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熊御宇拍攝分享他收藏的高速公路回數票證與繳費證明單,你有關於高速公路收費的回憶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臺灣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國道1號)在1974年7月29日通車(三重交流道-內壢交流道路段),其於興建時即規劃為收費公路,並採取主線栅欄式人工(計次)收費方式,在1974年7月30日啟用第一個(泰山)收費站,開始向用路人收費。
1983年2月推出不找零車道,1996年12月推出回數票專用車道,平均讓每部車輛持用回數票繳費過站的時間縮短為約3.7秒,每車道每小時可通過900餘輛,雖已至人工收費作業效率之極限,但仍無法滿足更優質收費效率之需求。
另在計次收費時代,高速公路全路網合計設有23處人工(計次)收費站:
國道1號有11處收費站(汐止、泰山、楊梅、造橋、月眉、后里、員林、斗南、新營、新市、岡山)
國道3號有11處收費站(七堵、樹林、龍潭、後龍、大甲、名間、古坑、白河、善化、田寮、竹田)
國道5號有1處收費站(頭城)
車輛過站時由收費員依車種不同收取不同費率之通行費,此種過站計次收費方式,常受限於土地取得、道路線形等問題,致使各個收費站之距離不一;且因收費站多設置於郊區,使得高達65%的行駛高速公路都會區路段之用路人均未過站繳費,而其餘35%之中長程旅次則會經過收費站繳費,如此並不符合公平付費原則,導致既有計次收費制度遭到用路人的挑戰。
唯有提升轉換實施結合電子、電腦與通訊等新科技技術之自動化電子收費,方能突破達到無須停車、無現金之收費服務。
為落實付費公平性及一致性,以回應用路人之期待,避免收費制度瓦解,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開始規劃將計次收費轉換為計程收費,並為減少收費人力及收費站之用地,研議導入電子收費(ETC)替代人工收費,並藉由自動化收費提升高速公路收費效率。
另為順利推動及提升行政效率考量,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於2003年以BOT方式推動電子收費(ETC),提出「徵求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委託民間廠商建置及經營電子收費(ETC)系統,欲借重民營公司創意及效率,加速整體計畫推動。
電子收費屬於新的繳費方式,為使民眾逐漸接受及適應,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規劃採兩階段方式轉換,於2006年2月先導入計次電子收費與人工收費併行,使用路人逐漸了解新的繳費模式,等到ETC利用率上升及民眾逐漸熟悉電子收費後,再於2013年12月30日將「計費方式」由固定費率之計次收費,無縫轉換為按行駛里程計費之計程電子收費,前後以10年時間推動電子收費政策與溝通,成功達成「走多少、付多少」之公平付費理念。
高速公路收費大事紀:
1974年7月30日,泰山收費站配合三重中壢段通車開始收費,為第一個開始收費的收費站,除現金外並收回數票,費率小型車15元、大貨車20元、大客車及拖車30元。
1978年10月31日,國道1號全線通車。
1981年6月1日,啟用軍用、郵用票證。
1981年7月26日,首次調整費率小型車25元、大貨車30元、大客車及拖車40元。
1982年8月,實施購買百張本回數票95折優惠措施。
1989年9月1日,全線設置小型車不找零錢車道。
1991年9月1日,再次調整費率,小型車40元、大貨車及大客車50元、聯結車65元。
1996年12月1日,全面實施回數票專用車道。
1998年1月,汐止收費站實施南下免收費。
2000年10月,七堵收費站北上單向開始收費。
2004年5月,榮獲行政院頒發「績效卓著」獎牌。
2006年2月10日,啟用計次電子收費(ETC)車道,人工及電子收費併行。
2006年9月18日零時起,國道5號頭城收費站於開始收費。
2013年12月30日,計次人工及電子收費轉換為全電子計程收費,高速公路計程收費正式上路;既有的收費站全數停用,改為RFID標籤(eTag)及車牌辨識方式收費。雖然收費站隨即遭到拆除,但有3個收費站的部份站體被保留下來作紀念,分別是國道1號的泰山收費站和國道3號的大甲收費站、田寮收費站。
2015年8月31日,高速公路局榮獲國際橋梁隧道及收費公路協會(IBTTA)2015年收費系統-服務及推廣類卓越獎及首獎(Present Award)。
2017年11月3日,高速公路局榮獲財政部106年第15屆金擘獎「政府機關團隊獎-特優獎」
2018年7月17日,提供通行費繳費平信通知改寄電子帳單服務。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第18屆金擘獎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氣漸漸轉涼,也是楓葉變紅、賞楓的季節,除了奧萬大以外,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也是賞楓的好所在!
《 楓葉換美妝 阿里山遊樂區賞楓去 》
台灣的最佳賞楓期在 11月~1月 之間,然而隨著每年氣溫變化的不同,楓葉轉紅的速度不易掌控,今年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青楓、紅榨槭等植物,開始慢慢換上迷人浪漫的新裝,紅葉初變色之時,綠、黃、橘、紅交錯的景緻一點都不輸給最佳賞楓期,準備好你的相機,現在就出發。
< 賞楓秘境 報你知 >
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每年秋冬之際,園區的楓樹與各種變色葉植物紛紛轉黃變紅,繽紛美麗,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欣賞,絕佳賞楓點位於對高岳步道、祝山車站、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工作站、沼平公園、小笠原山等,另外位於台18線88~95公里處亦有紅葉盛況,都是你不可錯過的賞楓處。
< 除了賞楓還有好景觀 >
欣賞楓紅景觀之外,阿里山國家森林又樂區內處處是美景,聞名中外的鐵道、森林、日出、雲海等美景陪襯,令人賞心悅目,嘉義林管處為將遊客分流至不同景點,使遊客安全享受清靜森林浴,近年來不斷改善園區基礎設施,打造人車分道、沼平公園、詩詞步道、櫻之道(天空步道)、舟之橋等新亮點,阿里山旅客服務中心2樓還有「森生不息」阿里山生態保育展,另外,剛勇奪第14屆金擘獎優等獎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電動遊園車,也是不可錯過的新體驗,園區提供多樣遊程建議,遊客可上山林悠遊網查詢(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
< 備妥資訊再上山 >
嘉義林管處提醒遊客遊樂區位於海拔2,200公尺,日夜溫差大,請備妥禦寒衣物,並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28條第1項規定,禁止輸送犬貓及其他哺乳動物進入國家森林遊樂區,請遊客配合遵守。另搭乘甲、乙類大客車上山之遊客請先行至「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團體遊客入園分流預約系統」登錄(http://alishan.forest.gov.tw)預約。
※賞變色樹種小常識
台灣紅葉的種類很多,在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常見的變葉植物有青楓、楓香、三角楓、台灣紅榨槭、杜英、櫻花、銀杏等。葉子變色的原因受植物遺傳組成、環境因子及化學反應等因素所影響。
環境因子中光線與溫度可能成為影響的主因,當日照較短的秋天來臨,氣溫降低,葉子減少葉綠素的製造,原有葉綠素亦遭破壞,類胡蘿蔔素即佔優勢,黃葉則逐漸顯現。晚秋或入冬之際,類胡蘿蔔素逐漸分解,葉柄基部又產生離層,因醣類大量堆積的結果,強烈的日照與低溫之夜晚,醣類將被還原成為紅色的花青素,就會形成了滿是詩意的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