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精準定位神經受損區段 裴育晟讓患者再次「感動」】: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們不敢懈怠?是什麼樣的浪漫,讓一位醫學系畢業生繞過半個地球浸泡實驗室多年,只為了將陽春白雪的科學突破帶進人們的生活?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系主任及教授級主治醫師裴育晟,從親身參與觸覺神經科學和心理物理學的頂尖研究,到近年以系統神經科學為導向開發多種醫療器械,正在一步步改變你我的世界。
回到最初,當裴育晟在長庚大學取得醫學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於主流的道路,來到了世界聞名的頂級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讀神經科學博士,在靈長類動物模型上研究大腦如何解析指尖皮膚與物體表面相對的移動方向,還有神經對於持續刺激的適應性,算是極重要卻又非常冷門的高層級知覺功能課題。博士班期間,裴育晟在國際知名頂尖期刊發表了多篇突破性的學術論文。
畢業後他回到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任職,同時在長庚大學任教,至今累積多件醫療器械技術專利,這也許可歸功於他廣泛參與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的研究背景。
裴育晟跨研究與臨床的背景,使他能夠看見臨床上的真正需要,並運用基礎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出解決方案。他意識到許多由於外傷、骨折、壓迫等因素而傷及周邊神經的病人,需要接受切除受傷神經的重建手術。
然而,手術中最關鍵的步驟——判定受損區段並將之切除,卻僅能依靠外科醫師以肉眼判斷,缺乏輔助判斷的醫療器材。因此,手術不完美的情況時常發生,例如受損區段切除不足會導致神經功能無法恢復,而過度切除健康區段將會因為殘端過短而必須接受神經移植。
「有沒有醫材可以告訴我那一段有受損、那一段沒有受損,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裴育晟於是投注實驗室資源,研發出「可撓式陣列電極感知器」,記錄經由電刺激所產生延著神經傳導的電位訊號,可以標定神經受損區段近端及遠端之邊緣,並以電腦分析決定受損區段。
最後,研究團隊以動物實驗驗證了此醫材在急性受傷以及慢性恢復後之神經確實有用,這是神經重建手術的重大突破,可以滿足神經受損區段的定位需求,提升手術的治療效果。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期刊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完整文章,詳( 科技部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ba8f8f43-a5d9-4e84-a88f-2eda0708a313
#科技部科普文章分享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科技接受模型論文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天9/17(四)蘋果日報將刊登我第55篇九月份專欄文章,《建商降價能吸引買氣嗎?》。此專欄文章蘋果即時論壇已經於今晚先在網路版刊登,提前分享,其內容如下連結(副標為編輯所下)。為方便大家閲讀,我將全文轉貼如下。
這篇專欄文章內容主要是根據我指導的博士生李尚華(2019)的博士論文其中一章改寫成學術期刊論文投稿。經過多次修改與嚴謹審查程序,最近終於接受刊登,努力成果獲得肯定。全文內容如下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參考此研究成果。
"建商降價動機為何?--讓利說 vs. 銷售說",(李尚華與張金鶚合撰),《台大管理論叢(TSSCI)》,已接受,2020年
https://ppt.cc/fRLc6x
———-
張金鶚專欄:建商降價能吸引買氣嗎?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整體產業經濟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衰退,惟對股市及房市影響有限,反而引發新一波蠢蠢欲動的投資預期。雖然房市開價仍有所堅持,但不同新推個案的成交狀況,卻有相當差異。換言之,整體房市看似熱絡,但個案的價量表現卻各有好壞。
建商推案表現互有差異,其背後除受市場景氣及建商聲譽差異影響外,更涉及個案的區位條件、產品定位及產品訂價等因素。其中個案訂價受到議價空間及銷售狀況的相互影響,最為關鍵,因為「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建商及消費者應要能知己知彼,認清房市個案的關鍵「眉角」,以為個案決策的判斷與因應參考。
新案銷售率不佳才降價
李尚華博士和我最近被《台大管理論叢》TSSCI學術期刊接受發表「建商降價動機為何?」論文,即是透過新推建案實證研究建商的議價空間與銷售率關係。由於過去國內外房市的預售屋或中古屋多以表象的價量探討為主,並未進一步分析影響建商個案價量背後的議價率與銷售率關係。因此,我們試圖進一步釐清建商降價動機,說明個案降價因素。
由於台灣房價昂貴且多是以「非不二價」方式銷售,因此個案的議價空間大小即會相當影響房屋銷售狀況。建商為因應房市景氣及個案順利銷售,提出所謂的「讓利說」,透過建商降價的「因」,產生順利銷售的「果」;然而房市也另有所謂的「銷售說」,建商是由於銷售不佳的「因」,而產生不得不降價的「果」。倒底「議價率」與「銷售率」兩者的因果關係為何?值得釐清,消費者購屋才能更清楚掌握建商行為。
我們先利用2000年第1季到2016年第4季台北市新推個案的加權平均議價率與銷售率資料,進行時間序列的因果關係經濟模型分析。實證結果發現,當銷售率與議價率偏離長期均衡時,銷售率的反應會領先議價率約2季,且其調整的速率會較議價率為快。換言之,新推建案市場,是因為銷售率不佳反應在先,才有後來議價率的降價行為出現。房市並非是業者所宣稱的「讓利說」,而是一般典型商業行為的「銷售說」。
我們進一步利用相同時間台北市的3021筆新推個案資料,分析影響議價率的相關因素。實證研究結果發現,若要提升1%的銷售率,議價率要下降0.022%。除此之外,議價率在房市景氣下滑階段比上升週期發生顯著作用;而當房價下跌時,高價區的議價空間也小於低價區。另外,建商財務策略對議價率有顯著影響,其中包括:總銷金額越大、成屋方式銷售、開價越高、非上市櫃建商等的議價率越大。而建案產品的公設比越高,其議價率也顯著越大;主力坪數越大,其議價率越小。
建商財務特徵影響議價
從實證結果可知,建商的財務特徵為影響議價率最大原因,建商必須更重視新推個案的財務管理。面對銷售率停滯不前時,建商就應主動加大議價空間以增加銷售率,才能降低財務風險。對於消費者而言,必須認清上述相關房市景氣、區位、產品及建商財務狀況對議價空間的影響,積極議價,以爭取更優惠的成交價格。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916/OMLQM2PWY5FEZH2SWJX344DW7Q/
科技接受模型論文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VPR坐實華人主場:包攬全部獎項,四成作者來自中國
本文來自量子位(公眾號 QbitAI)
……
這屆CVPR,華人簡直大放異彩。
怎麼說?來看下結果。
•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每年兩個最受矚目獎項論文一作都是華人,吳尚哲和Zhiqin Chen。
•經典論文獎,同樣被華人一作的論文拿下。
•在本屆CVPR投稿論文中,來自中國作者的論文數量高達39%。
•投稿最多的Top 10機構中,中國頂尖大學占7所;Top 5入圍4所。
•商湯、華為、百度、騰訊、阿裡等視覺大廠,高產論文紛紛入圍。
•還首次設立了華人,Thomas S. Huang紀念獎,從2021年開始頒發。
嗯,如此成績,說是「華人的CVPR」也不足為過了。
▌最佳論文獎
最佳論文(Best Paper Award),毋庸置疑,是每屆大會接收所有論文中的「最頂級者」。
本屆 CVPR 最佳論文獎,由來自牛津大學的團隊斬獲。
團隊提出了一個叫Photo-Geometric Autoencoding的新方法,可以在沒有任何人工或外部監督的情況下,只需單張圖像,就可以生成高品質的3D人臉模型。
簡單來說,就是輸入單張人像圖像,然後從深度、光照、視角、置信度、反照率等多個維度進行分解,而後組合渲染,生成3D人臉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牛津大學視覺幾何組博士生吳尚哲,與 Andrew Zisserman 及其弟子 Andrea Vedaldi一起共事。
吳尚哲本科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曾在商湯、騰訊優圖、Google AI 實習。在牛津大學讀博期間,主攻無監督/自監督3D理解領域。
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作為一名出身寒門的學子,我很感謝父母親無私的支持。
自小我就明白兩件事:一是要改變命運只能努力學習;二是父母無法幫我太多,我只能靠自己。
而這一次斬獲如此殊榮,也是對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努力的很好證明。
▌最佳學生論文獎
每年CVPR獎項的另一個重頭戲——最佳學生論文,頒給了西蒙弗雷澤大學和穀歌研究院的三位研究者。
這項研究是受到了經典空間資料結構,即二叉空間分割(BSP)的啟發,提出了新的神經網路BSP-Net,以此來促進在3D空間中的學習。
這個方法的亮點就在於:用最少的多邊形,生成盡可能完美、真實的3D物體。
以明顯看到,在使用少量多邊形的情況下,生成的3D模型效果是更加逼真、完美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還是華人——Zhiqin Chen,西蒙弗雷澤大學博士生,師從Hao (Richard) Zhang教授。
Zhiqin Chen本科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之後遠赴西蒙弗雷澤大學進行深造,於2019年獲得該校碩士學位。
目前,他的研究方向是電腦圖形學,主攻幾何建模和機器學習。
▌經典論文獎
除了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這兩個「重頭戲」,今年的經典論文獎之一,論文第一作者同樣也是華人。
這項研究由布朗大學和TU Darmstadt的三位研究人員共同完
成,主要講的是光流法測算,也就是和觀察者的運動所造成的觀測目標、表面或邊緣運動有關的一個概念。
光流法測算本身是視訊壓縮、物體識別和追蹤、機器人導航等領域的關鍵技術。
而這項研究不僅剖析了光流法測算相關的一些問題,還在此基
礎之上做了改良,得出新模型。
在這次CVPR線上會議上,評審團對此也表示:
回顧十年前來看,這篇論文對後世研究的積極影響最為重大,所以頒發了經典論文獎給它。
這項研究的一作,是Deqin Sun,當年他還在布朗大學讀博士,目前已經在穀歌就職。
嗯,沒錯,這屆CVPR重要的獎項,已經被華人一作包攬了。
但為什麼叫「華人的CVPR」,遠不止於此。
▌中國作者論文近四成,清華高居第一
除了獎項之外,CVPR 2020還公佈一組資料,包括投稿作者、機構情況等。
首先介紹一下今年投稿的整體情況:
論文作者數量增加了20%,達到16955人。
論文投稿數增加29%,達到5865篇。
超過3600評審審閱了超過1.8萬稿件,工作量增加了21%。
接下裡,便是華人學者、機構,再次「高光時刻」!
從投稿論文作者分佈情況來看:
華人作者占比39.2%,近四成!
來自清華的論文作者最多。
在Top 10機構中,中國占7家,Top 5就占了4家。
上榜機構除了清華,還有上交大、北大、浙大、中科大、北航、西電。
當然,除了國內高校之外,企業的成績也是相當亮眼,在量子位元2月份的報導中便有所提及。
商湯科技及聯合實驗室,本次共有62篇論文入選,並且拿下了CVPR 2020 ActivityNet動作分類比賽、時空動作定位比賽,以及CVPR 2020 NTIRE真實圖像(Real World RGB Images)光譜重建(HS Reconstruction)賽道冠軍。
華為視覺團隊34篇論文入圍本屆CVPR,其中包括7篇口頭報告論文。值得注意的是,單是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王雲鶴團隊,投了11篇中了7篇。
百度今年中選19篇,比去年的17篇多了兩篇。
騰訊共17篇入選,涉及主題涵蓋類比學習、人臉識別、物體檢測、行人重識別等領域。
阿裡巴巴共有16篇論文入選。
曠視今年中選16篇,比去年的14篇有進步,論文的作者中我們也看到了印奇、范浩強等熟悉的名字。
滴滴,除了多篇論文入選,還在 CD-FSL 挑戰賽、track1比賽等獲得多項世界第一。
快手一共6篇,其中一篇一作,作者是羅切斯特大學的快手實習生Haichuan Yang,也是劉霽老師的學生。
虎牙也有1篇論文入選。
▌One More Thing
在今年的CVPR上,還特別開設了「首個華人獎項」——Thomas S. Huang紀念獎。
主要是為了緬懷獲譽華人AI視覺鼻祖、一代宗師,Thomas S. Huang(黃煦濤)。
正如UC伯克利教授、電腦視覺大牛馬毅教授這樣寫道:
黃老先生不僅開創了現代三維視覺,而且從他開始,慧眼識英,一手建立了UIUC在電腦視覺領域的鼎盛。
並且,他的桃李門生們,現在也已成為華人CV界的中堅力量:雲從CEO周曦、依圖CTO顏水成、華為諾亞方舟電腦視覺首席科學家田奇、文遠知行CEO韓旭……
據悉,該獎項將從2021年開始頒發。
最後,雖然今年的CVPR被稱為十年來最難的一屆,接收率僅為22%,但從上述的中國科研工作者、機構的不凡表現來看,真的可謂是大放異彩!
所以既然中國力量已經如此耀眼。
科技接受模型論文 在 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Facebook 的使用意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故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科技接受模式為測量模型,並以多群體分析,探討國內 ... 臺灣網路社群系統行動化發展之市場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 ... <看更多>
科技接受模型論文 在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高屏區國小音樂教師對電子白板使用意願之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論文無法產生,在此由衷的感謝您,讓我有個充實又別具意義的研究所生涯。 ... 在於科技接受模式的模型簡單、具資訊科技特性、堅強的理論基礎和充分的實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