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偵探奶奶,奶奶是一名失智症患者,故事笑中帶淚(推薦大家可以去看!)🌟🌟🌟🌟🌟
所以今天整理了有關失智症的文章,帶大家了解一下血糖跟失智的愛恨情仇🔥
🔔阿茲海默症為什麼可以被稱為第三型糖尿病呢?
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類型,除了基因影響外,其實高血糖、高血脂也會造成失智喔‼️
簡單機轉說明:
肥胖👉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阻抗👉糖尿病👉類澱粉樣蛋白沉積在腦中
附上我從三篇文獻整理的機轉圖(往右滑)
腦中唯一可以作為能量來源的就是「葡萄糖」了,當腦無法攝取,對於腦神經、腦血管是有非常大的危害⚠️
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非常重要的~下一篇來介紹有關預防阿茲海默症(AD)的飲食怎麼吃😋
👩⚕️追蹤 @health_dietitian 漲芝士
👩⚕️分享並收藏💗
#小兒營養師 #營養師 #失智症 #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 #飲食 #肥胖 #體重控制 #穩定血糖
運動 #睡眠
免疫力 @ 浮光書店
第三型糖尿病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曾經認為「糖尿病」還有「失智症」是兩種無關的疾病,但現在有個新的說法叫「第三型糖尿病」,指的其實就是「阿茲海默症」,因為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許多代謝症候群底下的疾病,都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如: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還有肥胖。
-
目前其中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胰島素關係到腦部堆積的「神經纖維糾結」與「澱粉樣蛋白垢塊」能不能被清理乾淨,而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功能異常,比較難把這些多餘的東西分解掉,久了就會提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了。而且很多調查也顯示,比起健康的人,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高出許多,所以至少現在可以更加肯定,為了健康著想,平時我們應該多運動,並且改善飲食習慣:少攝取油膩、過甜的垃圾食物還有飲料。
-
文章參考: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3622
文獻來源:
Virginia Boccardi., Ilenia Murasecco & Patrizia Mecocci., Diabetes drugs in the fight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2019
第三型糖尿病 在 那個奧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你會老?】
1、缺乏肌力訓練,肌少症纏身,不小心跌倒就是全家人雞飛狗跳。
2、覺得年紀大了就該變老,限制性信念拖垮你的身心,認為人老了就該有老人的樣子,所以跟別的老人過著一樣的生活,外貌迅速崩壞。
3、受糟糕的飲食習慣摧殘,比起年輕人,老人家吃爛東西的時間要更長,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更為劇烈及深遠。
4、思維僵化,跟不上時代。
5、生活沒目標、缺乏熱情,人生只剩下養老跟等死。
只要上面這幾點你中得越多,你的潛意識會知道自己是個缺乏價值的老人家,所以表意識會用自大來反撲,眉宇之間展現的是「因為我老所以你要聽我的」之類的傲氣,殊不知卻是害怕失去存在感的病症。
------------------------------------------------
那麼該怎麼抗老呢?
1、一週2~3次的肌力訓練,擁有肌肉才是掌控生活的開始。
2、避免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大幅降低二型糖尿病及阿茲海默症(據說是第三型糖尿病)的機率,你才有資格自理生活。
3、以超越同年齡的人為樂,看一下身邊歲數跟你相同的人,如果你的外貌跟他們處於同一等級,那你真該警惕了。比同年紀的人凍齡,是件值得驕傲的事,代表你更加自律,也願意自我要求。
4、培養一個能把玩一輩子的興趣跟嗜好,人有了追逐目標的熱情,才不會落入等死人生的陷阱。
5、保持身心年輕與健康,是對家人最大的恩惠,在長照成本負擔巨大的高齡化社會,你不但不會是家人負擔,反而可以成為年輕人的智囊(前提是做到前面4點,你的認知功能才能正常)。
大腦認知功能正常的老人,給的意見才是具有參考經驗的真實回饋,而不是倚老賣老,但腦子卻因為糟糕的飲食習慣退化到只有年輕時一半的功能,唯一能說嘴的只剩下「年紀」。
最後,別以為你可以像個小孩子一樣,說什麼「我的人生我自己負責,就算病死也不用年輕人操心」這種中二屁話,事實是只要你一倒下,所有人都必須扛起這份無法避免的責任,一起擔屎。
所以體貼家人最好的方法,是好好照顧自己,別讓糟糕的飲食習慣跟作息摧毀你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