劇化,看書是一回事,吸收內容並且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改天有機會再講。
針對來信網友的問題“思覺失調會不會遺傳”以及"停藥後會不會復發",我以停藥並且實踐三年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
一、精神疾病是後天造成的。
二、停藥後確實還是會復發。
=======
由於我本身是生父母不詳出生後被領養的小孩,因此我無法得知我的親生父母是否有精神疾病,不過我本身有生育兩名孩子,在他們身上也確實都有精神疾病的影子,他們兩個同時也都被確診ADHD。
在長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就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我曾經很自責自己將精神疾病遺傳給他,直到我開始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明白,長子是被我一手帶大的(直到離婚之前),因此在他身上會看見我的影子非常正常。
"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種家庭中變成模範和榜樣的作用,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卑劣的行徑,比如竊盜,當成一種謀生手段。"(談犯罪性格是否與生俱來)《走出孤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阿德勒認為個體大約在四五歲大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成型,而往後的人生也會遵循他的性格走出對應的人生型態。
在缺乏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但性格往“不安”、“多疑”等方向發展,長大後將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而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正是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若照顧者本身很情緒化,孩子也很難發展出正面樂觀的性格。
=======
與其說我把精神疾病的基因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更合理的說法是,我把精神病患的生活型態,教給了我的孩子們,使他們習得這樣的生存模式,並且發展出會被社會認定為 #精神病患 的性格。
因此,即便罹患精神疾病,只要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安心且正向的成長環境,患者的孩子也可能終生都不會出現精神疾病。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病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在教養孩子上,做到完全不情緒化呢?
當然不可能完全不情緒化,正是因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才能稱為人,不然跟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論父母有無精神疾病,許多家庭的教養只會停留在情緒失控打罵孩子就結束;孩子犯錯是一回事,但父母打罵孩子也同樣不該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會習得避免在父母面前犯錯,同時也會變得無法認同自己。
在還沒有獨力生存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活下去,因此照顧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成一種影響一生的自我認同。
經常被父母嘲笑、批評、否定或忽略的孩子,長大就容易變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以及疑心病重的大人,嚴重者就會演變成精神疾病,不論家族是否有出現過病史都一樣。
在教養孩子上難免會有沮喪無力、憤怒痛心的情況,與孩子間的爭執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在每一次的失控後,誠心地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向孩子道歉,並且跟對方說明自己為什麼會為此抓狂,孩子會明白是人都會有犯錯與失控的時候。
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從中獲得讓彼此變得更好的經驗。
=======
接下來,說說關於停藥後又復發的問題吧。
精神疾病是後天所造成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精神疾病是個體自己所選擇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我會患病是我自己所選的,既冷血又荒謬是吧?改天再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接受這個理論的。
雖然是自己選擇患病,但患病之後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也是真實且不可逆的;醫療研究證實缺乏適當生長環境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會遠低於同齡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萎縮的情形。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在發育得差不多了才會出生,黑猩猩出生後不久就有活動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抓住母猩猩,以及尋找奶頭自主進食;人類大概是所有生物當中最脆弱的一種,出生後不僅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連大腦都只有成人的三成不到。
五歲大的孩子性格已經成型,這個理論並非阿德勒瞎掰出來的;剛出生的寶寶大腦雖然小,但是發展卻非常的快速,也因此出生後頭幾年的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才會如此大。
缺乏適當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得以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停止發展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病患停藥後又會容易再復發的原因。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想要有個健康的腦袋,不過我相信在現今的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
這些年來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已經不會再執著於自己到底有沒有康復的一天這樣的念頭;正常或健康與否,都是人自己訂出來的標準,但這個標準的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
與其稱之為「精神疾病」,我偏向於認為這是「個人特質」。認為是疾病就會想要去治療、去消滅;但若是個人特質,那就是怎麼去接受與面對的問題了。
停藥後的我,經常還是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躁症期間過度亢奮,去年剛接回兒子們後,暴漲的壓力也讓我的幻聽又多次重新出現;我明白服藥並不是為了治療這個病,而是像麻醉藥一樣,讓這個症狀暫時變得不活躍,但那不表示症狀已經不存在了。
學習個體心理學後也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我難以靠自己控制的,因為我的大腦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早在成長期間就已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但大腦控制行為的部分顯然還算健康,因為我不會出現身體不聽大腦使喚的情形。
我指的並不是什麼情緒失控而打人這種不聽使喚,而是像妥瑞氏症那樣,因為大腦不正常放電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肢體行為;情緒失控而出現的行為,實際上仍舊還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此我能夠做到情緒歸情緒;行為歸行為。
當下的情緒低落是真的,也確實讓我很難受,但那並不會影響我去做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做任何事,在個體心理學的說法會是:
「為了不做某某事而不斷放大自己情緒低落的問題。」
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或許處理事情的效率與品質都會比較差,但我們也只是生存在一大群同物種間,在不傷害他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為前提,讓自己過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肯做?
所以,我的精神疾病從來就沒有真的康復過,我只是找到了和平共處的方式罷了。
⚠️補充說明:開始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我還在服藥期間,當時我是在醫師的許可下漸進式停藥,身心狀況嚴重者切勿擅自停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暗網仔出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
精神病 有遺傳 在 蒼野之鷹看小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G推薦心得文連結:
《老闆,我熬夜猝死了》作者:城南花開【短篇+現代+重生+爽文】
《老闆,我熬夜猝死了》是孟欣欣和元勉的現代重生愛情故事。
全文字數:約22萬
文案
孟欣欣人生最困難的時候找到了一份工作。
說來不太好聽。
職粉。她成為了已經退圈轉商業大佬的元勉的職業粉絲,主要是引導粉絲反黑。
孟欣欣三百六十五天都泡在自家老闆的黑料裡,沒日沒夜地洗白。
孟欣欣最後不負眾望,熬夜猝死了。
——————
元勉患有遺傳性精神病,父親曾因為精神分裂傷人進精神病院。
元勉從小就知道自己也有這個病。
少年元勉認真吃藥,做個嚴於律己的精神病,直到他產生了幻覺,開始出現邪惡人格。
誒,不對,他的邪惡人格畫風不太對——
這個天天喊著老闆,我們做個人吧的沙雕,真的是他的邪惡人格嗎?
ps:老闆前世今生都只喜歡過孟欣欣,所以沒有初戀和**。
一句話簡介:老闆,做個人吧
#蒼野之鷹看小說,#蒼野之鷹,#言情小說
含短評、文案、心得文連結推薦網址
https://bit.ly/3aoWlWy
精神病 有遺傳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幻愛》中的「幻愛見真情」(含劇透)
—
「我不介意,你呢?」
—
輕描淡寫嘅一句,
就勾勒出電影嘅神韻。
以「幻愛」之名,
行「真愛」之實,
所以謂:幻愛見真情。
—
—
—
—
—
—
—
—
—
—
電影入面嘅男主角,由劉俊謙飾演嘅阿樂,係精神分裂症嘅康復者,有「情愛妄想」嘅徵狀,難以分辨幻覺同現實;而女主角葉嵐,就曾經係一個為咗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一片朱唇萬人嚐」嘅心理學研究生。精神病有遺傳基因,亦好大機會會跟病者一世;為咗著數而出賣身體,被不同男性肆意踐踏,呢兩樣嘢對一般人嚟講,好難接受。
—
無咗媽媽嘅阿樂,遇上咗從小被家暴影響嘅葉嵐,兩顆寂寞缺愛嘅心,相遇一觸即發。但激情過後,所謂愛,係咪就只係愛對方美好嘅嗰一面?
—
好多人都錯誤以為,以為愛係講「條件」,我唔夠靚仔,我唔夠索,我身材唔夠好,我無學歷,我窮,我有病,我好污糟,我乜乜乜,所以我無資格去愛。一個人好,就值得被愛,相反亦然,但《幻愛》話比觀眾聽,如果要愛一個人,就應該去愛嗰個人嘅全部。
—
當葉嵐向阿樂披露自己同好多男人瞓過,而趕走男方嘅時候,阿樂喺葉嵐嘅門口等咗成晚;當輔導員同PATIENT嘅戀愛關係被揭穿嘅時候,阿樂病發,葉嵐就快被開除學藉,葉嵐面對住崩潰自殘嘅阿樂,佢話自己唔介意。
—
如果你係個聰明人,面對住呢啲情況,你可能會走;如果你係個有錢人,面對住呢啲情況,你亦可能會走;即使你係個有學識、有權力、甚至乎係一個完美嘅人,選擇離開都係合理不過;但如果你係個真心愛對方嘅人,你就一定唔會走。《幻愛》入面嘅男女主角,當佢哋見到對方不堪同脆弱一面嘅時候,佢哋嘅選擇唔係走,反而係默默地陪伴,默默地去守護,犧牲自己,去成全呢段感情。
—
然後大家就會發現,原來愛嘅資格,就係愛本身,而唔係你嘅身份、地位或者經濟條件。
—
寫寫吓,我就諗得愈來愈遠,甚至超越咗電影本身。喺好多人疾呼緊「我真係好_鍾意香港」嘅同時,又有好多人因為香港愈嚟愈惡劣嘅情況而諗移民,當香港再唔係一個樂土,有離開嘅想法,正常不過。但當一個地方好嘅時候就停留,差嘅時候就走,咁樣仲叫唔叫做愛?
—
有人問我,點樣睇《幻愛》嘅結局,究竟阿樂同葉嵐係咪真係喺返埋一齊,定只係雙方喺思覺失調之下嘅幻想呢?但我反而就會問返一句,個結局係現實定係幻想,真係咁緊要咩?只要兩個人係真心相愛,即使故事嘅結尾只係幻想,兩個人喺適當嘅時候始終會重新走埋一齊,而如果兩個人無感情,每次見面都只會係冷漠若冰嘅利益交換。只要愛,就唔會走,就會願意忍耐,拖住手去跨越難關,唔擔保可以解決到問題,但兩個人會相擁,然後靜待下一個黎明。
—
時窮節乃現,
幻愛見真情。
我不介意,你呢?
—
畫作:塵阿力映畫
(請支持香港有心有力插畫家!!)
—
幻愛 Beyond The Dream
劉俊謙
蔡思韵 Cecilia Choi
Chow Kwun Wai
Golden Scene Co. Ltd. - Film
-
ig : hongkongmoviesneverdie
精神病 有遺傳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最後發現我有1種強迫症!
發現我有1種強迫症!
發現我有身體聚焦強迫症!
發現我有一種強迫症!
我有身體聚焦重複行為障礙 (強迫症的一種)-精神問題
發現我有身體聚焦強迫症!
最近看杜汶凙喱騷講強迫症的題目令我想到今年加拿大疫情最差時自己也表示有強迫症的症狀: 咬手指. (Show clip)片中他提及的數格子等的強迫症行為其實我小時候每隔地上走過兩步格子會喜歡跪一次在地上. 睡覺前數自己眨多少次眼, 不能有6或者6有關或pooy數. 例如: 6,12, 16, 18也不行. 因為6是魔鬼的號碼. 如果眨了6次眼要馬上眨到7,8, 或9. 或when I use to sit in the car I needed to use both sides of my hand to touch the car window. 4 times with both hands. I don’t even know why.
長大後我慢慢tou ley這些重複性的精神狀態. 這些年唯一陪伴我的是咬手指.
今天的身分拍這條影片不是而暗網仔的身分去拍, 而是為我自己找出答案. 因為彈琴或任何要show手指的行為有時都會有goo leuy. 因為不漂亮.
I know theirs a billion people will worst tragic fates than me and this is such a stupid small problem but this channel is for me to express my self.
這幾天找到原來這類型的強迫症學名叫 ‘身體聚焦重複行為障礙’ 是你重複obsessively對自己肉身做成的創傷. 這個koy kuet名詞令我發現自己某一些其他我曾經以為正常的行為也其實是強迫症. 當然咬手指是我最明顯的symptom. But like biting my lips, bitinh the inside of my mouth (like this) biting other parts of my hand, picking my bitten fingernails. Scratching my eyes inner part, before my elbows I constantly scratched for no reason. It’s almost like self harm.
I used to think everyone did this at least bit their lips.
Now the reasons for this some believe is anxiety. But honestly I bite my hands when I’m either bored or thinking. I think it’s a mixture because when I upload a video and I’m writing the tags and all that I’m both thinking but also anxious because I’m nervous about the video performance. So I think for me it’s both those things.
Now a cause of 身體聚焦重複行為障礙或BFRB有一些人説有自己問題外還有遺傳成分. 因為我也真的見過長booy有scratch themselves的習慣.
My solution: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 they told me that the solution is not to stop yourself from the impulse of doing these things before that’ll only make you want to do it more. Actually it is to be conscious in that moment that you want to do this and do another action as a replacement. So what I did is I pretend I’m playing the piano every time I get this self harm impulse. Strange it when I do this my mouth still moves and if I were biting my nails or my lips and yesterday I caught myself constantly want to bite.
But over time it has gotten easier. And I think with enough effort I can stop this. Because honestly my nails are traumatized beyond belief and it’s been so long time I’ve had to cut nails because they don’t grow and is so weak. When I scratch an itch it feels weak. Like it’s gotta fall off. And it’s just...I don’t want that you know so let’s try to change it.
Thanks for letting me make this weird video b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jp2NdYx70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