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學成果豐碩 #奇幻是傳承文化的建構過程
【⛰#奇幻之島專題 👀|台式奇幻・小說篇】
據Netflix統計,2020年最受國內觀眾喜愛的戲劇是浪漫、奇幻類型,其中描繪台灣都市傳說的本土劇《女鬼橋》榮膺「2020年最受國際觀眾歡迎的在地影劇」之一。在串流平台盛行、影視改編需求大增的此時,全球都把越來越豐富多元的IP當成金礦來挖掘,正適合檢視台灣近年豐沛的奇幻與科幻創作的成果。
Openbook閱讀誌與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特別製作 #奇幻之島 專題,從大鳴大放的台灣小說與漫畫一路爬梳,專訪小說家星子的故事書房、瀟湘神及漫畫家韋宗成、Rimui 韋蘺若明,與讀者一同領略台灣豐富的文化風景所孕育的奇想翩翩。
.
🐅#星子:從我兒時的靈異小說、武俠小說,到90年代香港鬼片、日式ACG、西方劍與魔法類型奇幻的耳濡目染,再到網路小說時代五花八門的個人風格發展,加上後續出版市場、租市小說、便利商店口袋書的熱潮並且持續演化,才漸漸有了近年本土奇幻風格的雛形,這整段演進脈絡是一體的。
👻#瀟湘神:雖然現階段,我覺得台灣奇幻還在摸索,但追尋自身歷史與文化,以奇幻小說的形式詮釋與再定義是正確的。解構文化並重組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文化的繼承與翻譯,在反芻當代與歷史關係的同時,也是在界定自身與國際的關係。我認為台灣奇幻向國際自我介紹的時刻已經不遠。
☉-------☉
⛰【專題・奇幻之島】👀
📍小說》從民俗、道教系統到原住民神話:用台灣式奇幻,向國際自我介紹👉https://reurl.cc/Ak5dq8
📍漫畫》融合中國和日本,更有在地元素,多元差異與包容,造就迷人的台灣圖像👉https://reurl.cc/eErXxb
📍對談》台灣的日常,可能是世界的奇幻:小說家吳明益X紀大偉👉https://reurl.cc/Gm1ekp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
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
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嚴爵Yen-jx2作品第二章[不孤獨] 專輯官方網站 http://www.bin-music.com.tw/events/yenj/2011-05-27/index.html# 嚴爵 [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 單曲文案 絕對不要戴上耳機聽這首嚴爵 你絕對會聽見自己的 孤獨太大聲....
程瀟戲劇 在 陸劇星球-Lujust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卿卿我心|#程瀟 繼 #你微笑時很美 後與 #谷嘉誠 合作,兩人都是idol轉戰戲劇圈,大家期待嗎?😆➡ http://s.lujustar.com/3jds45
程瀟戲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跑出全世界的人》是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的回憶錄,他用平實真誠的口吻描述創建NIKE的過程中,「為何」堅持初衷、「如何」不畏困難邁步向前、「什麼」軼聞趣事讓這段旅程充滿戲劇色彩。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hoe-do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跟我的想像「有些落差」,怎麼說呢?我原本以為,會聽到一個意氣風發的創辦人,豪氣地說出自己的豐功偉業,或者教條式地給出商業管理的最高守則,又或者細數那些跟競爭對手的恩怨情仇。然而,跟我想得並不一樣。
首先,書中談的並不是NIKE如何成為呼風喚雨的運動用品公司,而是最早期創辦時,那段篳路藍縷的精采過程。菲爾讓我們看到,人際之間的相處扶持與遭受背叛,辛苦地周轉資金甚至被銀行拒絕貸款,從依賴代理到自立自強產銷合一。
其次,菲爾沒有用教條式的口吻,跟你說要怎麼創業、怎麼管理、怎麼行銷。他反而坦承,自己並非天生商管奇才,只是個找到自己的「志業」,且「做就對了」的熱血小夥子。商管的精華,你得從故事中自己抽絲剝繭。
最後,這本書的敘事時間從1964年NIKE前身「Blue Ribbon Sports」的創立開始,一直講到1980年NIKE正式公開募股上市為止。內容著重在創立早期,跟日本「鬼塚虎」品牌剪不斷理還亂的淵源。對於「Adidas」或其他競爭者的著墨則非常稀少。
英文書名「鞋狗」(Shoe Dog)的涵義是:「鞋狗就是那些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製造、銷售、購買或設計鞋子的人。一輩子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會樂於使用這個詞來描述其他終生緻力於此的人,不論男女都勞心勞力的為鞋子這一事業奮鬥,完全不考慮其他事情。」
接著我想和你分享的是,我從菲爾身上學到,該對三件事說「不要」:
.
1.#不要停止前進
.
這本書的核心精神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菲爾在各個章節重複說道:「懦夫從不啟程,弱者死於路中,只剩我們前行,一步都不能停。」(The cowards never started and the weak died along the way. That leaves us, ladies and gentlemen. Us.)
菲爾是個超級行動派,24歲初出茅廬的他,判斷日本鞋比德國鞋更具優勢,毅然決然跨出第一步開始嘗試創業。起初,他不知道怎麼跟銀行借錢,也不知道怎麼跟日本人打交道,更不知道怎麼行銷和打廣告。但是,秉著一股相信跑步會讓世界更好的信念,他「啟程」了。
創業過程就像他最喜歡的「長跑」,起初非常艱難,不保證報酬多少,有點冒險也不一定有最終目的。他提到,跑步這個行動的本身就是目的,過程中遭遇精神的疲憊、肌肉的痠痛,都不要停止前進,繼續跑下去。
我自己有42公里的長跑經驗,可以體會菲爾所說的,精神和肌肉的疲憊會在某個距離達到臨界點。但如果堅持下去,在突破之後,就能度過這個疲憊的時期,進到類似「心流」(Flow)的境界,享受這種酸痛且怡然自得。
熱愛長跑的菲爾,深諳其中的道理,在書中許多橋段,當他遭逢困難或挫折時,他就會長跑個10公里,然後再回到事業繼續向前。
.
2.#不要微觀管理
.
菲爾是個內向且話少的領導人,但是他的管理風格卻很瀟灑。他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偉大的領導者從不做「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而且話也不會多。菲爾這種性格的「反面」,對照到職場上就是很多人不喜歡的「控制狂老闆」。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他要把首席戰將Johnson調往遙遠東岸的時候,遭遇的激烈反抗和菲爾的淡定回應。Johnson一聽到這個指令就表達反對,他才剛歷經婚姻、事業的低潮,對於這個調度很不諒解。接著開始找尋藉口,為什麼他不適合,這也有困難、那也有困難,菲爾只是淡淡地聽著他所有的抱怨。Johnson自己冷靜下來後,終於說道:「好吧,我來做」。
菲爾在書中時常提到他的管理哲學:「不要告訴人們如何做,而要告訴人們做什麼,讓他們用成果帶給你驚喜。」(Don’t tell people how to do things, tell them what to do and let them surprise you with their results.)
菲爾在書中不斷提及上面這句,我認為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他擅長招募到「對的人」。手下大將Johnson、Woodall都是熱愛跑步的怪咖,Hayes和Strausser身懷技能但在前份工作不得志。他們在菲爾手下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徹底發揮「不服輸」的性格,讓這家長期處於破產邊緣的公司得以繼續營運。
.
3.#不要安於現況
.
美國60年代的現況是,在大街上慢跑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路過的汽車會向跑者吹口哨挑釁,甚至扔瓶子訕笑「找隻馬來騎吧!」。但菲爾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
菲爾賣的第一批鬼塚虎運動鞋,被每家運動用品店拒絕代售,他只好向田徑場的教練和跑者親自兜售。這時他感到一股莫名力量,以前他鄙視賣百科全書的自己,賣共同基金雖然小有成績但心如死水。唯有賣鞋的時候,因為他堅信,鼓勵大眾出來「跑步」會讓世界更好。這個「信念」,就是他義無反顧的原因,也是最具渲染力的行銷方式,信念是「不可抗拒」的。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人們腳下穿著各式各樣的運動鞋,跑步蔚為健康風潮的景象,跟當初被戲稱為「瘋狂的點子」比起來,誰料想的到?
這個觀念用Simon Sinek在《先問,為什麼?》的名言,是這麼說的:「人們不買你做了什麼,人們買的是你的為什麼。」(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最後,菲爾給年輕人的建議,要突破安於現況的心態,除了堅持「信念」之外,要追尋自己的「志業」(Calling)。他是這麼說的:「我想告訴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要為了一份工作或者職業而安逸下來。去尋找內心的志業,即使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找就對了。如果你追尋志業,疲憊會容易忍受,失望會化作燃料,阻礙的高牆將不再那麼高不可攀」。
.
後記
《跑出全世界的人》整本書菲爾不斷重複的那句話「繼續前進、不要停止」,背後所代表的勇氣和毅力,徹底貫徹了NIKE最為人熟知的標語「Just do it!」。除了跟商管有關的收穫之外,記下兩句我也很喜歡的話。第一句是菲爾跟妻子新婚不久,要前往日本出差時的感想:
「想瞭解你對某人的感受最簡單的方式:向他/她道別。」(The single easiest way to find out how you feel about someone. Say goodbye.)
這句很簡短,卻很有意境。人總是在離別時刻,才突然百感交集、五味雜陳,要描述對一個人的感情,道別時的真實感受絕對騙不了自己。
第二句是菲爾觀賞過大大小小的運動賽事,以下他拿「書」和「運動」來類比堪稱一絕:「就像書本一樣,運動給人一種,活過另一段生命的感覺,好像親身參與了別人的勝利和失敗。運動發揮其最佳狀態的時候,能讓粉絲和運動員的精神合而為一。」(Like books, sports give people a sense of having lived other lives, of taking part in other people’s victories. And defeats. When sports are at their best, the spirit of the fan merge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athlete.)
這也是漸漸愛上閱讀書籍的我,想說卻說不清楚的感受。在自己有限且平凡的生命中,透過閱讀不同作者的著作,得以窺見不同視角的人生,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就像是把作者的部分人生,透過文字消化後,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最後,用Samuel Beckett的這句話,做為「鞋狗」精神的自我勉勵:「嘗試過了。失敗過了。沒有關係。再去嘗試。再次失敗。但這次失敗得好看些。」(Ever tried. Ever failed. 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程瀟戲劇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嚴爵Yen-jx2作品第二章[不孤獨]
專輯官方網站 http://www.bin-music.com.tw/events/yenj/2011-05-27/index.html#
嚴爵 [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 單曲文案
絕對不要戴上耳機聽這首嚴爵
你絕對會聽見自己的
孤獨太大聲...
Yen-jx2作品第二章 嚴爵【不孤獨】專輯
第二波主打 [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
嚴爵對決嚴爵
祝福對決孤獨
你絕對不相信 嚴爵挖掘出了另一個嚴爵來
第一張專輯寫10首歌不夠謝謝一個女孩的美好,
還要第二張專輯寫完最後一首 才算真的饒過自己!
外表平和、冷靜、淡定的嚴爵,一直很難讓外人察覺他面對愛情的執念和渴望,除非,你進入他的音樂裡。
在經歷了首張專輯【謝謝你的美好】的創作歷程,整整十首歌都只為了送給一個深愛過的女孩,嚴爵原本以為那對自己已是徹底的療癒,可以瀟灑放下一段感情了;沒想到,當進入第二張專輯【不孤獨】的創作期,有些感覺還是依然強烈作祟,就是放不下。於是在某個孤獨侵襲的晚上,習慣用音樂表達感情的嚴爵,一氣呵成寫下這首"不嚴爵卻又太嚴爵"的悲愴搖滾交響曲--〈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
第一場對決:歌詞
曲子一夜爆衝寫完,"嚴爵對決嚴爵"的長期抗戰才剛剛開始。這首歌詞竟然變成第一個魔障。嚴爵百般煎熬卻怎樣都逃不開自己DEMO的歌詞主觀糾結,怎麼寫都無力更精準客觀地傳達出那一夜寫下這首歌時的原始強烈,為了不要犧牲這首旋律的潛在爆發力,嚴爵最後終於決定走出來把自己交出來,交給工作夥伴、也是嚴爵兩張專輯A&R(製作企劃)的作詞人黃婷來扮演內心兩個嚴爵對決的一方。兩人經過多次磨合角力,一起找出了「有愛又有什麼用處,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的共識,一曲道盡愛到深處無怨尤的虛無弔詭。
第二場對決:配唱
從第一張專輯開始,身為製作人的嚴爵,其實一向在寫完一首歌同時,就幾乎決定自己每首歌的唱法方向,所以配唱一刀入魂毫不拖泥帶水。但這首〈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真正讓他陷入了漫長的孤獨配唱旅程。先一個人在錄音室裡關了四天,把自己一塊一塊切割找情緒,整首唱完第一遍之後,再反覆挑自己毛病,一晃眼又多關在自己門內三天,而歌曲副歌瀕臨掏空自己的設計,更讓他最後在麥克風前差點唱到崩潰,終於在赴美國混音前一天半夜,才決定饒了自己終結"配唱修行"。
第三場對決:混音
這首好不容易唱完的〈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在出發到美國後製混音前,就被唱片公司視為"第二張嚴爵打敗第一張嚴爵"的扛鼎主打!所以一到美國,第一首就先把這首主打歌混音完成,但是嚴爵就是過不了自己內心那一關,製作人嚴爵與真人真事的男主角嚴爵一路廝殺,甚至毫不理智的都混音完了,還不死心一改再改配器和聲編曲,鏖戰到整張專輯其他十首歌都混音完成,兩個嚴爵才讓最後收錄在專輯裡的這個版本過關。
第四場對決:編曲
〈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從剛開始鋼琴安靜進歌的沉默,嚴爵順著掏空的情緒,彷彿只讓心跳自己慢慢堆疊加重,盪到谷底之後,間奏才讓full band進來,吉他和鼓一路累積到情感的爆點,累積失去最愛之後的深刻的痛。嚴爵從一個平和的自己,唱到激動的自己,最後終於爆發唱到一個崩潰的自己,搭配編曲的歇斯底里與若有似無的"歌劇搖滾"微妙轉折曲式,整首歌聽來具有強大的釋放魔力,堪稱嚴爵到目前為止最不顧一切搾乾自己的愛情安魂曲。讓人聽完好像剛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心靈大地震,空虛與無所畏交插餘震不已。
第五場對決:MV
為了呈現嚴爵自己挖掘出來的另一個嚴爵,唱片企劃從日本找來影像大師丹修一操刀,只為了借助他兼具腦神經外科醫生一樣精準卻又彷彿靈媒洞悉創作歌手靈魂的獨特風格,希望可以傳達出〈又不是這樣就不孤獨〉的表面張力與內心重力,大導演丹修一口中:"任何導演聽到這樣一首歌,感覺應該都跟我一樣,再忙都要拍到這首歌..."這樣的一首歌,他會看到怎樣一個我們沒看見的嚴爵,不只是已經試聽過整張專輯後被這首孤獨神曲震住的歌迷最大懸念,也是已經在這首歌完成後被徹底治療好了、活過來了的嚴爵最想知道的解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7vvbUGkxj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