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內容策進院董監事名單出爐。
【文化部新聞稿108/05/27】
行政院核定丁曉菁轉任文化內容策進院第一屆董事長
鄭麗君:文化部與文策院合力打造臺灣國家文化品牌
文化部今(27)日發布新聞稿說明,《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前於107年12月2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今(108)年2月12日施行後,文化部陸續制定相關子法,並簽報文化內容策進院(下稱文策院)第一屆董監事會組成予行政院,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核定,將由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卸任次長職務,轉任為文策院第一屆董事長。文策院第一屆董監事會將於今年5月28日正式組成,任期為三年,首次董事會會議將於近期召開。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文策院以行政法人形式成立,將是和文化部共同推動建構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最重要的協力夥伴。因此,行政院核定由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轉任第一屆文策院董事長,借重丁曉菁在次長三年任內推動文化內容產業相關政策的經驗,期待文策院能以最短時間、最高效率步上軌道,成為臺灣文化內容產業國家隊的核心引擎。丁曉菁在擔任公視節目部經理期間,即監製《麻醉風暴》等引領新臺劇浪潮的重要作品,任職文化部期間更主導推動「文化內容科技應用創新產業領航旗艦計畫」、「臺灣數位模型庫」、前瞻基礎建設下的「新媒體跨平台內容產製計畫」及「推動超高畫質電視內容升級前瞻計畫」等多項文化內容產業新興計畫;督導台北國際書展、文博會、金鐘獎、金曲獎、金音創作獎等多項大型展會與獎項變革;並協助《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國家語言發展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完成立法;也參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雛型建構。鄭麗君指出,丁曉菁次長任內協助帶領文化部逐步推動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建構工作,並與產業界建立良好夥伴關係,鄭麗君不僅感謝她的卓著貢獻,也認為她是帶領文策院工作與整體政策體系完備接軌,與民間合作帶動市場的最佳人選。
鄭麗君進一步說明,依據《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第八條,董事會中政府相關機關代表不得少於董事總人數二分之一,因此第一屆文策院董事中將有八位官派董事,包含: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司長陳悅宜、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國家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處處長李武育、外交部主任秘書李光章、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電臺與內容事務處副處長吳娟等。
民間董事方面,除董事長丁曉菁外,鑒於文策院將聚焦發展振興影視、流行音樂、圖文出版、數位出版、遊戲、時尚設計、藝術支援及文化科技應用等文化內容產業,並推動內容開發、文化科技創新應用、文化金融體系建構等三大面向工作,邀請包含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知名音樂製作人陳珊妮、知名作家胡晴舫、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黃博怡、前《數位時代》雜誌總編輯詹偉雄、臺灣AI實驗室創始人杜奕瑾等各領域專業人士出任。監事則包含文化部主計處處長李秋月、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組組長毛浩吉、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福特等。
鄭麗君指出,文策院將推動文化內容開發與科技應用、完善文化金融體系、產業人才開發及創新創業、產業產製支持及設施管理、國內外市場及通路拓展、國家文化品牌之國際布局、著作權輔導及產業趨勢研究等8項核心業務,並執行已成型的百億國發基金文化內容投資計畫,以及就目前已建立的國內外民間投資媒合機制持續強化,針對各種跨平台、跨國合資合製計畫進行投資;也研議與國發會針對民間小型新創、題材開發等計畫,開闢國發基金投資的綠色通道,希望扮演點火角色,催生長期市場動能。
照片:文策院第一屆董事長丁曉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窩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注窩窩:https://www.facebook.com/wuowuo.tw/ 面對流浪動物問題,關於TNVR能與不能: 面對2017年即將到來的零安樂死,我們到底能做什麼?TNVR是最好的處方籤嗎?日前吵的火熱的小琉球犬貓絕育事件,三日內共絕育了114犬貓,其中包括孕貓與健康不良的貓也進行手...
秋瑾貢獻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冷 #冷專欄【真的,哥白尼沒有被燒死】
各位好,我們今天從上周主題的隱藏亮點開始講。上周我們講到,科學青年徐志摩寫了一篇科普文章〈安斯坦相對主義——物理界大革命〉,其中寫道:
"大家知道當初歌白尼發現「地動說」的時候,那一班聲聲上帝耶穌的教士,一個個都著了忙,說那不是發了昏了嗎?只有上帝造的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是上帝造來照我們的,哪裡有地動的道理,可憐歌白尼就同徐錫麟、秋瑾一樣的讓「上帝子孫」殺死了。"(見徐文第四頁底)
雖然,徐志摩讀的是基督教背景的上海滬江大學,但卻和教徒盲信的教義信條一點都扯不上邊,真是科學青年,簡稱科青的模範。
可是,志摩哥……
哥白尼他就不是被教會火刑燒死的啊。#沒有啊沒有啊沒有啊 #是誤會是誤會是誤會
民國初年,大概是知識傳播過程出了什麼毛病,使得很多人都以為哥白尼是被教會燒死的。後來有位叫「倪亦明」的聰慧小朋友,把這則「知識」牢牢學起來,長大後常在他的科幻小說系列(他改了名,你一定聽過,叫作——倪匡)故事裡,寫到哥白尼被燒死(下略與外星人的關聯五千字)。
倪匡又剛好是許多人在國中國小時期的啟蒙讀物,科宅猜想,國中小自然老師應該常遇到小碰油~興沖沖舉手:「老師我知道!說地球繞太陽轉,和教會唱反調被燒死的是哥白尼。」
老師顯示一頭霧水。#舉手的絕對不是小編我本人
因為,其實哥白尼是壽終正寢,因年老而自然病死的。一直到老邁多病時,哥白尼才著手出版他畢生的研究心血:《天體運行論》(拉丁文: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運行論》甚至在哥白尼過世前後才印好。史料並不確定他本人能否見到成書,但為了浪漫,多數人選擇相信哥白尼是在病榻看著他的鉅著,滿足而終的。
《天體運行論》的影響力走得很慢,沒有立刻傳遍社會上中下層,只有在專業天文圈的少數人士才懂哥白尼的貢獻。顯然教會不是很care哥白尼——大概,不紅就不算異端吧。
哥白尼生前做出很多貢獻,但偏偏他是低調派,不是那種想紅的人。真正是支持日心說,而且個性就是想紅,最後因為高調,而真的被教會捉出來燒死的是喬達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這位先生。事情發生在哥白尼逝世整整57年後,不曉得怎麼會搞混的咧。
但這世界很複雜 #混淆我想說的話我不懂太複雜的文法~~因為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動說)不是教會拿來指控布魯諾為異端的主要因素!
義大利的詩人與博學者布魯諾,一生在歐洲四處遊歷,是個雜學的思想自由派。但先前的其他思想自由派(例如伊拉斯謨)都沒事,為什麼在十六世紀末,被燒的會是他呢?布魯諾的異端思想在於,他在他的著作《論無限、宇宙和諸世界》(義大利語:De l'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 )中主張——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世界。而且布魯諾主張,其他的世界很可能也有人。
我覺得倪匡應該會很喜歡布魯諾,但可惜他老人家似乎不知道有這個人,否則就不會在衛斯理小說中張冠李戴了XD。
「宇宙在地球之外還有大千世界」在2018年叫常識,但在十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掌控的社會中就叫異端。大逆不道之處是,因為基督教基本上承繼了他的上一個版本「猶太教」中的「選民思想」。基督教反覆鞏固的核心理念,我們可以用一句歌詞表達:
「我相信了神,神選擇了我,這是我們的~選擇~」#愛在粉專唱歌的冷編。
就是說,根據基督教教義,人類(中的基督徒)與地球都是獨特的,是受神鍾愛的,是天生就有殊榮能夠得救的。
但讀者試想,要是宇宙像布魯諾主張的是無限大,但是除了地球之外的宇宙完全空曠,不含其他智慧生物豈不是很奇怪?是嘛。然後問題出現了,無限大的世界中,外星人(光屁股星人、天龍星人、土星人......與其他)的神,和地球、基督徒的神是不是同一個呢?
要是是同一個神,那豈不是糟了,因為這一來地球人(中的基督徒)是唯一的選民豈不是明顯有問題。若是不同的神明,就無數倍的更糟糕了,羅馬教會提倡的教義不能忍受。
所以就醬紫......布魯諾必須死。他知道太多了。
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是啟發布魯諾思想的一個環節,但布魯諾同時也繼承了雜七雜八,各種過於先進的思想,最終因太高調,在火刑柱上遭了禍。#哥白尼感到慶幸 #讀錯書了下場悽慘 #一肚子不合時宜
一點穿越時空的後話,在布魯諾死後三百年,當初他被當眾燒死的羅馬鮮花廣場(Campo de' Fiori)上,樹起了一尊黑色的銅像。銅像是戴著帽兜的布魯諾,默默地朝向北方注視著梵諦岡,更因為背光的關係,布魯諾的面孔長年被陰影壟罩,非常之有殺氣,像是「刺客教條」的風格。
樹立雕像的1889年是什麼年代呢?正當時,義大利王國才在二十多年前統一。民族主義、國族主義正高漲。義大利才剛從教廷手中奪回了羅馬的實際控制權,政治上把教宗政權視為眼中釘。
更不用說,若算起歷史的舊帳:教皇國(Papal states)在整個中世紀都是策動義大利無盡的內憂外患、狼子野心之首謀——天主教廷雖然位在羅馬,但它向來都有統率整個歐洲天主教世界的野心(但實際上號召力很弱,就連十字軍都不一定能揪團成功)。也因此,教廷很奇葩地認為一個團結的義大利對它的「世俗權力」不利。
是的,天主教廷從來沒有想幫助四分五裂的義大利——熱那亞、佛羅倫薩、那不勒斯、西西里、威尼斯、米蘭......整合為一股力量的打算,反倒經常引進外國強權進攻義大利,刻意保持義大利半島局勢的恐怖平衡。
換句話說,就是當義大利諸侯有誰變強了,教宗就會邀請法蘭西或哈布斯堡王朝「入侵」給它當頭打下去。是個若不是由我天朝(無誤)教皇國做頭,那就誰也別想統一義大利的概念。[參閱: 十六世紀義大利戰爭]
直到從文藝復興以降,知識與思潮相對自由的傳遞,解開迷信的枷鎖,整個歐洲人文與科學領域的天才們,藉由書信往來與印刷術發揮影響力,而影響果真無遠弗屆......教皇國這個「惡鄰」的世俗勢力才終於一路走下坡,最終淡出了歐陸政治的舞台。
在十九世紀末終於統一的義大利,包括羅馬政治家和共濟會(!)等反教廷團體,穿越時空,把高舉自由思想大旗的布魯諾的精神請回來,噢~真是黑特黑到一種境界。世事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捍衛真理,常常還包括政治上的角力與糾纏。
後來的後來,大約是二十世紀的一零年代,鮮花廣場上迎來了一位稀客,一個IQ特別高的男孩。男孩在廣場上的攤販找到了一本書,這是本靠夭厚,有大約九百頁的「武功秘笈」:《數學物理基礎全集》(Elementorum physicae mathematicae),是由一位羅馬大學的耶穌會士教授撰寫的。
男孩買下了秘笈(顯然不只十元),從此雖沒領悟如來神掌......但至少在物理方面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男孩的大名叫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後來他得了諾貝爾獎、製造出了核彈、還提出了一個以他為名的著名提問:
「宇宙那麼大,但其他外星文明的跡象都在哪?」
也就是令科宅一細想就心底發毛的【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
你知道嗎,就這麼巧,費米在學術圈的渾名,剛好叫做「物理的教皇」。表示他是羅馬,以至於義大利物理界實力最強者的一個概念。
對啊,宇宙這麼大,怎麼這麼空曠呢。布魯諾也深表贊同。我們下次再聊囉。 by 科宅
秋瑾貢獻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好文推薦 - 何須廢國父?】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雖然我討厭儒家,但畢竟是在亂世誕生的鬥爭哲學,有些東西是經得起考驗的。
最近高志鵬要廢國父,馬上觸動了歷史詮釋權這個極度敏感的灰色地帶,於是有無數正反意見,但是其實都頗無聊。
孫文是不是國父、夠不夠稱國父、該不該廢,為什麼可以小蘿莉一個換過一個這種老掉牙的題目不是不能吵,甚至吵一吵或許還有一些益處,大家可以複習一下歷史與權力微妙的糾纏。
但是當民進黨成為準執政黨之後,或許有更聰明大氣的做法。
在訂定議題上,設定為「廢國父」這樣的提議,當然就要回答好幾個問題才足以說服人,隨便列三個就會陷入口水戰了:
1. 孫文不配為國父,中華民國不是他生的
2. 他不是國父,而且掛在那邊是有害的
3. 而且這個害處有迫切性,比其他已經有高度共識但尚未推動的議題還要優先進行
這三個問題當然回答不出完美的答案,不然就不用吵到現在了。
在動見觀瞻的時候主動搞出這個燙手山芋,我看不出這個法案的智慧何在。
其實我想的是,既然已經是準執政黨,為什麼不要站的更高,讓國民黨去接這個議題,弄得手忙腳亂,在旁邊等國民黨自爆?
要廢國父,不如用漢朝的老辦法。
當年諸侯坐大,一削藩則反,賈誼獻策:「眾建諸侯少其力。」與其與藩王硬碰硬,縮減他們的權力,還不如通通有獎,一堆兒子都可以分封地,理由又堂皇又大方,讓他們土地用等比級數縮減,甚而內鬥分裂,諸侯的權力就縮水了。
後來到武帝有效落實推恩令,削弱諸侯後,再以諸侯在皇帝祭祖宗廟時貢獻的助祭「酎金」上,挑剔成色與數目不合,取消一百多位列侯的爵位。
這種理由像不像是當年管仲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攻打楚國一樣?
我納悶的是,為什麼民進黨提的不是:增加國父而非廢除國父? 如果讓我來提,那我一口氣加十一個國父。
你看秋瑾人權先鋒、革命先驅,為革命而死如此壯烈,配不配也佔個國父(或國母)的位置?
如果你國民黨反對,那你要向社會大眾說明秋瑾為什麼不配當國母?這個問題一不小心就會答錯,然後繼續削減國民黨的政治資本。而且我相信一定會有人踩到性別這個地雷。
黃興也該佔個國父吧?
反對的人也來說說為什麼黃興不配。
一樣類比,宋教仁、章太炎、鄒容、蔡元培等一干人列下來,你國民黨要反對就一一說服社會大眾他們哪裡不配當國父?
沒有人說國父只能有一個,美國有十二個也沒出什麼問題,所以要反對的也要能夠說服輿論為什麼中華民國只能有一個國父。
當然在這行列裡面要偷渡一些蔣渭水、蔡培火、陳智雄、鄭南榕讓國民黨去接招,繼續收割他們失言的果實,又不會捲入風暴之中。
所以,我提議不要廢國父,而是把國父加到幾十個,比美國一樣多。
如果上面列的人數不夠多,別忘了我們還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直接加到破百給國民黨慢慢玩。
這是台灣人的智慧:要消滅神,不是把一神教的上帝拉下神壇,而是把幾千幾萬個神一口氣加上去。
神一多就不神了。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nai.lai.12/posts/10204126449281807
( 團長BOSS )
秋瑾貢獻 在 窩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注窩窩:https://www.facebook.com/wuowuo.tw/
面對流浪動物問題,關於TNVR能與不能:
面對2017年即將到來的零安樂死,我們到底能做什麼?TNVR是最好的處方籤嗎?日前吵的火熱的小琉球犬貓絕育事件,三日內共絕育了114犬貓,其中包括孕貓與健康不良的貓也進行手術,加上結紮後立即原放,未留置犬貓做術後觀察情況,引起不少反彈的聲浪。
山羌為台灣特有的保育類動物,近日卻在短短半個月內,於高雄壽山發生3起遭流浪狗攻擊致死的案例,由於民眾的棄養,加上不斷餵食流浪狗,造成狗隻在山區長期繁衍與聚集,使得具野性的流浪犬對野生動物造成威脅,引起生態學者等各界的擔憂,甚至ㄧ度引起部份民眾的恐慌。
當我們誘捕,將流浪動物進行絕育的同時,實際上對社區、環境、生態、人文上造成了哪些影響?當今日「為求有效控管繁殖數量,是否能接受墮胎手術的道德衝突?」,「術後回放的狗,有可能追車咬人、因而通報收容所、陷入被領出來、再被抓進去的迴圈」,再者「犬貓會不會其實就是野生動物的頭號殺手?」這些我們所能見與不見的衝突,究竟孰重孰輕,透過講座,我們ㄧ同再反思。
《關於無盡的迴圈-流浪動物解方的雙面刃》
數十年來,每年仍有十萬餘的動物進入收容所,在我們引頸期盼的零安樂死政策即將落實的前夕,「龐大的流浪動物的數量」仍是個不爭的事實。在流浪動物無法全數送養、收容所環境飽和及零安樂的過渡期中,TNVR( 捕捉、絕育、疫苗、回放)成為2014年的九合一大選,所有候選人的共同動保政見,TNVR儼然在「源頭控管」裡扮演頭號先鋒。但在缺乏完善配套措施下,著眼於短期內的大量絕育,背後同時涉及了更大更廣的問題:動物福利、公共議題、環境整潔、交通安全、生態保育等問題。在這灰暗的衝突地帶裡,反覆交雜成了無盡的迴圈,各種解方有如雙面刃,如何才能藥到病除?如何能在流浪動物議題的困境中,斬除亂象、殺出重圍?
∎∎∎∎∎ 與談講者 ∎∎∎∎∎
|EMT 李榮峰
∎ NOE行動組織
∎ EMT急難應變團隊的負責人
∎ 《十二夜》動物維護執行長
∎ 野生動物保育
∎ 松菸護樹志工
∎ 防身術教練
∎ 動保稽查員
∎ 藝術家
關於EMT,這次我相信大家一定再熟悉不過。
在窩講堂首發中,李榮峰公開表示:『 我不支持,定點定時餵養流浪動物!』
這樣公開的言論,在第一場窩講堂後像似火苗般開始起燃
『愛,但有沒有先問對方需不需要?』
救人也好,流浪動物TNR也好,在愛之前確實我們都需要好好再想一想。
透過EMT我們探討,真正去做以後,才發現原來原來我們以為拯救的同時也有迫害的可能。
|林雅哲
∎ 台灣之心常務理事
∎ 湖光動物醫院院長
∎ 流浪動物TNR的推手
作為ㄧ位擁有30多年救援流浪動物經驗的獸醫,林雅哲認為要減少流浪貓狗數量,必須從源頭的絕育控管做起,「光靠絕育不能解決問題,但若沒有絕育,絕對無法解決解決」在這樣的立場下,林醫師也認為,立法於更嚴格的飼主責任制,以及精確捕捉制度,同樣得並行不悖,作為台灣資深的TNR推手,林醫師持續為台灣流浪動物貢獻十足的心力與行動,也期待能與更多反對的聲音尋求共識與對話
透過林雅哲我們探討,在流浪動物的救援裡,在效益、效率與人道關懷的取決中,我們該如何共同努力。
|賴亦德
∎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
∎ 東芬蘭大學 (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 博士班研究生
∎ 個人部落格經營:《潛在解方:賴亦德的胡思亂想》
∎ 主修動物行為學、行為生態學和寄生蟲學。
『流浪動物就是個多面向的公共議題,不能只想到流浪動物本身死活而已啊。TNR應該是無法把動物收容起來不得已之下的選擇,就算一定要做,也該做得很細膩啊。』
2014年開始注意到流浪動物TNR議題,因而在泛科學上寫出一系列回顧相關科學文獻探討TNR效果的科普文,另外也在部落格(潛在解方:賴亦德的胡思亂想)上發表自己對於流浪動物議題與政策的觀點,改寫後發表於關鍵評論網。目前也繼續貢獻腦力,希望台灣流浪動物的問題能夠盡快解決。
透過賴亦德我們探討在動物學的總體環境,怎麼樣我們才能找尋一個最好的共存環境。除了愛,還有更多是我們要努力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bE4-t0xJ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