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上我們來聊聊台灣車友對於輪胎的第二個奇怪的迷思,那就是 #低胎壓
-
上次我們聊到所謂的輪胎等級劃分,為何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公路上使用賽道等級的胎。而這次我們來聊一下為何很多人會覺得低胎壓等於抓地力保證。
-
如果車友有關注一些輪胎相關的訊息或社團,一定都會知道最近出現一個忍4奇人,使用米其林 POWER RS打一個冷胎壓前23後22的超級低胎壓,然後在台3線騎到失控怪輪胎爛…
-
後續追蹤一下甚至他還是認為一定是因為他沒用到像大閃之類的頂級性能胎才害他失控,還有他的同溫層車友說嘴他的都是鍵盤魔人,他也覺得胎壓打太高台三不好騎,然後英雄總是孤獨的之類的……看到我差點沒被我自己晚上吃的火鍋嗆死…
-
-
好吧,所以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何會出現低胎壓的迷信吧。
-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有很多人覺得『胎壓低輪胎軟自然抓地力好』,這套論點對於現代輪胎科技而言其實是一大污辱…因為當你只重視輪胎變形量與路面接觸面積的多寡時,卻忽略掉了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 #輪胎的支撐性 。
-
當你過彎的時候輪胎若是太軟,支撐性太差反而容易讓你的輪胎負擔過大造成外拋或超過輪胎極限的狀況,而太硬當然沒話說,就是輪胎死硬彈跳接地面積變小容易滑動。
-
這也是為何每條不同的輪胎都會有一個建議的胎壓設定範圍,就是因為當輪胎處於這個胎壓範圍的時候會是性能狀況最好的時候,也能讓車手在這個範圍中調整出適合自己的技術、節奏與車輛懸吊的設定,因此所謂的胎壓調整其實並沒有一個絕對數值。
#但就是不能低過或超過原廠的建議範圍
-
-
而接下來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街道的胎壓設定建議會比賽道的要來的高?如果要發揮一條胎最好的性能不該是把胎壓調整到像賽道上的設定這樣嗎?
-
舉例來說,我車上用的米其林POWER CUP2,賽道冷胎壓就建議設定在前30.5,後22,熱胎壓則是建議前34.8,後24.6(上述單位皆為psi),如果說這種設定是最適合賽道同時抓地力最好,那為什麼在街道不能用這個設定呢?
-
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在街道、山道你是無法達到與在賽道相同的速度與過彎、減速G值,因此根本不需要將輪胎胎壓調整到最佳抓地力的範圍,反而更該重視的是輪胎本身的支撐性與磨秏性。
(但換句話說你如果不care磨秏與換輪胎的錢就是開心就好啦)
-
這也是為何街道/山道騎乘時,你其實並不用把胎壓打的這麼低的原因,因為你的使用環境根本用不到這條胎的最大抓地力,同時還會因為過低的胎壓讓你的輪胎磨秏變的更加嚴重。
-
而且有很多人會迷信胎壓20初頭才能有最佳的抓地力,像很多人應該看到上面寫的:後輪冷胎壓22psi應該就高潮的覺得『你看米其林原廠也建議後輪胎壓22是對的』,可是你知道之前最多人信仰與迷信的大閃,在賽道上有些技師甚至都建議後輪胎壓調整在28-30之間嗎?
-
而且更要命的是,有人甚至覺得前輪胎壓一樣要設定低胎壓才有好的抓地力,完全忽略掉過軟的胎皮與太差的支撐性,會更容易導致你的前輪路感喪失與抓地力衰退。
-
所以所謂的胎壓設定並不是每一條輪胎、每個品牌都一樣,而胎壓的設定值也不是每個人、每台車都一樣,你真的想要騎的好,除了靠自己的感覺外,其實也是必須透過科學儀器的輔助 (如RES)來達到最佳的設定。
-
但這類科學儀器最好還是在賽道這種沒有太多突發狀況,騎乘環境單純的地方進行設定,如果你只是山道或街道小霸王,建議可以上上賽道體驗一下真正讓車騎到極限,而不是在山路上搏命賭運氣的感覺,這不是賽道嘴臉,而是良心的建議。
-
迷信低胎壓真的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目前看下來過低的胎壓最大的好處就是你的輪胎會被操的很慘,然後可以上FB po網說啊我今天rv騎輪胎怎麼變成這樣呢~一定是我不會騎車之類的文。
(然後其實心中是期待有鄉民回覆說哇滿胎耶殺手之類的)
-
你如果看過一些胎壓設定正常外加騎乘技術高超的神人騎大麗寶23彎跑1"50左右成績的車手的輪胎,你可能就會對於"把輪胎操爛=很會騎車"的觀念改觀了。
-
老話一句,賽車手都在想辦法保護輪胎,真的只有傻子才會想辦法把輪胎操的很慘並炫耀的…
-
簡單和大家聊一下教士對於迷信低胎壓的看法,同時也感謝RES調校達人淳哥的一些指點與說明。也希望對車友有幫助
米其林公路車 外胎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狂人新聞台] 新世代中置油電超跑Aston Martin Valhalla
#小編:強勁動力系統結合F1技術 重新定義超跑思維
Aston Martin Valhalla 採用F1賽車底盤、混合動力系統、空氣力學以及全新電子技術,以駕駛者思維出發,打造為駕馭而生的核心駕控體驗。配備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系統,擁有三種動力模式。搭載性能強勁、反應敏捷的後中置4.0升雙渦輪增壓V8引擎,採用平面曲軸技術以提高靈活性,當引擎轉速達到7200rpm時,可輸出最大馬力 750PS,並將動力完全輸送至後軸位置。Valhalla輕量化排氣系統擁有主動調節的閥門設計,與車尾上方排氣管相互作用,延續品牌標誌性迷人聲浪。與全新V8引擎搭配的是一套前後軸配備150kw/400V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額外貢獻204PS,使Valhalla的綜合輸出功率超過950PS。在純電模式行駛下,動力將被完全輸送到前軸;其他駕駛模式設定,電驅動力會於前後軸間動態分配,依照駕駛需求及時應變發送至前後軸的電驅比例;在極端情況下,100%的電驅動力則會被輸送到後軸,與強勁 V8引擎共創極致性能表現。
Aston Martin Valhalla搭載全新設計之8速雙離合變速箱,採用E-reverse設計,取消傳統的倒擋齒輪,並配備電子限滑差速器(E-Diff),實現最大牽引力和操縱靈活性。混合動力系統中的電驅動力也被用來加強低速操控性,受惠於瞬時轉矩特性,混合動力系統輔助全新V8引擎,帶來亮眼的起步加速表現與極高換擋速度。電力系統和V8引擎能在雙離合變速箱中同時運行於不同檔位,使最大扭力輸出達到1000Nm,進而提高車輛性能。
開啟純電模式駕駛,Valhalla能達到130km/h最高時速,續航里程達15km,綜合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低於200g/km。在950PS全輸出條件下,Valhalla可於2.5秒內完成0-100公里加速,最快速度高達330km/h。而Valhalla的賽道表現更是可期,Aston Martin將紐柏林北環賽道目標圈速設於6分30秒以內。
動力工程主管Ralph Illenberger表示:「Valhalla給予我們證明超級跑車量產實力的機會。除了成功研發增壓冷卻技術和平面曲軸V8引擎,也順利與強大混合動力系統完美結合。首次運用在品牌車款中的8速雙離合變速箱,宣告Valhalla將與未來產品共享此項跨時代先進技術,頂規動力系統與Valhalla高性能跑車基因相輔相成,共同開創品牌極致追求的突破性車藝篇章。」就車身結構而言,Valhalla由全新碳纖維單體座艙打造,在獲得最大車身強度的同時,也確保車身極致輕量化。移植於F1的推桿式前懸架,配有內置彈簧和減震器,不僅有效減少非簧載質量,更提供出色的車身配重。Valhalla後懸吊系統採取多連桿設計,使用Multimatic自適應彈簧以及可調節頻率的阻尼減震器,無論行駛於公路或賽道,皆擁有優秀動態表現。在賽道模式下,除了搭配更為硬挺的懸吊設定外,離地高度也大幅降低,可有效提升下壓力;除此之外,車頭部分更配置前軸抬升系統,用於改善上斜坡時的車輛低角。
Valhalla碳纖維單體座艙強度極高,可精確控制懸架負荷,並與電動輔助轉向系統的指令合作無間。配備高性能線控碳纖維陶瓷剎車系統,Valhalla專用前20吋、後21吋米其林車胎,也提供了優異的抓地優勢。Valhalla致力傳遞駕駛者與跑車之間的緊密交流,搭配先進材料科技與電子系統,以創造駕駛者的駕馭樂趣及完全的掌控能力為核心體驗。
Valhalla車重低於1,550kg,擁有傲視同級的功率重量比。得益於Aston Martin Valkyrie取法於F1空氣力學之設計理念,Valhalla採用一系列主動式空氣動力學套件,透過車頭、尾翼,藉由文氏管效應的強化,對車身底部氣流的巧妙梳理,成就Valhalla卓越動態性能。在150mph速度下,Valhalla精心雕琢的空氣力學設計可產生最大600kg下壓力,確保車輛高速過彎能力及穩定性。
Valhalla完美展現空氣力學的極致追求,同時緊扣品牌對於車藝美學的堅定信仰,以中置超跑為主體,結合性能部件與車體美學。極具線條感的斜面車門,搭配方便乘客進出的車頂切口;獨特設計之勺型車頂進氣道,將空氣直接送入V8引擎進氣口中;側面及尾部之進氣通風口,與車身線條巧妙融合,細節之處皆高度展現一體成形的工藝之美。
Aston Martin Valhalla將同時提供左駕及右駕兩種版本,與女武神Valkyrie相比,Valhalla駕駛空間保留諸多F1賽車靈感,打造駕駛者導向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更大的車室空間表現。車室配備中央觸控螢幕,可支持Carplay和Android Auto系統;可調式踏板及方向盤使座椅底座可固定於底盤結構上,同時提高腳部空間,完整還原與F1賽車相同之駕駛坐姿。
#Aston #Martin #Valhalla
米其林公路車 外胎 在 沈慧蘭-殺手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家收到好美好美的Ferrari SF90 Spider素描,兄妹倆又搶到吵架了,以後還是不要讓他們開包裹比較好🤣
SF90 Spider在台發表,新聞稿如下🥰
作為Ferrari法拉利旗下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敞篷跑車,SF90 Spider擁有極致的性能表現、非凡的創新科技及無與倫比的駕馭激情。如今,Ferrari Taiwan法拉利臺灣正式為躍馬車主及車迷朋友們帶來這輛跨世代敞篷性能大作,以1000 cv的狂妄動力及源自F1賽車的尖端科技,完美樹立超級跑車市場的全新標竿。
全新敞篷跑車沿襲SF90 Stradale車型的技術規格及巔峰性能,並採用Ferrari法拉利最新的可折疊式硬頂敞篷設計,帶來純粹的駕馭樂趣和更強大的功能性。可折疊式硬頂敞篷於2011年率先應用在後中置引擎配置的Berlinetta車型中。
SF90 Spider的誕生象徵著超級跑車的重要演進,更是躍馬車主追求Ferrari法拉利頂尖技術及渴望暢享敞篷駕馭樂趣的絕佳之選。
SF90 Spider作為首部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敞篷跑車,由最大輸出功率高達780cv的V8渦輪增壓引擎及三台電動馬達共同驅動,其中一台裝置於車輛後軸,另外兩台則安裝於前軸,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令人驚歎的1,000 cv,大幅超越其他量產敞篷跑車的性能表現。
SF90 Spider的精密控制邏輯系統,可自動監測並調整動力分配,以適應不同駕駛情境,且絲毫不會增加駕駛困難度,駕駛者只需透過全新eManettino控制旋鈕選擇四種動力操控模式「eDrive純電模式」、「Hybrid混合動力模式」、「Performance性能模式」以及「Qualify排位賽模式」,彈指之間便可暢快享受激情澎湃的駕馭體驗。
承襲SF90 Stradale的優勢,SF90 Spider亦搭載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其加速性能更樹立全新標竿;0-100加速僅需2.5秒,0-200公里加速僅需7.0秒。
Ferrari法拉利工程師經由精密的機械配置,大幅提升SF90 Spider的動態控制系統。其中,全新eSSC電子側滑角控制系統,可即時檢查車輛動態性能,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透過安裝於前軸的電動馬達向內外輪分別提供扭力,以控制車輛的駕駛穩定性,不僅提供車輛出彎時需要的抓地力,更帶來簡單直觀的操控體驗,令駕駛者能充滿自信,暢享極限駕馭樂趣。
SF90 Spider採用創新空氣力學設計,在時速250公里/小時可產生高達390公斤的下壓力,在沒有大型醒目的空氣力學套件下,樹立高性能公路跑車的極高的下壓力與優異的空氣力學效率的全新標竿。此外,SF90 Spider也採用大量獲得專利的空氣力學設計,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閉合式襟翼與鍛造輪圈。閉合式襟翼是安裝在車尾的主動式空氣力學套件,可根據駕駛條件進行調整。而鍛造輪圈的剖面設計則令人聯想到源自Scuderia Ferrari法拉利車隊F1賽車的輪圈幾何造型。
SF90 Spider的設計重點在於確保其承襲SF90 Stradale標誌性的造型風格。在Ferrari Styling Centre法拉利設計中心的鬼斧神工下,車頂區域與整車完美整合,呈現渾然一體的視覺美感。更令人讚歎的是,車尾設計也兼顧了可折疊式硬頂敞篷機構及其收納空間,讓人能輕易透過引擎蓋一窺V8渦輪增壓引擎之美。無論在開篷或關篷狀態下,V8引擎都是車輛數一數二的亮點,盡顯紅鬃烈馬的卓然風姿。
內裝設計上延續從賽道衍生的駕駛理念:「眼觀路面,手握方向盤」,並成為人體工學設計及內裝風格的主要準則。在此理念之下,SF90 Spider採用了全新HMI人機交互介面,其中包括採用觸控式螢幕的全新方向盤,讓駕駛者雙手無需離開方向盤即可隨時掌控各項功能。全數位化的中央儀錶板採用16英寸曲面高解析度螢幕,可透過方向盤上的按鍵進行控制。
此外,變速箱的控制鍵則採用源自躍馬品牌經典的手排變速箱設計為靈感,打造出新世代設計語彙的格柵式自排變速箱控制鍵。
延續躍馬敞篷跑車的精髓,SF90 Spider採用可折疊式硬頂敞篷結構,關篷時可確保最佳隔音及保護性,即使車輛處於高速行駛狀態下,敞篷亦不會產生變形,提供出色的乘坐空間及駕乘舒適性。可折疊式硬頂敞篷採用緊湊、俐落、輕盈的設計,僅14秒便可完成開啟或關閉,在行進過程中亦可輕鬆作動。
Ferrari法拉利可折疊式硬頂敞篷的成功關鍵在於收起時僅占用100升的空間,而傳統硬頂收起則需要150升至200升空間。而全新可折疊式硬頂敞篷採用鋁質結構,與傳統硬頂敞篷相比減輕約40公斤。即便在車輛高速行駛且敞篷處於開啟的情況下,可調節的電動後車窗亦可確保出色的乘坐舒適性。
此外,SF90 Spider還為追求極速的駕駛者提供專屬升級配備,如同SF90 Stradale一樣,Assetto Fiorano車型提供一系列性能升級,明顯與標準版車型做出區別,尤其是基於Ferrari法拉利GT賽事經驗打造的Multimatic避震器。除此之外,透過高性能材質(碳纖維材料及鈦金材料)的應用,車身重量大幅減輕21公斤,並配備碳纖維後擾流板以及為提升在賽道乾燥路面表現而特別設計的米其林Pilot Sport Cup二代輪胎,該款胎面質地更加柔軟且表面溝槽更少。
此外,Assetto Fiorano車型也提供選配雙色車身塗裝,充分彰顯其非凡的賽道性能。
#Ferrari法拉利七年原廠維護計畫
Ferrari法拉利七年原廠維護計畫是躍馬品牌獨有的一項客戶專屬服務。Ferrari法拉利從安全、性能與可靠性的最高表準來維護車輛。可說是汽車產業首次在全球提供如此大規模的售後服務,充分展現Ferrari法拉利為讓廣大客戶能高枕無憂的享受駕駛樂趣所投入的大量心血。
此七年原廠維護計畫包含2019年2月1日後出廠的躍馬車型,並經由受訓於馬拉內羅Ferrari Training Centre法拉利培訓中心的專業服務團隊,採用現代最先進的檢修儀器進行每年度的檢查與保養。
除此之外,Ferrari法拉利更提供每20,000公里一次或每兩年一次的免費保養(包含車輛檢測、機油及機油濾清器、煞車油、灰塵/花粉濾清器、空氣濾清器),進一步拓展Ferrari法拉利的售後服務,以滿足每位車主的需求,並維持每一台Ferrari法拉利的最佳性能和卓越品質。
#售價 Ferrari SF90 Spider
臺灣基本車價NTD$26,250,000
#Ferrari #FerrariTaiwan
#SF90spider #台灣蒙地拿
米其林公路車 外胎 在 捷安特公路車附的米其林胎品質如何??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請問捷安特公路車附的米其林外胎品質如何??我現在換正新路王,原本兩條新的米其林外胎放著也是放著想送給車友,他的車是RB660...一般騎,沒在競賽這胎很 ... ... <看更多>
米其林公路車 外胎 在 高端公路自行车开口外胎推荐,马牌四季胎,米其林pro4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高端公路自行车开口 外胎 推荐,马牌四季胎, 米其林 pro4,维多利亚Rubino pro。 ... 公路車 │ 公路車 換 外胎 │ 外胎 的重要性│23C25C選擇│車魂不滅│KJ Let's ... ... <看更多>
米其林公路車 外胎 在 [問題] 公路車外胎求推薦~ GP4000S? PRO4? - 看板bicycl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原PO騎的是FUJI RBX 1.0 公路車 (2010年式,2012年7月購入)
今天爬了趟五分山,回程時在離家3KM的地方破胎了(只是稍微尖一點的石頭)!!
翻了座墊包,帶了內胎,但卻忘了帶補胎棒! 囧rz
最後只好請家人開車來載! :(
算了算,當初買車時的外胎騎到現在應該也有3000~4000KM以上! 輪胎中間都磨平了!
上禮拜騎北宜破了一次,今天騎五分山又破了一次! 似乎是該換外胎了! :(
回到家後看了一下..才發現原廠配的是馬牌 Ultra sport (練習胎?)
現在想換外胎...爬了文..鎖定了3款!!
(備註:因為我家在石碇的山上! 所以騎山路居多! XD )
1. Vittoria OPEN CORSA EVO CX II
缺點:非常不耐磨!
2. 馬牌 GP4000S
特性:胎邊會脫毛? (會影響安全性嗎?)
3. 米其林 PRO4
特性:胎邊會有裂痕? (一樣是安全性的問題?)
爬完文以後發現,我喜歡的每一款胎都有點小缺點! :(
不知道各位車友們有沒有其他的推薦呢?
主要訴求依序為:
(1) 重量220克左右或以下!
(2) 防刺功能好一點(我補胎技術非常爛) & 雨天抓地力佳!
(3) 稍微耐磨一點(>3000km)
以上...麻煩大家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231.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