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警報來啦
【書評】歌手伍佰的「空襲警報」,歌詞生動地描寫出美軍空襲臺灣的過往,「飛凌機若來,你就趴落爛溝仔或是土腳...聽說是美軍要來炸台灣的日本兵仔」。2015年適逢臺北大空襲七十週年,來看看這篇書評吧。
#台北大空襲 #空襲的歷史記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張維斌,《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台灣紀實》,臺北:前衛出版社,2015。
甘記豪,《米機襲來:二戰台灣空襲寫真集》,臺北:前衛出版社,2015。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
空襲的歷史記憶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曾聽聞老一輩的人提起二戰遭美軍空襲的往事:美軍軍機投下大量炸彈,有的落地後會大爆炸,有些則造成大面積的失火。
在二戰歲月中,日本軍機與美軍纏鬥、燃燒坍塌的建築、母親揹著孩子爬出半毀的房子、美軍轟炸機見人就掃射、市民遠離市區避難....
這些口述景像交織出當時台灣被空襲的回憶。長輩詳細描述種種細節,可見得當時那些腦海中的印象過了幾十年後還是如何的清晰。
奇妙的是,現在提起台灣空襲的歷史記憶,卻常常變成被『日本』空襲的印象。我們是不是該再多了解一些這裡曾發生過的事呢?
謝謝團友 李俊寬 大大跟我們分享這張
1945年3月1日,68年前的今天,美軍大舉轟炸台南的故事。
悼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們。
1945.03.01
美國軍機大舉轟炸臺南市區;並對住宅區、城市街道、醫院、學校、車輛...等非軍事目標區進行無差別濫炸,幾乎可以說只要在空照圖上判讀為有人聚居的地區城鎮均遭受猛烈空襲。臺南市區即為南部受害最烈的城區之一。
為保衛臺灣,駐臺日陸軍第八飛行師團編成16隊神風特攻隊,移屬日本海軍一航艦隊指揮,準備對美軍航艦進行自殺攻擊...。
照片出處:國科會: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
空襲的歷史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eZrt_1-yQ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8VYJqxb519D-6hq5ZiJlhUnkTQ)
空襲的歷史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鐵路旅館特展
訪問:馮佳福 研究助理
本展以臺灣第一間西式旅館「臺灣鐵道旅館」為題,分別從「現代設備,奢華裝潢」、「名家珍客與第一事件」、「法式料理及雅俗活動」帶領觀眾認識這座建築。
1908年,臺灣鐵道旅館趕在縱貫鐵道開通典禮前完工。她是臺灣第一間和當時唯一一間西式旅館,隔著寬廣的三線道(今忠孝西路)與臺北車站相望。
旅館隸屬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在官方支持下可以不計盈虧地維持館務,並舉辦各種營利與非營利活動。之後成立的鐵道餐車和臺南車站二樓的臺南鐵道旅館也由其經營管理。鐵道旅館是日本帝國展示國力的場所,是旅人對臺北的記憶,也是大眾看見新時代事物的媒介。文明現代化下的榮光與陰影,透過旅館向世人展現。
現代設備,奢華裝潢
旅館外觀由松ケ崎萬長設計,馬薩式屋頂是帝國擴張時期的官廳建築特色。旅館整體是歐風、現代且低調奢華風。旅館一樓有大廳、酒吧、撞球場以及可供千人開宴的75坪大食堂。這裡有臺灣第一座載客電梯、附有會客室的特等房、區分男女的公用浴廁。蹲式和坐式沖水馬桶均齊備。
名家珍客與第一事件
旅館常有聲名顯赫的客人,例如主持縱貫鐵道通車典禮的閑院宮載仁親王,國際知名飛行表演者鳥人史密斯,以及有能力搭上環遊世界豪華郵輪的「蒼眼珍客」。1908年板橋林家邀集300多人在此晚宴。1930年調查鴉片事件的國際聯盟委員在旅館二樓與林獻堂及蔣渭水等人會晤。各國大使和臺灣總督亦為旅館常客。重要機關團體的創立也常在此舉辦大會,也曾舉辦1926年蓬萊米發表和1934年日月潭水電廠完工慶賀會。
法式料理及雅俗活動
一樓的三個食堂,是旅館主要的營收來源,從皇族、國際大使到ㄧ般日常聚會均有舉辦,每年約有500場宴席。正餐比照日本國家典禮晚宴,為法式料理、法文菜單。為了雅俗共賞並增加使用率,旅館舉辦定期音樂會、庭院攤位、發放優待券。1911年大水災還作為災民收容所。舉辦室內體育競賽、南極探險展和郁達夫講座等活動時,觀覽者絡繹不絕。
歷史沒有終結
1945年臺北大空襲炸毀了旅館建築,旅館一度搬遷續開,原址後來成了新光摩天大樓等高樓。旅館雖只成追憶,但其各種現代性事跡,將透過歷史持續留存。
粉絲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鐵道部園區)
住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2558-9790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MjtXCxsjoE/hqdefault.jpg)
空襲的歷史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航空決戰:美日二次大戰中的第三者戰場」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台灣視角,兩強衝突,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戰事
被歷史遺忘,唯一以台灣為戰場的重大戰役
台北空襲不是全貌,只是這場戰役的一部份
美軍對台實施轟炸行動長達10個月
本書喚起民眾對台灣航空決戰的完整記憶
日本因戰勝而佔領台灣,也因戰敗而撤出台灣。期間,由於日本人的銳意經營建設,台灣不但成為圖南飛石、南進基地,本身也變成不沉航空母艦,屏衛著南方戰略物資回運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也是日本絕對國防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無論從經略、政略或戰略角度來看台灣,它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台灣航空決戰,驗證了寶島戰略價值的不可取代性。
由於對外勢力的擴張,台灣全島因此而要塞化、軍事化。太平洋戰爭期間,雖然台灣並沒有成為美日雙方島嶼爭奪戰的焦點,但是居於遠東戰略要津地位之台灣,仍然躲不開兵燹,慘遭連續十個月的狂轟濫炸。
台灣的戰略價值,凸顯了它在戰爭中的角色,但也因此帶給無辜百姓血腥的殺戮和家園破碎的結局。
在南太平洋節節敗退的日本,戰線已經來到「絕對國防圈」內。作為日本一方的台灣,當美國準備實施接近本土的最後階段作戰時,在登陸與否規劃中,一度被美軍作為必須要考慮的目標。這也就是「堤路行動」發想的背景。即使美軍明知要付出慘重的傷亡,還是擬定了登陸攻奪台澎的作戰計畫,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一旦佔領了台灣,盟軍不但絞殺了日本戰略物資自南洋的回運,還可利用現成密如蛛網的飛機場,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設備完整的港灣泊地,更可作為揮軍直取日本的跳板。
台灣航空戰期間,美日雙方共出擊7,317架次,損耗851架,是太平洋戰爭全期規模最大、兵力最密集、損耗最多的航空作戰。然而,雙方都沒有一本完整的著作把這段歷史給說明清楚。
當戰爭的腳步越接近台灣,美軍對台灣的報復性攻擊更是密集度更是到了極限,美機幾乎天天從菲律賓出發襲台。各種空中攻擊手段都派上用場,戰禍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機場、港口、廠房、交通要津無一倖免。子彈、炸彈下不分日人、台人,空襲警報發布下,人人均要走避保命。台灣民眾也就成為美日雙方交戰下的犧牲者。
作者簡介:鍾堅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多次在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論述軍事戰略戰術,並有多篇專書及論文出刊發表,為知名的軍事評論家。
軍事著作包括《台灣航空決戰》、《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爆心零時》;譯作有《越戰空騎之旅》。(皆麥田出版)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VRM9hJ_Bn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