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第七史詩設定集」的推薦目錄: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少年江流的電影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第七史詩 的評價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第七史詩 的評價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第七史詩高級設定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情報] CDPR或在開發一款《巫師》多人遊戲-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史來最具野心的太空遊戲!《Starfield》首度公開實機遊玩畫面 的評價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好雷] 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討論] 捍衛戰士潘妮一角可換誰演? - movie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已為Medium收費會員請直接Click入內文閱讀,謝謝!//
第一名:返校
佢未必係2019年我睇過最好嘅電影,但一定係我最喜愛嘅電影。《返校》精彩在於佢明明只係改編至一款技術力有限嘅2D冒險遊戲,然而卻可以響忠於原著精神同如何令無玩過遊戲嘅觀眾投入其中做倒一個好好嘅平衡。
更難得嘅係,導演好成功咁將《返校》遊戲本身不停於走廊徘徊嘅神髓移植入電影之餘,卻又一啲都唔悶;明明佢有好多機會將《返校》塑造成一套驚慄恐怖片,但15分鐘過後卻峰迴路轉變成劇情片。徐漢強仲要靠呢套片奪得最佳新導演獎,但我想講佢真係靠呢套作品吊打好多對手。
《返校》唔係一套高成本電影,但好多細微嘅地方都做得好好;成班年青演員好難得無搶戲來演,能夠忠於本位好好襯托女主角點樣由一無所知最後去到歇斯底里──香港嘅一班「本土」導演同演應該好好學習一下,點樣唔好成撚日以為用個忍樣做戲就叫好戲;唔好以為揸住一條「好橋」,啲細節為就可以求撚其其,用「預算有限」就蒙混過去。
甚至乎所謂「本土元素」都唔代表大哂,點樣好自然咁Present出黎而唔突兀,都係一種作為導演嘅責任。有影評話電影講抗爭講得唔夠,我覺得佢係搞錯咗電影唔係Serve抗爭者,而係Serve觀眾──呢種唔畫公仔畫出腸嘅含蓄,正正係電影導演嘅堅持。
當然《返校》雖然唔係打正旗號同極權政府周旋到底嘅史詩式革命電影,但仍然解動倒香港抗爭被極權打壓嘅情意結。但佢同其他「抗爭」電影唔同,主題係一個極權政府以「不分化」為藉口,以「捉鬼」為白色恐怖手段清除、迫害異己嘅故事。而好多懵撚黃屍睇完仲唔知套戲串緊自己,可謂愚昧兼可悲。
第二名:天氣之子
同樣係因為「抗爭情意結」,令《天氣之子》成為我排名第二喜愛嘅電影。但咁並唔代表套戲唔得,相比起《你的名字》,我覺得新海誠響控制場景表達係更加出色──我好鍾意《言葉之庭》對於雨嘅描寫,但《天氣之子》經已青出於藍。
當然《天氣之子》劇情並無《你的名字》咁討好,但係果種批判各種大人嘅「世代鬥爭」,決心得罪觀眾都要以「攬炒」作為結局嘅決心,;令新海誠之前被人質疑經已擁抱大眾市場而忘記初衷嘅質疑一掃而空。
完整感想:《天氣之子》:由成熟女性照顧躁動男性、少年逃避警察追捕、邊緣人反抗社會體制的攬炒作品
https://bit.ly/37fgniI
第三名: 綠簿旅友
好尷尬嘅係,呢套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因為我係響2019年頭睇,所以要擺到2019年最喜愛十大入面。而更尷尬嘅係,如果將佢擺響2018十大的話,佢分分鐘可以排名第一,但由於2019年發生太多事,結果感情因素之下反而排名跌到第三。
我成日都話,講各種弱勢族群受歧視嘅電影,最好睇應該就係在於矛盾設定:太過黑白分明反而係太沈重、令人好難睇得舒服。《綠簿》好巧妙咁將一個黑人有錢音樂家,配上一個義大利粗佬司機黎營造矛盾嘅起點,因為呢個矛盾起點SET得好,所以往後無論係有錢佬見倒司機唔用手套食雞亂丟、義大利佬點樣響南方城市面對同性戀、黑人歧視時點樣用爽快而橫蠻嘅方式解決,都拍得非常有趣。
有人稍嫌套戲太過正能量、以及無乜觸及「深層次矛盾」有啲膚淺,但其實呢啲都唔係一套好戲嘅絕對標準,又要講香港好多「本土」電影就正正係將果種社會使命感睇得太重,反而破壞哂套戲。
第四名:波希米亞狂想曲
又係另一套明明係上年奧斯卡,隔離咁耐先講有啲尷尬嘅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於我而言,如果只限於前半部份的話,簡直係一套完美作品──佢唔會好俗套咁講Queen主音Freddie Mercury點樣被歧視努力奮鬥終於成功,反而係注重去講何謂一個音樂天才,點樣同佢嘅拍擋創作出一首又一首驚世之作。
然而個問題係去到後半當講到Freddie Mercury崩壞嘅部份,你係明顯見倒隱惡揚善嘅手影、而且將所有罪責推哂去全片唯一奸角頭上,令到果種由高處墮落到底嘅感覺唔得扎實,呢個係比較可惜嘅地方。
至於最後一場演唱會比好多人奉為神作一幕,但我自己本身唔係Queen Fans,所以反而無乜感覺──但正正因為我唔係Fans都覺得套戲好睇,所以先至係難得之處。
第五名:從前有個荷里活
Brad Pitt憑套戲攞倒最佳男配角真係鄧仍開心,因為響套戲入面佢扮演一個有型落泊中佬真係非常出色──雖然Joe Pesci今年係更值得攞。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當然唔係泰倫天奴最出色嘅一套作品,甚至上一套《Hateful 8》都比呢套精彩。但佢過癮嘅地方係將一件歷史上真實發生嘅謀殺案Twist成自己希望嘅方向發展,順帶講下荷里活珠光寶氣背後嘅八掛,然後主題卻係李安納度作為一個好想證實自己演技嘅過氣明星,卻響執著演技之路時被人冷嘲熱諷──幾條線好似無厘啦更夾唔埋,但由完全配合泰倫天奴一直以來嘅怪雞風格。
唯一美中不足嘅係,套戲其實一直想諷刺李安納度一直想做一個好演員但卻無人對佢演技有興趣;但現實卻正正係李安納度太過執著於佢有無演技(甚至為咗造就佢做影帝整咗套爛爛地嘅《復仇勇者》出黎),反而比人感覺做戲太「用力」──如果佢可以放低呢種執著,響影壇地位應該會更高。
第六名:Richard Jewell
好不幸,作為一個忠誠保守派導演,奇連伊士活響今屆奧斯卡係完全無辦法獲得應有嘅尊重。一套咁出色嘅電影,竟然只係得Kathy Bates一個奧斯卡提名。
《Richard Jewell》個角色設定唔討好,響荷里活黎講係一個致命傷:唔單止係一個其貌不揚、口齒不清嘅大肥佬,然後仲要麻木崇拜警察,甚至連差佬陷害佢果刻仍然執迷不悟地走去配合。但其實套戲最吸引嘅地方卻正正係,果位對男主角極其睇唔過眼、卻又唔忍心拋棄佢嘅律師,點樣逐步捉摸倒主角嘅諗法,然後同佢共同對抗警權欺壓嘅過程。
當然,呢套戲對我有額外加分嘅,係警察點樣為咗老屈Richard Jewell係鬼,無所不用其極,呢樣嘢同黃屍捉鬼天屍所作所為其實並無分別。
延伸閱讀:令所有捉鬼天屍抬唔起頭嘅電影:《Richard Jewell驚世懸案》
https://bit.ly/2SAMzry
第七名:愛爾蘭人
老實講,相比起《愛爾蘭人》,其實我係更加鍾意《Good Fella 盜亦有道》:兩套戲其實套路有唔少地方相似,而後者係拍得比前者更有活力──畢竟同一批演員,老咗幾十年再拍番同一戲種,響呢方面點都會爭啲。
但《愛爾蘭人》始終係由三位殿堂級演員Joe Pesci、羅拔迪尼路同阿爾柏仙奴主演,佢地啲對手戲真係好難唔精彩,尤其係Joe Pesci由《Good Fella》飾演一條躁狂癲佬,再去到今日一轉而成一個內斂黑幫長輩,呢種轉變令人嘆為觀止之餘,亦值得再攞一座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只可惜輸咗比Brad Pitt。
《Irish Man》係馬田史高西斯向新時代電影觀眾嘅一場宣戰:大量引用電腦特技化妝將幾個七八十歲嘅老嘢飾演番自己四五十歲時候,而更難得係幾位演員真係要響演技上面「回春」到之前嘅年齡(所以點解套戲一開始唔係好似其他江湖片咁由廿歲仔開始?無計啦扮唔倒呀);然後將套戲放響Netflix播但卻又堅持拍足3個幾鐘。
結果就係後生仔似乎唔太Buy,支持嘅仍然係班老屎忽如我;亦正如當我睇呢套戲幾位黑社會大佬嘅衝突係會令我諗起老蕭、毓民同黃洋達──試問今時今日仲有幾多個o靚仔o靚妹會聽佢地?Anyway馬田史高西斯同奇連伊士活一樣,就係無論拍戲拍到幾老,質素始終有保證,好睇過Netflix另一套《Two Popes》先。
第八名:上流寄生族
我唔會為嘩眾取寵、走去力排眾議話《上流寄生族》唔好睇,事實上無論係佢前半以喜劇形式講述韓國一個貧窮家庭點樣狂想式走入有錢人間屋入面搵食;定係去到後面點樣用驚慄嘅暴力血腥場面對於上流階級嘅控訴,都係拍得非常精彩。
問題只在於兩點:一係中間果個由瘋狂鬧劇一轉成為暗黑驚慄嘅轉接位實在太唔自然:即係前一刻仲響度嬉笑怒罵搶緊罪證(仲要有幾個位係硬滑稽搞笑造出黎嘅笑點),下一刻經已變成生死相搏,感情轉唔切投入唔倒之下就難免打咗少少折扣。
至於另一點則係,咁多年以來出色嘅韓國電影實在太多,比《上流寄生族》好睇嘅亦唔少;咁樣一次過頒哂最佳外語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導演同最佳電影比佢,好明顯係一場政治騷,同當年《十年》攞倒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一樣,係令我好唔舒服──當然《十年》係連電影基本完整性都講唔上,又再係等而下之。
第九名:極速求生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比咗《美國工廠》,但我心目中嘅最佳紀錄片其實應該係Netflix另一套《極速求生》──但好不幸佢唔係一集過而係一個Series,所以唔符合參賽資格。
《美國工廠》開頭其實都幾好睇,但我本來期待果種強調中美文化矛盾去到後面經已無哂,反而係執著於究竟成唔成立倒個工會:呢啲基本上就係奧巴馬夫婦嘅左膠套路,還好現實個工會就係被否決咗,我諗都出乎呢兩位金主意料之外,尤如摑咗佢地一巴掌。
講番《極速求生》佢最精彩嘅地方係特登唔講目前響F1車壇玩哂嘅平治車隊,而由一眾中小型車隊講起,再逐步去講呢啲無望冠軍嘅車隊同車手,各自面對乜嘢壓力,再配埋賽車嘅片段,刺激得黎亦有好多反思地方,呢一點上面係遠比《美國工廠》豐富。當然我自己本身都追開F1,睇落就更有親切感。
第十名:John Wick 3
數到第十套其實已有啲勉強,響兩套麻麻地嘅《Two Popes》同《John Wick 3》之間,我揀咗後者。
《John Wick 3》係延續咗頭兩集嘅優良傳統,由最起初一段追殺戲一直到兩人兩狗聯合都係極之精彩,但問題卻在於再之後由於導演想打破之前兩集「少少劇情狂打」嘅局限,開始嘗試塑造多啲背照同世界觀出黎──於是咁就出事。John Wick之所以好睇,係由於佢無乜口水花,就算打都係幾句之間打完,你突然搵個光頭佬係咁同John Wick講耶穌,仲要打到死唔斷氣果下,就真係破壞哂成套戲嘅神髓。
或者呢個系列去到呢度已到佢嘅極限,之後就係玩爛時段嘅來臨。
延伸閱讀:《John Wick Chapter 3》:前作太成功帶來的若有所失
https://bit.ly/39xH8Rl
言過其實:1917 、小丑
有關《小丑》之前都有講過,成套戲嘅問題係個小丑完全無原著小丑嘅神髓,而純粹係一個癲佬;另一個問題係入面好多場所謂「內心戲」其實比我感覺都係非常造作,近乎舞台劇性表演,感覺就係純粹SET套戲比男主角攞獎。
如果佢唔掛《小丑》呢個牌頭,可能我未必會咁唔鍾意套戲,而且佢對葛咸城之所以成為罪惡之城嘅描寫亦都相當切合香港目前環境。但成套戲我係唔係好感受倒小丑本身嘅內心掙扎究竟有幾痛苦,因為好多時作惡係唔需要理由,更何況小丑有啲理由只係因為情緒病而引發出黎。
另外就係《1917》。我發覺好多鍾意評戲嘅人對呢套戲都係大加讚賞,咁可能我唔識點樣用影評角度睇呢套戲啦,所以完全係同佢地嘅感受相反。《1917》以長鏡頭作為賣點,但事實上成場戲卻一CUT為三,唔係真正嘅一鏡到底,感覺已有少少受騙。
長鏡頭有一個好大嘅局限係,你係無空間去陳述其他支線劇情,所以成套戲就好睇你拍得有無迫力。《1917》個劇情係講兩位主角要響8個鐘之內走到去目標地點,但成套戲只係兩個幾鐘,換言之導演係需要用剪接或者劇情黎控制時間流逝,果種壓迫感立時打咗折扣。
而更大嘅問題係響主角「走難」過程中,真係唔係好Feel倒有幾緊急,亦唔係有太多生死之間嘅驚險場面,再加上無戰場上嘅其他資訊豐富內容,結果就係愈來愈悶。更離譜嘅卻係明明之前埋咗一條伏線,有個軍官叫主角去到司令部一定要有人見證之下先可以拆封信,但去到最後條伏線竟然無咗,個指揮官響作下狀反抗之後就好順攤咁接受咗男主角嘅要求,完全係反高潮!
我唔會否認《1917》啲景係拍得幾靚,但老實長鏡頭呢樣嘢並唔係真係必要,或者至少長鏡頭唔應該係成套戲嘅唯一拍攝手法,你睇《一屍到底》、《飛鳥俠》其實都係將長鏡頭同劇情發揮可以黎得一個好好配合(有人話《飛鳥俠》長鏡頭只係響室內轉來轉去發揮有限,喂大佬人地個焦點係響人物之間嘅衝突同對話,而唔撚係話你聽個畫面有幾浩瀚呀,呢種先係長鏡頭真正正確嘅用法)《1917》只係用氣氛磅礡就想挑戰奧斯卡最佳電影,未免太過大想頭。
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少年江流的電影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毀滅吧,趕緊的,累了(一篇長達五千字的吐槽貼文)
2019年5月20日,曆史會永遠銘記著這一天,這一天或許是二十一世紀流行文化最黑暗的一天。長達八年的的劇王《權力的遊戲》在這一天爲大家奉上最後的一集,無論是好壞,我們終將要跟這些熟悉的人物一一告別。只是,誰會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某網站粉絲集體情願重拍第八季,目前已經有超過一百萬人報名,相信明天會更多。而這套劇在IMDB的評分,也由8分,降到了5.2分,這下滑的速度堪比過山車。而2DB兩位天才編劇,成功成爲了年度群衆最想暗殺的目標。
看完這一集,我是真心羨慕所有沒有追過這套劇的朋友,曾幾何時我會爲他們錯過了時代最偉大的劇而遺憾,如今看來,是我過于天真了。這種感覺,就仿佛是到了一家米其林五星的餐廳,吃下了最頂級的料理,吃著吃著,發現吃的是屎。不用懷疑,不是難看,不是反感,而是生理上的惡心。
在罵它之前,我要先好好說說這套劇曾經爲何如此偉大,能有如此龐大的粉絲群體,粉絲的狂熱程度絕不亞于marvel宇宙。
這套劇的原著小說是《冰與火之歌》,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喬治·R·R·馬丁,馬丁老爺子有多厲害呢?他曾經拿過6次雨果獎,兩次星雲獎,其他的大小獎項不計其數。而他寫的《冰與火之歌》也與托爾金的《魔戒》齊名。唯一的問題是,馬丁老爺子拖稿極度嚴重,第五部《魔龍的狂舞》之後,第六部遲遲沒有寫完,也因此美劇的進度也在第五季之後變成原創了。
縱觀前面六季,我們可以發現,權遊這個系列區別于一般美劇的優勢:
POV敘事
衆所周知,權遊系列人物衆多,高達上百個,馬丁聰明地采用了POV敘事,通過一個又一個角色的POV,觀衆能與角色們産生共情,與角色們一起成長,讓人物更加立體而鮮明。這套劇(或者小說)最成功的就是透過POV,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出彩深刻的人物,這個角色前面看似反派,在他的POV裡又能看到另一面,這樣的敘事下,賦予了人物的真實性。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由于POV是獨立的,人物的世界是封閉的,脫離了上帝視角,故事的發展會更具懸念。
故事無常
簡單來說就是劇情的發展永遠都意想不到,往往你以爲對方是主角的,他卻在關鍵時死于非命,這就是故事帶來的無常性,你永遠不知道誰能活到最後。馬丁非常善于運用反轉,並將一切合理化,讓觀衆猝不及防,經典的血色婚禮就是最好的例子。
史詩感
雖然是奇幻小說,但馬丁卻讓故事盡可能奇幻色彩少一點,他把重心放在世界構建上,七個王族,每個王族都有一個動物的家徽,海的對面還有一個自由貿易中心,而北方有一幫守夜人,遠處更有野人來襲,以及森林精靈跟異鬼軍隊,更不用說那些複雜的信仰教派了。這麽複雜的世界,就這樣被馬丁一一構建起來,每個家族都有家族史,每個地方都有具體的地理位置。而史詩感就是這樣營造起來的,觀衆爲什麽喜歡,因爲格局龐大,豐富,且真實。
感官刺激
這個確實是編導的功勞,小說冰火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大量的對話,如果完全靠對話支撐故事,相信觀衆是很難有耐心看到最後的。于是在劇集上,編導放大了故事所帶來的感官刺激,最明顯的就是色情跟暴力。每季必然會有露點的戲,也必然會有血腥的場面,再加上一集大場面的戰爭戲,大大地滿足了觀衆的感官需求。
拿著這麽好的資源,有著最好的電視平台,還有如此強大的原著墊底,很難發揮失准。至少前五季是秉承著這幾點優勢籠絡了大量的粉絲,第六季雖然沒有原著的根基開始亂編了,但至少有好幾集是格外出色的。直到第七季開始,2DB兩位放縱自己,把一部偉大的作品拉到了臭水溝裡,而第八季,是直接丟到了糞坑裡。
問題1:人物偏離
第八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物完全偏離了原著,應該說跟原先的角色是兩個人。看著這些出彩的人物變成這個樣子,實在是讓人憤怒。
小惡魔
小惡魔在前四季最受歡迎的地方是什麽?不僅僅是因爲他善良,更多是他的睿智,他的理性,甚至是他的狡詐。這個角色當初的對手是誰?是陰險的瑟曦,是殘忍的喬大帝,還有狡猾的大學士跟小指頭,還要偶爾跟精明的荊棘女王談判。這麽一個能在權力結構裡遊刃有余的智者角色,加入龍媽後,智商完全下線,就跟三國的徐庶一樣,沒未主公成功獻過一計,反倒是他所有的提議,最終都讓龍媽損失慘重。最搞笑的是,他居然認爲瑟曦會顧及肚子裡面的孩子,願意停戰,這還是當年那個跟姐姐鬥智鬥勇的小惡魔嗎?除了廉價的善良,這個人物對故事有任何幫助嗎?(當得知jon的身世後,第一時間跟太監說,然後害死了太監。)2DB成功將冰火系列最受歡迎變爲大家最反感的角色。
龍媽
龍媽是有多黑仔才會遇到2DB這樣的編劇,可以說龍媽是本季最可憐的角色。被編劇強行醜化,讓這個角色衆叛親離,還要死于愛人手中。
我就想說,龍媽一個在第七季明明可以統一七國的女王,爲了愛情,跑去跟Jon對抗異鬼,龍媽在這過程中損失了多少?一條陪伴多年的龍化爲異龍,一大半軍隊死于異鬼大戰,還要損失了自己最忠誠的部下。最後得到了什麽?北境所有人的排斥,部下太監的背叛,連愛人都出賣了自己。
屠城這件事,編劇當時一定是洋洋自得,覺得觀衆想不到,就不說這個行爲有多亂來,就算是想黑化龍媽,也不可能是把外面所有的民衆一批又一批的屠殺吧,第一時間不是應該殺死遠處的瑟曦嗎?不是說不能接受龍媽黑化,但黑化至少要合理吧,哪怕是馬丁本人,要設置一個角色的轉變,至少要一步步鋪墊,讓這個角色陷入了深淵,這才合情合理吧。
最後我實在不明白,龍媽對jon這個優柔寡斷的男人的執念到底是怎麽回事,八季待龍媽如珠似寶的男人多不勝數,她偏偏要對這個男人付出所有,搞到最後淪落如此下場。
狼家
狼家是冰火第一主角沒錯,人氣高也沒錯,但被編劇們大筆一揮,把這家人變成一幫令人反感的白眼狼。
龍媽幫北境對抗異鬼,結果這群人除了蠢貨jon沒一個對她感恩圖報,一個個都想著推翻她,特別是珊莎。我實在不明白這個人物如何在對戰爭毫無任何奉獻,只知道勾心鬥角的情況下最終順利成爲女王的,這個人物的人物弧光在哪裡?
艾麗娅倒是在異鬼之戰立了大功,但在君臨之戰裡她除了把一對母女強行帶出房外,害人家被殺,還做了什麽?最後那匹馬想象征著她的成長?這是在搞笑嗎?
然後就是萬惡之源布蘭,這條仆街絕對是本季最想掐死的角色,沒有之一。從開始到結尾,全程就是一副漠視凡人,然後扮神秘什麽都不說的狀態,全季唯一的奉獻就是告訴了jon的身世,這個人最後被衆人推選做國王,大哥,你這是何德何能啊?你不是無欲無求的綠先知嗎,前面全程沒有笑容,當了國王後笑得倒是挺開心的。
最後是jon,一直唯唯諾諾,智商爲零,龍媽讓他保守秘密,轉身就告訴自己兩個妹妹,老爹奈德保守了十幾年的秘密,讓他們兄妹幾個用幾分鍾就公告天下了。私生子之戰時,jon還有主角樣子,這一季就是個打醬油的,最後一集前面還在爲龍媽辯護,後面就狠心捅死龍媽,你這轉變是連一點掙扎都沒有嗎?而且還是兩人纏綿擁抱時捅刀,這種反派標准的卑鄙動作居然用在了主角上。說句難聽點的,誰都可以殺龍媽,唯獨Jon沒資格。而且看到最後,也不知道他這個身世對他而言有什麽作用。
弑君者
坦白說,我非常喜歡弑君者,詹姆的人生像極了我們每一個人,由最初對英雄對理想的憧憬,到後來成爲自己當初最不齒的“微笑騎士”,詹姆的一生都在迷離和無奈中活過來。到如今他選擇爲人類而戰時,我是感動的,他終于找到屬于自己的救贖,成爲自己想成爲的騎士。結果呢?兩個編劇腦洞大開,讓他跟美人這對本該是最佳知己的關系,變爲了炮友關系,還讓詹姆拔槍走人,最終跟瑟曦相擁而亡。我就想說,既然最後還是回來找瑟曦,那他前面的成長有什麽意義?爲人類而戰什麽的,到最後是不在乎君臨人們死活,本該是作爲“弑君者”最後殺死瑟曦的存在,最後來了這麽一段故作浪漫的收尾,所以事實證明,再好的角色,2DB也有本事將他摧毀。
灰蟲子
本來沒必要提這個角色的,但最後一集實在是讓人憤怒。灰蟲子好歹是龍媽忠誠的部下,坐擁數千軍隊,結果女王被殺,居然沒有爲女王報仇。當初龍媽解放你們一幫無垢者,今天她被殺了,你們就當是事不關己了?這還不算,最關鍵是七國會議時,還親自戴著小惡魔過來(連坐的位置都沒有),讓小惡魔發表一番演講,把布蘭推上王座。前面殺投降者不是殺得非常爽快嗎,留著小惡魔這個叛國者不殺,還讓他當上了首相,龍媽養了你這麽多年,就是讓你這樣回報的?
其實還有很多人物值得吐槽,但真的已經吐槽到乏味了,馬丁塑造了這麽多出彩的人物,讓2DB一一瓦解,只能說,這不是我們所認識的角色,也不該是他們的結局。
問題2:邏輯混亂
第八季的邏輯有多混亂,劇情有多少bug,十個手指加腳趾都數不完。
屠城先不說,就拿攸倫射死龍媽的龍來說,龍媽當時在空中,這麽高的地方,會看不見攸倫數十艘船隊嗎?編劇事後給的理由也是夠經典了,他們說,因爲龍媽沒有留意到。你們怎麽不說因爲龍媽把攸倫的船隊誤以爲是自己船隊?
還有,異鬼大戰時,布蘭除了翻白眼到底幹了什麽?答案是什麽都沒幹,他就坐在那裏等待著夜王。然後給席恩發張好人卡,讓席恩去送死。這個角色既然是全知全能,那他全季到底對故事起什麽作用呢?沒有。
攸倫在君臨之戰被龍媽毀了數十艘船,我就想問,爲什麽之前能射死龍,現在就射不死?最關鍵是他在逃亡之時遇到詹姆,然後第一時間不是想著繼續逃亡,而是發神經要跟詹姆決戰,這決戰的意義到底是什麽?
還有光頭太監,曾經也是我很喜歡的角色,但他的身份可是情報大臣,加入龍媽這裏,爲龍媽提供過什麽情報?(小說裡他可是替龍媽解決了凱馮公爵)他的小小鳥,除了在第五集想暗殺龍媽之外,全程沒有任何用處。他用了七季來擁護龍媽上位的人,如今僅僅因爲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就想背叛龍媽,這個人前面這些動作又是爲了什麽?
還有就是異鬼大隊,直到最後編劇仍然沒有解釋,爲何異鬼要一心執意過來,異鬼的目的到底是什麽?異鬼每次都留下一堆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有什麽意義?本想最後一集,說不定會有解釋,結果夜王死了就真的死了,這個堅持不懈率領大隊南下的角色,就被一刀不明不白地殺死,連個理由和動機都沒有。如果是普通無腦異鬼也就算了,關鍵夜王還是能思考的生物啊,他的一切就這樣輕易地結束了嗎?
問題3:趕劇情
第八季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所有東西都很趕,于是編劇無暇好好鋪排劇情,他們用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強行湊CP。看觀衆喜歡哪一對CP,就給哪一對CP多點戲份。觀衆不是喜歡詹姆跟美人嗎,那就讓他們上床。觀衆不是喜歡獵狗跟艾麗娅嗎,就讓他們兩個在一起賣弄一下情懷。觀衆喜歡龍媽跟jon,讓多拍一些他們談戀愛的情節。觀衆喜歡看女人的鬥爭,就拍拍珊莎跟龍媽兩人的鬥爭戲。偶爾也給觀衆來點意想不到的,就讓艾麗娅跟詹德利上個床。只要能熬到戰爭開始就好了,有戰爭有大場面,觀衆一定收貨。
而在前面七季所留下的設定,很多都被2DB當垃圾一樣丟到垃圾桶裏了。拿個最直接的,前面五季都有提到過比武審判,從第七季開始,這個設定就被遺忘了,要知道比武審判往往是能扭轉局勢的。
還有紅衣女巫,第六季曾經出現過的神秘女巫,被編劇給遺忘了。而女巫的魔法背後到底是什麽原理,紅袍女到底活了多少歲,爲何要守護光之王,這些通通沒有解釋。
還有時間穿越的問題,第六季裏布蘭穿越到了過去,改變了曆史的進程,爆發了阿多事件這樣的神來之筆。而這個設定,在後面兩季也再沒提到過了。爲什麽能影響過去,當年瘋王發瘋的真相是什麽,這些都沒有解釋。
這部劇叫權力的遊戲,這兩季的權謀鬥爭幼稚得讓人不忍直視,連中學班長競選都比他們複雜,把荊棘女王,水蛭大人,小指頭這些高端玩家給寫死,把光頭太監,小惡魔,這些聰明人的智商降到零。當初各國博弈,高手對招的情節全然不見。
最可笑的莫過如最後的七國會議。小惡魔在台上演講一番,就讓所有人推舉布蘭當國王。想問布蘭爲了七國到底付出了什麽?
論身份,他至多只能繼承北境,沒有龍家的血脈,也沒有鹿家的血緣。論能力,除了翻白眼到處監控一下,沒有任何治國才能的表現。論奉獻,這個人由始至終都是漠視天下,不見他對臣民有半點憐憫之心。就這樣的人,因爲有故事,所以被推上了皇位?
學人玩民主就更加可笑了,說了半天就是讓一幫貴族當人大代表,階級固化的本質還是沒變,而且這十幾個代表有一大半都是站北境陣營的人,編劇你好意思把這個當作民主?最後讓波隆獲得高庭就有點過分了,一個既沒打過異鬼,又沒參與君臨戰爭的貪財劍客,居然把最富裕的高庭獻給他,還讓他當財政大臣?你這是對高庭的侮辱,也是對七國百姓的不負責。
這裡我再開開腦洞,布蘭當上了國王,這個國家是由一群人大代表組成的,自稱民主但實際上都是一幫跟國王打天下的貴族所統治的,而且國家統治者能監控全國上下所有人,你能聯想到哪個國家?
這些種種的問題,2DB會不知道嗎?不,只是因爲他們兩個那點能力,只能如此創作。有沒有發現這兩季的感情戲特別多,因爲這兩個人唯一能處理的,只有感情戲,其他權謀戲,懸疑戲,能敷衍就敷衍。估計是接到了星戰三部曲的合同,想早早結束權遊,趕緊去拍大制作大IP。
最後想跟大家說一句,《權力的遊戲》改編自馬丁的《冰與火之歌》,小說只連載到第五部,也就是說美劇第六季開始都不是正統的故事,而冰火系列的結局也不應該是這個樣子,這個第八季只是兩個沒有創作才華的人,因爲商業性質,強行胡亂編造的結尾。
這不是我們心中的權遊,這也不是馬丁筆下的冰火!
真正的結局或許要等很久,但至少是一個值得我們去等待的結局,只要馬丁肯寫,我們多久都願意等。
#權力遊戲
#冰與火之歌
#GOT
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第七史詩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七史詩】搞耍20220608騎士團團戰記錄epic7 Guild war · Deska Cute. Deska Cute ; 【第七史詩】全民抗核的時代來臨?3星戰神克莉絲媞輕鬆反核!!|CuteDeska-epic7RTA. ... <看更多>
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第七史詩高級設定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七史詩高級設定】「第七史詩高級設定」#第七史詩高級設定,[EpicSeven]Banshee10AUTO[Angelica,Tamarinne,Luna,Bellona],【Epic7】討伐水13莉莉貝一回 ... ... <看更多>
第七史詩設定集 在 第七史詩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開發人員的筆記本】 小編跟開發人員要了筆記本來看,《第七史詩》的原型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呢! 在小編將測試版本的遊戲影片公開之前 ... 請問台灣會賣官方設定集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