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一起來聊聊創傷】
《創傷的智慧》紀錄片播放的時間結束了,當初推薦文的分享人數,還有之後繼續向我詢問的人數,都讓我感到很振奮。在我這個小小的粉專裡,一篇小小的推薦文,得到了比我預期更多的迴響,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人數對「創傷」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隱約感覺到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強大影響力。
在紀錄片的網站上,依然保存了活動期間的精彩對談,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理解「創傷」的各種面向,感覺導演和專家們,是希望能透過紀錄片當作一個起頭,一次拓展整個社會對於「創傷」的理解,還有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然而這些座談都是英文,同時美國社會在談論情緒與感受方面跟我們的經驗很不同,如果在這方面沒有經過一些文化上專業上的「翻譯」,有時就算是語言能力足夠,理解上和實行上還是會有一些隔閡。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這裡,那就太可惜了。
我想起跟「創傷」這個詞彙相遇之前的漫長追尋。
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我以後絕對不要變成跟我媽一樣的人」。甚至在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跟同學互相約定,「如果以後你看到我有變成我媽的跡象,請你立刻過來打死我」。
話講得很毒,其實反映出內心極大的恐懼,因為我的母親真的就是我外婆的樣子。
我的母親長年有一個非常激怒我的習慣。當我在他面前跟他說明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在我說話的當中突然伸手,摸我臉上的痣或是耳垂或是任何其他「缺陷」,感嘆:「哎呀這個鼻子要是再挺一點就好了。」
然後我就會因此抓狂,跟他大吵一架。
大學畢業沒多久,有一回外公因為小中風在家裡跌倒,緊急送醫,大家都趕到醫院,由母親代表去聽主治醫師的報告。他消失了好一陣子,回來的時候第一個走向祖母,跟他轉告醫師的診斷。只見外婆盯著母親的臉,毫無表情的聽了一陣,然後突然伸手撥開正在講話的母親的瀏海:「你這頭髮很難看耶,是去哪一間理髮店弄的?」
母親大爆炸的瞬間我忍不住笑出來,你看看你,但是一轉身心裡卻打了一個大寒顫。
總是聽到人說,女兒以後會變成媽媽的樣子,居然被我親眼目睹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媽媽的樣子很糟糕的人,一輩子不就毀了?我不相信這是一種預言,一定有人可以逃過這種詛咒,可是這樣的人在哪裡?他們又是怎麼找到走上不同道路的方法?
有害怕成為自己母親的女兒,就會有害怕步上父親後塵的兒子,或是在自己身上重蹈任何家族覆轍的孩子。每個人都在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戰得灰頭土臉,弄不懂為什麼馴服不了自己,活不出自己更好的樣子,沒有辦法跟所愛的人更接近。
我看著螢幕上每一個,受邀到講座上侃侃而談的講師,一來一往,大家在談笑之間分享自己多年來鑽研的成果和領悟,相互補上不同角度對「創傷」的理解和連結,一層一層教給我更多思考的方向。但是最珍貴的,是在這些專業的對話之間,大家不經意地透露出來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傷痛。
丹尼爾・席格醫生,也許是大家最熟悉的講師,他所寫的《不是孩子不乖,是爸媽不懂》,還有《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系列,都曾是台灣很暢銷的教養書。他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那場座談裡提到:「我家族裡就是有毒癮的歷史,常常在我的演講裡分享完我的故事之後,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覺得你一定有吸毒!!』」他哈哈大笑,「我把這個當做對我至高的讚美。」
Gabor Mate醫生在《關係是一面照出創傷的鏡子》座談會上自陳:「我跟我太太之間的問題是,我自己覺得是一隻醜青蛙,我坐在角落希望他來吻我,讓我可以變成王子;可是他不要啊,他覺得他沒事幹嘛要吻醜青蛙,他希望我直接就是一個王子向他走過來。」
而在另一場關於《破裂的關係》的座談裡,Mate醫生朗讀了他母親當年,在Mate醫生才只有三週大時的育兒日記:「現在是清晨兩點,你已經哭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希望我餵你。但是我無法,因為我已經答應醫生,我必須按照時刻表給你吃東西。」讀到這裡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情緒,伸手搓揉自己的額頭。剛剛才分享自己的母親因為讀了當年的暢銷教養書,相信「嬰兒是暴君,我們不能讓他們控制我們」,所以在他哭泣的時候都會起身離開的依附關係創傷專家Diane Poole Heller博士,臉上露出非常凝重的表情。
這些瞬間,有些讓我深吸一口氣,有些讓我會心一笑,有些讓我的眼淚毫無預警的就落下來,有些讓我必須把影片暫停,陷入沈思。
這真是美夢成真的一刻啊。這些人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的戰士,他們放膽伸手去觸摸自己的傷痛,找到了逃過詛咒的方法。而今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身上遺留著創傷的痕跡並不可恥或悲慘,當我們找對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創傷轉化成個人的成長,讓我們更加成熟,更能夠給予和接受深刻的愛。
「但是,我可沒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Diane笑著警告大家。
這樣的交換和對談裡,有一種非常迷人的力量。不單單是在創傷的這條路上,有人可以懂的感覺真好。對我而言,當越多人開始承認「我不喜歡被這樣對待」,我們才能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基礎,去探討「錯誤的教養」跟「教養風格不同」之間的差異,讓更多人可以很有自信地表達:「請不要這樣對待我/我的孩子,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時間點獲得這麼多寶貴的資源,讓我興起一股很強的動力,想要在這裡也營造出一個,讓大家可以試著談論創傷的空間。
我還不是很確定會怎麼做,但是目前的想法是,我會分批把各個講座裡非常觸動我的部分節錄出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理解,還有我自己的相關經驗。然後我也會像之前一樣,在文末貼上一個匿名的塗鴉牆,讓想說話但是有些顧忌的讀者,可以在裡面抒發感想。
從這個現有的形式當作起點,我想試試看可以引起什麼樣的互動和變化。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者是對互動的形式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嗎?並不是說如果有興趣的人數很少,我就不會寫了,我這個人天生任性,想做的事情就是會去做沒人可以阻止我(傑克握拳)。但是,確切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個主題,會給我很大的鼓舞。所以,請大家無論長短,出個聲讓我聽見吧!
PS. 閉關中拍不了什麼特別的照片,只好叫書籤們出來排排站會客。有個孩子的個性比較彆扭,也不讓我伸手幫忙,不過我相信他的本質是很美麗的XD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知道你是有選擇的,然後呢?】
隨著網路的發達
這次的東奧讓我們看見更多
在比賽場上發光發熱的明星
瞭解他們一直在跟自己奮戰
替自己人生翻搏的故事
能站上世界的殿堂
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的尊敬與掌聲
妙雅正在接受China Post英文專訪
談了很多關於台灣及自己的事
其中問到為什麼會想成立YT頻道的時候
妙雅回答
「我們因為是異國戀
兩個完全不同文化
不同人生經歷、教育、背景的結合
其實我們很享受這樣的搭配
因為溝通彼此看事情的角度跟觀點
常常能在枯燥的生活中產生火花」
嗯...
有的時候溝通出“真的”火花
不是靈光一現的那種
這是我第一次聽她跟別人形容
我們之間的關係及生活
當你身處其中
沒有仔細去思考這段關係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
但我覺得她講的很好
就默默坐的遠遠摺衣服繼續當起聽眾
「我如果不是嫁給他
我可能對很多事情都有刻板印象
也不會是現在的我
比如說婚姻長什麼樣子
女人要做什麼會有女人的樣子
媽媽要會什麼才有媽媽的樣子
之所以刻板是因為我們大多時候
不會去想要怎麼做
或者想了卻因為在乎世俗眼光
也不敢照自己想法做
可是因為完全不是嫁波蘭人
所以我跳出框架了」
「我們有各自的文化
兩個人都挑喜歡的觀念來follow
融合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如說我愛台灣的食物勝過波蘭菜
我身體不舒服會去找國術館師父喬
歐洲沒有坐月子的文化
自然產隔天就在醫院洗頭
但我們點了台灣的月子餐跟中藥
覺得吃得均衡養好身體很重要.....」
「因為這樣
我們覺得好多事情好想分享
剛好疫情又暫時讓工作停擺
所以開始做影片上傳
最重要的訊息是想傳達
“你是有選擇的”這件事
比如說有個影片是跟孕婦說
生孩子是醫生要幫助妳聽妳想怎麼生
尊重妳的選擇
不是妳配合他讓他方便」......
我聽得入神
什麼時後把一疊衣服摺完都沒發現
沒想到我家妙雅長這麼大了
身為老公的我超級驕傲
人從起床睜開眼就開始做選擇
關於人生從小事到大事不斷選擇
從來不是做對或做錯而已
而是認為對的有沒有堅持
錯了有沒有再選擇把它做好的勇氣
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選了當運動員
就磨練自己成為頂尖的那個
選了家庭
就把家裡成員照顧好讓全家幸福
既然花一分鐘選擇看這篇文章
看完希望能幫助你過更好的人生
共勉之~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現在的你,會不會有一種挫折感?那就是每年都有想做的計畫,比如說「學英文」啊、「減肥十公斤」啊…。
你也懂得不要求自己一步到位,把這些目標拆解成小碎步。像是每天背一個單字、每天深蹲五下。
你更知道完成這些小事並不困難,但你偏偏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忘記執行,老是被自己打敗,所以越活越憋屈。
當你對小事情都沒有掌控感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自信去完成更大的目標,更別說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實如果你想要活得自信,最簡單的第一小步,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夠對自己更有掌控力,也就是能夠更「精準」的,去做到你想做到的事。
什麼是「精準」的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呢?
打個比方來說吧,就像我有一個學生,在「CIA的進階班」課程裡,他為了調整自己落東落西的習慣;在我們「進階班」的課程引導下,他幫自己設計一個口訣,那就是「伸手要錢」。
這個口訣是什麼呢?待會會跟你說喔!
而當我們這一位學員有這個口訣之後,他每當要出家門口的時候,他手一握上門把;他腦子裡面就會跳出剛剛說的四個字:「伸、手、要、錢」。
然後呢,他就會重複這個口訣,一邊檢查身份證(伸)、手機(手)、鑰匙(要)、錢包(錢),是不是都帶齊啦?確定了他才會安心出家門。
像這樣子去設置一個口訣,而這背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有效的使用我們的意志力,不要讓我們的意志力消耗在「後悔」啊!
或者是減少停下來,要去「補救」的這些時間。這還能夠避免我們想到什麼、就找什麼,這種「瞎忙」的狀況,自然就能夠省時又省力!
我們之所以能夠協助學員去做到「精準」,這是因為喔,在「CIA進階班」的課程裡面,有每週「面對面」的教練時間。
不過這個「進階班」,一年只有12個名額;而且要先參加過我們「CIA的初階班」,才能夠進入「進階班」。
所以如果你也想要進入「進階班」來學習,那麼明年的「CIA初階班」,會在4月21號開課,目前已經可以報名了,請你把握機會。
我們拉回今天的主題喔,我會先給你一些在你還沒進教室之前,可以執行的小解方。
事實上呢,我前面提到的這位學員,他能改掉落東落西的小習慣,精準的做對事,找回掌控感的解方,就叫做四個字:「建制意圖」。
「建制意圖」是什麼呢?我來說個簡單的實驗,你可能馬上就能夠明白。
這個實驗是這樣子喔,根據統計,一般患有癲癎症的患者,普遍上大概只有55%的人,可以定時的服藥。
也就是說,會有將近一半,大概是45%的患者,總是會忘記吃藥,這會造成個人健康的很大風險。
於是呢,有一群心理學家,為了提高癲癎患者的用藥比率,就協助患者去設計了一個計畫。
這個計畫呢,是請這些癲癎患者,用「自我陳述」的方法,來告訴自己說:「每當早上八點鐘一到,我就會刷好牙,然後服用處方藥。」
沒有想到這些患者,透過這麼簡單的「自我陳述」的對話練習,每天早上刷完牙,就會遵守醫囑定時服藥的比例,馬上從原本的55%,提高到79%。
「自我陳述」之所以好用,主要是因為「當我怎樣怎樣…我就去做某件事」這樣的句型啊,它是一個有效引發行動的內在語言。
它可以在你「起心動念」想要去做一件事,到「付出行動」真的去做它的這中間,提供策略性的「自我暗示」。
協助你在特定的時間,或者是特定的環境裡,變得高度警覺,最後做出相對有建設性的行動。
那麼像剛剛提到的,設定一個「自我陳述」,把這樣的「自我陳述」引導到特定的行為,這整個操作方法,就叫做「建制意圖」。
那麼當你聽到這裡,假如你還懷疑「建制意圖」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那你不妨想一想喔,當你使用手機或電腦的時候,是不是或多或少在桌面,都有一些捷徑?
幫自己設定一些連結,你只要輕輕的去點它,就能夠快速的連到你想要去的網址啊,或者是你想要開的程式,去享受到那種「一鍵到位」的便利。
而「建制意圖」,就是使用「當我怎樣怎樣…我就去做什麼事」的句型,來幫你身體建立起超連結。
當你設定的情境一旦觸發了,自然就會記得該做什麼;久而久之,這樣的超連結還會自成系統,幫你活出精確、省力又高效的人生。
假如你也想要讓自己多一點自信,更有勇氣的去面對所有的挑戰,那麼我真的很鼓勵你,可以試試看「建制意圖」這樣的內在語言,來幫助你自己。
聽到這裡喔,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內在語言」這麼的重要呢?
這是因為呢,在我們的生活裡面,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的念頭,而這些念頭就是一種「自我對話」,更像是一種「自我陪伴」。
那麼現在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每天的自我對話都是:「啊!我又忘記帶了什麼什麼…」;或者是:「啊!我又沒有做到什麼什麼事情…」。
像這樣的對話,是不是無形當中,你只會不斷的在挫折你自己?而且你還會更相信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因而習慣當一個失敗者!
但反過來說,假如你懂得「建制意圖」,你就能夠輕鬆的幫自己建立起自信。
比如說我們家的毛小孩,每天都要刷牙,所以我就告訴自己,當我睡前刷完自己的牙,我就馬上幫毛小孩刷牠的牙,於是呢這個習慣就成功建立起來。
又或者是你家有了新生兒,就可以告訴自己,只要你回到家,你就先洗手再抱小孩,這樣子不但能夠避免孩子受到病菌的侵害;還能夠讓你更有自信,成為一名好的照顧者。
像這樣的一個持續建立好習慣,隨著時間一長,你就可以有意識的,幫自己省掉很多的小麻煩,更可以扭轉你的人生。
那麼假如你的格局更大,你想要在生涯發展、人際關係這些領域裡面,幫自己建立起更直覺、讓人容易理解你、你也能夠更輕鬆表達的超連結。
那麼我很鼓勵你,走進我們啟點文化的教室,參與我們實體課程的學習,跟我有更多的實際接觸後;我才有機會去認識你、理解你,陪伴你往你想去的地方前進。
然而無論如何,透過今天「建制意圖」的分享,你都可以在生活當中,嘗試為自己設定一些小小的超連結。
就像是我前面分享的學員,每一次出門他都告訴自己:「伸手要錢」,他就不會丟三落四了!
生命當中呢,如果從每一天的這些小的「確定感」開始,那麼你要長出更大的自信才有機會。
否則我們每天被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不斷的打擊跟挫折自己的信心;你又有多少的力氣跟精神,能夠面對人生更大的挑戰,你說是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近期的課程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都歡迎你,能夠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前一陣子跟大家分享過一本書,他是一位日本的社會學家,他的作品叫做《朋友這種幻想》。
那我還記得呢,我透過這本書,跟大家分享一些深得我心,而且跟我一直以來的想法,很能夠呼應的人際觀點。
那今天呢,我又從這一本書裡面,看到了第二個很有趣的主題,叫做「幸福」。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提到「幸福」有兩個關鍵,第一個關鍵是「自我充實」,而第二個是「與他人的交流」。
那今天呢,我就跟你分享一下,關於「自我充實」的這個部分。自我充實的另外一種說法,也可以說是「自我實現」。
它的意思就是說喔,只要能夠獲得發揮自身能力的機會,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能夠掌握莫大的「幸福感」。
在英文裡面有個詞彙,叫做「Calling」。而我們的翻譯,會稱作是「召喚」或者是「天職」。
它的意思就是喔,上天呼叫我,要我從事的工作;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上天所賜予的天賦資質吧!
你可以想想看哦,當一個人在工作上,能夠完全發揮天賜的能力的時候,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而我們在想到,有哪些人活出自己的calling,或者是活得很能夠自我實現、自我充實,往往我們會想到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比如說,知名的運動選手,或者是那些藝術家,擁有一些特殊能力的人。
可是這裡的問題就發生了,當我每次想到召喚,或calling的時候,我們都想到那些在平均分配裡面,所謂的「極端值的成功人士」。
那你會不會因為這樣子,反觀自照,你會覺得自己永遠找不到自己的召喚;又或者是會懷疑那些,自己可能「很適合做的事」,而且「做起來很開心的」的那些部分,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天職?
因為它相對於那些「典型的成功」,比較起來好像微不足道。不是嗎?
雖然這一本書,這一位作者,他沒有針對這個部分,再多做著墨;但是呢,我就特別想要分享這個部分。
因為在我多年的個案教練,跟生命的實踐裡喔,我常發現很多人喔,總是用那些「極端值的成功典型」來對比於現在的自己。
第一個,你這樣子對比,你一定不會快樂;而第二個,當你這樣子對比的時候,其實搞不好你有很好的條件跟潛能。
但是因為你一下子把比較的標準,放在「太極端值」的部分,以導致於你的此刻當下,你連起步都不想起步,你連開始都不想開始。
所以呢,如果你要問我:「要能夠活出自我實現、要能夠活出自己的召喚跟calling」?
它的核心仍然是不變的,叫做只要你覺得自己很適合做某件事,而且這件事情做起來很開心,而且同時還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
基本上,就已經很靠近了自我充實、自我實現;你基本上就已經活出了,自己的天職跟calling。
我聽過一句話喔,叫做「他人是地獄」。
你想想看,當我們把自己那些自己很適合做這件事,做起來很開心,而且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的那些部分,開始跟別人「比較」。
你相信我,十有八九的人一旦開始比較,就會開始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我真的想做的?這到底是不是我的天職?這到底是不是我的calling?
好!如果我們順著這個邏輯再去推理,當你因為「比較」,而脫離了自己符合前面說的那些條件的事情的時候,日子一久,就算你取得了成功,你可能還是會對自己很失望,你會有一種生命底層的不快樂。
好!那另外一個狀況是什麼?如果你不成功呢,那是不是叫做雙重挫折?因為你已經遠離了,那個你會快樂的事,然而你的客觀現象,仍然不成功啊!
所以呢,如果你問我:「要怎麼樣在自己的人生,跟生涯裡活得更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過上一個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我說喔,有一些理論都是對的。比如說,你要找到自己適合做的哪些事情,和做起來很開心的事,同時還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
但是啊,千萬不要「比較」!
尤其是你剛開始在進入這個領域,你還只是個「學徒」的時候,千萬千萬記得,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認識這個領域、熟悉這個領域,去培養那些必要的基礎;而不是去做「比較」。
可是當你能夠在學徒階段,創造出一些必要的結果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因為有一個成熟的技術、能力跟態度。
這時候開始的比較,它的用意也不在於爭高下;而是透過「比較」,你能夠自我精進,這才是關鍵!
因為只有你把動機放回自己身上,透過自我精進的過程當中,你在面對很多岔路、很多出口的選擇,你才會一次一次的選回「自己生命的召喚」。
並且在透過這個實踐的過程當中,重新定義你正在做的事情,並且找到你做這件事情的「核心意義」。
所以談到這裡,如果你期許自己的生命,就是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活出自己要的自我充實,或自我實現。
那麼我要問你的是,到底你自己適合做什麼事?哪些事情你會做起來開心,而且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呢?
如果你已經有答案,記得一件事,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最不需要的就是「比較」;然而如果你沒有答案的話,也沒有關係。
其實你只要具備有,在每個生命階段當中,在你的當下裡,都能夠創造出一些必要的結果。
我常常說喔:「幸福,並不是找到一件最對的事情來做,而是透過做對你眼前手邊正在做的事,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
然而這一切的觀念、思維,跟能力、做法,如果你有更大的好奇,並且渴望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好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它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我將跟你分享的,不只是思維跟想法,更有扎實的做法跟選擇的智慧。而且透過線上學習,你可以擺脫時間跟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的開始進行學習與實踐。
生命是你的,選擇也在你手上。現在的關鍵問題就在於,你想要活出一個更好的人生嗎?如果你想要的話,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分享的【過好人生學】。
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在線上,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英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識心理諮商看這裡~https://pse.is/HW583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一次,我們這一系列的主題比較特別,我們來談關於「心理諮商」這件事。
大家平常看「一天聽一點」,都是以我為主要的那個演員和策劃者。但事實上呢,一個好的節目,它背後會有一群默默的推手,而大家一定也很清楚(推手)知道,其中有一位推手就是她,來跟大家打一下招呼。
哈囉,大家好!我是嘉玲。
她是誰呢?她是我的伴侶,她也是幕後不斷的鞭策我的那個人(鞭策),鞭策(打他)。她的身份比較特別,她是心理諮商師。
那我們自己,在經營啟點文化的這一段時間,大家都對於「心理諮商」這件事情,有很多的好奇跟想像(對);也其實有很多的恐懼跟害怕(對對)。
所以呢,我們就做這一期的節目喔,讓大家好好的破解「心理諮商」這件事,到底在做什麼?
所以呢,第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哦,就是什麼樣的情況,需要找你,而你(什麼時候要來見我是吧)對對,你什麼時候會跟別人開房間(房間)?
我常常跟別人開房間
心情很複雜…
好,其實呢,我覺得大家都會把「心理諮商」想的有一點嚴重,好像你要多麼大的事情才要來見我,其實不是的。
當你在心理上面,或者你在生活上,有任何你覺得需要討論,或心桃結歸球ㄟ時陣…
心桃結歸球,沒關係,她台語的部份我幫大家翻譯一下。
好,不管是你一般的人際,或你的家庭,或你的工作、職場,或是你現在想要生涯覺得有一點脯脯游,不知道要去哪裡…
脯脯游。
我覺得我現在就很需要看心理諮商
對,她需要找「台語諮商師」。
不,我要跟我的諮商師,好好談一談我們之間的關係了
喔,真得喔,糟了!好可怕喔。
好!其實任何你覺得你有些地方卡住了,你自己想了很久,可是你好像試了之後,沒有什麼效果的時候,去找一個諮商師。
他有一點像是一面鏡子,在幫你看一看,其實你哪裡微調一下,或者你的這個想法,可能在你過去的生命經驗裡,都是有效的,可是接下來的生命階段不一樣了,所以你需要稍微微調,換一個想法你就會比較順了。
所以其實是任何你生活當中,你想得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去問心理諮商師,沒有一定侷限在什麼狀況底下
我幫大家翻譯一下喔,就是喔我們一般生活當中,可能會有小病、小痛、小感冒;那小病、小痛、小感冒,基本上如果自己會好,也就過了。
但是有時候,他可能不會自己好,那這個時候就去找醫生;那心理諮商師有一點像是,你心理上有一些小病、小痛,你覺得好像一直沒有好,或者是一直沒有真正的痊癒(過去),對!那這個時候,諮商師會給你一個很的陪伴。
但也因為這個隱喻喔,我擔心很多人會覺得,像找諮商師,像找嘉玲這樣的人開房間,好像是有病才要開房間,是這樣子嗎?是這樣子理解嗎?
其實一般人會這樣想,我覺得是正常,OK為什麼呢?因為其實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我們還是一般先追求吃飽穿暖嘛,對不對?
所以說,這通常是一般人覺得我吃飽了、我活的好好的,好像他就應該無痛無病,應該都很幸福。可是其實馬斯洛告訴我們,當你追求完這一階段之後,你會往上。
你可能會有愛與需求,你可能會想要追求自我成長
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所以你在往上追求的過程,你其實是想讓自己更好。所以你才會想要想說,唉有沒有人可以來幫你,或是你更覺察到,其實吃飽了,不是你的需求了,就是你滿足了之後。
不止如此。
不止…對對對,你想要再更往上,所以我覺得那個想法應該改成是,我想讓我自己更好;或者是「因為我更勇敢」。
喔,那個台詞是這樣,「為什麼是我?」、「可能是因為你比較勇敢」
你比較勇敢,(所以你是那個勇敢的要面對自己人生的人。
會不會我們把「可能是你比較勇敢」這句話玩壞了(玩爛了)?
(不會啦)沒關係(那個宋喬平我應該跟她也差不多漂亮)OKOK。更漂亮、更漂亮(自己講),那個特效這裡要有一些人掌聲這樣,ok。
所以,其實很多人會有一個,剛剛說的喔,就是如同這個問題的迷思一樣。其實,找心理諮商師,或者是找人幫助你,就好像是我開公司。
假設我很認真、努力的做對了所有事情,當仍然不賺錢,我找個顧問,這很正常甚至於,當我公司其實已經賺錢了,其實已經發展的很好了,但是我想要(轉型),對我想要轉型、我想要結合新的科技,或者我想要研發新的產品。
這時候,我找相關的人來,可能當我的顧問,可能來當我的工作團隊;或者是可能來協助我,這很正常的(都很正常)。
我講一個大家更能理解,我們從小都是補習長大的嘛,對不對?數學不好補數學、英文不好補英文,我們不會覺得去補英文的有病吧,不會吧?我們其實會覺得的哇…
在我們那個年代,沒去補通常會生病(比較有病)對,因為老師會…
好!我們會覺得哇他其實是想讓自己更好,那同樣的其實心理健康,或心理的這門學問,我們沒有機會在學校學,我們是一直到出社會,或長大之後才看見,哇這件事情是重要的。
但如果這件事情重要,而你自己可能在你的生命經驗裡,可能比較侷限,或是這不是你擅長的,你找一個人來幫你,就像去找一個補教名師嘛
對,他的經驗可以來補足,你的一些過去的一些空缺的時候,這不是一個更有效率的做法嗎?
所以呢,在你人生當中,有些學分喔,或者有些科目,假設一考不及格,找一個補教名師,他是有幫助的,大概是同樣的類比。
那麼今天我們的內容,跟大家分享關於「心理諮商」這件事,我想喔有幫大家正一下三觀喔,就是那個觀念的理解跟正確,其實是滿重要的。
當我們幫大家破除了一些「心理諮商」的迷思,跟想像之後呢,下一步你可能就會問,那「我要哪裡找諮商師?」,再來就是「諮商師會很貴嗎?」(會很貴嗎?)
就是每一個專業,都有每一個專業的一個,值得被重視的地方。那所以當然我們說「使用者付費」,費用是一定有的;但是一樣,其實「諮商跟你想的不一樣」(不一樣),它可能會比你想像中的簡單、容易很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我們期待下一集跟大家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