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的迷思】補充
延伸上一篇主題,其實想起多年前就有看過類似的文章,所以把它找出來,現在再看依然覺得滿有趣的,當然有更新的資訊我們也持續關心摟。
Fascia Myths and Fascia Facts
https://jennirawlingsblog.com/…/fascia-myths-and-fascia-fac…
#筋膜的迷思與事實 – 簡單摘要
#迷思1 按摩球等按摩工具可以破壞筋膜的沾黏,結節跟疤痕組織
看來不是。組織的改變其實是來自於神經系統的作用。
參考文章就是來自於筋膜大師 Robert Schleip。
Robert Schleip, “Fascial plasticity – a new neurobiological explanation: Part 1”
Fascia and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ppear to be intimately connected. A change in attitude in myofascial practitioners from a mechanical perspective toward an inclusion of the self-regulatory dynamic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s suggested.
#迷思2 我們身體感到疼痛是因為筋膜有沾黏,結節跟疤痕組織
不一定。疼痛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說它是來自中樞神經的輸出,而不是周邊組織的輸入,所以有沾黏跟疼痛不是完全可以一對一相連的。
#迷思3 我們組織會缺水,所以滾滾筒可以讓它重新充水
這邊作者是打一個問號,原因是她當時無法發現一個可以讓她相信的強烈證據。她也提出如果按壓就可以補水,那我們常坐在椅子上所以臀肌就會很有水分嗎?
另一個思考的點是,多少的程度算有,作用時間多久?
我手邊有一個實驗資料,Klingler在2004年的發表。
把組織做6%的伸展長達15分鐘,發現在伸展結束後,重量減少了11%(可能來自脫水),再過30分鐘,只減少0.3%,過一個小時,0%(原本重量),但在3小時後增加了3.6%(水化與更新)。
似乎是一個水合的證據,但是回到實務上,一般人的操作不會長達3小時,所以這也是一個大家可以持續關心的方向。
#回到實務(來自原文的連結影片)
Mobility Myths with Dr. Quinn Henoch | Foam Rolling | JTSstrength.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hkcq_1D1M&feature=emb_logo
簡單摘要
藉由外力改變筋膜的實驗是從動物開始,而且是用人類體型使用的工具。然而後續發現同樣的實驗作用在人體上,大概要有數千磅的力量才足夠產生1%的的撕裂,所以看來不是短時間的結構改變造成放鬆效果。
但為何我們使用滾筒卻真實有效?原因是來自於神經生理的反應。
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反正有用就好,幹嘛要探究原理?
因為我們知道原理,才能夠正確有效的應用。
作者說常在健身房看到很多人花了20,30甚至45分鐘滾滾筒(這是影片作者三年多前的觀察),從頭到腳,這看來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因為某個部位短暫的改變會因為你在滾其他地方的時候又回到原點,這時候你又必須再做一次。
所以如果你知道原理了,也許你會使用20-30秒去滾滾筒,然後接著馬上進行輕負重訓練,再回來滾滾筒,再增加重量,等等。
#結論
科學研究日新月異,如果大家有看過一個關於飲食的影片就會懂了。
This Is Why Eating Healthy Is Hard (Time Travel Dietici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a-WVg1SsA
曾經的真理教條,很可能很快就會被新的研究推翻,但我們並不會因為這樣就逃避追求真理跟討論,相對的應該是保持著一個開放的心去學習,實驗的精神去驗證。
最後附上Wiki上關於科學的解釋:
科學(詞源為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是一種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它積累和組織並可檢驗有關於宇宙的解釋和預測。
科學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這有別於空泛的哲學。
科學也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
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
#Xinyoga #芯瑜伽 #anatomy #fascia #yoga #yogi #kensyogalife
筋膜的迷思與事實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筋膜的迷思】補充
延伸上一篇主題,其實想起多年前就有看過類似的文章,所以把它找出來,現在再看依然覺得滿有趣的,當然有更新的資訊我們也持續關心摟。
Fascia Myths and Fascia Facts
https://jennirawlingsblog.com/blog/fascia-myths-and-fascia-facts
#筋膜的迷思與事實 – 簡單摘要
#迷思1 按摩球等按摩工具可以破壞筋膜的沾黏,結節跟疤痕組織
看來不是。組織的改變其實是來自於神經系統的作用。
參考文章就是來自於筋膜大師 Robert Schleip。
Robert Schleip, “Fascial plasticity – a new neurobiological explanation: Part 1”
Fascia and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ppear to be intimately connected. A change in attitude in myofascial practitioners from a mechanical perspective toward an inclusion of the self-regulatory dynamic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s suggested.
#迷思2 我們身體感到疼痛是因為筋膜有沾黏,結節跟疤痕組織
不一定。疼痛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說它是來自中樞神經的輸出,而不是周邊組織的輸入,所以有沾黏跟疼痛不是完全可以一對一相連的。
#迷思3 我們組織會缺水,所以滾滾筒可以讓它重新充水
這邊作者是打一個問號,原因是她當時無法發現一個可以讓她相信的強烈證據。她也提出如果按壓就可以補水,那我們常坐在椅子上所以臀肌就會很有水分嗎?
另一個思考的點是,多少的程度算有,作用時間多久?
我手邊有一個實驗資料,Klingler在2004年的發表。
把組織做6%的伸展長達15分鐘,發現在伸展結束後,重量減少了11%(可能來自脫水),再過30分鐘,只減少0.3%,過一個小時,0%(原本重量),但在3小時後增加了3.6%(水化與更新)。
似乎是一個水合的證據,但是回到實務上,一般人的操作不會長達3小時,所以這也是一個大家可以持續關心的方向。
#回到實務(來自原文的連結影片)
Mobility Myths with Dr. Quinn Henoch | Foam Rolling | JTSstrength.c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hkcq_1D1M&feature=emb_logo
簡單摘要
藉由外力改變筋膜的實驗是從動物開始,而且是用人類體型使用的工具。然而後續發現同樣的實驗作用在人體上,大概要有數千磅的力量才足夠產生1%的的撕裂,所以看來不是短時間的結構改變造成放鬆效果。
但為何我們使用滾筒卻真實有效?原因是來自於神經生理的反應。
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反正有用就好,幹嘛要探究原理?
因為我們知道原理,才能夠正確有效的應用。
作者說常在健身房看到很多人花了20,30甚至45分鐘滾滾筒(這是影片作者三年多前的觀察),從頭到腳,這看來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因為某個部位短暫的改變會因為你在滾其他地方的時候又回到原點,這時候你又必須再做一次。
所以如果你知道原理了,也許你會使用20-30秒去滾滾筒,然後接著馬上進行輕負重訓練,再回來滾滾筒,再增加重量,等等。
#結論
科學研究日新月異,如果大家有看過一個關於飲食的影片就會懂了。
This Is Why Eating Healthy Is Hard (Time Travel Dietici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a-WVg1SsA
曾經的真理教條,很可能很快就會被新的研究推翻,但我們並不會因為這樣就逃避追求真理跟討論,相對的應該是保持著一個開放的心去學習,實驗的精神去驗證。
最後附上Wiki上關於科學的解釋:
科學(詞源為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是一種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它積累和組織並可檢驗有關於宇宙的解釋和預測。
科學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這有別於空泛的哲學。
科學也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地不斷接近真理。
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
#Xinyoga #芯瑜伽 #anatomy #fascia #yoga #yogi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