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平台呼籲政治人物踹共!- 核四公投前的重要考題 「台灣有應對核災的方案嗎?」
今年是福島核災10周年,10年過去了,人類究竟從那場災難中,學到了什麼?
台灣年底即將舉辦關於核四是否應該續建的公投,不論公投結果如何,我們想知道的是,這個社會到底做好了準備沒有?回顧這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災事故,如果核災再度發生,身處台灣,我們能明確地了解要如何避免核災嗎?已經清楚地制定出應對核災的方案嗎?
核二發生人為疏失跳機 核災離我們並不遙遠!
核二廠日前才剛發生「因為椅子撞到」導致的全廠跳機事件,不分政黨的政治人物都紛紛關注批判,即使支持核電的立委都恍如驚醒,原來一個小小的人為疏失都可能導致無法預料的影響,讓人驚覺核災離我們並不遙遠!天災人禍都可能導致核災發生,即使意外難以避免,但核災教訓在前,國土上有著核電廠的台灣、有地震高風險的台灣,做足防災應變準備並落實在生活與教育中,是責任也是對國民的義務。
當年災難發生時,日本的最高政治領袖,也就是首相菅直人,唯一以經歷核災的決策者角度,回顧核災當下的國家級危機處理;菅直人給了台灣兩個忠告,且不論未來公投結果如何,但在討論核四的過程中,首先是台灣一定要把若核災發生「最壞的劇本」納入考慮。
所謂最壞的劇本,可先以「撤離範圍」為依據,菅直人說「在福島核災發生兩周後,我面對的最壞的劇本,就是方圓250公里的超大規模撤離。」範圍包含首都東京等區,受影響人數超過5千萬人。畫出腹地範圍後,接下來,從撤離方式、動線,到臨時收容場所,甚至要求人民撤離的法源及合理性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考量在內。「更何況,台灣的面積比日本還要小,250公里的撤離,可能代表整個台灣都將無法居住。」他強調,台灣政府及朝野兩黨都必須謹慎思考,也有義務將這樣的可能性告訴國民。
第二個忠告是必須提出合理可行的核能替代方案,並認真執行。菅直人表示「10年前的我,也對日本的核電技術深信不疑,認為安全不會有問題,甚至還像其他國家推銷日本的核電技術。」他懊悔地說,若是十年前就主張廢核,是不是就不會有這場災難的發生?
廢核平台贈書 政治領袖應有責任提出核災應變方案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呼籲政治領袖不該迴避攸關國民的安全問題,直面台灣核災風險,是政治人物無可迴避的責任!不管是肩負指揮之責的首長,或是監督之責的民意代表,都該認真思考這一個嚴肅的課題。
今年台灣剛出版了菅直人撰寫的「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一書,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自費購書寄送給台灣當前的65位政治人物(請參閱附件一),包括距離核四廠80公里的選區立委31位、縣市長10位,以及有能力影響政策的潛力政治人物24位,希望他們能仔細閱讀這一本「核災下的首相告白」,從這些因災難而獲得的寶貴經驗下學習,我們邀請這些政治人物在社群媒體、質詢台上或任何公開場合告知台灣人民,台灣面對核災風險,我們該如何應變?如果風險難以承擔,您認為的核電替代方案是什麼?這是不論反核或擁核,都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而今年公投雖因應疫情延期至年底,遊行與講座等實體活動無法舉辦,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仍不放棄任何機會,持續針對核四議題積極與社會溝通。為此,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的核四公投官方網站「分手吧!我們不核四」(https://vote4nonukes.tw)已上線,網站中說明核四與臺灣核電的現況、並提供臺灣能源發展的重要知識,讓公民有更充分的資訊能夠展開討論。同時,我們也於社群媒體發布「核四公投不同意」懶人包(https://bit.ly/3Cxsg4F),說明核四應需要面臨的地質、安全、工程及核廢料等問題,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續建。
出席發言代表: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秘書長楊順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
附件一、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贈『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一書名單
附件二、給65 位政治人物一封信--直面台灣核災風險,是政治人物無可迴避的責任 (內容請見圖片六)
新聞聯絡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 0939121981
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2013 年 309 全國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共有超過 22 萬人上街要求終結核四、核電歸零。遊行結束後,數百個民間團體為串起台灣自主的公民社會力量,共同組成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廣招環保、人權、工運、教育、性別、社福...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 以「團體」作為成員單位,但不包含政黨組織,現已有超過200個公民團體加入。
★ 附件一、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贈『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一書名單 :
以下總計65人
選區距核四廠80公里內之區域立委:31人(以下按選區順序排列)
(ㄧ)台北市:吳思瑤、何志偉、蔣萬安、高嘉瑜、林昶佐、林奕華、費鴻泰、賴士葆
(二)新北市:洪孟楷、林淑芬、余天、吳秉叡、蘇巧慧、張宏陸、羅致政、江永昌、林德福、吳琪銘、羅明才、賴品妤
(三)基隆市:蔡適應
(四)桃園市:鄭運鵬、黃世杰、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趙正宇
(五)宜蘭縣:陳歐珀
(六)新竹市:鄭正鈐
(七)新竹縣:林為洲、林思銘
距核四廠80公里內之縣市首長及其他直轄市長:10人
柯文哲、侯友宜、林右昌、鄭文燦、林姿妙、林智堅、楊文科、盧秀燕、黃偉哲、陳其邁
潛力政治人物:24人
(ㄧ)議員:
1. 台北市:苗博雅、邱威傑、黃郁芬
2. 新北市:戴瑋姍、何博文、張志豪
3. 基隆市:張之豪、陳薇仲、王醒之
4. 新竹市:廖子齊
5. 台中市:黃守達
(二)不分區立委:
1. 時代力量:陳椒華、邱顯智、王婉諭
2. 台灣民眾黨:賴香伶、蔡壁如、張其祿
3. 台灣基進:陳柏惟
(三)目前具有一定政治聲量,未來有能力影響政策或投入選舉之政治人物:
鄭麗君、黃國昌、黃珊珊、林佳龍、江啟臣、朱立倫
★ 附件二、給65 位政治人物一封信--直面台灣核災風險,是政治人物無可迴避的責任 :(信件內容請見圖片六)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福島核電廠現況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核四爭議不斷?臺灣真的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06/23/2021 Greenpeace綠色和平)
2021 年適逢福島核災 10 年、車諾比核災 35 年,再次喚起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關注,5 月全臺接連停電,更引發公眾對供電吃緊以及能源轉型的疑慮,能源議題在臺灣社會引發洶湧聲浪,隨著「重啟核四」公投即將於 8 月舉行投票,更引發擁核與反核兩方的激烈辯論。究竟核四電廠存在哪些爭議?臺灣是否真的需要這座核電廠?除了核能,臺灣還有哪些能源方案?
臺灣能源現況
在討論核四爭議前,先與您看看臺灣目前的能源現況。以臺灣近十年來的全年發購電量為例,火力發電量約占 80%,核能僅占約 12%,顯見臺灣電力目前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在夏季用電尖峰時段,核電亦只佔 6 至 7% 的發電量。
事實上,根據台電公司所公布的歷年發購電量各能源別占比,自民國 105 年(2016年)起,核能占比都低於 15%,在 109 年(2020年)也僅佔 12.7% 。換言之,核能並非臺灣最主要的電力來源,而為了因應日趨嚴重的氣候危機,目前臺灣的能源政策規劃:「2025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總體發電量的 20%」,若提高再生能源發展及用電占比是能源政策主要目標,臺灣還需要將資源投注於發展核能嗎?
核能的優缺點
目前世界上的核能發電,主要是利用輻射物質——鈾-235 進行「核分裂」反應來發電,發電前首先須開採鈾礦,鈾礦經過提煉及濃縮程序後,製造成一般核反應爐可用、鈾濃度約為 3% 的燃料棒,再將大量的燃料棒放入反應爐之中,確保足以核分裂達致臨界並持續產生熱力,熱力所產生的蒸氣即可推動發電機發電。
核能發電的整個供應鏈,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以及燃料棒後續處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以及碳排放,完成發電後的乏燃料棒(spent fuel)最終處置方法也尚未有最佳解方。因此全球主要的國際能源組織對於核能,多以「低碳能源」或「潔淨能源」稱之,但不會稱為綠能(green energy)或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顯示核能整體生命週期對環境的破壞力仍大。
換言之,核能支持者認為核電具備低碳與穩定供電等優點,卻忽略了核能在開採、提煉、濃縮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泥漿、廢水與輻射均為巨大污染,此外核能發電過程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成為懸而未解的環境問題。自 1951 年12 月 20 日人類首次用核反應爐產生出電力,至今 70 年過去,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及地區可以解決「如何安全處置核廢料」的問題。(延伸閱讀:《全球核廢料危機報告》:大量核廢料難以處理)
為什麼臺灣社會聞「核四」色變?
核電廠最具爭議之處,就是「核安」問題。自 1950 年代開始,全球已發生三哩島、車諾比、福島等重大的核災事故,這三場不同類型的核災發生原因包括設計缺陷、人為疏失,以及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的系統故障,造成爐心融解、反應爐爆炸、氫氣爆炸等事故,並且對當地環境造成大規模的輻射污染,即使經歷多年,依然難以復原。(延伸閱讀:福島十年核災處理無期 綠色和平盼望臺灣平安終結核電)
臺灣位處地震帶,板塊運動本就頻繁,存在地震釀災的風險。然而目前的 4 座核電廠,都興建於斷層附近,其中核一、核二與核四皆分布於北海岸,與人口眾多的臺北市直線距離僅不到 30 公里。而核四廠半徑 80 公里海域內有 70 幾座海底火山,其中有 11 座為活火山,2011 年,中央地質調查所也確認,有一條長達 2 公里的 S 斷層位於核四廠的正下方,貫穿整個廠區。《華爾街日報》更在福島核災後,將臺灣 4 座電廠列為最危險等級。
目前討論聲浪最熱烈的「核四」,因預算不足而無法採用大多數核電廠的「統包」方式,轉而將貨就價採「分包」作法,將核四建廠由台電自行進行統籌施工與整合,分拆給美國、日本等跨國公司負責不同部份的施工,最後。因為分包關係造成元件與元件間的介面複雜程度提高,系統不一致且難以整合,而這不穩定的系統整合,最後卻交由過去沒有相關整合經驗的台電處理,讓許多電力專家擔憂核四的安全性。
於 1999 年正式動工的核四電廠,由於建設時間超過二十年,許多系統零件已經老舊不堪使用,原製造商也沒有生產對應零件,如果重啟,需要再進行系統全面的修復跟維護,保守估計須要投入 800 億新台幣以上資金, 10 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電,若正式發電後還有營運、核廢料處置的成本。重啟核四不僅曠日費時更所費不貲,也無法回應近期經濟成長的電力需求。將大量資源與金錢投入一座最快 10年後才能發電,而且存在核安疑慮的核電廠,真的是最佳的決定?
積極發展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
臺灣政府目前以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再生能源主要發展項目,並預計在 2025 年達到總體發電量的 20%。隨著全球各地政府相繼承諾淨零碳排目標,許多大型企業如 Apple、微軟等紛紛提出潔淨產業鏈的要求,以綠能為導向的能源轉型已是全球共識,也是臺灣在能源政策上應該積極發展的方向,現正站在能源轉型路口的臺灣政府,若能集中資源,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儲電及節能,不僅可以比核四更快彌補短期用電缺口,更可減少碳排放與空氣污染。
台電獨立董事許志義教授也於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新的能源系統將是綠能為主,電力供需則應以分散式供電,取代以往穩定供電的觀念。除了多元開發再生能源,在電力需求端必須思考更多節能、儲能或調配負載的方案。另外在綠電市場開放的狀況下,企業及公眾能夠成為電力「產銷者」,除了用電外,可以透過公民電廠、自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甚至是儲能系統,成為電力供應者的角色,這些行動都能夠協助減輕臺灣電力系統的負擔,並在電業當中成為貢獻系統的部分力量。
綠色和平因反核運動而誕生,五十年來,始終秉持反對核能、核武的立場。邀請您一起加入呼籲政府落實能源轉型的行列,淘汰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及高風險的核能,轉用更加永續、潔淨、安全的再生能源,使您我及下一代無須再擔憂可能發生的駭人核災,或為艱難的核廢料處理問題苦惱。
綠色和平小教室:
統包(Turnkey):由一個得標的統包商負責整個工程興建的統籌,根據電力公司所需的規格,包辦設計、施工到測試,在建廠過程中從頭到尾把關,再交由電力公司進行運轉與管理。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的核電廠(包含臺灣核一、二、三電廠)都是以統包方式建設而成。
完整圖文以及更多參考資料請見: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5521/
♡
福島核電廠現況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山核電廠意外疑雲」對台灣有影響嗎?極權國家發展核能的風險 (06/17/2021 聯合報)
作者:蔡中岳
根據CNN報導,位在中國廣東的台山核電廠有輻射外洩的高度風險,訊息揭露後引發各方討論。這訊息因為法國電力集團(Électricité de France, EDF)旗下的核電產品供應商法馬通(Framatome)公司向美國政府兩度求助因而曝光。
此公司是台山核電廠中法共同營運的廠商,在其與美國政府求助的信件中強調,台山核電廠有「迫在眉睫的放射性威脅」,且因中國政府面對風險的方式,是以「不斷調升放射性物質檢測標準上限」,而非停止核電廠運作,且檢測標準已超過法國的安全準則,所以希望美國出手相助。
此消息一出,法馬通公司表示正在協助台山核電廠解決問題,而中國的中廣核集團則發聲明表示一切正常沒問題。但由於台山核電廠距離香港僅有130公里,諸多香港媒體也追蹤報導,普遍評論都希望中國能將核電廠的資訊更加公開,甚至對中廣核集團的粉飾太平,以及跟法馬通公司的不同步感到不滿。
台山核電廠距離台灣台南將近800公里,比香港遠多了,看似對台灣不會有太直接的影響。但別忘了2011年距離台灣2,200公里的福島核電廠發生意外後,仍對台灣有輻射水、輻射食品的威脅,洋流也對漁業造成影響。因此,台山核電廠若真有外洩事件,也難保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核電廠資訊不公開,只能靠外部監測來檢視,終究無法得知完整狀況,造成更多恐慌。
全世界仍在發展核電的只剩中國、俄羅斯
根據報告,從2017年到去年七月,三年半的時間裡,全世界新加入運轉的核電反應爐僅有19座,而這19座裡面有12座是在中國、5座在俄羅斯。另一方面,核電占全世界的發電量也從1996年的17.5%降至2020年的10.5%左右,由此趨勢可以很清楚的看見,核電一來已經不是現在選擇要發展的新能源選項,二來全世界仍在發展核電的就是中國、俄羅斯等極權國家。
極權國家發展核電的優勢在於,政策是不需要民主溝通的。無論在選址、核電計畫的審查、甚至營運成本的討論,都由政府直接決定,沒有民眾抗爭、溝通的各種可能。但縱使在這些「便宜行事」的過程中,《2020世界核能績效報告》表示,全球2019年核反應爐平均建設時間為9.8年,既曠日費時、無法解決氣候即時的問題,甚至時間拉長也造成成本提高,這也是全世界越來越少新建核電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曾在1986年發生過車諾比核子事故的俄羅斯,直到上個月都被偵測到當地仍有中子釋出的新聞,顯示出極權政府慣用的粉飾太平,而這些在管理及災後應對的隱匿,至今仍使國際在核災統計的數據上難以精確評估。
車諾比直到2005年才有聯合國等級的報告試圖追溯傷害的嚴重程度,但報告距離災難發生近20年,在研究的基礎資料上根本就已經產生難以回溯。不懂社會科學、地緣政治的核能支持者,始終刻意忽略外部政治環境因素對科學研究調查的干預,都容易造成迷信核電的偏誤。
新技術的台山核電廠仍傳意外,資訊落差令人焦慮
本次傳出意外疑慮的台山核電廠,是由中國的中廣核集團占七成、法國電力集團占三成所共同開發的,同時台山也是全球第三代核電廠的示範,兩座機組各有裝置容量1750MW,是目前全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興建過程中雖然資訊不公開,但媒體揭露因為壓力容量器材瑕疵、測試期間破裂等核安因素,甚至還有400組件安全測試造假的新聞,從2009年開始動工,比預期延遲了幾年才正式在2019年完全營運。
而超過預期的時間興建,也是全世界新建核電廠的常態。根據《2020世界核能現況產業報告》表示,全球有13座反應爐原定於2019年啟用,但只有6座如期完工,正在興建反應爐的17個國家,至少有10國延宕近一年,更有33個興建計畫延後 ,延宕比例高達64%。這也是核電成本拉高的主因之一。
而台山因為是全球第一座運轉的第三代核電廠,從過往材料瑕疵的新聞中,中國曾有報導表示台山核電興建安全全靠外國,可見技術上必須倚賴法國。回到本次意外會曝光,也是因為技術上的瓶頸必須請美國支援,但諸多不明的訊息仍難斷言是哪個部分出問題,這也顯示核電在技術專業壟斷的過程中,受影響的市民往往都只能被動、最後才得知,成為資訊落差下的受害者。
中國發展核電不如預期,更拼再生能源
中國雖然是世界上少數還在蓋新核電機組的地方——2019年核電總發電量約330TWh,占中國整體發電比例4.8%,並不是特別多——更顯著的投資其實是再生能源,但中國仍然是全世界擁核派寄予希望的地方,也因此世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呼籲並參與投資、研發超過10年但遲遲未成功商轉的第四代核電廠(行波反應爐),過去除了投資在美之外,都在中國,後因中美貿易戰而撤資。比爾·蓋茲喊了十來年:「我們仍需要一場能源奇蹟。」(We need an energy miracle.)雖然始終沒看到個影,但中國作為核能愛好者的新天堂,是顯而易見的。
但中國核電真的有這麼好的願景嗎?從近年的新聞似乎看不到跡象。台山核電廠在2018年揭牌時,是由習近平與時任法國總統馬克宏一起揭牌,浩浩蕩蕩做足新聞,但近年已經鮮少看到中國高層領導人大張旗鼓地宣傳新核電計畫。
更顯著的是,原本2016至2020年的五年核電計畫中,要增加30GW的核電,但根據《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中顯示,這個五年計畫僅完成23.4GW,達不到原目標的八成(在中國很罕見),表示新建的速度不僅變慢,也不如預期目標。
1992年起,每年針對世界各國核電廠的運轉狀況與全球核能產業趨勢進行分析,以完整客觀、具有公信力的資料分析著稱,並被譽為國際間關鍵核能報告的《2020世界核能現況產業報告》中推測,中國核電發展不如預期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的電力需求沒有成長這麼快;第二,中國最近為了產業發展對產業部門降電價,但是核電廠很容易成本過高,建造速度不如預期,讓中國領導階級有些卻步;第三,中美貿易戰,美國禁止對中國出口核電相關產品。
最後值得注意的,雖然中國大力發展核能,但再生能源的量更遠大於核電。根據《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1》的統計,在2011年,核電占中國發電量1.8%,風力發電占1.6%,太陽光電則是0%,但到2020年,核電占中國發電量4.8%,風力發電占6.3%,無論成長或裝置都遠高於核電,太陽能發電則占3.4%,成長幅度也高於核能。很清楚地,中國並未偏重核能、偏廢再生能源,甚至在未來,再生能源的發展則更為中國所重視。
台灣核電倚賴美日經驗居多,而今也遇到障礙
回到台灣的核電發展,除了已經運作近四十年,逐漸走向除役的既有老舊核電廠外,1980年代規劃、1999年開始興建,並蓋在斷層上的核四,蓋到2015年正式封存且尚未完工,若重啟興建,時間保守估計還要十年才能正式發電,遠高於全球平均。再加上核四採取的是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介於第二代跟第三代核電廠之間,目前採取此反應爐並有運轉經驗的僅有日本的核電廠。
日本在福島核災前曾有54座反應爐運轉,約佔整體供電30%,但2021年此時僅剩4座反應爐在抗議聲中實際運轉,雖然執政當局與東京電力公司仍然希望重啟更多核電,但日本各地方政府均不願配合,並因諸多法院停機的判決、管線龜裂等問題,使重啟的數量自2018年中期以來並未增加。此一現象也讓日本核電技術的發展受到阻礙。
中俄持續發展核電,台灣核電也面對「中國因素」
台山核電廠疑似洩漏的意外,中國官方生態環境部發聲明闢謠,香港天文監測站也表示沒有輻射劑量升高的痕跡,似乎讓爭議告一段落。而根據法國電力集團的官方說法,台山一號機內發現的惰性氣體是氪和氙,而洩漏應該跟部分燃料棒出問題相關,但氣體符合中國標準的上限,表達出似乎僅是「小意外」無須公眾擔心。
但法馬通請求美國技術支援是事實,加上車諾比在核災發生35年後的今日仍偵測到異常,顯示中、俄等極權國家內的資訊本就不易公開,也回到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僵局。
雖然技術上不見得與中國核電相通,但放眼全球,認真大力發展核能的僅剩中國與俄羅斯,其他國家均以大力投資、發展再生能源為方向。作為中國的鄰居,還有更多靠近台灣的核電廠正在興建,不透明的資訊,更讓這些風險由台灣海峽的海洋與台灣人民共同承擔。
長遠來看,由於地緣政治的緊張,若台灣持續發展核能,未來在技術上除了倚賴美日之外,主要發展核電的中、俄若有技術性突破,也難與台灣合作;而發生意外,也得面對隱匿資訊而無法共同作戰的困局。面對能源轉型的關口,台灣民眾也得思索我們要的未來能源,是否要持續跟中國靠近。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854/5538379
♡
福島核電廠現況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目前台灣已經有四座核電廠,其中有三座都位在新北市境內,儘管原能會強調四座核電廠都都蓋在海平面12公尺以上,能安全躲過10公尺海嘯的侵襲,也能承受規模6級的地震,不過,如果遇到像日本這次9.0的地震,原本的耐震強度恐怕不足以應付,地質專家也指出,四所核電廠都位在斷層帶附近,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
兩年前,恆春2000台灣核電現況核三廠因為變壓器起火,儘管沒有危害到核子反應爐,但不斷竄起的黑煙,仍讓附近民眾陷於可能有爆炸危機的恐慌。目前,台灣已經蓋了四座核電廠,核一、核二廠運作都超過三十年,這當中只要傳出斷電意外、系統故障,就有人喊出要停蓋核電廠。台灣四座核電廠,三座在台灣東北方,一座在南部,建築高度都超過海平面12到15公尺,耐震強度核一廠有0.37g,核二、核三和核四廠都是0.47g,原能會預估至少可以承受六級的地震。
但日本核電廠防震係數0.6g都無法抵擋九級地震,原能會表示將提出檢討,看是否有加強結構補強的必要。目前台灣仍以燃媒、燃油的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佔總發電量七成以上,核能發電只佔兩成,這也讓環保團體質疑,核電廠是否有繼續商轉的必要?尤其一個新北市就有三座核電廠六個反應爐,密度過高。
也有地質專家憂心,台灣核一核二廠就位在台北盆地山腳斷層上,核三廠距離恆春斷層只有兩公里,而興建中的核四廠廠址五公里內也有六條所謂的「非活動斷層」,一旦發生強震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記者 王琪如 陳信隆 台北報導"
福島核電廠現況 在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 3.11十週年:談福島第一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3.11十週年前夕:談 福島 第一 核電廠 事故後的 福島現況 Clubh... 9 mars 2021, à 03 h 30 · 781 vues. ... <看更多>
福島核電廠現況 在 [完整節目]《福島核電危機》: 危機發生的當下(日本311地震十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Discovery #311地震# 福島 (字幕請由影片右下角設定開啟)《 福島 核電危機》為 ... 更清楚了解地震和海嘯如何引發核危機,以及 福島核電廠 的員工英勇表現。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