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Vienna
聖史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最重要的教堂,有著色彩繽紛的磁磚屋頂外,其高聳的哥德式南塔更是維也納天際線的主宰之一。這座將近820歲的古老教堂經歷過維也納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更見證了哈布斯堡皇朝乃至於奧地利的興衰。
在十二世紀中葉時,維也納已經是德語文化圈中的重要城市,原有的教堂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信仰需求,當局便開始興建這座敬獻給聖史蒂芬的大教堂。聖史蒂芬大教堂在西元1160年落成時其實是座羅馬式的教堂。其後經過數百年的增建與改建,才成為今日的羅馬、哥德式與巴洛克混合風格。
聖史蒂芬大教堂巨大的南塔是它最顯眼的特徵,這座高136公尺的哥德式高塔歷經65年興建,塔頂視野極佳,可以盡覽維也納市景。事實上也因為如此,南塔在歷史上兩次鄂圖曼土耳其人圍攻維也納時都曾作為瞭望塔與指揮中心。直到1955年,南塔都還作為夜間火災警戒塔,配有一名觀察員以及其生活的套房。今日的塔頂則開放給訪客登頂一覽市景,同時也販賣紀念品。不知紀念品店的工作人員是否也是每日攀爬343階樓梯上來上班。另一側的北塔本來也打算比照南塔的樣式與高度興建,但因為工程太過浩大而止於目前的高度。
聖史蒂芬大教堂色彩斑斕的磁磚馬賽克屋頂則是另一大特色。這個由二十三萬片磁磚鋪成的屋頂除了華麗之外,也極具歷史意義。南面屋頂上拼排出的是象徵哈布斯堡皇室的雙頭鷹徽,北側則是分別象徵奧地利共和國與維也納市的鷹徽,也算是記錄了奧地利的政體轉變。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屋頂在二戰空襲所引起的火災中付之一炬並倒塌,原本龐大的木架屋頂結構由於重建費用太鉅,而改用超過六百頓的鋼取代。而大教堂華麗的屋頂外牆,則在維也納居民踴躍的捐獻下完成重建。
而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內部也如其外觀一樣雄偉震撼,主要的建築風格是以哥德式為基底再加以一些後期的巴洛克式裝飾。兩排巨大的支柱撐著令人歎為觀止的屋頂衍架,柱上則有許多聖人雕像,一路指向祭壇的描述聖史蒂芬故事的畫作。由於教堂的興建的歲月漫長,也因呈現了許多藝術觀念上的轉變。例如教堂內早期的歌德藝術品,由於是為了榮耀神權,因此都是匿名的創作。到了後期文藝復興時期,人性主義逐漸高漲,也因此此時期的藝術品常可以看到藝術家本人的形象以各種形式出現。
教堂內部在二戰時的轟炸與火災時也遭受到了損害,教堂兩側的彩繪玻璃於此時毀壞,因此除了祭壇後方的彩繪玻璃外,現在看到的都是相對平淡的馬賽克玻璃。但其實在當時為了因應轟炸,許多預防破壞的措施已被採用,例如能夠拆下的木作就拆下運往安全處保存,運不走的藝術品如佈道壇石雕等,則在周圍蓋起保護性的磚牆。
由於座落在維也納熱鬧的格拉本大街 (Graben) 旁,即便聖史蒂芬大教堂的部分外觀似乎長年都有鷹架架設進行維護,仍是許多旅人造訪維也納必訪的景點。因此除了在外面拍照之外,也推薦進入參觀和登塔飽覽維也納市區美景。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同時也有10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神 雕 十 六 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停留在中世紀的繽紛皇城 | 西班牙托雷多Toledo
距離馬德里不遠的托雷多(Toledo)因為過去是查利五世時期神聖羅馬帝國的宮廷與首都所在,因此有皇城之稱。此處過去也是天主教、伊斯蘭與猶太三種文化交疊之地,有著獨特的文化融合風格,如今更是西班牙的天主教重鎮。在近代,托雷多亦是獨裁者佛朗哥軍隊與共和國軍隊的激戰、摧毀托雷多城堡之處,因此,如果想要一探西班牙歷史縮影和多樣的文化,托雷多可以說是最佳的地點之一。
托雷多在羅馬時期就已經建城,隨後也被西哥特人(Visigoth, 入侵進而摧毀羅馬帝國的外族之一)和摩爾人(來自北非,廣義上的阿拉伯人)給統治過,也都在托雷多留下許多如城牆和清真寺等歷史古蹟。但托雷多最著名的,還是它的中世紀風情,尤其是查利五世定都托雷多後更是輝煌一時。雖然之後繼位菲利浦二世便遷都至馬德里,隨後帶來的經濟衰退卻也意外良好地保存了它的中世紀建築,也讓托雷多因此成了今日的旅遊熱門地點。
我一樣是從馬德里搭乘巴士而來,由於這座堡壘城市位處高地,旅人可以選擇搭乘電扶梯、搭乘公車或步行上山的方式進入城內。雖然一出客運站直行約5-10分鐘就可以抵達搭乘電扶梯的地點,但因為我想要細看這座城市,所以選擇步行沿路拍照而上。托雷多主要的景點有古城門城牆、托雷多大教堂及托雷多城堡,話雖如此,我覺得這個富含韻味的城市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則是它的巷弄。
除了對托雷多人在街道上方懸掛布幔遮陽感到印象深刻之外(後來發現在格納達也有一樣做法),也許我誤打誤撞遇到了節慶,在主要的街道上除了張燈結彩外,還掛滿色彩繽紛、有中世紀徽飾的旗幟。加上中世紀時托雷多是以煉鋼技術出名的製劍名城,過去亦是羅馬兵器製造重鎮,城中又有中世紀兵器博物館,不時會在路上看到刀劍或騎士盔甲的街飾,十足的中世紀氛圍。
城內另一個參觀重點就是改建於十三世紀、哥德式的托雷多大教堂。這座羅馬天主教堂是由原本城內大清真寺改建。在國王阿方索六世從摩爾人手中奪回托雷多時,為了避免流血衝突,國王同意保留並尊重城內的伊斯蘭學術機構、習俗與信仰,甚至開始翻譯城內圖書館中的阿拉伯文典籍,不但讓托雷多能繼續成為重要的文化中心,還讓一些在中世紀歐洲已經失傳的知識又重新流通。這樣的伊斯蘭文化保留措施當然也包含保存大清真寺,然而有日在國王因國務離開城內時,留守的王后與樞機主教趁機派遣部隊武裝奪取清真寺,造成城內的伊斯蘭居民起義反抗。國王得知後十分震怒,打算處決所有參與的人。然而在城內伊斯蘭談判代表Walid的調解下,除了請國王網開一面外,還說服居民接受天主教為正統,免除掉一場腥風血雨。而大清真寺也由此重建成天主教堂。
由於重建幅度之大以及長達267年的工期,今日已經看不出一點其前身清真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其令人讚嘆的天主教堂配置,被認為是最歌德且最有西班牙特色的教堂。建築結構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中殿、花園及鐘塔、禮拜堂等祭壇後方的小空間。中殿中最令人讚嘆的就是祭壇上約有兩層樓高的鑲金木雕版。上面講述了耶穌從出生到被釘上十字架的故事,雕刻入微且詳實,栩栩如生。此外也不要錯過祭壇後方的巴洛克式的壯觀石雕El Transparente。如同其名,這座石雕最特別之處在它屋頂特別設置的天窗,讓自然光隨時能照亮在石雕上的設計。而教堂內另一處值得一訪的地點就在El Transparente的對面的Chapterhouse。這裡應是過去樞機主教與其他神職人員議事的地方,除了雕飾精美的銅門與天花板之外,牆上的壁畫與歷代樞機主教肖像也值得留意,歷代主教的肖像也包含比較近代、帶著眼鏡的主教,同時也能看到從古至今的畫風改變。其實托雷多大教堂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但礙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就交給各位實際去發掘了。但托雷多大教堂如此的精彩,也顯示出托雷多是西班牙天主教重鎮的象徵。
托雷多的象徵性也讓它在西班牙內戰時成為戰場。當托雷多右翼的軍事首長拒絕交出城內的彈藥給共和國政府的戰爭部長時,共和政府就從馬德里派出軍隊進行圍剿,右翼的反抗軍則退入托雷多城堡中繼續抵抗,即是著名的托雷多城堡圍城。而北上的佛朗哥軍隊,也決定不直取馬德里而前去托雷多進行營救。其實托雷多不論是對共和國或佛朗哥都沒有太大的軍事價值,但雙方還是為了此役的象徵意義前去圍城/解圍。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圍城,城堡大部分結構都被摧毀,800反抗軍(包含550婦孺,且婦孺不擔任防禦工作)對8000共和軍的劣勢下,佛朗哥的援軍抵達托雷多,化解了托雷多城堡的圍城。此役除了是佛朗哥軍事上的勝利,其宣傳效果更是難以估計,算是拉開了西班牙近四十年的法西斯獨裁歲月的序幕。
這座繽紛皇城的可看之處實在太多,建議大家時間排寬裕一點。我因為拍照拍得太過癮,導致沒時間到城外拍一張經典的托雷多全景圖,希望之後能再訪補遺!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神 雕 十 六 年 在 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宜蘭新景點『蘭陽原創館』是首座以『原民文化』為主的生活美學空間
地點就在宜蘭市公所後方,這裡原是宜蘭縣政府舊員工宿舍,民國105年公告為歷史建築,透過現代工法重新修復,園區變得好美,泰雅族占卜鳥、部落圖騰牆、動物木雕、迷幻森林與水鹿彩繪牆,公園對面的小廣場有可愛的幾米人偶,園區不大但隨處都好拍,晚上點燈氣氛更棒!
『蘭陽原創館』由9棟歷史建物所組成,靠近市公所有『遊客服務中心』、『原創光廊』文化策展、『傳承工坊』不定期舉辦講座、手作DIY體驗、『兩間選品店』來自簍卡原民品牌服飾及原民手作坊的手工藝品,也有今年原力蘭陽創業競賽入選作品,靠近停車場有四間原住民複合式餐飲店。
『1919原燒料理』主打柴燒煙燻燒烤,採用原木煙燻低溫慢烤10小時以上,肉質軟嫩,搭配手作的脆皮黑麥漢堡,『勇士堡』有3oz的手撕煙燻牛或豬,『狩獵堡』是5oz雙層煙燻肉排及手撕肉,『帶骨豬肋排』搭配獨家秘製濃郁的BBQ風味醬,柴燒香氣十足,無需沾醬就非常好吃,整支拿起來啃好過癮。
『PAFANA巴法娜』小米甜點冰,用色彩繽紛的阿美族蹦蹦球裝飾,還有一間派對房,當周壽星提前預約,會有阿美族慶生歌曲及生日小驚喜,『彩虹派對冰』是以彩虹傳說為靈感,新鮮水果丁搭配手工冰淇淋及優格,『飛魚黑米生吐司』主要食材『柴燻飛魚鬆醬』,飛魚用九芎木柴燻三天三夜後,一根根挑刺取肉,加上獨家調味炒製而成,味道獨特又美味,黑米生吐司Q彈好吃。
『尤莉工坊』以老師的太魯閣族名Yuri為工坊名,老師從事現代手織工藝推廣,結合泰雅族的傳統編織圖騰,為台灣首位准予教導授課並經營SAORI手織服飾展售。店內有茶席體驗、編織體驗、胸花DIY,另有販售馬告、刺蔥茶點,肚子餓可以體驗敲打竹筒飯,『馬告鹹豬肉香蕉飯』香蕉葉的香氣都融入到米飯裡。
『Sinramat醒來吧工作室』Sinramat為緬懷祖先之意,傳承奶奶手織的精神,提供籐編、羊角勾織、手工織帶機等纖維編織教學,消費即可體驗穿泰雅族服飾拍照。並結合部落美食『糰原飯丸』,用宜蘭的小米做甜點,『小米甜甜圈』口感QQ的、『小米吉拿棒』比較酥脆有嚼勁。添加小米及紅糯米的飯丸,拌入微辣的XO醬干貝、鹹豬肉(喜烙),份量十足的飯丸好吃。
『蘭陽原創館』有好吃的原民創意料理、好逛的工藝文創商品、好玩的DIY課程,不定期舉辦小市集、主題活動、音樂會,並鏈結原鄉部落旅遊、農產、美食、文創等產業,快來園區體驗吧!
#原創光廊、傳承工坊、選物店、尤莉工坊、PAFANA巴法娜的派對房禁止寵物
#照片有178張,要點開相簿才能看到完整的
店名:蘭陽原創館
公休: 每周二公休(除夕、特殊活動另行公告),中秋節正常開放,9/22休館
電話:03-9360098
營業時間:
📍遊客服務中心:10:00~18:00
📍選品店、傳承工坊:11:00~18:00 (周五/六至19:00)
📍複合式餐廳:11:00~19:00 (周五/六,各店家彈性至21:00)
📍原創市集:即日起至10/17,每周六、日14:00~19:00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30巷1號(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旁邊)
附近景點: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宜蘭人故事館、宜蘭熊讚親子館、中山公園、幾米公園
停車場:中山公園周邊有停車格、大象溜滑梯對面有收費停車場(和睦路)
大眾運輸:葛瑪蘭客運791(有停宜蘭火車站、宜蘭轉運站)、772,國光客運795,宜蘭市公所站下車步行5分鐘可到達
備註:服務中心有飲水機,餐廳有賣素食餐點,有無障礙坡道、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尿布台
官網:https://www.yilanstyle.com.tw/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ilanstyle
(2021/09拍攝)
神 雕 十 六 年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神 雕 十 六 年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四結福德廟銅雕土地公完工迄今十五年,歷經多年日曬、雨淋,颱風、地震,神像表面已顯斑駁、龜裂、滲漏,今年初經信徒大會決議通過,委託桃園聖光雕塑公司,於七月初動工整修,在八月底峻工,工程耗費八百萬元。
銅雕土地公耗用青銅片九十公噸,加H型鋼一百一十公噸總重二百公噸,土地公高20公尺基座18.2公尺總高38.2公尺(約126台尺)十二層樓高,為四結地區地標,集宗教、信仰、觀光、休憩的勝地。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福德神土地公千秋紀念,過去四結福德廟都以堆疊「中秋五穀大神龜」來慶祝。今年為考量肺炎疫情嚴峻、經濟蕭條,對一些公益團體募款造成影響,及四結地區三村生活困苦邊緣戶,每戶補助三千元。
今年將中秋五穀大神龜五十萬元費用節省下來。九月十四日(週二)早上九點半,將邀請縣內十個公益團體,及三村(上四、中興、四結)六十位弱勢邊緣戶民眾,來廟領取補助金及救助金,歡渡中秋佳節。
神 雕 十 六 年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粉絲頁: 吳宗彥Link-yen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