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第5款有規定,
在有可能墜落的作業場所,雇主應該要配套相應符合規定的安全衛生措施,
在這種懸掛招牌的高處作業,我想安全帶、安全帽等應該是必要配備喔!
也呼籲勞工朋友們不要拿自己的生命身體開玩笑,
如果有這種惡劣雇主請拒絕這份工作,你值得更好的好嗎🥺
高雄慣老闆之多,靠大家一起努力抵制😡
━━━━━━━━━━━━━━━━━━━━━━━━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1項
雇主對下列事項應有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一、防止機械、設備或器具等引起之危害。
二、防止爆炸性或發火性等物質引起之危害。
三、防止電、熱或其他之能引起之危害。
四、防止採石、採掘、裝卸、搬運、堆積或採伐等作業中引起之危害。
五、防止有墜落、物體飛落或崩塌等之虞之作業場所引起之危害。
六、防止高壓氣體引起之危害。
七、防止原料、材料、氣體、蒸氣、粉塵、溶劑、化學品、含毒性物質或缺氧空氣等引起之危害。
八、防止輻射、高溫、低溫、超音波、噪音、振動或異常氣壓等引起之危害。
九、防止監視儀表或精密作業等引起之危害。
十、防止廢氣、廢液或殘渣等廢棄物引起之危害。
十一、防止水患、風災或火災等引起之危害。
十二、防止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引起之危害。
十三、防止通道、地板或階梯等引起之危害。
十四、防止未採取充足通風、採光、照明、保溫或防濕等引起之危害。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3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條第一項、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十三條第二項之規定,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
二、違反第六條第一項、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四條第二項、第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二十四條、第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之規定;違反第六條第二項致發生職業病。
三、違反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之規定,並得按次處罰。
四、規避、妨礙或拒絕本法規定之檢查、調查、抽驗、市場查驗或查核。
━━━━━━━━━━━━━━━━━━━━━━━━
#吳啟瑞律師 #劉雅雲律師 #翁毓琦律師 #hugowulaw
#law #法律 #無聊的法律 #法律新聞 #時事
#勞工安全 #勞工權益 #雇主 #勞工 #勞工局 #高雄
-
◤𝗙𝗢𝗟𝗟𝗢𝗪 𝗨𝗦 ◢
▸𝗙𝗕 ⇨ #司法劉聲機x法律老司機
▸𝗜𝗚 ⇨ @hugowulaw
▸𝗟𝗜𝗡𝗘 ⇨ @hugowulaw
粉塵作業法規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事故善款管理問題多,衛福布下架作業要點躲什麼?
太魯閣號事故發生至今半個多月,國人都相當痛心,除了期待交通部確實改革台鐵以外,也關注衛福部如何協助罹難者與傷者家屬度過後續難關。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由國人踴躍發揮愛心捐助的善款,衛福部在這些日子以來傳遞給社會的訊息當中,不但引發許多疑慮,甚至遭到家屬的批評。
🕵♀我們來檢視一下整個 #善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 成立的時序與過程📆,其實就有不少疑點。
首先,#4月9日 衛福部就已頒布「臺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案捐贈善款監督及管理作業要點」,據此來成立「捐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並在 #4月12日 開過第一次會議。
1⃣️#第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善款監督及管理作業要點」在衛福部的網站上找不到🤔️?媒體(蘋果日報)去搜都只找到Google的庫存頁面,代表這個要點是「#曾經公告過」,而 #現在卻下架查不到了。
但是衛福部明明在自己的官網開設了「#0402台鐵408列車事故專區」(https://www.mohw.gov.tw/lp-5127-1.html),包括其他捐款管理與監督委員會的新聞稿、QA都放在上面,並不是沒有時間和能力做網路資訊公告。
那究竟為何要「#刻意」把這個作業要點下架?如果連最上位的管理作業要點都無法公告清楚,大家還會相信衛福部處理善款是公開透明嗎?#衛福部是否意圖規避外界監督🔎?
針對這個問題,#衛福部李麗芬次長 曾表示,是因為在第一次會議中「有些委員認為有些文字應該要修正,修正後的版本會於第二次會議中,與各委員確定後再正式對外頒布」、「現在的要點未能公開,主要是希望等修訂完善後再公布較為妥適。」
這樣的解釋也非常牽強,如立法院修法✍️,幾時聽說過修法過程中,要「#先把現行法規從全國法規資料庫暫時下架」的做法😧?照衛福部這種邏輯,立法院現正審查中的幾百項法律修正案📃,是不是各主管機關都要先把現行法規下架,等立院三讀過後才能公布呢📖?
要點在沒有公開的情況下,管委會第一次會議就在針對要點內容做審議與修正,這樣公眾如何知道衛福部會議審議了什麼🤔️?如果這個要點修正中尚未公布,#還算是有效力嗎⚖️?
陳時中部長對此回覆,主管機關依然是衛福部,不會讓這個委員會來擔責任,現在依然是有效力的。但是⋯⋯
2⃣️#第二個大問題來了,現在衛福部究竟是:
(A)依照第一版的要點在行使善款管理委員會的職能,還是
(B)其實因為要點修正中,現在管委會根本 #依法無據?!
如果講一句「為難」就可避開外界對法源的疑義和可能的行政疏失,是不是太過輕鬆了呢?陳時中部長對此回覆,該委員會是協助衛福部做決策,陳時中部長也表示不認為有疏失,甚至處理速度(與其他事件?)比起來已經算快。
虹安認為,如果這個委員會只是協助、是諮詢會議,那就講清楚。但如果該委員會已經在決定善款用途、在做決議,就應該盡快公布作業要點,以昭公信!
#善款三分之一給家屬那其他三分之二誰決定❓
另外,在4月12日第一次會議之後,衛福部(李麗芬次長)對外宣布說 #善款有三分之一用於罹難者家屬扶助金,立刻讓輿論炸鍋!因為大家捐贈這個善款就是全部要給家屬的,誰允許訂定只給不低於三分之一,那剩下三分之二是要做什麼?雖然陳時中部長有出來說明是誤會,善款有很多用途、後來開會也改將善款大部分給罹難者家屬,但是否因為受到輿論抨擊才改變決策?
第一次會議新聞稿內甚至還有「捐款運用對象包括:罹難者之遺屬、傷者及其家屬之生活扶助⋯⋯,#以及經委員會專案同意之項目。經會議委員共識發給所有罹難者家屬生活扶助金之總額,以不低於實際收受捐款金額之三分之一為原則。」的文字。(https://www.mohw.gov.tw/cp-16-59035-1.html )
3⃣️ #第三個大問題:請問「經委員會專案同意之項目」是什麼?是不是意圖為善款挪作他用開後門?
陳時中部長表示,當初是希望把一些未竟事宜都納入進去,但這樣的寫法容易引發大家誤會,所以後來決定現金百分百發放出去,也請社工去了解家屬的需要。虹安希望衛福部做決策之前應該要謹慎,特別是在一個沒有法源依據、定位不明的委員會做這樣的決定,難免招惹輿論非議。
#國人善款給家屬,捐款委員會竟無家屬代表🤷♀️🤷♂️!
此外,委員會的討論過程與內容 #有很多地方沒讓外界感到公開透明,包括「善款管理要點」無論是已公告下架或是說查不到,但依這個要點成立的委員會 #已經成立並開了一次會,會後衛福部還發了新聞稿,表示這並不是一個預備會議,而是 #已經開始進行實質討論善款用途!
從新聞稿說明中也可大概看出委員會的代表組成,大多是學者專家與各部會代表。可問題是,這次會議並 #沒有任何一位家屬代表出席,衛福部的說法是家屬代表尚未推派出來。家屬要推派代表固然需要時間,但 #這筆善款的最重要利害關係人不就是家屬👨👩👧👦?其他的代表都只是在專業和法制面上提供建議和協助的角色而已👨🏫,誰主誰輔不言自明。
現在家屬代表都還沒推舉,委員會也沒有任何家屬參與,決定善款用途是在急什麼?都已經有家屬抗議「#沒有讓他們知道衛福部在開什麼」、「#用途都沒問過我們」。更不要說,2014年 #高雄氣爆事件時,高雄市的相關要點規定民間團體、災區民眾及重傷民眾代表7到9人;2015年 #八仙塵爆 時,新北市訂定的作業要點受害者或其家屬代表占5到7人。
然而這次的台鐵事故善款委員會,卻 #只保留兩席家屬代表🧍♂🧍♀,席次明顯太少,未來在委員會中根本沒有決定權!陳時中部長一再坦言「有困難。」但衛福部在 #家屬代表出缺的情況下 替他們決定善款用途,依據的是一個目前 #看不到的要點,這樣真的有正當性嗎❓❗️這個權力應該還是要給家屬才對❗️
如此的善後管理與效率,國人能夠信服嗎?
請衛福部立刻公開善款作業要點、向社會交代清楚所有的決策與審議過程!絕不可一錯再錯,既斲傷政府公信力,也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延伸閱讀:
1.【太魯閣善款】政府「球員兼裁判」募9.6億怎分配? 《蘋果》盤點4大爭議待解),《蘋果日報》,20210414,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414/B4RZUGC4NVBPVJEFJ5FX46RWXA/
2.善款委員會 竟無「災民代表」,《聯合報》,20210414,
https://udn.com/news/story/12562/538640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3.8.1億善款僅1/3給罹難者 家屬:政府不能替大家做決定,
,《中時新聞網》,20210414,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14003695-260405?chdtv
4.衛福部太魯閣號善款爆爭議 總統上火線仍遭批「讓家屬受2次傷害」,《CTWANT》,20210415,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12378
5.〈高雄市政府八一石化氣爆事件民間捐款專戶設置管理及運用作業要點〉
https://outlaw.kcg.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411
6.〈新北市政府辦理八仙粉塵氣爆案捐贈專款作業要點〉https://www.rootlaw.com.tw/LawContent.aspx?LawID=B020070001019900-1040715
粉塵作業法規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業醫學】~ 造船業可能的風險
週末騎騎ubike,沒想到還可以經過造船廠!印象中,只覺得高雄是造船、拆船的重鎮,原來北部也有造船廠⋯⋯真是長了見識⋯⋯
在光鮮亮麗的船舶後面,從業人員可能會面臨到什麼樣的健康風險呢?
我們就來看看吧⋯⋯
因為造船包含了很多的工序及接觸到的材料,所以好像什麼都會沾到一些,下面的說明都用概要簡述,以免版面太雜亂,對其中的議題有興趣的,可以再點進相關的延伸閱讀中。
1. 重金屬:主要都是作為防鏽的塗層或焊接的材料
* 鎘(Cadmium):常出現在鍍鎘的鋼材,或一些焊接的材料中。
急性:吸入高劑量的鎘會造成嚴重的「肺臟損害」。
慢性:長時間地暴露於含低劑量鎘的空氣、食物或水,會造成鎘累積於腎臟並可能導致「腎臟」疾病的產生。其他的長期影響,則是「肺」的損傷和「骨骼脆弱」(痛痛病)。
* 鋅(Zinc):主要在鍍鋅的鋼材,和含鋅的塗料中。
急性:吸入大量的鋅(如:粉塵或煙霧)可能會導致一個特殊的疾病,稱為「金屬煙燻熱」。
* 鉻(Chromium):主要用在顏料之中
急性:吸入高濃度的六價鉻會造成鼻粘膜疼痛、鼻塞、流鼻水及呼吸問題,如氣喘、咳嗽、呼吸急促。(黏膜刺激性)
慢性:長期接觸可能導致「皮膚」過敏,為人類的致癌物。
* 錳(Manganese):常在焊條中出現
慢性:最可怕的就是會產生「巴金森氏症」
* 鐵(Iron):船身的鋼材中就會有鐵
慢性:在吸入船身拋光或研磨的粉塵或是焊接時的金屬燻煙後,長期會產生鐵質沈積症(siderosis)。
想了解更多有關焊接的風險,可以參考這篇之前寫的文章:
〖電焊工的職業風險〗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2017/…/blog-post_26.html
2.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 (FRP)
現在為求材質的堅固及輕量化,在遊艇常會使用的就是FRP,在使用上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接觸性皮膚炎」及「苯乙烯對神經系統的傷害」。
特別是遊艇製造時,常使用的工法是「手積層製造」,然而因為這樣作業的方法是「開模式」,顧名思義,作業沒有密閉,所以局部的排氣以及個人防護具要更加注意,以免造成長期暴露的職業傷害。
想了解更多有關FRP的風險,可以參考這篇之前寫的文章:
〖接觸「玻璃纖維強化塑膠 (FRP) 」的職業風險〗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2017/10/FRP.html
3. 石棉(Asbestos)
以前用在管路的隔熱,是很普遍的材質,現在因為知道其健康的危害,已經用的很少了,然而在拆船業,還是可能會碰到石棉,要注意呼吸道的防護;否則,在數十年之後,可能會出現「石棉肺」、「惡性間皮瘤」等疾病,這時候再去反省幾十年前沒戴呼吸防護具就來不及了!
更多有關台灣石棉使用的歷史及資料,可以參考這篇:
〖工業發展史中的致命粉塵:台灣石綿職業病〗
http://bit.ly/2V22VwH
4. 油漆顏料(Paints)
為了船身的美觀、保護漆面下的材質,「油漆」在造船業一定不能少,甚至就如前面提到的,會加一些重金屬,來達到特定的目的,如:防鏽。
在油漆施作時,主要會影響到健康的有以下三個:
A. 揮發性有機溶劑
B. 顏料中的重金屬
C. 粉塵
而這些健康風險,又可能因為後面提到的「局限空間」,造成通風不良、濃度累積,造成更嚴重的風險。
想了解更多有關油漆工的風險,可以參考這篇之前寫的文章:
〖油漆工的職業風險〗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2017/10/paint.html
5. 局限空間(Confined Spaces)
在船艙內施作相關的工程時,其實就算是一種「局限空間」;法規中的定義如下:
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19-1 條:
局限空間,指非供勞工在其內部從事經常性作業,勞工進出方法受限制,且無法以自然通風來維持充分、清淨空氣之空間。
可能產生的風險有:
物理性危害:
如:墜落、感電、掩埋/溺水、夾/捲、熱傷害/冷傷害。
化學性危害:
如:缺氧、急性化學中毒、火災、爆炸。
想了解更多有關局限空間作業的風險,可以參考這篇之前寫的文章:
〖局限空間作業的風險〗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06/confined-space.html
※ 最後補充一下,在美國OSHA的統計資料,造船及修船業中,造成最多死傷的,其實是船塢的污水處理系統 ~ 硫化氫中毒。(因為其他即便產生職業病,也不會一下子就死亡!)
參考資料:
https://www.osha.gov/SLTC/shipbuildingrepair/hazards.html
如果想看中文的,我之前也有整理一篇: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2017/07/H2S.html
※ 結語:
看起來好像很可怕,怎麼那麼多危害物質,其實最重要的就是
「通風」&「個人防護具」
通風能做好,危害物質的濃度低;再配合適當的防護具,就可以讓風險降到合理的範圍。
所以大家應該多去了解工作中可能的風險,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無知則無懼」,多了解以後,自然就會去找出趨吉避兇的方法,而不是在現場傻傻地吸好吸滿。
(有人看到最後嗎?可以猜猜看這是ubike騎到哪兒可以看到的風景唷)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Safety and health in shipbuilding and ship repair (2019 revised)"
https://www.ilo.org/…/d…/normativeinstrument/wcms_61857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