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戰士》描繪的那些少年少女和大人們 | 盧斯達 on Patreon】
∞:續上篇 超渡儀式——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0 劇透
1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超渡了一個受困的少年,結局是「少年」成長為「大人」。這整套中的青老角色群像自然也互相對照而藕斷絲連。劇中角色的人生困境,大部份都可以追溯到創傷童年。
2 碇真嗣童年喪母,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給父愛,不能成為兒子的 role model;明日香童年喪母,而且經歷比起真嗣驚嚇;美里童年喪父,所以她戀上了爸爸一樣的加持。這些人的童年問題最後用二十多年去治療——悲傷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療其童年。
3 美里在劇初的功能是扮演性感大姊姊,是個二十到尾的成年人。她也擺出能幹、獨立、樂觀的模樣,跟軟弱、遲疑、悲觀的真嗣完全相反,儼然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美里應該是愛真嗣的,但那不只是男女之情。美里透過愛護真嗣,去憐憫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在二人做「同事」的過程中,美里那個脆弱的年幼的自己跑了出來。
4 本來她處理童年創傷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很 tough 的新人格來移情,這應該一直管用,直至真嗣闖入她的生活,這個棉羊一般的孩子召喚出她自己的脆弱一面。她發現自己一面堅強是強裝出來的,當她脆弱時,仍想去依靠「父親」。雖然美里作為劇中主角的前輩,本應成為少年少女向上提升的 role model,但她仍然深受童年創傷困擾,她在劇中亦因此可視為另一個孩子。
5 加持良治比起美里,又是另一個層次。加持是整個系列都穿插其中的角色,以「成人值」而言,加持的程度應該和後來出現的真希波一樣。在福音戰士的漫畫中,有交代加持在真嗣那個年紀因為「第二次衝擊」而失去父母,後來又「為世所迫」而導致弟弟、朋友們被政府軍隊槍殺,加持的長大是背負這些人的犧牲,繼續長大,以強大意志力和手段滲透 Nerv 和 Seele,希望解開「第二次衝擊」的真正真相。
6 因為有這個強大的心理誓約,加持在劇中基本上不會情緒失控,不會陷入抑鬱,他是純粹功能性的,為達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包括自己。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感情,他只是跨過了,他早就明白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在人類存亡的問題前,他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這就是大人。
7 加持的挑通眼眉貫穿新舊版。他跟美里在一起時,可能已知道了她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早已研究過美里的家世和身花。但他也懂得「時間」,未到那個階段,她不會想得明白,不會走得出來。
8 加持當然是愛著美里,所以即使結束關係,他仍然遠遠關注和暗中幫助她。可能加持看出美里事實上也是一個受困的孩子,所以他囑咐真嗣幫他守護美里。這一方面是指加持為了對抗 Seele 根本不能跟她在一起,也是說作為成年人的加持了解到自己跟對方處於成年人和孩子的隔絕時空。加持可以進入美里的身體,但同樣是孩子的真嗣卻可以進入她的內心。
9 舊版宇宙,明日香愛上了加持,主動除衫都試過,但加持拒絕了明日香,並不斷暗示真嗣比較好。加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明日香心理上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是急於證明自己長大的,明日香想跟「加持先生」在一起,只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告別這個痛苦的現狀。是不是加持並不是最重要。加持太老辣了,他看到明日香,想到的應該是美里。美里也是這個狀態撞入她懷中,而當時他沒有拒絕,還沉了船,但又無能力拯救。加持拒絕明日香,自然也是撫慰了那個製造了遺憾的年輕版加持。
10 甚麼是少年少女的心理,甚麼是成年人的心理,在戲中是這樣定義的:少女少女充滿生命衝動(生命),而成年人擁有謀略和經歷 (智慧)。成年人以錢、科技和謀略建立了「社會」,這個「社會」製造了 EVA,但成年人駕駛不了 EVA,就像劇中的主角雖然實際上是庵野秀明,但畫面上故事上要以一個少年來代替。
11 少年少女可以驅動 EVA,因為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接近生命的源頭,更接近那種潛意識的生命衝動,少年人的立場總是更激進、更強烈和更簡單。所以「童兵」一向是游擊隊愛好的兵種,因為成年人可以輕易用謀略擺佈滿懷衝動的年輕人。成年人的自我已經調和了,立場和思想變得複雜,他們沒有強大的生命驅力。在動畫和電影中EVA 變強的時候,都是駕駛員的立場和衝動到達頂點時,也就是每個人「發細路仔脾氣」的時候。
12 劇情繼續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放飛自我」都沒有好下場,而是成為陰謀組織達成「人類補完」毀滅世界的工具。明日香駕駛的 EVA 被肢解、真嗣的初號機觸發了更多人的滅絕。推動劇情的其中一條脈絡是這些人的 「AT 力場」如何展開,又如何被利用再反噬自身。站在《終》完成的 「反 EVA 」脈絡,越強的 EVA 就越接近世界毀滅:即完全徹底失去現實感,或完全封閉自己——精神疾病。
13 所以父親和真嗣最後於意識世界作戰時,父親說:「這不是用武力 (might)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殺掉父親不可能解決兒子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反諷的,對父親來說,殺掉兒子也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父親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幾年的征途,是他對抗兒子的征途。
14 《終》更直白地回到了佛洛伊德的經典診症室:父親對真嗣莫名的厭惡,是源自作為零號宅男的他,老婆的世界不再只有他,還多了兒子,分薄了父親獲得的關注。回到 TV 版第一集,父親在初號機 (盛載了老婆的靈魂) 面前大肆批評兒子,不是因為他真心認為兒子一文不值,而是他在老婆死後,還在競爭老婆的關注,想要當面擠開作為競爭者的兒子。這也是父親不願長大的一面,是他作為「小孩」的一面,他無法接受「現實」——「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老婆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只有他。
15 甚麼是長大?劇中「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全世界政府一致守護的機密,越接近這個機密的人們便越「成熟」。比起村民和同學,能夠進入 Nerv 的少年們自然也更「長大」,但真嗣其實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他坐在 EVA 裡面但其實他連第二次衝擊、人類補完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因為「無明」,空有「生命衝動」,所以真嗣 / 青年總被擺佈。
16 父親等人自然又掌握更高的機密,所以他可以擺佈人,而不易被人擺佈,但成年人也可以迷失的,可以被自己的弱點擺佈,而「掌權者」稍一迷失時有能力製造更大規模的苦難。這裡雖然是對 EVA 的蓋棺總結,但也像故事上畫面上向今敏對「迷失幻想」探討努力的致敬。EVA 故事裡的「小孩 / 成年人」不是計算物理年齡,而是浮動流動的比例。小孩也可以表現出超齡的洞察力,也可以展現出成長,成年人也可以感情脆弱、懷著小孩一樣的心智暴走。
17 影集和電影都提到,EVA 的機甲不是機甲,而是用來束搏 EVA 避免暴走。當遇到重大危機時,只要駕駛員冒著肉身溶解風險去「放飛自我」,EVA 就可以擺脫裝甲展現更強大武力暫時解決危機,但每一次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 (敵人繼續來襲),自己也付出重大代價。長期依賴 ego 硬幹的人,就會長不大,在劇中便化為駕駛員的凍齡設定。駕駛員長期泡在 EVA 裡面,就 14 年來都沒長大過,也就是說長期依賴幻想和腦補面對生活的人精神上長期沒長大。這玩笑和自我批判真惡毒。
18 EVA 故事的毀滅式大動作戲碼、最熱血沸騰的逆轉勝,都是由於駕駛員全心投入「幻想 LCL 」而爆發強大「同步率」達成,但這後來都被演繹為推遲成長的石頭,一次又一次絆倒我們。你越去對抗外界,外界就會越對抗你。「這不是可以用武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碇真嗣在最後的戰鬥也是「反戰鬥」,沒有依賴暴走或者神化。 「長大」是認知到「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自願穿上某種約束自我的裝甲。長大的課題無非是找到合身的裝甲,並且將它噴塗美觀,讓它爬滿蚤子。
19 《終》開首將真嗣的「退修場地」設定在同學冬二家中,經過 14 年,冬二已經成年,成家立室,這裡其實很巧妙。真嗣內疚和抑鬱是因為自己當初為左救條女,製造了世界末日 (而綾波零而慘被編劇「賜死」),但世界大致上都已 move on,要面對新的挑戰,一般人亦接受巨變並努力存活。真嗣以為差點世界末日好大件事,但每個人還是睇餸食飯繼續生活,繼續 move on,而冬二和老婆結婚,也是因為真嗣帶來的大災難促成。真嗣就算 (再) 為世界帶來災難,但他仍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事實上,沒有人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
「童年創傷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童年逆境經驗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創傷知情_通識課4分鐘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童年創傷定義 在 童年創傷理論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童年創傷定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福音戰士》描繪的那些少年少女和大人們 | 盧斯達 on Patreon】
∞:續上篇 超渡儀式——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0 劇透
1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超渡了一個受困的少年,結局是「少年」成長為「大人」。這整套中的青老角色群像自然也互相對照而藕斷絲連。劇中角色的人生困境,大部份都可以追溯到創傷童年。
2 碇真嗣童年喪母,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給父愛,不能成為兒子的 role model;明日香童年喪母,而且經歷比起真嗣驚嚇;美里童年喪父,所以她戀上了爸爸一樣的加持。這些人的童年問題最後用二十多年去治療——悲傷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療其童年。
3 美里在劇初的功能是扮演性感大姊姊,是個二十到尾的成年人。她也擺出能幹、獨立、樂觀的模樣,跟軟弱、遲疑、悲觀的真嗣完全相反,儼然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美里應該是愛真嗣的,但那不只是男女之情。美里透過愛護真嗣,去憐憫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在二人做「同事」的過程中,美里那個脆弱的年幼的自己跑了出來。
4 本來她處理童年創傷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很 tough 的新人格來移情,這應該一直管用,直至真嗣闖入她的生活,這個棉羊一般的孩子召喚出她自己的脆弱一面。她發現自己一面堅強是強裝出來的,當她脆弱時,仍想去依靠「父親」。雖然美里作為劇中主角的前輩,本應成為少年少女向上提升的 role model,但她仍然深受童年創傷困擾,她在劇中亦因此可視為另一個孩子。
5 加持良治比起美里,又是另一個層次。加持是整個系列都穿插其中的角色,以「成人值」而言,加持的程度應該和後來出現的真希波一樣。在福音戰士的漫畫中,有交代加持在真嗣那個年紀因為「第二次衝擊」而失去父母,後來又「為世所迫」而導致弟弟、朋友們被政府軍隊槍殺,加持的長大是背負這些人的犧牲,繼續長大,以強大意志力和手段滲透 Nerv 和 Seele,希望解開「第二次衝擊」的真正真相。
6 因為有這個強大的心理誓約,加持在劇中基本上不會情緒失控,不會陷入抑鬱,他是純粹功能性的,為達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包括自己。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感情,他只是跨過了,他早就明白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在人類存亡的問題前,他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這就是大人。
7 加持的挑通眼眉貫穿新舊版。他跟美里在一起時,可能已知道了她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早已研究過美里的家世和身花。但他也懂得「時間」,未到那個階段,她不會想得明白,不會走得出來。
8 加持當然是愛著美里,所以即使結束關係,他仍然遠遠關注和暗中幫助她。可能加持看出美里事實上也是一個受困的孩子,所以他囑咐真嗣幫他守護美里。這一方面是指加持為了對抗 Seele 根本不能跟她在一起,也是說作為成年人的加持了解到自己跟對方處於成年人和孩子的隔絕時空。加持可以進入美里的身體,但同樣是孩子的真嗣卻可以進入她的內心。
9 舊版宇宙,明日香愛上了加持,主動除衫都試過,但加持拒絕了明日香,並不斷暗示真嗣比較好。加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明日香心理上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是急於證明自己長大的,明日香想跟「加持先生」在一起,只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告別這個痛苦的現狀。是不是加持並不是最重要。加持太老辣了,他看到明日香,想到的應該是美里。美里也是這個狀態撞入她懷中,而當時他沒有拒絕,還沉了船,但又無能力拯救。加持拒絕明日香,自然也是撫慰了那個製造了遺憾的年輕版加持。
10 甚麼是少年少女的心理,甚麼是成年人的心理,在戲中是這樣定義的:少女少女充滿生命衝動(生命),而成年人擁有謀略和經歷 (智慧)。成年人以錢、科技和謀略建立了「社會」,這個「社會」製造了 EVA,但成年人駕駛不了 EVA,就像劇中的主角雖然實際上是庵野秀明,但畫面上故事上要以一個少年來代替。
11 少年少女可以驅動 EVA,因為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接近生命的源頭,更接近那種潛意識的生命衝動,少年人的立場總是更激進、更強烈和更簡單。所以「童兵」一向是游擊隊愛好的兵種,因為成年人可以輕易用謀略擺佈滿懷衝動的年輕人。成年人的自我已經調和了,立場和思想變得複雜,他們沒有強大的生命驅力。在動畫和電影中EVA 變強的時候,都是駕駛員的立場和衝動到達頂點時,也就是每個人「發細路仔脾氣」的時候。
12 劇情繼續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放飛自我」都沒有好下場,而是成為陰謀組織達成「人類補完」毀滅世界的工具。明日香駕駛的 EVA 被肢解、真嗣的初號機觸發了更多人的滅絕。推動劇情的其中一條脈絡是這些人的 「AT 力場」如何展開,又如何被利用再反噬自身。站在《終》完成的 「反 EVA 」脈絡,越強的 EVA 就越接近世界毀滅:即完全徹底失去現實感,或完全封閉自己——精神疾病。
13 所以父親和真嗣最後於意識世界作戰時,父親說:「這不是用武力 (might)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殺掉父親不可能解決兒子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反諷的,對父親來說,殺掉兒子也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父親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幾年的征途,是他對抗兒子的征途。
14 《終》更直白地回到了佛洛伊德的經典診症室:父親對真嗣莫名的厭惡,是源自作為零號宅男的他,老婆的世界不再只有他,還多了兒子,分薄了父親獲得的關注。回到 TV 版第一集,父親在初號機 (盛載了老婆的靈魂) 面前大肆批評兒子,不是因為他真心認為兒子一文不值,而是他在老婆死後,還在競爭老婆的關注,想要當面擠開作為競爭者的兒子。這也是父親不願長大的一面,是他作為「小孩」的一面,他無法接受「現實」——「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老婆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只有他。
15 甚麼是長大?劇中「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全世界政府一致守護的機密,越接近這個機密的人們便越「成熟」。比起村民和同學,能夠進入 Nerv 的少年們自然也更「長大」,但真嗣其實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他坐在 EVA 裡面但其實他連第二次衝擊、人類補完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因為「無明」,空有「生命衝動」,所以真嗣 / 青年總被擺佈。
16 父親等人自然又掌握更高的機密,所以他可以擺佈人,而不易被人擺佈,但成年人也可以迷失的,可以被自己的弱點擺佈,而「掌權者」稍一迷失時有能力製造更大規模的苦難。這裡雖然是對 EVA 的蓋棺總結,但也像故事上畫面上向今敏對「迷失幻想」探討努力的致敬。EVA 故事裡的「小孩 / 成年人」不是計算物理年齡,而是浮動流動的比例。小孩也可以表現出超齡的洞察力,也可以展現出成長,成年人也可以感情脆弱、懷著小孩一樣的心智暴走。
17 影集和電影都提到,EVA 的機甲不是機甲,而是用來束搏 EVA 避免暴走。當遇到重大危機時,只要駕駛員冒著肉身溶解風險去「放飛自我」,EVA 就可以擺脫裝甲展現更強大武力暫時解決危機,但每一次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 (敵人繼續來襲),自己也付出重大代價。長期依賴 ego 硬幹的人,就會長不大,在劇中便化為駕駛員的凍齡設定。駕駛員長期泡在 EVA 裡面,就 14 年來都沒長大過,也就是說長期依賴幻想和腦補面對生活的人精神上長期沒長大。這玩笑和自我批判真惡毒。
18 EVA 故事的毀滅式大動作戲碼、最熱血沸騰的逆轉勝,都是由於駕駛員全心投入「幻想 LCL 」而爆發強大「同步率」達成,但這後來都被演繹為推遲成長的石頭,一次又一次絆倒我們。你越去對抗外界,外界就會越對抗你。「這不是可以用武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碇真嗣在最後的戰鬥也是「反戰鬥」,沒有依賴暴走或者神化。 「長大」是認知到「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自願穿上某種約束自我的裝甲。長大的課題無非是找到合身的裝甲,並且將它噴塗美觀,讓它爬滿蚤子。
19 《終》開首將真嗣的「退修場地」設定在同學冬二家中,經過 14 年,冬二已經成年,成家立室,這裡其實很巧妙。真嗣內疚和抑鬱是因為自己當初為左救條女,製造了世界末日 (而綾波零而慘被編劇「賜死」),但世界大致上都已 move on,要面對新的挑戰,一般人亦接受巨變並努力存活。真嗣以為差點世界末日好大件事,但每個人還是睇餸食飯繼續生活,繼續 move on,而冬二和老婆結婚,也是因為真嗣帶來的大災難促成。真嗣就算 (再) 為世界帶來災難,但他仍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事實上,沒有人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童年創傷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點入收聽Podcast【老街書屋裡,他如何許高風險家庭孩子們一個童年】
我們來到大溪老街上的「小草書屋」,這裡,是學校輔導室轉介的弱勢孩童下課後的課輔班,但和你想的很不一樣。這裡沒有老師單方面監督孩子按表操課,由孩子提出想學什麼;在社工老師的陪伴下,他們玩鬼抓人、打棒球、當小農夫,甚至學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創傷⋯⋯。
「社會上會定義這些家庭為弱勢,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於人際上的不完整、親密關係的破裂,讓他們掉出了支持網絡。如果填上這一塊,那『弱勢』這件事或許就能被消除,」半年前在這設立服務據點的社工李世祺,說出教孩子這些事的主因。
會這樣說,是因為李世祺曾經也和這群孩子一樣。單親家庭出身、被當作問題兒童,國小時的李世祺在學校的輔導室遇到了一位宋老師。老師每天只是陪他吃吃午餐、聊天、讓他在輔導室玩電腦、接納包容他;這些事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他說,那就是黑暗裡的一道光。
於是現在,李世祺也想成為那道光,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選擇、有未來、有一個能盡情「當小孩」的童年。
👉《報導者》在2018年推出《廢墟少年》專題,關注全台2萬名高風險家庭中的少年處境;2021年,我們再度來到都市邊緣、尋找那群需要陪伴和出路的孩子;這次,我們把麥克風交給了在孩子身邊的社工老師。你可以搭配收聽此Podcast上集〈擂台上的社工,與他帶出的拳擊冠軍們〉https://bit.ly/3pwYFCn
#報導者 #路邊攤計畫 #大溪 #課輔 #高風險家庭 #學童 小草書屋∞青草職能學苑
童年創傷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的困惑、愁煩、不安、自怨自艾,
甚至內心創傷都在這場旅行後霧消雲散不見了。
──邱一新
邱一新是資深媒體人、企業主管、作家,更是一名旅行家,走遍世界各地,用生命實踐自己的旅行,寫下多本膾炙人口的旅遊書經典,每一本都能帶領讀者看見關於旅行的極限與可能。
這次,他將帶我們進行一場思辨之旅,踏上尋找那些改變世界、改造心靈的人與事。從一位不尋常讀者委託的科普旅行開始,邱一新追尋那些用科學改變世界的人:愛迪生、特斯拉、福特、萊特兄弟;也追尋那些用生命改造心靈的人:梭羅、梅爾維爾、佩蒂.史密斯、阿米許人……他把這些人的心理圖景和自己的生命體驗結合,昇華成另一種「地景」,再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書名《與天使摔跤》典出於《聖經.創世紀》,形容與天使近身博鬥,即便傷痕累累,卻都是祝福的歷程;或說是,上天為邱一新安排的特別洗禮。對照邱一新在這趟旅行中的各種觀察與反思,也像是一次與天使摔跤的過程,表面上看似在尋找愛迪生,但實際上卻是在重新定義自己;人生下半場,旅行帶來更多的思辨,彷彿生命所經之處,都因旅行而琢磨出更深的價值與意義,成為「路上的沉思者」。
本書亦藉由閱讀整理大量的文獻與實地的考察,平實且流暢地勾勒出愛迪生做為一個發明家的平凡與不平凡。歸納出了:創業時期、實驗室工廠時期、電力發展時期、研發中心時期、少年報童時期、童年時期、流浪電報員時期。不同時期連結了不同景點與思辨,作者自由穿越時間與空間,在人們以為愛迪生已然「過時」的當下,再度創造出一段獨特而迷人的對話空間。
理工科背景的邱一新,擁有一個邏輯井然的頭腦,以及一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一顆「文學之心」,讓他的旅程充滿豐富多元的風景,如同亨利.米勒所言:「旅人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地方,而是一種看待事情的新方式。」
如果你熱愛旅行,你會在這本書中看見全新的旅行模式;如果你熱愛閱讀,你翻開的將不只是一本書而已;如果你是管理者,這本書將帶給你創新的管理思維;如果你是創業者,這本書將告訴你那些成功與失敗背後的邏輯。
如果你就是你,這本書告訴你的是一個追尋自己的故事。
作者簡介:邱一新
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亦曾追蹤摩西(出埃及)、達爾文(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高山大猩猩)、海明威(老人與海)、塞凡提斯(唐吉軻德)、三毛(撒哈拉)、希臘神話(諸神誕生地)……
旅歷包括:「星空聯盟」邀請環航世界一圈半。浪遊巴塔哥尼亞高原、亞馬遜河、勘察加、西藏、貝加爾湖等地。住過南極科學研究站、北極冰旅館、波札那狩獵營等。潛過馬紹爾、楚克、帛琉及加勒比海等。
採訪經歷包括:伊拉克、柬埔寨內戰,偽裝身份相親越南新娘、偽裝身份直擊北韓、恆河火葬等。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家》、《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發行人暨總經理,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董事、客委會築夢計劃委員、觀光局國際光點委員;目前擔任吳寶春食品公司總經理。
著有《跟著大亨去旅行》、《天方夜譚探險記》、《我是丐幫旅行家》、《總有一天要去吃》、《人生的旅行存摺》、《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與天使摔跤》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童年創傷定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童年創傷定義 在 #童年逆境經驗 - Explor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explore #童年逆境經驗at Facebook. ... 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研究都證實,大部分的心理困擾或疾病,都有著童年創傷的經驗; ... 有學者將創傷知情定義為4R,分別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