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真相的台灣史
清大 彭明輝
在國民黨的遮掩與扭曲下,我那一個世代的「台灣人」很難了解真正的台灣史;後來,在綠營各路人馬的遮掩與扭曲下,野百合和太陽花世代很難了解另一面的台灣史。
當我看到年輕一代對日據時期的瘋狂愛好時,心裡很悲哀:台灣人似乎永遠脫離不了「認賊作父」的史觀,永遠被愚弄,永遠感謝、崇拜剝削我們的「賊」。
當媒體與大學教授紛紛成為政黨的爪牙時,台灣人永遠只有知的權利,而沒有知的機會。
"別把日據時期浪漫化"
年輕一代紛紛想要了解被國民黨遮掩掉的歷史,而瘋狂地迷戀跟日據時代有關的故事。在海角七號等一系列「懷日」電影裡,台灣人跟日本人只剩浪漫或淒美的情感,而徹底忘記慰安婦的故事,也忘記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
但是,容我跟你講幾個很簡短的小故事。我媽在日據時代拿到新竹州(桃竹苗)國小畢業考第一名,而成為新竹州畢業生領證代表,日本人群起抗議——台灣人不是「二等國民」,而是「被殖民者」,所以不可以當日本國小畢業生的「領證代表」。
日治時代台灣的治安很好,是的。但是這故事沒講另一半。我爸在日據時代當學徒,因送貨而返店時間較晚,在街上被日本警察毫無理由地懷疑是賊,就被逮進警察局,毒打一頓到皮綻肉開,然後才開始問話,並打電話到店裡求證——台灣人是沒有基本人權的「被殖民者」。
請你記得這些事實,然後再去看看近年流行的「瘋日據」電影,看看他們多麼歪曲史實,多麼地認賊作父。我沒有要鼓勵仇日,我只希望台灣人可以客觀而完整地面對台灣的歷史。
"被浪漫化的日據史"
我很早以前就聽過社會學界與人類學界的說法:日本人比國民黨更認真地建設台灣,日據時代的台灣遠比中國更進步,日據時代的台灣有很多項目甚至比日本本國更進步。我不否認這些事件,但是很難認同這個「史觀」。
日據時代的台灣是全球熱帶流行病學最出色的地方,或許是事實,但是動機呢?我相信是因為日本處心積慮地要進犯中南半島,因此他需要研究熱帶流行病學,而「熱帶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當然不適合設在酷冷或溫帶的北海道與東京。
日據時代台灣有好幾個城市的都計規劃水準遠超過日本本土(譬如台中市)。或許這也是事實,但是原因呢?盡管日本政府從明治維新就開始積極引進西方的學術、技術與制度,但是日本民間的既得勢力一直都排斥自行流洋的學生(政府派出國考察者例外),因此很多留歐的建築師與都市規劃專家在日本本國被排擠或找不到發揮機會,只好到台灣來發揮,不是因為「愛台灣」。
"日本積極地建設台灣的農業、礦業與經濟"
是的,但是你聽說過這個俗諺嗎:「第一憨(傻),種甘蔗去給會社(株式會社)磅。」——國民黨以「肥料換穀」、「青果合作社」等手段剝削農村應得的經濟回報,其手段與日本如出一轍,甚至可以說是「以日為師」。
日本建設台灣,是把台灣當標準的殖民地去建設,目的不是「平等對待台灣人」,而是把台灣當作「香蕉共和國」一樣地供養日本,支持日本去侵略中國與東南亞——台灣是日本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我爸媽都對「外省人」心結甚深,也都常講日語,但是他們從來不曾說「日據時代我很幸福」,更從沒跟我說過「我是日本人」。我媽倒是跟我講過:她跟日據時代的老師通信(用日文),老師很得意地拿給他身邊的日本人看,並說:「你看,這是我在台灣教出來的學生。」
上面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在日本人的心裡,台灣人就不是日本人!
「日本人李登輝」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念頭。台灣人是不可能跟日本人平起平坐的,所以不可能有「日本人李登輝」,「日本人李登輝」只存在於幻想或妄想的世界,而不可能存在於現實世界,所以光復之初才會有全省同胞歡天喜地地到碼頭迎接國軍這樣的事。
" 誰在殘害當今的年輕人?"
我爸討厭外省人,因為他在法院工作的數十年內老是受到外省同事的欺負。不過,他一輩子銘記在心並每年去探候的恩人也是外省人。我外祖父原本富甲一方,卻因三七五減租而家道中落,所以我媽討厭外省人,但她也沒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外省人中有好人,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就是全新竹人敬重至今的外省人。反過來說,本省人中有漢奸與台奸,他們危害台灣之慘烈,猶遠遠超過外省人。
我爸媽曾告訴我們,今天台灣最著名的十大本省家族有哪些人是日據時代當漢奸,而得到日本政府經商的特許權,從而發跡致富;又有哪些家族在蔣氏王朝裡利用特許權來擴張財富。
外省權貴令人不恥與厭惡,「本省」權貴又好到哪裡?解嚴之後「專業退位」與「黑金政治」傳聞甚囂塵上,使得黑道勢力大舉進入農會、漁會、地方議會與國會,其危害台灣政治與經濟發展之深,至今猶深入骨髓而難以治療。
陳水扁當權期間,各種綠營的新舊權貴以「小蝦米吃大鯨魚」之姿侵佔公股銀行,趁著WTO逼迫台灣,「公營事業私有化」的過程「賤賣國產」,以及通過「股票分紅費用化」和「內線交易」的模式,進一步癱瘓台灣產業界「優勝劣敗,多元競爭」的市場機制。這些作為不但是貪污,甚至更扭曲了台灣的產業發展路徑,毒害台灣的產業體質,導致今天台灣經濟疲軟無力,全台灣人看不到未來。其為害,遠遠超過蔣氏王朝。
自從解嚴以來,綠營奸商、權貴與政治人物相互勾搭成一個權勢龐大的集團,集媒體、金融、房地產、新興科技產業於一爐,以媒體的扭曲報導、名嘴的巧辯歪曲和網軍的力量愚弄選民和無知的大學教授(包括很多形象良好的綠營教授),以便從房地產、金融、行政院國發基金的補助、扭曲的產業政策等各種手段,侵佔國產,榨乾政府的錢,更無法無天地炒作房地產。
平心而論,蔣氏王朝對台灣人的傷害是一時的,隨著他們的逝去而煙消雲散;解嚴以後綠營政治人物、教授、奸商、權貴對台灣的傷害,卻是與時俱增,禍害無窮。
今天台灣的非典就業已經高居就業者的7%,幾乎都集中在年輕人;此外,全台灣除極少數人之外都深受高房價之害。這兩條大罪,完全跟蔣氏王朝無關,全部是解嚴以後綠營政治人物與教授縱容(甚至勾結)奸商、權貴的結果。
可悲的是,許多年輕人卻誤把這些奸商、權貴、爛政治人物當作偶像,誤把殘害自己的賊人當恩人,這不也是另一種「認賊作父」?
"坦然面對自己的歷史"
柏林有猶太博物館,因為德國人願意面對醜陋的歷史;波蘭把最血腥的Auschwitz集中營改建成博物館,因為他們願意面對自己曾經既被納粹蹂躪又曾協助迫害猶太人的歷史。
人必須坦然面對自己過去所有的歷史,不被仇恨蒙蔽地面對過去所有的歷史。
然而,蔣氏王朝遮掩了一部分台灣的歷史,解嚴以後的綠營教授和媒體則以另一種手段扭曲、遮掩了台灣的另一部分歷史。
先是為了「去中國化」,而故意美化日據來醜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接著,年輕一代因為「去中國化」,竟然把一切「非中國」的東西都當作台灣史的珍貴過去,肆意美化而歪曲日據時代的事實。綠營老是把政治、文化與血統三個問題混為一談,搞到最後,年輕人根本就不認識真正的台灣和自己的血脈、文化。
絕大部分「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是漢人和平埔族(原住民)的後代,我們不該否認自己血液中的漢人成分。「撿骨」的風俗反應的是(國民黨治台以前)台灣人都自認為故鄉在中國的事實(鍾理和就曾把大陸當「原鄉」),我們也無法否認我們使用漢文,深受漢文化影響的事實(而且漢文化確實是值得我們珍惜與傳承的可貴人類文化)。
我們不該美化國民黨治台史,我們可以在政治上主張台灣獨立,卻不該因而否認我們血液中和文化中的漢元素。
我們是不該否認日本建設台灣的事實,但同樣地也不該忘記我們是被當作殖民地的事實。
一味排中、反中與去中的結果,年輕人搞不清楚自己血液與文化中的漢元素,甚至還把日據時代美化、浪漫化。這真的是我們所要的「台灣史觀」?
"被埋葬掉的「後解嚴台灣史」"
綠營為了激勵年輕一代的仇中意識,來滿足自己對外省人的仇恨,或者作為選戰中廉價地賺取選票的噁心手段,不但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許多大學教授都被愚弄而不自知,甚至甘為犬馬供人役使。
解嚴後,綠營媒體變成「本土」政治人物鞏固政治勢力的關鍵工具,他們用扭曲的報導來跟本土政治人物交換炒地皮等牟取暴利的手段;當綠營官商勾結以侵吞公營銀行、賤買國產時,他們也以扭曲的報導、以偏概全的攻擊等手段,為本土政治人物的貪污腐敗遮掩,至於換取到的是什麼利益,一般人更加難以耳聞。
當年輕世代把綠營政治人物不分賢愚不肖地當英雄崇拜時,我很心痛;當綠營大學教授跟我說:「民進黨沒有黨產,所以不會貪污」時,我更為他們的幼稚感到痛心。
一位年輕人看完我寫的「了解時事與政治人物的幾個要領:一個教案」後,義憤填膺地寫信來譴責學術界沒有盡責協助台灣大眾釐清真實的台灣史,並且欣慰地寫下幾位「有良心」的「學者」,而我卻發現這份名單裡至少有一半是「深綠教授」——這些人觀點偏頗, 只會挖藍營的瘡疤,而不願意客觀地看見綠營的醜陋,因此只能阿為「教授」,而沒被稱為「學者」。
當媒體與大學教授偏頗到這種程度時,要期待綠營粉絲的年輕世代去了解台灣史,恐怕永不可能。而在綠營教授不顧一切地去中與排中之下,年輕世代難道真的要學「日本人李登輝」一樣地去歌頌日據時代?
'結語'
國民黨開始走入歷史,這是咎由自取。但是,如果台灣人不去認識解嚴以來綠營政治人物、媒體、名嘴、教授、奸商、權貴如何相互勾結魚肉台灣人,則台灣將永遠走不出經濟與政治的黑暗期。
清大 彭明輝
第 一 信用 合作社 股票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掏空信用合作社,輕鬆發大財】
20 年前的昨天,掏空東港信用社的郭廷才被起訴,求刑 13 年。
-
💰什麼是信用合作社?
大家可能並不清楚什麼是「信用合作社」,以為是國小有賣沙士糖、冰棒、筒仔米糕的那個合作社,但不是,所以我們先來談談。
所謂的信用合作社,是具有共同財務目的、互助性質的合作金融組織。信用合作社的利益良善,藉由鼓勵會員們透過存款保障自己的經濟穩定,同時透過信用合作社的理監事們將會員們的存款﹐放貸給需要的會員夥伴﹐這樣的互助模式,早期相當地承擔了銀行照顧不到的地方。
-
💰 究竟是怎麼來掏空信用社的?
當時,郭廷才擔任「東港信用社」理事主席,他借職務之便,透過偽造存款單、作假帳、高估擔保品等方式掏空了東港信用合作社。而本來應該共同負擔信用合作社經營與監督的理監事、總經理、主任等對於郭廷才的不法行為不僅不阻止,甚至任由郭廷才的指揮,協助若干存戶在證券交易帳戶存款不足的情況下,持續進行股票交易。
照理說信用合作社也需要接受金融檢查,但是當時郭廷才不僅擔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工作會委員長、也是財政委員會召集人,例行的金融檢查,都透過親自坐鎮給基層金融檢查人員無形的壓力。因此當事件爆發時,整個東港信用合作社已經是大窟窿,最後只能台銀接管,近 33 億的損失全民買單。
雖然最後法院判決,郭廷才、會計主任、出納、放款業務主管、承辦人、郭廷才的兒子,共同偽造定存單、虛偽作帳,都需要負擔相關的損害賠償。但是,郭廷才名下毫無財產,根本沒辦法執行。而他 2005 年逃亡中國, 2010 才遭逮捕押送回台,2015 年保外就醫時病逝於醫院。
-
💰郭廷才與他們的產地
郭廷才在擔任屏東縣議長的期間,他的副議長叫做鄭太吉,如果要算台灣地方自治史的黑暗 TOP 10,這兩個人一定榜上有名。
後來,郭跑去選立法委員,留下來的議長寶座由鄭太吉扶正。而鄭太吉議長任內最知名的政績,就是揚言「過高屏溪,殺人無罪」,但後來因為真的犯殺人罪的關係,在議長任內被捕,後來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因殺人罪被槍決的地方議會議長。
這也使得 1990 年代的屏東,被人說是「黑道治縣」。
-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歷史上的今天 #發大財 #發財 #信用合作社 #錢 #屏東 #台灣 #法律 #合作社
第 一 信用 合作社 股票 在 自在理財研習班-趨勢分享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7/20.投資真好系列報導~機緣篇
這兩天我分享投資陽信商銀配息的資訊,有蠻多的好友私密我是怎樣辦到的,哈~~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回憶了。
大家都知道民國79~80年間,台灣股市噴噴噴的,我任職的台北國際商銀的股價也曾上千元過。全民瘋股票,那時父執輩的一位長輩,有訊息聽說當年的陽信商銀,前身的陽明山信用合作社好像要改制銀行,原始社員有一位因為要選甚麼地方代表的,慘輸!所以要把它的權益讓出來,價位只有10元。
那時候,所有的檯面上金融股,隨便都嘛有四位數以上的股價,一張10元的跳樓拍賣價,當然是有多少買多少啦,我那時還很年輕,剛退伍回來復職沒多久,自然只能認購少少的幾十張,白花花的銀子付出去,拿到手的卻是一張認股權證,俗稱股條,這下子慘了,被騙了,趕緊去詢問長輩,沒想到人家錢到手就變臉了,一副老子就是要吃定我的感覺,不然輸贏呀!
唉~自己貪就得認命,那時又沒有甚麼"社會經驗",也怕消息搞大了,被銀行革職,只能認了吞了下去。
一年後,嘿~她竟然有發股息與股利耶!~因為信用社的稅負比較少,股利加股息竟然也有約15%左右的收益,拿到錢自然我就閉嘴了,再過兩年吧好像,陽信發函通知我拿股條去換股票,拿到了約60幾張的股票吧,也是傻傻的丟在銀行保險箱中,從此以後,每年都會配給我幾萬元的現金股息與一堆配股。
當然!~民營銀行總是有弊端的,前幾任的老董亂搞一通,自己也被檢調抓去問話,我的老前輩也被連帶的害到收押禁見,最後500萬交保,唉~~從此我的陽信商銀就變成落屎雞,長達好幾年只會跟股東要現金增資,股價。股息,股利都消失了。
新的經營團隊進場改造,這幾年才又開始恢復正常的配權息,也很剛好我從銀行退休了,我又拿到配息當我的年中獎金了,每年雖沒像十幾年前配的那樣好,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累計下來,我也幾乎是零成本持有了。
所以我的恩師有說過,萬富之源在與存!~~沒有原始的第一筆資金,就沒有現在幾乎是年金的收益入口袋。
還在喝貴森森的星巴克咖啡看我的分享文嗎?您花的咖啡錢就是以後您懊悔的浪費!~
歡迎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