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部屬甘心跟著你》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在你的心裡面,什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備的最重要元素?能力很強?交際很在行?管理很嚴謹?或許,這些都是必備的元素,但恐怕不是最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具備「願景」,擁有願景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缺乏願景的領導者時常在忙碌和壓力下讓團隊迷路。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vision-lead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的作者是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他創辦的公司幫助許多個人和企業家提高生產力、強化對目標的執行力。我讀過他的前一本談專注力的書《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尚無中譯版),文字風格很平易近人,很喜歡他引用故事和案例的書寫方式。
他在出版社有多年的經驗,創業、經營企業至今近有40年的經驗,也是許多業界人士推薦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多年來他觀察自己指導過的大小團隊主管、公司高層主管,他發現心中擁有「願景」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元素,少了願景,影響力會隨著人群散去而慢慢消失。
之前我曾經讀過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很喜歡黃金圈理論正中央的「為何而戰」,但是要如何應用到自己和團隊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執行的步驟和方式。海亞特則是用「願景」這個關鍵字來詮釋一個團隊為何而戰,具有業界實戰經驗的他,把這個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來學習實戰方面的用法。
.
【打造願景的七個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打造願景的流程稱之為「願景劇本」,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利用以下七個步驟,打造出屬於自己團隊(或公司)的願景,帶動團隊的士氣和激勵他們前往未知的境地。
1. 預見你的願景。領導者必須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具體描繪出可能發生,但尚未出現的事物。想像三到五年之後,你想把團隊帶到什麼地方,針對四個項目進行描繪:團隊、產品、業務與行銷、影響力。然後,把願景當作自己的責任,並且堅毅地帶動願景成真。
2. 願景是否清晰?清晰的願景可以讓人們連結在一起,因為願景清晰,團隊便能懷抱信心。使用這五個步驟可以做到這點。首先,承認自己看不清楚。第二,找出自己的盲點。第三,徵求參考意見。第四,消化回饋意見。第五,開始行動。
3. 願景是否激勵人心?如果願景不夠動人,他人也不會認同你的願景。願景無法激勵人心,最終必將失去人心。提出的願景要有風險、但不魯莽,要著重「未來是什麼模樣」,而非「如何到達未來」。
4. 願景是否務實?要跟團隊針對願景做逆向拆解,從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每週目標、到日常任務。領導者的目標是讓願景能經常被討論,而且確保它無處不在,讓每個人每天都能落實並且強化願景。
5. 推銷你的願景。如果你不能讓利害關係人認同和支持你的願景,那麼就沒有進步。因此要向不同的對象推銷願景,包含:你的直屬團隊、你的主管、公司內的其他單位、公司外部。推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對方需求、預期會遭遇反對、虛心聽取回饋。
6. 克服困難和阻力。願景讓日常挑戰與挫折有了意義,讓你走過真實生活中的一路顛簸與跌撞。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7. 必要時大轉彎。當時局大幅度變化、公司踏入不同的生命週期時(新創、轉化、成熟、僵化),可能會需要讓遠景大轉彎。這邊指得是領導人提出了嶄新而且激勵人心的新方向,書中舉了許多大轉彎之後反而加速成功的例子。大轉彎應該是一種持續的心態,而不是做了一次就放著不管。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領導力書籍《破框能力》的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曾經說過:「領導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分享心中願景。」這一句話和願景劇本的步驟都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你有願景,不要只放在心裡想,要記得說出來,而且要讓人聽得懂。溝通、推銷、克服困難,是執行面上更加重要的環節。
.
【領導者 vs. 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什麼差別?作者舉兩位美國總統為例,甘迺迪和老布希。
甘迺迪在任期間適逢美蘇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太空競賽取得優勢重挫美國士氣。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經典的「登月演講」闡述他的願景,美國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平安返回地球。他強調美國人享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而不是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
演講最後的這段談話讓我難以忘懷:「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也是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統籌和測試我們最為頂尖的技術和力量,也是因為這個挑戰是我們樂於接受的,是我們不願推遲的,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甘迺迪總統是一位充滿願景的領導者。不到十年的時間,美國傾全國之力送阿姆斯壯踏上了月球,還順利返回了家鄉。
另一位總統是老布希先生,他專注於國政的執行和管理,卻時常被媒體和政界評論為「沒有願景可言的人」,但是他本人不以為意地冷淡回應道:「就願景那回事嘛。」面臨經濟衰退和全球態勢變化的美國,在老布希的領導下沒有走出打動人心的路線,尋求連任的老布希也無法提出打造繁榮經濟和引領全球的願景。
老布希總統是一個缺乏願景的管理者。最後得不到人民的選票,連任失敗,成為了許多評論家眼中沒有政治識別度的政治人物。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帶領風格。領導者創造願景,管理者執行願景。領導者鼓舞並激勵他人,管理者負責維護與行政。領導者承擔風險,管理者控制風險。領導者聚焦未來,管理者著重短期目標。
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書中太強調領導者願景的觀念,反而對於管理者角色帶有許多貶抑的意見。我認為,身為一個小型團隊的主管,要同時學習這兩種風格,對於兩者應用時機要區分清楚,而且都要會使用。擁有願景可以激勵團隊,但是缺乏管理可能會先被掃地出門。
.
【願景跟策略的關係】
作者認為領導人要先有清晰具體的願景,把目的地設定好之後,規劃路線才有意義,有了路線才有後續的進展。因此,他強調道:「願景的重點是你要往哪裡去,策略則是你計畫走哪一條路。」書中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用攀岩來說明願景和策略之間的關係。
2008年,徒手攀岩高手湯米.考德威(Tommy Caldwell)曾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多達60多次,他望著最陡峭和荒涼的「黎明之壁」(Dawn Wall)讚嘆道:「此地完全不可能被征服,這一點令我萬分著迷。」他開始描繪這幅願景,然後著手準備。
準備期間,他從頂端垂降設法找出一條可以單爬的路線,並且設計每個攀爬的動作和駐足點。攀頂的夢想就是「願景」,往回操作找出路線的部分就是「策略」,再來就是把這些目標細分為有意義的下一步。時間快轉到2015年,他跟夥伴凱文.喬根森(Kevin Jorgeson)花了19天爬完這段被人視為不可能的路線。
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回想另一部紀錄片〈赤手登峰〉,不要命的攀岩高手艾列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2017年,不靠任何器具輔助(連繩子都沒繫)花了四小時爬上酋長岩的「搭便車」(Freerider)路線。仔細一看,一路上協助他拍攝紀錄片的,正是湯米.考德威。
.
【後記:願景的重要性】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是一本很好讀、好懂的書,書中有很多值得記憶的真實故事,尤其是最後一個步驟「願景大轉彎」提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轉型案例(Airbnb、Instagram、YouTube、JVC、微軟、樂高、漫威),有很多小故事是我之前未曾聽過的,因此感到特別有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讓我回想起職場上兩種不同主管的帶領方式。一種是說:「這件事你做就對了,這就是公司的要求。」另一種是說:「做好這件事,在一年後工廠穩定運作時,所有人都能更有效率、更愉快地工作。到時候的挑戰可能會更加艱難,但我們會更有餘裕。」
第一種讓人感到機械式的命令感,第二種卻讓人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充滿光明的願景。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下達指令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你是接受指令的團隊成員,哪一種會讓你發自內心跟隨?願景不只影響了最終的「結果」,它在事情的「一開始」或許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PXRv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LEAD
使用期限:8/1~8/7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蘇聯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空使命》第二季如何改變歷史?
喬爾金納曼的科幻英雄之路
作為Apple TV+的當家影集之一,《太空使命》第二季目前正熱播中,第一季首集便丟出了一個大哉問,倘若當年先登上月球的是蘇聯,美國人只能急起直追,歷史會改變成什麼樣子?影集提出大膽的思考,改變尼克森總統的方針,在那個性別歧視的年代裡,也將女性送上太空。
片中飾演男主角艾德華的瑞典男星喬爾金納曼,尊重女性,尊重專業,也成為影集裡的大看點。
喬爾金納曼,目前也是好萊塢科幻電影的首選演員,不只是夯劇《太空使命》,還要加上在好萊塢的成名作《機器戰警》,兩部《自殺突擊隊》以及熱門影集《炭變》。
喬爾金納曼外型有稜有角、壯碩高大,讓他看起來不像是一般的肌肉男,深邃的眼神充滿智慧,扮演起科學家也十分合適,但他的演藝生涯並不順遂,雖早以《毒利時代》、《幽靈人口》等片在瑞典成名,但進軍好萊塢時屢屢失利,試鏡《雷神索爾》、《瘋狂麥斯:憤怒道》都失敗,《瘋狂麥斯》導演喬治米勒甚至坦言很喜歡喬爾金納曼,喬爾也確實闖到最後一關,最後輸給湯姆哈迪。
「我不覺得我得接受所有的演出機會,就這些角色都在美國,所以我想試試。我正在尋找一些有趣事物,我的演藝生涯才剛起步,我要敢於做想做的事,即使會有失敗的風險在。」
對於好幾次的初試啼聲都失敗,直到重啟版《機器戰警》,才終於開啟他的好萊塢演藝之路。
即便《機器戰警》幾乎得全程遮住他那張帥臉,即便這部電影的票房並未如想像中亮眼,不過喬爾金納曼的好表現,畢竟被更多人看見,於是他獲選演出更多科幻電影,到了現今的《太空使命》系列,如今更是駕輕就熟。
喬爾金納曼很喜歡《太空使命》,並提出他的想法。
即便這個故事的前提是,美國在登月計畫上敗給蘇聯,但從失敗中重新起步,才是整部影集的精髓,「這段傳奇已是歷史,但卻提醒著我們要有夢想,要去征服太空」,喬爾更喜歡《太空使命》在更改歷史的過程中,講述當代的性別歧視、種族議題,角度真誠,雖然是個古典的故事,但是思想相當新穎。
如今《太空使命》邁向第二季,目前正熱播中,更幽默的加入些許新歷史,包括雷根提前取代卡特,成為美國總統;披頭四樂團的約翰藍儂並未被射殺;犯下未成年性侵案的名導羅曼波蘭斯基在加拿大被逮捕;伊斯蘭革命失敗,讓美伊關係並未惡化。
在第二季中,喬爾金納曼也提出他所遇到的新困境。
「是要陪伴家人,還是犧牲工作與家人多相處,這都是主角遇到的問題,不過呢,如果完全放棄了激情與理想,就不是本劇的宗旨了。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不穩定的主角人物,才能有這樣熱血沸騰的故事。」
這些歷史的變異,是好是壞,其實還很難說,但就像喬爾金納曼所說的一樣,歷史不一樣,但是人心的激情與熱血,是永遠不會變的,這也是《太空使命》所帶來的感動。
《太空使命》現正於Apple TV+熱播中
https://tv.apple.com/tw/show/%E5%A4%AA%E7%A9%BA%E4%BD%BF%E5%91%BD/umc.cmc.6wsi780sz5tdbqcf11k76mkp7?ctx_brand=tvs.sbd.4000&l=zh
Apple TV
#ForAllMankind
#太空使命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蘇聯 在 阿瑪 - Surfing Life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仰天可見的月亮,對你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推薦兩部軟科幻作品與月球有關
你知道人類50年前就已經登上月球了嗎?
你知道第一場大型直播是登陸月球嗎?
這樣的創舉對你來說可能只是歷史一環
衍生而出的科技卻影響著我們方方面面
無線家電,高精確石英鐘錶,淨化水
氣墊鞋,耐火衣料甚至冷凍脫水食品
包括泡麵裡的蔬菜包都是
阿波羅計畫是美國從1961 年到1972 年
進行的載人登月飛行任務
目的是登月飛行和對月球的實地考察
對於終止登月嘗試有各式各樣的傳聞
例如外星人基地或費用過高等等
最合理的原因還是競爭對手的消失
冷戰時期蘇聯被自身財務壓垮之後
美國也沒有必要持續進行近一步探測
競爭或戰爭一直都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摩爾定律
科技的進步以每3年增加4倍的速度成長
如果現在電腦的速度是100
3年後的速度會到達現在的4倍也就是400
被科技業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在近幾年被打破
小時候是否看過各種科幻想像
1989的電影
#回到未來II中描寫的2015年
是個小朋友都擁有飛行滑板
飛天汽車在空中高速公路飛翔
對身處2021年現在的我們似乎還是遙不可及
過去40年間的科技進步遲緩
往前40年與更前面40年卻是日新月異
單看飛機的歷史來說
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成功
1940年已由螺旋槳進化到噴氣式
1980年已達到三倍音速
2021的現在,僅在續航與節能上調整優化
科技的進步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快
可以歸咎在承平時期的安逸或缺少競爭呢?
Apple TV的 #太空使命(For All Mankind)
某方面也是在陳述這個議題
在架空歷史上衍生出的科幻作品
當初如果首先登上月球的是蘇聯
如果在月球上發現可利用的資源?
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故事圍繞核心並聚焦在這些NASA太空人身上
如果是有點歷史與科學常識的觀眾
看到內容中很多對歷史的彩蛋肯定愛不釋手
另一部超級推薦的是日本連載漫畫
#月亮的距離 是太田垣康男的代表作
提醒18禁,開場就是各種性愛裸露畫面
描述男雙主角的愛恨情仇與大時代的牽連
故事背景月亮上大量的HE3作為新時代能源
所以人類必須在月亮上進行多國角力競爭
作畫水平極高科幻內容寫實不是一般少年漫畫
精準預測2019年美國日本所成立的太空軍
這些內容可能有點硬核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忙碌的生活中除了綜藝台,韓劇,賣肉與八卦
也能多一些些理性思考與反芻
#科幻 #阿宅 #推薦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蘇聯 在 阿波羅11號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歷史紀錄片1969年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阿波羅11號(Apollo 11)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阿波羅計畫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 第一 次登月任務,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 月球 30周, ... ... <看更多>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蘇聯 在 蘇聯太空總署把他們的登月計畫整個塵封埋葬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971,那是美國人在月球上插旗的兩年後,蘇聯太空總署把他們的登月計畫 ... 十一號,成功登上了在美蘇太空競賽中,由前蘇聯獲勝的項目:人類第一個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