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民收入角度來看,從1820年開始,美國人就已經富起來了,其富裕程度,僅次於當時的資本主義發源地荷蘭和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接下來,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人均GDP....
#看財經 #路財主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8/25/981917.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古以來,有人聚居,就難免發生衝突及戰爭。國與國之間當然不希望戰火不斷,因此衍生出和平談判,外交使官前往他國談判,會先由交涉國雙方簽訂安全通行證,以確保差使的人身安全。然而政權交替之間,安全通行證卻演變為國王管制人口的手段。 後來,加上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因素,歐洲人口流動變得更為頻繁,到了...
第 一次世界大戰 工業革命 在 Bonbonmisha法國雜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非常喜歡這種白色亞麻提花繡字(家徽)擦嘴巾、茶巾,如果剛好有自己或家人的字母,那就必定都會收下,但繡得太美,也一樣要留。
第一次在南法的漁港餐廳被這些東西灌了迷湯,那位主廚從巴黎米其林餐廳離開,重回他的家鄕開餐廳,老闆就用著白色碟子、白色擦嘴巾、和銀飾餐具,讓我體驗了美好年代。
美好年代(法語:Belle Époque)是歐洲社會史上的一段時期,從19世紀末開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如果有看過唐頓莊園,第一季大致就是Belle E’poque的尾巴了!
1873-1914這年間,
就是貴族們大放光彩的年代
開著拉風的老爺車,擁有家族的銀器,什麼都是特別訂製,這個擦嘴巾,那時期便是拿來用餐,擦嘴,貴族一次訂個24套36套,繡上家族的縮寫。
1878年才發明綉緹花這樣的技術,在亞麻布上,更錦上繡花。19世紀中葉就是工藝結合了科技,什麼都剛好,保有文化,然後更提升,也都是貴族先享用。
保守的台灣人問說別人用來擦嘴的不介意?
我是沒有拿來擦嘴這習慣,但擦酒杯、擦盤子,擦手,當茶巾,當窗廉,更有才的日本人,拿來做好美的亞麻字母袋子,是他們引領在前端,將舊物變成了惜物。
那個主廚,後來成了我們古董供應商,在他身上學到真真假假的知識。
19世紀末的美好年代20世紀開始,工業革命後的盛行,仿冒的風氣也複製般的在萌芽
#繡字亞麻巾
#買盤享有加購價
https://www.bonbonmisha.com/categories/antique-plate
第 一次世界大戰 工業革命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餐具的故事-迷一般的「皇家」與消失的陶瓷小鎮|
每個人都有自己執著的事情,巴黎不打烊的老讀者都知道,我不太回覆隔夜文,因為對我來說人生已經翻頁。但是在研究幫朋友買的古餐具時,我會因為一個盤子上印有不明確的烙印而睡不著覺。當然朋友沒有要求我調查餐具的背景,這完全是我自己的興趣使然。
上一集在迪關餐盤的圖說中跟大家說到「結婚餐具」,因為之後這個名詞會常常出現,這裡就先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古餐具關鍵字。
開始說關鍵字「結婚餐具」前,我們先說說古時候法國女人的嫁妝。法國人從14世紀開始,只要家中生了女兒,就會從出生那天開始為她準備嫁妝。這些嫁妝是什麼呢?就是女人平常會用到的織品,像自己要穿的衣服,平常要用的床單、枕套、桌巾、餐巾⋯⋯,女孩兒們從小就要自己織布、刺繡,準備自己的嫁妝。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後產生了很多布爾喬亞階級,女兒們的嫁妝就越來越豐盛,在法東亞爾薩斯一帶,還會有父母在女兒一出生就預約麻田,以確保女兒之後有各種麻布做的嫁妝。
而新婚夫妻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雙方親友也會在婚禮前幾天就開始送禮,這種結婚送禮的習俗自中古世紀就有,親朋好友會先把禮物送到新人的父母家中,等結婚那天再送給新人。在法國的結婚禮物清單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餐桌上使用的器具,畢竟法國人吃一頓飯有不少的繁文縟節,相對應的餐具器皿也不少,送餐具給剛結婚的新人既實用,又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而這個傳統延續至今,四分之三的法國人結婚時都會收到餐具,而各大百貨公司每年都有5到6%的結婚禮物業績,傳統的法國餐具品牌都有「結婚餐具」系列。
所以我們現在逛舊貨市集、跳蚤市場或二手店家時,許多的古餐盤就是「結婚餐具」。而這些古結婚餐具目前在法國舊貨市場上最多的,就是二戰後的結婚餐具。為什麼?因為法國二戰後本土就沒有戰爭了,加上技術進步大量生產,所以二戰後的餐具大多保存良好。此外二戰後結婚的老奶奶們,大概就是我婆婆這個年紀,她們都是在近幾年離世,而她們的孩子都不想要她們老摳摳的餐具,所以大量流到市面上。而這種結婚餐具最有名的,就是法國知名陶瓷重鎮利摩日的花鳥結婚餐具。
幫朋友買古餐具的時候,在一片花卉鳥獸的彩色結婚餐具中,下圖這個圖案簡單的白瓷金花餐盤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有別於戰後彩色小花的老奶奶風格,這個只有金色花卉的餐盤顯得更有現代感。翻過盤子,背後寫著這個盤子的身世。
C.G.是這個盤子的出產工廠,然後繞了第一圈寫著細緻黏土與皇家搪瓷,第二圈寫著貨真價實的瓷器與製作於維耶爾宗。
我們從這個餐盤的產地產區開始說起,維耶爾宗這個小鎮位於法國中部的羅亞爾大區的謝爾省(Cher),是一個有謝爾河流過的小鎮。而這是法國現代的行政劃分方式,古時候這一帶則稱為貝里(Berry),當我們在研究法國的瓷器史時,會以古時舊稱為主,也就是貝里一帶的瓷器發展。
貝里這一帶最早出現陶瓷工廠,是1788年李維斯侯爵(Lévis)在自己的領地上所創建,後來發現高嶺土之後,就延伸為19世紀的Couleuvre瓷器廠。到了1799年時,一位從巴黎南下的瑞士人Klein在靠近維耶爾宗的福埃西(Foëcy)城堡成立了瓷器廠。由於他後來出現了經濟危機,另一位來自巴黎的瑞士銀行家皮利維特(Pillivuyt)與銀行安德烈就在1822年接手福埃西瓷器廠。而在1816年時,另一個來自巴黎想改行的軍火商Delvincourt因為認識維耶爾宗鎮上的鍛鐵鋪,於是來此成立了第二家瓷器廠。1822年,Noirlac修道院瓷器廠成立。1833年,法國廢除奴隸制度的著名政治家Victor Schoelcher的父親Marc Schoelcher也在貝里一帶成立瓷器廠,還有從巴黎來的佩特里(Petry)買下Bel-Air城堡設廠和Ronsse設廠,到後來1850年Larchevêque在維耶爾宗小鎮設廠,從此貝里的陶瓷聚落產生。
工業革命讓歐洲人開始用煤炭燒窯,在運河運送高嶺土和煤炭,還有1845年維耶爾宗的鐵路通車,讓這個小鎮的瓷器與巴黎和利摩日接軌。到了19世紀下半葉,是貝里一帶瓷器大放光彩的時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維耶爾宗小鎮一共有14間瓷器廠,一千五百名員工。
但是在20世紀初期時,這一陶瓷聚落受到德國瓷器的嚴重競爭,因為德國瓷器商的團結、人工造價低廉和火車運輸系統成功,讓法國瓷器受到極大壓力。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的貿易限制讓這些瓷器廠得以喘口氣,高度在技術上發展。但到了三〇年代,德國與捷克的競爭再次來襲,此時運作了一百多年的老廠哈許(Hache,是佩特里的女婿也是接班人)與皮利維特紛紛歇業,而皮利維特的第四代在二戰後將工廠連同工人一起賣給他們巴黎的客戶,直到今日仍掛著皮利維特的老字號。最後到了1970年,維耶爾宗只剩下三間瓷器廠,分別是CNP、Larchevêque和我們看上的這個餐盤Cirot-Gadouin。而貝里一代的陶瓷產業至今除了改朝換代的皮利維特,還有成為陶瓷集團的德舒利埃,維耶爾宗則是在80年代起就不再生產陶瓷。以前我曾經提過法國的國立藝術學院多設立在工藝重鎮,在貝里這一帶,現在也有一所國立藝術學院,就在古行政區正中央的布爾日國立藝術學院。
最後我們回到這個上面寫有皇家的維耶爾宗餐盤,從歷史紀錄中,我們可以知道維耶爾宗並沒有皇家陶瓷廠。如果硬要說有幫皇家服務的,大概是佩特里的女婿哈許,他曾經接過拿破崙三世的訂單而在維耶爾宗聲名大噪。而這個20世紀工藝的餐盤上寫著皇家,法國在20世紀已經是共和國體制而沒有皇家了,因此這個印有皇家的餐盤,它很有可能是給其他的歐洲皇室,或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皇家系列」。在這種不得而知的情況下,我變身成古餐具柯南,特別去了一趟圖書館查書,又加入了法國的業餘古董鑑定社團,就為了知道餐盤上印的這個「皇家」是什麼意思?
果然,我的追蹤探索與推論是對的,古董鑑定社團裡的人跟我的看法一致,這是二戰後的餐盤,而皇家二字是陶瓷廠的餐具系列名稱。它流入市場上的數量不多,有可能是結婚餐具,也有可能是大飯店的訂製款。
第 一次世界大戰 工業革命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自古以來,有人聚居,就難免發生衝突及戰爭。國與國之間當然不希望戰火不斷,因此衍生出和平談判,外交使官前往他國談判,會先由交涉國雙方簽訂安全通行證,以確保差使的人身安全。然而政權交替之間,安全通行證卻演變為國王管制人口的手段。
後來,加上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因素,歐洲人口流動變得更為頻繁,到了 1920 年代,各國不得不公開討論護照、海關手續等問題。1929 年,國際護照的統一面貌終於出現。
收聽更多:
【*CUPodcast】#45 未有護照的時代,古人如何穿梭邊境?
https://youtu.be/pGx1smf1D30
【*CUPodcast】#44 幫助別人能解寂寞?
https://youtu.be/D4lxN28iWkY
【*CUPodcast】#43 文明愈發展,人類愈寂寞?
https://youtu.be/qKiizjINSyg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upmedia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Google Podcast: https://shorturl.at/ahEG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第 一次世界大戰 工業革命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講中華民族的神話的建構,我所講的不是話那些事件是假。而是想指出歷史的敘述往往含有主觀的成份。這些是剪裁出來的歷史。其實沒有所謂完全客觀的歷史,為何呢?因為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事件發生,我們只會選一部分的事來記載視作為歷史,那已經有主觀因素在當中。即使記載的事是真的,何況也不能保證所記載的事完全是真的,因為記載的人也有主觀因素在當中。
中華民族的整個論述是這樣的:中國在這二百年給人欺負得很厲害,中國是特別慘。等於一個女仔自小給父母打,長大又給人強姦,再老一點又給老公拋棄。這做成一個自憐的狀態,覺得自己是非常獨特的。我很明白這種心理,他們製造自己的獨特性,合理化自己所做的事,連做妓女都可以了。
我數一數中國的苦難。首先1840-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死傷只是三數萬人,攻入了南京,這根本沒有認真的打鬥。第二次入北京,最「大鑊」的是八里橋之役,死了幾千人。入到北京,可能有一些強姦,可能三數千。最慘的是火燒圓明園。其實以當時情況來講,已經是相當「文明」了。因為當時清朝皇帝假裝議和,騙了幾十人去,然後捉了他們入監獄,結果也死了不少人,令聯軍憤怒。燒圓明園,就是要懲罰清皇帝,因為那是皇帝的別墅。而這情況下,搶東西是難免的。
西方列強侵略的第三次,就是八國聯軍之役。但這件事由來真的離譜,因為中國人圍攻領事館,但他們又攻不入,引來聯軍救援。這是八國聯軍入北京的背景。賠償是每一次都有的,賠幾千萬兩到最後八國聯軍也賠得多,要賠四萬萬兩,那大約是四年的稅收。其實拿得最多錢的是日本和俄國,因為他們派軍最多。還有一次是對日本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賠了二萬萬兩,有詩曰:「金擲民膏二萬萬,珠含天淚一雙雙」。
對中國侵略最嚴重的是中日戰爭。那中國死了多少人呢?直接死在炮火或日軍殘殺,大約在一千萬人以下。但單是蔣介石也令到戰爭多死一千萬人,蔣介石做了三件事。他當日在花園口炸開黃河,黃河缺堤以阻止日軍南下。火燒長沙又殺了幾千人,最嚴重的是捉人入新軍,但虐待他們,又沒有飯給他們吃。這至少又死了一千幾百萬人。這比日本人所殺的還要多。中國固然很慘。但這也不能合理化中國特別慘。我用三個角度解釋給大家聽。第一,在所有非歐洲國家中,中國已算是非常幸運。中國從來未亡國,其他國家幾乎全都亡過國。除了一個國家泰國,泰國沒有亡國,因為沒有人想要泰國,這是很奇怪的。其他國家由十六世紀開始,因為國力不如西方,慢慢變成英美殖民地。其實歐美奈中國不何,直至工業革命之後,國力才比中國強。因為中國國家太大,太多人。所以對中國的侵略,對中國民族的欺負是在所有的非中國國家中是最輕微。在大國中接近是最輕微的。
戰爭中打敗,人民被殺害又怎樣呢?那就要和其他國家比較一下。論被殺害人數,中國是不能夠比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給德軍殺了幾千萬人。二億人口中,接近十多百分比被殺。
至於國家受到羞辱,其實德國受過兩次了。德國經歷兩次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次大戰之後還要分裂成東西德。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受的屈辱是比中國人所受的更厲害。只可有十萬軍隊,割了土地,更要劃出萊茵非軍事區。法國1870年給德國攻入,1939又給德軍攻入,幾乎全國淪陷。在近代,哪一個國家未試過打敗仗?美國都給人燒過華盛頓,戰敗受到羞辱又有何出奇呢?
那時的人很勇武,很喜歡出外和人打架,打架自然有機會打敗。戰敗就是要割地賠款。根本這就是這一回事。同樣,日本也受過黑船的侮辱,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軍佔領了那麼長時間。美軍很喜歡玩日本女人,所以日本又是對的。如果用這個自憐的角度來看,每個國家做的事都是對的。若用這自憐看法來合理化國家對人民的欺壓,不講人權法治、自由,那是十分可笑。而且中國今日對外國的歧視完全不肯放下,這是建構中國民族神話的一個重要部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