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Dupont將新的藝術主題系列獻給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此系列採英國作家普華.李頓(Edward Bulwer-Lytton,1839年)的一句經典名言: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a sword”
(譯:文勝於武;筆勝於劍;筆誅勝於劍伐;筆端千鈞力,刀槍也難敵)。
全球限量1564支 (1564年為莎士比亞的受洗日)
更多介紹與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qdK41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馬米高 Michael MM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做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好相信,愛可以戰勝一切!對方幾bak chi都好,慢慢講,終有一日佢會明我講咩架!(如果我個刻仲未死?) #最後一句係我嘅肺腑之言 #筆誅勝於劍伐 #逃犯條例 Like my Facebook: https://fb.com/mamaigo Follow My Instagr...
「筆誅勝於劍」的推薦目錄: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馬米高 MMG English 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馬米高 Michael MM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從「媒體殺人」事件看新聞公害 盧世祥- 看板media-chaos 的評價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豐原行- 【筆誅勝於劍伐】—法國S.T. DUPONT SWORD書寫筆 ... 的評價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筆誅勝於劍伐 的評價
- 關於筆誅勝於劍 在 向執 律師"學習"英文(點寫一封似樣既公開信)|英該咁講 的評價
筆誅勝於劍 在 小品雅集 鋼筆文具專賣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國 S.T. DUPONT 都彭 Line D 2020 SHAKESPEARE LIMITED EDITION-The Sword 莎士比亞 限量 14K 鋼筆]
S.T. Dupont將新的藝術主題系列獻給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及其筆跡,打造 “the Sword”(譯:劍) 一個完美的系列主題。
此系列採英國作家普華.李頓(Edward Bulwer-Lytton,1839年)的一句經典名言: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a sword”(譯:文勝於武;筆勝於劍;筆誅勝於劍伐;筆端千鈞力,刀槍也難敵)。
述說了筆的力量,不僅表達了文字的力量,也表達了作家的力量,並為書寫工具帶來了強大的靈魂。
此系列中每支筆的筆夾都經過專門設計,就像劍一樣,帶有“ D”字形手柄。
丹麥王子哈姆雷特,也是一個悲劇的名稱,於1598年至1601年之間首次出現。
劇情始於王子親眼看到其父親丹麥國王的幽靈,並以復仇和死亡為主題。
在該劇中,莎士比亞像不可避免般呈現了死亡,並以弄臣約瑞克(Yorick)的頭骨來呈現之。
這個具有像徵意義的頭骨貫穿著整個限量系列。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筆跡被複製在每支筆的筆蓋上,以富麗堂皇的天然漆呈現,上頭加以閃亮的塵粉裝飾。
黃金潤飾的約瑞克(Yorick)骷髏頭在筆蓋頂部。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簽名則是以棕色天然漆呈現於筆身。
官網:https://bit.ly/3dAeWA4
蝦皮:https://bit.ly/3apYAbb
露天:https://bit.ly/2WMWYEo
奇摩:https://bit.ly/2QRtaTs
PChome商店街:https://bit.ly/3dzuio9
歡迎詢問_
筆誅勝於劍 在 馬米高 MMG English 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探討防暴警的“Brian Problem”
YouTube HD 👉youtu.be/20lMcj1ckQY
要做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好相信:愛可以戰勝一切❤️
對方幾bak chi都好 慢慢講🤝
終有一日佢會明我講咩架!(如果個刻我仲未死🤕)
#最後一句係我嘅肺腑之言 #筆誅勝於劍
#逃犯條例 你要學到的重要事情 👉facebook.com/mamaigo/videos/1289814491165732/
Subscribe to My YouTube: youtube.com/MichaelMMG
Follow My Instagram: instagram.com/mamaigo
筆誅勝於劍 在 馬米高 Michael MM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要做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好相信,愛可以戰勝一切!對方幾bak chi都好,慢慢講,終有一日佢會明我講咩架!(如果我個刻仲未死?)
#最後一句係我嘅肺腑之言 #筆誅勝於劍伐 #逃犯條例
Like my Facebook: https://fb.com/mamaigo
Follow My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amaigo
筆誅勝於劍 在 豐原行- 【筆誅勝於劍伐】—法國S.T. DUPONT SWORD書寫筆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另外S.T. Dupont 亦推出了Sword Hippocrates系列,向希臘哲學家和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致敬。此系列選用黑色漆面及黃金潤飾,筆夾下方的漆面上刻有一尾蛇, ... ... <看更多>
筆誅勝於劍 在 筆誅勝於劍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看更多>
筆誅勝於劍 在 從「媒體殺人」事件看新聞公害 盧世祥- 看板media-chao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12/today-s1.htm
《星期專論》從「媒體殺人」事件看新聞公害
盧世祥
解嚴之後,台灣的新聞媒體取得充分自由,卻未能專業自律而致公信淪喪,許多人因此
把媒體視為社會亂源之一。一年前,美國《洛杉磯時報》把台灣媒體的角色變化,形容
為「哈巴狗變瘋狗」;哈巴狗是威權體制的幫兇幫閒,瘋狗則為民主時代不知新聞倫理
為何物的社會公害。
聳動煽情 媒體無視社會後果
社會亂源或公害,指的是台灣媒體取得「亞洲少見的新聞自由」(無疆界記者組織評語
)之後,未能善盡報導事實的責任,反而常為求售而極盡聳動煽情之能事,無視社會後
果。對有些負責人來說,媒體是賺錢的工具,會下蛋的雞;問題在於雞蛋歸其私人享有
,雞屎卻交由社會承擔。最近,媒體再被指為殺人者,然而,儘管寶貴的生命已經斷送
,新聞界及台灣社會對此卻彷彿依舊無動於衷。
所謂「媒體殺人」事件,是台中一位張姓老師,與十三歲的國中女弟子發生師生戀,被
依妨害性自主罪嫌起訴。張老師面對官司及責難,曾向記者表明若媒體毫無保留曝光,
將走上絕路。三月二日,《蘋果日報》以「包養十三歲女/師生戀上床」為題,圖文大
肆渲染此事;次日,電視跟進,張老師上吊自殺,遺有妻小;家人及同事對此憤憤不平
,大罵「媒體殺人」。
這是今年以來已知的第二樁「媒體殺人」事件。一月中旬,台北一位徐姓大學生因在捷
運強吻國中女生,被送法辦。同樣也是《蘋果日報》,報導時宣稱「可能會面臨最重十
年的牢獄之災」,電視又跟進強力播送,大學生第二天上吊自盡。
廢出版法 導致行政機關漠視
按新聞倫理,自殺事件不宜以頭條新聞處理,自殺原因亦不能過度簡化。上述兩事件,
當事人自殺也許難以絕對論斷「媒體殺人」,但從時間及因果關係來看,渲染的新聞炒
作無疑是逼使當事人走上絕路的關鍵,而且媒體製造的壓力,絕非只是「壓垮駱駝最後
一根稻草」那般輕微。「筆誅勝於劍伐」的西方諺語,原用於形容文字力量勝於刀劍;
極諷刺地,台灣有些新聞工作者卻把此一名言印證在輿論壓力置人於死地,兇殘猶甚於
刀劍。
台中張老師自殺之後,據報導,地方單位曾向行政院新聞局請示,新聞局回以媒體作為
屬於自律範圍,除非張老師或學生家人提起告訴,政府「不會干涉」。如果此一報導屬
實,新聞局的說法大有問題。按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規定,行政機關對於出現足以識別未
成年受害人身分資訊的媒體,自有處分權。另一方面,新聞局對於平面媒體似乎事不關
己、無可奈何的態度,其實是一九九九年輕率廢止出版法的後遺症。現今一般人,若成
為報導不實新聞報導受害人,或牽涉案件先遭平面媒體審判,當事新聞機構事後如拒不
更正澄清,受害人除非提出法律訴訟,相關媒體及主管機關都可以相應不理,個人第二
生命的名譽往往因此毀於不負責任的新聞報導。
不論毀人名節或逼人走上絕路,其間應該譴責的新聞炒作模式,大都由八卦媒體率先以
「人咬狗」的聳動手法製作;激情、偏頗、武斷是其特色,準確及平衡的新聞基本原則
見棄。我們社會過多的電視新聞台常扮演進一步渲染或推波助瀾的角色,在跟進報導時
並未善盡查證之責,不但真相不明不白,即令子虛烏有,打著「兩造並陳」、平衡報導
或當事人否認,新聞仍照炒不輟。上述「媒體殺人」兩案,當事人都在電視新聞全天候
播放之後結束人生,足以凸顯電視台幫兇危害之大,不亞於始作俑者。
縱容旁觀 社會勢必整體受害
這些媒體的炒作新聞,進而形成社會公害,不但事後仍我行我素,如果社會反彈或壓力
大一點,它們也會拿出「自律」做擋箭牌,自欺欺人、虛應故事一番。最具體的例子,
莫過於去年七月衛星電視頻道換照,新聞局要求新聞台成立自律組織、訂立自律公約,
並且每星期製播自評節目。當時即有媒體觀察者不以為然,強調處當前惡質競爭的電視
環境,新聞自律只對心存禮義的從業員適用,於廉恥蕩然者毫無效力。果然,電視新聞
台自律組織、公約,甚至諮詢委員會後來都出現了。然而,社會只是因此多了另一個新
聞評議會,多出一張形同具文的公約及敷衍了事的節目,從電視台在上述「媒體殺人」
事件的表現,有些媒體不惜把閱報(收視)率建立在犧牲人命之上,顯然許多關心媒體
改革者只是白忙一場。
由於有些媒體的胡作非為,整體社會受害甚大。以所謂「媒體殺人」事件為例,社會平
白喪失兩條人命,未成年受害人身分曝光,更嚴重的,媒體未審先判,證明當事人有罪
之前先假定其無罪的「無罪推定」原則被推翻,而法有明文的偵查不公開亦未被遵守。
這些堪稱法治文明社會基本的底線,遭到不知自律為何物的媒體一再踐踏,台灣社會若
仍視若無睹,麻木不仁,明天受害的當不只張老師或徐同學等個別案件的當事人,而是
社會整體。
事實上,有些媒體的確正在嚴重打擊台灣。「媒體殺人」凸顯社會新聞問題冰山之一角
,經濟面唱衰台灣,文化面仇視本土或主體意識,政治面則對中國敵我不分,媒體乖離
旁觀者角色,悖離專業倫理,扭曲社會基本價值的事例罄竹難書。媒體現狀若不改變,
台灣勢必受到更大的傷害。所幸在「媒體殺人」事件中,仍有尤英夫律師挺身而出,願
組律師團協助當事人透過法律途徑控告媒體。關心台灣前景的人,不容坐視「第四權」
繼續胡為;在意記者榮譽的從業員,亦不應任由媒體如此沉淪。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
https://blog.yam.com/weichen/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37.165
※ 編輯: wetteland 來自: 218.165.137.165 (03/12 09: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