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萊的宗教觀點與寫作的地理景象:從<解構 注釋1>及<差異與重複 注釋2的角度加以解讀宋澤萊的小說文本
華人智庫創辦人兼講座教授 歐崇敬博士
當代中國哲學學報創辦人兼發行人 Peter Cameron Choug-Ching Ou
關鍵字:解構、差異、重複、宋澤萊、小說、宗教
Keyword : Deconstruction、Difference、Representation、Song Che-Lai、Noble、Religion
一、 前言
區區數千字的小文章要解讀宋澤萊600萬字以上的作品,不但不可能,也對文學作品缺乏敬意,不過,這裡界者幾千字,筆者簡短運用德希達的解構觀點與德勒茲差異與重覆在從有學上的兩個重要概念,可能可以看到一般文學家研究宋澤萊以視野,因為宋澤萊不僅是一個小說家、評論家、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漢學學史家,特別是,他把台灣的地景,一期是屏東雲林和彰化,與他的寫作欣欣和狀態做了獨特的結合,這是值得探討的側面。此外宋澤萊在45歲以前深入佛學,50歲以後又進入基督宗教,具有高度自覺意識,探討了自我的罪,以及人類的淺在意識,小說手法從寫實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魔幻寫實4種手法貫穿在他將盡50年來的創作生涯中。要了解宋澤萊,的確需要透過許多側面的分析,以及文字學符號學來加以解析,而本文可以乘載的,則是他的地景意象,和宗教信念,在宋澤萊小說創作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意味。
注釋:
注1:根據捷克德希達兩部作品<立場>、<書寫與差異>
注2:差異與重複兩大個念根據吉爾.德勒茲,安婧、張子岳 譯,<差異與重複>,華東師範
參考書目:
1.宋澤萊 《廢元》1977年
2.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80年
3.宋澤萊 《打牛湳村》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0年
4.宋澤萊 〈台灣人權文學小史〉 《台灣文藝》第九十九期 1986年
5.宋澤萊 《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年
6.宋澤萊 《紅樓舊事》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7年
7.宋澤萊 《弱小民族》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7年
8.宋澤萊 《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年
9.宋澤萊 《台灣作家全集‧宋澤萊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3年
10.宋澤萊 〈當前文壇診病書〉 《台灣文藝•新生版》第十三期 1996年
11.宋澤萊 〈繼吳濁流的「無花果」之後一部台灣政經、社會的診病大書|試論王定國的《憂國》〉 《台灣新文學》第五期1996年
12.宋澤萊 《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
13.宋澤萊 〈正視外省中國殖民文學、文化的變相〉 《台灣新文學》第六期 1997年
14.宋澤萊 〈重整台灣文學、文化的凹型結構〉 《台灣新文學》第八期 1997年
15.宋澤萊 《廢墟台灣》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7年
16.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7年
17.宋澤萊 〈論臺語小說中驚人的前衛性與民族性|試介賴和、黃石輝、宋澤萊、陳雷、王貞文的臺語小說〉 《台灣新文學》第十期 1998年
18.宋澤萊編 《台語小說精選卷》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8年
19.宋澤萊 〈從經濟壓迫到族群壓迫到國族壓迫|試介吳錦發高超的寫實文學〉 《台灣新文學》第十四期 2000年
20.宋澤萊 《打牛湳村系列》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0年
21.宋澤萊 《蓬萊誌異》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0年
22.宋澤萊 《熱帶魔界》 台北草根出版社2001年
23.宋澤萊 《一枝煎匙》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
24.宋澤萊 〈深談魔幻寫實小說|並論《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灣e文藝網頁http://www.twne.idv.tw/ 2002年
25.宋澤萊 《普世戀歌》 台北印刻出版社 2002年
26.宋澤萊。〈撰寫臺語小說史可能面臨的問題〉。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文學的民族學思考與文學史的建構」學術研討會。2007年
27.宋澤萊 《天上卷軸》印刻出版社2012年
27.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2011年
28.宋澤萊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2013年
29.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 2018年
禪詩 精選 四 十 則 淺 釋 在 生活禪詩-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美禪詩,隨緣禪詩,禪心禪詩,五言禪詩,禪詩賞析,七言禪詩,日本禪詩,禪詩精選四十則淺釋. 出版年份2020. 《須臾變永恆芥子成須彌: 其煇的攝影凝視》 ... ... <看更多>
禪詩 精選 四 十 則 淺 釋 在 禪詩精選四十則淺釋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後來,白居易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遍訪名山高僧,晚年素食,又捨宅為寺,定名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尤醉心於念佛,時常吟詩作偈,表達他信佛有得之心境,如:「愛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