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33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拉溫納的早期基督教古蹟(1996)
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羅馬經過長期內鬥早已成為象徵性首都,從戴克里先皇帝到狄奧多西一世(286~402),米蘭成為實際的行政中心,西元402年,皇帝霍諾留因國防因素將再將首都遷到義大利北部靠近亞德里亞海的城市拉溫納,這裡有沼澤和濕地做為天然防衛,但也能藉由運河通到亞得里亞海。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元493年拉溫納也作為東哥德王國的首都,540年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再取而代之。
從東哥德的國王狄奧多克到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兩人都把拉溫納當作宗教藝術的展演場,留下在君士坦丁堡以外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馬賽克鑲嵌畫,也被列入世界遺產,其中最有名的教堂是聖維托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這座教堂由埃克勒修斯(Bishop Ecclesius)主教於 526 年開始建造,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前堂是皇帝舉行會議的所在,後堂是皇帝做禮拜的地方,八角形的外觀簡單毫無裝飾,但內部卻是大相逕庭,內部牆壁、地面或室內屋頂大量使用陶片、貝類、碎石,以鑲嵌方式製作圖案或鑲嵌畫。
入門的拱弧右邊描繪了以撒獻祭給上帝的故事,左邊敘述的是上帝在燃燒的荊棘中向摩西顯現的故事,中間是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為亞伯拉罕祝福。交叉肋拱象徵王冠,拱頂裝飾著豐富的葉子、水果和花朵的馬賽克花彩,匯聚圍繞在象徵上帝的羔羊冠冕上。王冠由四位天使支撐,每一面都佈滿了繁花、星辰、飛禽走獸。這出自啟示錄 5:13:「我又聽見天上、地上、地底下和海中的一切被造之物,以及天地間的萬有,都在說:「願頌讚、尊貴、榮耀和權能,都歸於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都歸於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圓頂上的巴洛克壁畫是在 1778 年創作。
肋拱旁的大拱門鑲嵌十五個馬賽克獎章,描繪了耶穌基督、十二位使徒以及聖維托的兒子聖傑瓦修斯和聖普羅塔修斯,上面有纏繞的花朵、鳥類和大量的角。在另一個半拱弧上,耶穌基督坐在藍色地球儀上,身著紫色長袍,兩側是天使,右手將殉道者的皇冠獻給聖維托,而在他的左手邊,埃克勒修斯主教提供了教堂的模型。
在後殿側壁最著名的馬賽克鑲嵌畫,一幅是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身著紫袍站在宮廷官員和馬克西米安主教旁邊, 還有守衛和執事,強調查士丁尼是他帝國教會和國家的領袖。頭上光環使他與基督有相同外觀,是君權神授的直接傳達。另一幅是莊嚴而正式的西奧多拉皇后,頭戴金冠,戴上寶珠,旁邊隨侍一群宮女和太監。皇后拿著盛酒的聖體容器,背景更複雜,有噴泉和奢華的掛飾。
有人說旅行前要做功課,但沒有親自看過,有時也不知功課如何做起?看了之後,才會產生許多疑問,所以真正的功課回來才開始。不過因為生活太忙,想去的地方太多,加上有時時間緊湊,只有到訪而無法細看,最後只能留張到此一遊照做紀念,但往往看到照片也還是想不起來這是哪裡。隨著自己旅遊的經驗再加上知識的積累,更能夠欣賞出這些藝術品想要傳達的意思,彷彿跟這些創作者跨時空的連結。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德肋撒堂(英語:St. Teresa's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塘太子道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九龍區第二大教堂聖德肋撒天主堂是教香港教區在,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聖德肋撒堂...
祝祭 羅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那些奧林匹克教會我的事~~~~❤️」
當我們在電視轉播看到頂尖運動員在場上眼神所散發的自信
在為他們回擊一顆快速殺球迅速的腳步移動,歡呼的同時,
有沒有思考過是什麼支持這些運動員走到今天?
這故事的起源就要從運動員最高殿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開始說起。
奧林匹克的起源在西元前8世紀,目的是『紀念宙斯擊敗了提坦神克羅諾斯』之後所設立的節慶活動。
在古希臘時期每四年舉辦一次,會期共五天,前兩天為祭神日,第三天及第四天為運動會比賽,最後一天為頒獎日及慶祝活動。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對於運動員參賽的條件規定非常嚴格,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才可以參加比賽:
1.參賽選手必須為純正的希臘人,且父母必須是希臘血統。
2.在道德上或政治上必須無缺點,沒有不良紀錄。
3.必須經醫師檢驗,證明其體格健全。
古希臘時期崇尚人體的自然美,運動員通常全裸參賽,這和現代運動員的衣著外型有明顯的不同,
這不單是為了配合運動項目,更是展現體態成就的表現。
競賽勝利者除了獲得橄欖枝之外,也象徵無上光榮的象徵。雕刻家會為他們做雕像,詩人會為他們譜頌歌。
從出土的考古文物中可得知當時競技項目包含:田徑、戰車駕駛、格鬥、標槍投擲、鐵餅投擲。
古代奧林匹克盛會持續了1200年直到4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停止舉辦,
直至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庫齊烏斯花了多年時間挖掘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
古代奧運會的文物持續出土,
引起法國人『教育家·歷史學家』 皮耶·德·古柏坦的興趣和關注,
他認為:「宏揚古代奧林匹克精神可以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
皮耶·德·古柏坦:「參賽選手不只來自法國、得獎者不侷限歐洲人、而是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1894年,顧拜旦致函各國體育組織,邀請他們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體育大會。在同年6月16日舉行12國的代表在巴黎舉行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大會」。會議決議每四年舉行一次全球範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在他的努力下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4月6日在希臘王國首都雅典舉行
此次參賽運動選手雖然不及現在我們熟悉的奧運,規模只有300名運動選手,
但在當時有如此規模的國際性體育賽事卻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
奧運在古希臘時期選手是代表城邦參賽,現在參賽運動員代表的是民族和國家,
穿上國家代表隊衣服站上奧運頒獎台無疑是當今運動員最高的榮譽代表。
奧運的信條:『更快、更高、更強』『Faster, Higher, Stronger』
這是運動信念的展現。
當我們在電視轉播看到頂尖運動員在場上眼神所散發的自信、在為他們回擊一顆快速殺球迅速的腳步移動,歡呼的同時,
有沒有思考過是什麼支持這些運動員走到今天?
舉個例子:
慢跑是很多人想到運動的第一個選擇,不需要過多的場地和訓練器材,只需要一雙鞋子就可以進行的運動,
現在選擇參與全馬的人也愈來愈多,但能站在得獎台的的人有幾個?
站上頒獎台的人除了天份外,也需要成績,
我們很少聽到有人無需經過練習就能在路跑賽事中站上頒獎台。
一個頂尖運動員所經歷的成長過程也是一樣的。
同學下課開心在外面玩耍,他一天需要花6小時在運動場上練習,一年365天,晴天、下雪、下雨、他一樣早上6點就要到體育館準備練習,
『因為他知道』
運動場很現實、只有前三名沒有第四名,
小時候他就必須懂這道理、所以他的心理狀態必需更成熟堅定,
在賽場上受傷,他可以選擇怨天尤人,但他選擇堅持不放棄,除了每周固定復健外,
在訓練之餘他花更多的時間在健身房,
持續強化體能,
為的是迎接重回賽場的機會,
就這樣日覆一日、日覆一日、日覆一日的訓練、比賽,
從國小到他成年,
直到在國家隊選拔中證明他的成績足以入選國家隊,
在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賽會中,和世界上的頂尖運動員爭取前三名的名次,
當競賽運動員體能條件都相近,比賽成績只差幾毫秒的同時!
最後競爭的關鍵在於『心理韌性』
能夠處於高壓環境也不會表現失常,
一個專門輔導奧運選手的心理學家在每次關鍵時刻他會做的動作就是~首先,請運動員回想自己曾打過的一場戰績最好的比賽,並思考當時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究竟該歸因於本身的球技、體能,還是心理狀態?接下來,他再請運動員回憶自己參加過的一場最糟糕的球賽,並請說出,認為造成那場球賽挫敗的原因。
結果顯示,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隊員覺得,勝敗的關鍵,全在於他們當時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這麼做是因為讓他們知道兩件很重要的事情
1.讓曾有過的出色表現歷歷在目,加緊回想自己的強項。
2.比賽進行時-專注於當前的活動,不受任何驕傲自滿或灰心沮喪的想法牽引。
人生和運動員一樣會面於順境或是逆境,雖然我們沒辦法決定事情的發生,
但我們能調整面對事情的心態,
學習皮耶·德·古柏坦度對於復興奧運的堅持,
運動員受傷後再次爬起的的毅力,
和處於高壓環境也不會表現失常的『心理韌性』
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人與人溝通、整理家務、工作會議和會重要人生決定中,
有句話叫:球是圓的,在計時器停止前,勝負都有無限的可能,重點是心態不放棄。
相信透過練習你也能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昂首走在人生道路上。❤️
#2020奧運 加油💪
祝祭 羅馬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27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奧林匹亞考古遺址(1989)
就在今晚,東京奧運即將開幕,本屆奧運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延宕一年,在疫情陰影下勉強舉辦也是史上頭一遭,但對很多運動員來說,一生可能只有一次在奧運發光發熱的機會,辦不辦都是兩難。
強調競技與和平,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奧林匹亞運動會,發源地就是在希臘。最早為了榮耀天神宙斯而舉辦,關於奧運的濫觴,神話傳說裡描述宙斯的父親克洛諾斯的權力來自推翻他自己的父親,因此預言說克洛諾斯終將被自己的兒子推翻,宙斯與父親作戰最後依舊應驗了預言,為了慶祝宙斯的勝利,人們在奧林匹亞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包括多種競技比賽,這就是古代奧運會的雛形。
來到二千年前體育的最高競技殿堂,位於希臘伯羅奔尼薩半島上的奧林匹亞遺址依舊保留了當時的運動村、神殿、摔角學校及運動場等建築。古代奧運會自西元前776年開始,在夏末滿月時舉辦,原本規模僅限於伯羅奔尼薩半島上的城邦,但不到一百年時間,便吸引全希臘城邦參與。當時競技項目不多,第一屆舉辦時只有190公尺的短跑競賽,據說這個長度是希臘大力神海克力斯一跨步的距離,後來逐漸增加跳遠、鐵餅、標槍、角力等項目,而且只有男性才能參加。贏得比賽的運動員,當戴上用橄欖枝編織象徵榮耀的桂冠後,通常被當成英雄,不僅在物質上獲得獎賞,詩人也歌詠他們,更能光榮返鄉接受盛大歡迎。
運動會前一個月有所謂的「神聖休戰期」,各城邦之間都會停止衝突與矛盾,以保障從各地趕來的參賽者。在運動會期間,各城邦間不管有戰爭或紛擾一定要停止,否則會遭到其他城邦聯合制裁,而其所標榜的奧林匹亞精神,強調化解仇恨和榮譽至上,一直影響至今。為期五天的奧運會,第一、二天是敬神的典禮儀式,第三、四天舉行競賽,最後一天則是慶祝狂歡活動。
運動員通常全裸參賽,塗上橄欖油顯現身體的力與美,參加者必須是希臘血統的男性自由民,而且道德上沒有污點,召開前,人們聚集在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前,舉行莊嚴肅穆的儀式,從祭壇點燃火炬,然後奔赴各城邦通知奧運舉辦的消息。如今現代奧運點燃聖火的儀式依然由11位扮演女祭司穿著傳統長袍的女子,在赫拉神殿前從凹面鏡聚光採集聖火後傳遍世界各地。
以往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中,設有一尊高12公尺以象牙與黃金製作成的宙斯神像,是古希臘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所做,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雅典帕德嫩神殿的雅典娜神像也是出自於他,只可惜兩尊神像早已下落不明。
如今的奧林匹亞遺址只能憑弔,建築物的圓柱如骨牌般頹傾在旁,大體育場與運動員訓練用的數座建築遺跡,柱幹與柱頭明顯而紊亂的散落各處,原本運動員一較高下的場地,如今剩下影子隨著光線或長或短的競爭著,只能從斷垣殘壁中找尋往日榮光了!
西元393年,基督教取得羅馬帝國國教的地位,也因此使得古代奧運就此告終。在停辦一千五百多年之後,於1896年在法國人古伯汀的鼓吹下重新舉行,奧運精神得以延續至今,且讓人屏氣凝神,拭目以待,看今年奧運,誰能笑傲江湖,戴上榮耀的桂冠。
祝祭 羅馬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聖德肋撒堂(英語:St. Teresa's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塘太子道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九龍區第二大教堂聖德肋撒天主堂是教香港教區在,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聖德肋撒堂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聖德肋撒堂區今時服務範圍包括何文田和太子道西等地區。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聖德肋撒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教堂和中心:1.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英語:Diocesan Pastoral Centre For the Disabled),位於九龍何文田公主道81號。中心於2003年建立。2..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窩打老道516號(九龍華仁書院)。於1959年建立,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3.聖若瑟小堂(英語:St. Joseph’s Chapel),位於九龍九龍塘義本道8至10號涵碧別墅二座。於1992年屬聖德肋撒堂區。在聖德肋撒堂建成之前,九龍塘區的信徒要參與彌撒就需要前往尖沙咀的玫瑰堂或者牛池灣聖若瑟安老院內的聖堂。而兩處的彌撒禮儀都是由玫瑰堂的神父主持。在1923年時,由於九龍的人口增長,天主教會開始尋找地點去興建一座新的聖堂。在1924年2月11日,一群有影響力的天主教徒寫信予當時的宗座代牧師多敏主教,表示願為新聖堂籌募經費,並促請成立籌備委員會。但不巧的是,師主教卻在數天後,即同年2月20日去世。在師主教於2月24日的追悼會上,布力架先生(Mr. J.P. Braga)重新提出建新堂的計劃。當時的天主教會在柯士甸道已購了一塊土地,但實在太近已有的玫瑰堂了。而同時計劃在深水埗興建的寶血女修會總會院又會附設小堂方便教友,所以,教會的考慮便放了在正發展龐大的屋宇計劃的九龍塘,其時有不少的葡籍家庭被其吸引。1928年11月13日,位於太子道與窩打老道交界,而積76,500平方呎的第二號土地以底價港幣38,250元出售,為期75年,年租則為港幣526元。結果,師多敏主教的繼任人恩理覺主教的代理人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以底價投得該地。在確定投得該片土地後,恩主教找來自荷蘭的本篤會士格寧神父(Adalbert Gresnigt O.S.B.)籌劃建築事宜。格寧神父的作品除了在美國和巴西等地外,北京的輔仁大學的中國式校舍以及香港黃竹坑的華南總修院的四合院建築也是出自他的設計。恩主教去信當時身在北京的格寧神父,希望他能建一座紀念聖女小德蘭(聖德肋撒)的中國式聖堂。但另一方面,恩主教也在信中表示中國式的設計在香港未必會為人所接受。在1928年11月22日舉行的傳教區議會會議上,決定了聖堂會在1929年1月發動了公開贊助時才動工,並正式選定聖女小德蘭為聖堂主保。在1929年1月25日,格寧神父在不知土地確實面積的情況下寄來了堂區辦事處和神父宿舍的初步圖樣。籌款委員會則在同年6月24日發起了募捐,同時,恩主教起先主張的中國式建築如他所料地不太受歡迎,格寧神父於是揉合了其他兩位建築師(A.H. Basto 和 M. Van Wylick)的心思,將聖德肋撒建成一座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其實在1930年代,香港天主教教會的經濟經營艱苦,但由於有德若翰神父(Rev. Spada, Giovanni M. PIME)的積極經營,教會方面終於在1931年9月21日與美安建築公司簽約,並隨即開始工程。1932年4月23日,恩主教到臨聖德肋撒堂主持奠基典儀式,並在聖堂中已完成的主要建築內舉行了第一台彌撒。而於在同年12月18日,恩主教到臨主持了祝聖典禮。在聖誕前夕,艾國安神父(Fr. U. Galbiati)主持了子夜彌撒後,聖德肋撒堂再度封閉以作最後階段的裝修。其後,聖堂正式開幕,第一任主任司鐸為顏思回神父(Rev. GRANELLI, Andrew PIME),為九龍塘區的天主教徒提供彌撒的地點。其後,聖德肋撒堂在1934年升格為準堂區,並於1949年正式升格為堂區。多年來,聖德肋撒堂在崇拜、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都扮演了相當的角色,以致在和靈導神父(Rev. ORLANDO, Carmelo PIME)以及黃德祥神父(Rev. WONG, Tak-Cheung Francis)服務該堂期間,在神職人員間常笑指聖德肋撒堂的主任司鐸為「九龍區主教」。聖德肋撒堂於2007年 慶祝建堂75週年,維修工作主要集中在下列三方面:聖體祭台的全面改建、約12隻玻璃窗重新彩色設計以及主祭台雲石的維修。此外,聖德肋撒堂購入了新製的洗禮池,並於2007年的復活彌撒首次使用。由於聖堂要預留地方以便內部的維修,故於2007年1月至8月暫停開放給舉行婚禮之用。由格寧神父設計的聖德肋撒堂是一座帶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它的形狀成一拉丁十字架,並採用了羅馬式圓勻意念的設計,側廊採用了圓拱為主題。堂內的石柱則是採用科林斯式。頂樑的材料為三合土和鋼筋,但仍採用了中國宮廷建築的方式建成。聖德肋撒堂的鐘樓可說是聖德肋撒堂的標記,但當中的銅鐘在大戰期間被賣掉。不過根據教友的憶述,教堂的鐘聲在1960年代時仍有依時鳴響。聖德肋撒堂共有三塊具有歷史價值的石碑,第一塊位於聖堂右方鐘樓底部,是立於1932年的奠基紀念碑;另一塊石碑則是在祭衣房洗滌聖物去水盆的上方,立於1950年,為了紀念祭衣房的重建,以及紀念聖母升天於同年被宣布為信理。最後的一塊石碑在教堂大門入口的右側,列有捐款建堂的施主,但奇怪的是在石碑的最後一行刻了墨索里尼的名字——這名字與碑上其他施主的名字的字體和嵌鑿方式都不一樣,似是後期加上。對香港教區歷史素有研究的夏其龍神父亦未能找出此名字出現在碑上的因由。聖德肋撒堂除了在祭壇右方供有聖女小德肋撒的聖像外,在祭壇左方亦供有花地瑪聖母的聖像。這聖像是在花地瑪聖母於1917年相傳在花地瑪顯現後第一批從葡萄牙運來的。在聖堂的祭壇之後,聖體櫃之上另有一組雲石製聖像是法國里修加爾默羅修會聖堂中的聖像的複製品,由聖瑪利書院的學生捐贈。聖女小德肋撒呈跪下的姿態,在她的面前是抱著嬰兒耶穌的聖母。在背後的十字架亦有三位小天使向小德肋撒灑下玫瑰花,象徵上主的恩寵。聖堂中亦有耶穌聖心、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安多尼、聖猶達、聖大若瑟等的聖像。在聖堂正門的左角圍牆邊亦供有交通的主保聖人——聖基多福(St. Christopher)的聖像而對著太子道。以前在每年的7月25日舉行汽車祝聖儀式。有些信徒甚至帶了自己的單車來參與。在聖德肋撒堂的外部建有一小屋,是九龍第13旅的童軍所使用的童軍室。在教堂的後方建有九龍聖德肋撒英文學校的三層高校舍。此外,在聖德肋撒堂的西面建有九龍明愛中心,於1967年建成。
祝祭 羅馬 在 Saaii TV 沙兒跟我一起學日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動漫LoveLive!中的南小鳥生日,順便教大家唱一首日文的生日快樂歌,這影片是跟rios circle合作的喔。
影片中已附有日文歌詞和羅馬拼音,大家可以一邊聽一邊跟著唱呢!
由合作頻道 YYTV / 許洋洋愛唱歌 提供完整的補充
嬉しいな、今日は。楽しいな、今日は。 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お歌を歌いましょう。
華文譯:高興(的)啦,今日呀!愉快(的)啦,今日呀!祝你生日快樂!(我們)唱歌吧!
な:[終助詞]活用語の終止形、助詞に付く。釋義-1. 感動・詠嘆の意を表す。例.「この暑さにはまいったな」例.「楽しいな」例.「嬉しいな」
感謝洋媽媽! ^^
❤***❤***❤***❤***❤
(\_(\ 如果你喜歡我的短片
(=' :') 請訂閱我的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saaiitv?sub_confirmation=1
❤***❤***❤***❤***❤
❥❥❥ 加我的 FB 和 IG 得到最新資訊
♪ Facebook Page : SAAII サイ♪
♪ Instagram : hk.saaii ♪
❤***❤***❤***❤***❤
❤ Saaii TV 的 推薦影片 ❤
日文量詞 唸著背 | 【必讀】 日語量詞大全 錄音| 多讀多聽背量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sOK3Xp7c
【快速記五十音】5分鐘極速學50音順序 | 日語正確發音教學 | 基礎必學 PART 1 | 香港人 SAAII 廣東話教你 【快速記五十音】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9ovZ0pCK9s
ラブライブ! 関連 (Love Live!)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rUBI4b4yZwEgiHKX-Bf5kofTmfvVkh4
Nゲージ鉄道模型 | 実車音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rUBI4b4yZyzxjg8AL4QBUJ7ojWQNh2T
❤***❤***❤***❤***❤
❤ Saaii TV 的 合作頻道 ❤
rios circle / ミニチュアチャンネル - Miniature Channel
► http://rios.in/circle-saaiitv
YYTV / 許洋洋愛唱歌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M3rzxzbiGDzzhKpKDTv8w
❤***❤***❤***❤***❤
► 片尾音樂 : Saaii 原創歌曲
❤***❤***❤***❤***❤
關鍵字:日本語教室,學習日文,SaaiiTV,香港人學日文,廣東話 日文,Saaii 翻唱,生日快樂 日文,生日快樂 日文點講,生日快樂 日文歌,生日快樂歌 日文版,生日快樂歌 日文,如何用日文講生日快樂,Happy birthday japanese, Happy birthday to you Japanese,happy Birthday to you 日文,お誕生日のうた,日文生日歌,生日歌 日文,南ことり誕生日 ,南ことり生誕祭2017 ,南ことり生誕祭, 南ことり,南小鳥生日,南小鳥生日2017
祝祭 羅馬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探訪地點資料:
1.橄欖山Mount of Olives/Mount Olivet是耶路撒冷老城東部的一座山,得名於滿山的油橄欖樹。在山腳有客西馬尼園和萬國教堂,據說耶穌經常和門徒們在此聚會,耶穌最後也在此被羅馬人抓捕,是老城外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聖經上許多重要事件發生在橄欖山。耶穌在人生的最後一周來到耶路撒冷,每天翻越橄欖山進入聖殿教導人,聖經記載了許多耶穌在橄欖山的事跡和言論。橄欖山在西元四世紀起就有許多修道院和教堂,許多基督徒朝聖者來此訪問。西元70年,羅馬軍隊第十軍團在橄欖山紮營,圍攻耶路撒冷,摧毀了聖殿和耶路撒冷。在撒迦利亞書中,說到橄欖山將是c。因此,猶太人總是希望埋葬在橄欖山,從聖經時代直到今天,橄欖山一直是耶路撒冷猶太人的墓地。山上估計有15萬個墓穴,其中包括包括撒迦利亞(在此說預言的先知)、押沙龍、和從15世紀到20世紀的許多猶太教拉比。從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到1967年六日戰爭,橄欖山被約旦國占領,橄欖山猶太墓地受到嚴重破壞,約旦人墓碑修築道路和軍用廁所,其中有不少墓碑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六日戰爭後,以色列人盡最大努力修復猶太墓地。山頂上有一個阿拉伯人社區At-Tur。《聖經》中首次提到橄欖山,是押沙龍叛亂時,大衛王從耶路撒冷逃出,蒙頭赤腳上了橄欖山。在《舊約聖經》中另外只有一處提到橄欖山,就是在《撒迦利亞書》14章4節。不過,《列王紀上》11:7、《列王紀下》 23:13 、《尼希米記》 8:15 、《以西結書》 11:23 也都隱晦地提到了橄欖山。《新約聖經》頻繁地提到橄欖山:《馬太福音》21:1、 26:30 等。在聖經時代,從耶路撒冷到伯大尼的道路經過該山,耶穌曾站在橄欖山上為耶路撒冷悲嘆。耶穌在橄欖山上度過了很多時間,教導他的門徒並且說預言,每天晚上回到橄欖山住宿,在他被出賣的那一夜也是如此。
2.耶穌升天小堂(Chapel of the Ascension)位於耶路撒冷舊城以東的橄欖山山頂,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相信基督在此升天。升天小堂為八角形建築,中間為升天石,據說上面有耶穌升天時留下的右腳腳印,基督徒將其作為耶穌留在地上最後的痕跡加以崇拜。升天小堂最早建於約AD390年,614年被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摧毀。1152年左右,十字軍重建了露天的八角形升天小堂。1187年,薩拉丁征服耶路撒冷,將這座建築改為清真寺,並給它增加了一個穹頂。由於來訪者絕大多數為基督徒,作為妥協和善意的姿態,2年後薩拉丁在旁邊另建一座清真寺供穆斯林使用。現在,小堂仍由穆斯林控制,但是允許基督徒可以在每年的耶穌升天節來小堂慶祝,但是需要象徵性的收費。天主教會可以在小堂內慶祝,而東方教會只能在庭院內慶祝。俄羅斯東正教會在橄欖山頂也有一個升天修道院。
3.主禱文教堂,天主教又譯天主經堂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是位於耶路撒冷橄欖山的一座法國天主教教堂,傳統認為這是耶穌教導《主禱文(天主經)》的地點。目前的教堂興建在4世紀康斯坦丁一世所建的紀念耶穌升天的教堂的原址。他的母親海倫納太后將其命名為門徒教堂。2世紀的約翰行傳提到橄欖山的一個洞穴與耶穌的教導有關,但並非只與主禱文有關。614年,波斯人摧毀了這座教堂。1106年,十字軍在其廢墟上建造了一座小堂,1152年丹麥主教捐款建成了一座正式教堂,他本人也安葬在教堂內。這時教堂已經完全完全與教導天主經有關。十字軍時期的教堂在1187年耶路撒冷圍城戰期間嚴重受損,到1345年被拋棄,成為廢墟。1851年,4世紀教堂剩下的石塊出售,用作約沙法谷的墓碑。19世紀後期,法國圖爾韋涅公主買下這地段,尋找早期朝聖者提到的洞穴。1868年,她模仿義大利比薩的原型建造修道院,1872年成立了加爾默羅會修道院。1910年在修道院下面發現洞穴,於是修道院遷到附近,1915年開始重建拜占庭式教堂。這座教堂仍未完成。仿造4世紀的拜占庭教堂已經部分重建,尺寸與原作相同。教堂是無頂的,有台階通往洞穴,那裡是一些基督徒相信耶穌向他的門徒預言耶路撒冷被毀和耶穌再臨的地點。不幸的是,1910年發現洞穴時,它已經部分倒塌。教堂的南門左側是鑲嵌馬賽克的洗禮池。該修道院是歐洲風格,刻有100多種不同語言的主禱文。修道院右邊的路通往俄國升天教堂和拜占庭墓地教堂,一些亞美尼亞馬賽克保存在一個小型博物館內。
4.馬可樓,又名晚餐樓Cenacle/Upper Room是新約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地點:
• 最後的晚餐;
• 耶穌為門徒洗腳
• 耶穌復活後顯現
• 耶穌升天後,門徒在此聚集禱告
• 選出馬提亞為使徒
• 在五旬節,聖靈澆灌在門徒身上
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 "第一座基督教堂。” Catholic Encyclopedia: Jerusalem (A.D. 71-1099): "During the first Christian centuries the church at this place was the centre of Christianity in Jerusalem, "Holy and glorious Sion, mother of all churches" (Intercession in "St. James' Liturgy", ed. Brightman, p. 54). Certainly no spot in Christendom can be more venerable than the place of the Last Supper, which became the first Christian church."
5.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又譯為主哭耶京泣堂,是一個天主教教堂,位於橄欖山,正對著耶路撒冷老城。Dominus Flevit從拉丁語翻譯意為「上帝哭了」,教堂形狀似一顆淚珠象徵耶穌的眼淚。根據《路加福音》第19章,耶穌走向耶路撒冷的時候,震驚於第二聖殿的美麗,並預測其將來的毀滅和猶太人的離散,當眾哀哭。主泣教堂是耶路撒冷最新的教會之一,位於一個古老的遺蹟之上。在施工期間,聖殿考古學家發掘出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迦南時期,並發現第二聖殿和拜占庭時代的古墓。直到十字軍東征時代之前,耶穌哭泣的位置沒有記號。1953年,在圍牆的修建過程中,工人發掘出古墓。因此該地點被深入挖掘,被發掘出的古墓從晚青銅時代到迦南期間,並發現公元前136年到公元300年的一座公墓。公墓跨越兩個不同的時期,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陵墓風格。現在的教堂建於1953年至1955年。設計師為安東尼•巴盧奇。巴盧奇在20世紀上半世紀設計了一些神龕和教堂,在耶路撒冷有很多他的其他作品,如萬國教堂、荊冕堂等。
6.客西馬尼園意為「榨油機」,是耶路撒冷的一個果園, 可能是由於當時此處種植了許多橄欖樹。根據新約聖經和基督教傳統,耶穌在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前往此處禱告。根據路加福音 22:43 –44的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極其憂傷,「汗珠如大血點滴落在地上」。客西馬尼園也是耶穌被他的門徒加略人猶大出賣的地方。此外,東正教傳統上認為,客西馬尼園是使徒安葬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的地方。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山下汲淪谷,今天位於耶路撒冷市內。客西馬尼園是早期基督徒朝聖的焦點。333年,匿名的「波爾多朝聖者」前來拜訪,他的Itinerarium 是基督徒前往聖地朝聖留下的最早記載。在他的Onomasticon,,Eusebius of Caesarea記載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腳下」,又說「信徒習慣於前往此處禱告」。
7.萬國教堂就位於客西馬尼園。614年,古教堂被薩珊王朝摧毀,十字軍重建了教堂,大約在1219年再度被毀。在橄欖山上是俄羅斯東正教會的Maria Magdalene教堂 with 獨特的金色洋蔥形屋頂(拜占庭/俄羅斯風格),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他的母親而興建。馬可福音( 14:32 )稱為「一個地方」;約翰福音 (18:1)稱為「一個園子」。
8.雞鳴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於耶路撒冷城外錫安山的東坡。這座教堂是紀念彼得在雞叫兩次以前三次否認耶穌。據信此處是大祭司該亞法的府邸,彼得否認耶穌事件的發生地點。457年此處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1010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毀。1102年十字軍重建小堂,並使用今天名稱。耶路撒冷陷落以後它再度淪為廢墟,直到1931年才重建。屋頂塑有金色公雞。教堂入口處的停車場高於教堂地面。在院子裡是一個描繪否認事件的雕像,描繪了公雞、婦女和羅馬士兵。碑文是聖經經節:「彼得卻不承認,說:女子,我不認得他」。入口兩側的鍛鐵門刻有聖經題材的浮雕。巨大的五彩色鑲嵌畫描繪新約人物。面對入口是耶穌被綁,在該亞法府邸受審,右側是耶穌和十二使徒共進最後的晚餐,左側是彼得,穿著教宗的衣服。天花板有一個巨大的十字型視窗,五彩斑斕。苦路十四站列在牆上,有簡單的十字架標記。
8.耶路撒冷(Jerusalem)位於猶太山區(Judean Mountains),海拔700-800米,東臨汲淪谷(Kidron Valley),南面和西面被欣嫩谷(Hinnom Valley)環抱。這裡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38億人(2013年資料)仰慕的聖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神聖的城市。對基督徒來說,這裡是耶穌受死、埋葬和復活的地方,基督教會的發祥地,被聖經提到過653次。對猶太人來說,這裡是神所賜應許之地的心臟,聖王大衛的首都,曾是聖殿與約櫃的所在。穆斯林則相信這裡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登霄的地點。近年來的人口增長將耶路撒冷的邊界遠遠地推移到了城牆之外。截至2011年,耶路撒冷總人口80萬1千,其中猶太人占62%,穆斯林35%,基督徒2%,1%為其它宗教或無信仰。然而令幾十億人魂牽夢繞的,卻仍只是在城牆之內面積0.9平方公里的老城。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並持續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比中國最古老的城市洛陽(建于夏朝,西元前2070年)還早700多年,於1981年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耶路撒冷老城及周邊。老城根據居民組成分為四個城區:基督徒區、穆斯林區、猶太區和亞美尼亞區。粗黃線為城牆的位置。根據猶太傳統,耶路撒冷原名撒冷(Salem),意為和平、平安,但在過去的五千年中,和平在這聖城中卻常常是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