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閱讀之2*** (有中文版)
蕭邦的小夜曲轉成DNA編碼,竟然神似DNA聚合酶的結構,難道生命的密碼是像編曲一樣譜出來的嗎?
如果想要對DNA,RNA,和基因有一些認識可是又擔心太多專有名詞的障礙,這本科普書籍會是非常好的選擇。作者其實是很有深度了解的科學作者,卻用幽默的筆觸和絕妙的比喻讓我邊讀邊笑。開宗明義他就說到自己和基因有一種特別的緣份,畢竟他的爸爸叫做 Gene ,媽媽叫做 Jean (兩個名字跟英文的“基因” 讀法一樣),所以去研究基因也是他的宿命吧!
書本的前半部,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說明基因與DNA的科學發展史。這當中真是各路人馬都有,只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不受主流影響的新觀點,加上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就成就出許多科學發現的進展。當中除了正常的科學家,也有瘋狂的科學家 (會想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實驗,而當事人卻又著迷不已)。當中有不少斜槓科學家,如修道院中聚精會神種豌豆的孟德爾 (立刻想起國中生物,顯性隱性基因那一章),還有出道時被冠上男性名字,熱愛做實驗的美國修女。因著時代的背景,因著每個人顯明古怪的個性,也因著人性當中的爭競和忌妒,讓整個發展史顯得超級戲劇性。也讓人讚嘆這些時而合作,時而的敵對,時而在群組中互相攻擊的科學家們,不知不覺讓科學新發現一步一步的揭開來了。
另外,有許多的篇章在描述基因對人類的影響。不管是個人健康,個人的怪癖,群體的行為,文化藝術與歷史,甚至是人類在地球上為什麼能繼續生存,都一再看到這個生命的密碼所扮演的角色。書名所指的小提琴家就是帕格尼尼,他有著異於常人的大手,軟Q的關節和靈活的手指,讓他可以演奏出一些很變態的小提琴技巧。科學家們推測他的DNA所造成膠原蛋白不足,雖然給了他演奏上的優勢,卻讓他一生苦於各種疾病。當人們越來越明白DNA對我們的影響時,也開始有人對過去的名人DNA有興趣研究。不管是近代名人(愛因斯坦的大腦到底有什麼不同才會這麼聰明?)或是古代的木乃伊,幾乎都沒有逃過這樣的好奇心。甚至是一些虛構人物也被抓出來診斷 (研究者信誓旦旦的說福爾摩斯有亞斯伯格症,而黑武士應該是遺傳了邊緣人格障礙?)
當DNA被解碼出來之後,人們也發現這麼長一串編碼要怎麼解讀才是重點,這也是個持續在探索的謎。還有近年來關於表徵基因 (epigenetics, 外在因素造成的基因變化)的看法,好像看到人體雖然染色體數目少,但因著表徵基因給予不同的指令而如此多元 (有點像是類似的手機硬體,可以讓不同軟體定義的APP程式在上面做各種不同的事)。
讀完這本有趣的書,看見DNA的編碼,從我們還在母腹中就編織著關於我們這個人的特質,一直到成長之後的影響,深覺得每一個人的受造是如此奇妙可畏。不要小看你在這世上的獨一無二,也要好保守手這個獨一無二的身體健康喔!
全文與相關文章和中文版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violinists-thumb/
#TheViolinistsThumb #SamKean #DNA #Genes #小提琴家的大拇指 #科普 #基因
篇章結構中文 在 台媽日爸樂共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學三語 兩年紀念~中文篇
好快,一轉眼寶寶就升上大班,明年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去年武漢肺癌爆發的這一整年,除了幼稚園停課一個多月之外,我們也多次視情況安排他自主停課避免感染。雖然實際上幼稚園的日數不多,台媽依舊每天固定帶著寶寶讀中文、日文、英文,學習的腳步從沒停過。
中文聽讀寫進步神速
自從兩年前幫他訂 #功文國語自學方案 後,寶寶從運筆教材開始扎扎實實地練習,目前已經寫到約是小學一年級程度(A),不只能夠讀短篇文章,也開始書寫國字。
他的升級的速度不算快(台媽也不求快),主要是因為去年寫完2A的舊教材後,又讓他從4A的新教材複習,等於是新舊版都寫過了。雖然多花了半年的時間,但回過頭來看,台媽倒覺得這為寶寶打好了基礎,且新版教材內容有趣,增加了他學習的興趣,使他現在寫難度較高的等級時,更能專注在文章的內容上。
在書寫國字上寶寶進步很多。台媽偶爾會把寶寶寫完的功文教材拿給Tomo爸看分享教學進度,從他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都會驚訝不已,因為許多寶寶會寫的國字,已經是日本小學中高年級甚至中學的程度。
雖說日本的小學生六年總共要學1000多個漢字,台灣光是小學一年級就要已經學300~400字,小學六年也有近3000字,不只量和難度都遠遠超過。不過台灣是以國字為主,和日語平片假名、漢字並存(且漢字讀音繁雜)的文化無法類比,而且漢字只是一種溝通工具,不見得學越多就是越好,但一個五歲兒能學到這個程度,依然讓我們對他的潛力感到驚艷。
困難點:表達能力仍待加強
如果把中文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那寶寶說的部分是最弱的。環境是主要的因素,寶寶絕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以日文溝通,因為疫情的關係也沒辦法回台灣,即便台媽平常盡量鼓勵他說中文,憑一己之力仍覺得力有未逮。
但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覺得他並不是不會,只是還不習慣中文的「語感」,目前只能幫他多累積詞彙量、提高閱讀能力、鼓勵他慢慢說。台媽覺得,如果把語言能力形容成是一台電腦,那你必須先幫它準備好軟硬體(各種語文基礎),等有一天他想打開來用,電腦才能跑得動,我也期待有機會回台灣能為他打開中文的開關。
另外,許多媽媽有問我:中日漢字在寫法、筆順還是有些許差異,寶寶怎麼適應?在這方面我給他很大的空間,我大多會從漢字的象形意義、結構來引導他,對筆順則沒有太著重(寫對會鼓勵、寫錯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他問我為甚麼兩邊的漢字不一樣時,我會安慰他那只是不同國家的人寫字的習慣不同,沒有對錯,最重要的是了解字的意思。
我不確定他能理解多少,不過他會自己觀察當中的原則,像是日文漢字的草字頭是中間連在一起,中文則是分開等,所以還算是無痛銜接。(台媽覺得這些小地方真的都無關緊要,一點都不想為此給孩子壓力)
#臺灣Kumon函授教育
------------
寶寶的三語學習紀錄越寫越長,為怕大家讀長文讀到頭昏眼花,希望大家不介意我分篇章,改天再介紹日文和英文。
我們的學習紀錄:
【在國外想讓孩子學好中文?你其實有另一個選擇!】(價錢和入會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台媽日爸樂共讀/在國外想讓孩子學好中文你其實有另一個選擇/2011137115857423/
【自學中文第三個月】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069405350030599
【自學中文半年~我們的奮鬥史】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122377288066738
【功文自學方案不適合你的理由】(自學中文滿一週年)https://www.facebook.com/1599919460312526/posts/2263419220629210/
【在家就能學習!】武漢疫情蔓延時爸媽們可以運用的 #日本通信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258081421162990
【自學中文一年半後】
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430384530599344
篇章結構中文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道越亂,越要好好讀書。」好些年前,一位前輩曾經對我說過這話。
讀了,也會寫一些有關書的介紹文章,然後幸運地獲得刊登機會。之後嘛,我就在這平台再放出,獻醜了。
=======================
【談自由前,不如先認識審查】
「記者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己成為新聞的主角。」過去一年,這句說話的出場頻率之高,相信不用多說,而我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記者將會繼續以「主角」的身份來參與新聞,正如「新聞自由」四字也會繼續「老是常出現」一樣。然而,要了解何謂新聞自由,或許要先去了解新聞審查,只因缺少了對後者的認知,我們根本無從得知甚麼是真正的新聞自由。
在地的新聞分析
必須承認,雖然新聞行業是源遠流長而且普世皆有,但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為各地的新聞定下了不同指標,根本不可能有一套理論框架能將全球的新聞業景況解讀通透,所以,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新聞業,最理想的讀物是源自該地的新聞分析。正因如此,《香港新聞審查日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一書,就更不能為所有想了解香港新聞業的人所錯過。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的作者乃是擁有逾二十五年傳媒行業經驗的區家麟博士,而此書亦是根據其博士論文所編修而成,研究的題目,正是香港新聞界中的「結構性審查」。但與學術論文不同,此書經編修後,縮減了理論框架的篇幅,但加入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例子,配合行內人士的經驗分享,足以將香港新聞行業中的審查情況,翔實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審查已成日常
此書主要分成五個篇章:「破」、「立」、「案例」、「逆流」和「結語」,其中最值得細讀的,尤數「破」和「立」兩篇。
顧名思義,「破」篇的用意在於打破,破的就是「專業」、「客觀」、「中立」等被奉若圭臬的迷思。作者在書中臚列例子,講明以上這些迷思如何被借用、成為審查的幫兇,就如在報道具爭議性的內容時,找來正反兩邊的聲音卻不加以推敲或佐證,將「客觀」約化成形式而不是宗旨;又例如媒體老闆以操控資源來決定不同材料能成為新聞的機會,「專業」看似存在,但已被閹割。至於全書重點的「立」篇,則以二十個概念勾劃出審查如日復一日、光明正大地發生在你我眼前,當中既有與新聞規範相關的「假平衡」、「信官話」,亦有關係到文化認知的「常規生產」、「擁抱平庸」,更有與機構管控連上關係的「陰乾」、「調兵遣將」,綜合起來,就能將已成日常的新聞審查抽絲剝繭,還原真象。
假如要我為《香港新聞審查日常》歸類,它必定會被納入「工具書」的行列——因為審查必然存在,只是程度之別,亦根本沒有人能輕易將其消滅。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工具裝備自己,好好辨清審查的真面目以及當中涉及的手段,而這本理論與實例並存的讀物,就能用作顯微鏡,讓我們能讀懂新聞,也看清在巨大審查陰影下,那若隱若現的自由。
原刊於《藝文青》2021年1月號
=======================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作者︰區家麟
出版: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年7月
圖片:取自區家麟博士的博客
篇章結構中文 在 新制學測篇章結構| 你是不是搞不懂篇章結構 來我教你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08課綱#學測英文# 篇章結構 新課綱上路新增【 篇章結構 】題型但其實...做 篇章結構 只需要讀3句就好❗不需要通讀全文❗利用兩大關係技巧解題❗我的【學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