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P_lq3QU0Bgs
#林嘉欣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張洪量 #鄭伊健 #袁劍偉 #爾冬陞 #劉燁 #陳光榮 #王海峰
#楊洛婷 #TVB整容女藝人 #楊怡 #楊秀惠 #廖碧兒 #胡定欣 #胡杏兒
#萬綺雯 #梅艷芳 #甄子丹 #呂頌賢 #陳十三
#黎姿 #黃玉郎 #許晉亨 #張衛健 #陳豪 #醫學美容
#七仙羽 #古天樂 #2022狗
#曾志偉 #TVB #流年運程2022
#劉德華 #2022年12生肖 #牛年運程2022
#事業運 #感情運 #財運 #健康運
#2022壬寅年 #十二生肖 #流年運程
#杜汶澤 #劉德華 #楊受成 #劉德華杜汶澤反目 #林建岳 #無間道 #田蕊妮 #先天性心肌橋
#薛影儀 #亞洲小姐2021 #肥媽恭喜發財 #毒蛇鑽 #林作 #宮雪花 #羅霖
#肥媽 #曾志偉 #落選亞姐 #鬼故
#鞏俐 #趙薇 #容祖兒 #紐約時代廣場 #smarttravel #情深深雨濛濛 #林心如 #英皇娛樂 #風水九運
#蔡少芬 #周星馳 #洪欣 #張晉 #劉鑾雄 #吳奇隆
#翁虹 #古天樂 #娛樂八卦 #劉冠廷
#電影梅艷芳 #王丹妮 #張國榮 #關錦鵬 #梅艷芳 #香港人加油 #胭脂扣
#陶傑熄咪 #光明頂 #陶傑 #時鐘酒店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謝霆鋒 #魯豫有約一日行 #梅艷芳電影 #謝賢 #魯豫
#林作 #林鍾大戰 #鍾培生 #裕美 #水上樂園 #陶傑九龍塘
#林子祥 #林德信 #葉蒨文 #吳正元 #張學友 #劉德華 #張國榮
Tags: 祖 魯 人
林嘉欣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張洪量
鄭伊健
袁劍偉
爾冬陞
劉燁
陳光榮
王海峰
楊洛婷
TVB整容女藝人
楊怡
楊秀惠
廖碧兒
胡定欣
胡杏兒
萬綺雯
梅艷芳
甄子丹
呂頌賢
陳十三
黎姿
黃玉郎
許晉亨
張衛健
陳豪
醫學美容
七仙羽
古天樂
2022狗
曾志偉
TVB
流年運程2022
劉德華
2022年12生肖
牛年運程2022
事業運
感情運
財運
健康運
2022壬寅年
十二生肖
流年運程
杜汶澤
劉德華
楊受成
劉德華杜汶澤反目
林建岳
無間道
田蕊妮
先天性心肌橋
薛影儀
亞洲小姐2021
肥媽恭喜發財
毒蛇鑽
林作
宮雪花
羅霖
肥媽
曾志偉
落選亞姐
鬼故
鞏俐
趙薇
容祖兒
紐約時代廣場
smarttravel
情深深雨濛濛
林心如
英皇娛樂
風水九運
蔡少芬
周星馳
洪欣
張晉
劉鑾雄
吳奇隆
翁虹
古天樂
娛樂八卦
劉冠廷
電影梅艷芳
王丹妮
張國榮
關錦鵬
梅艷芳
香港人加油
胭脂扣
陶傑熄咪
光明頂
陶傑
時鐘酒店
SmartTravel
娛樂八卦
謝霆鋒
魯豫有約一日行
梅艷芳電影
謝賢
魯豫
林作
林鍾大戰
鍾培生
裕美
水上樂園
陶傑九龍塘
林子祥
林德信
葉蒨文
吳正元
張學友
劉德華
張國榮
祖 魯 人 在 [心得] 祖魯的興衰-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30.html
--
祖魯的興衰
17世紀,班圖語支中講恩古尼(Nguni)語的人群逐漸遷徙到現在南非東北一帶。在口
述歷史中,第一個在白姆福羅濟(White Mfolozi)河南岸建立家園的人叫作祖魯(Zulu),
意為天堂(heaven),時間大約在1670年。他的後代因而自稱amaZulu,即天堂的子民。直
到18世紀末,祖魯人都還只是周邊氏族中無足輕重的小部落,夾在北方的恩萬德維
(Ndwandwe)與東南方的姆特瓦(Mthethwa)兩大部落之間。1786年,祖魯的酋長辛贊格科納
(Senzangakhona)與一名女子南蒂(Nandi)相結識,後者沒多久懷了胎,族中的長老卻說肚
中腫脹的是腸內寄生蟲(i-shaka),把她攆走。小孩出生後,南蒂便給他取名為夏卡
(Shaka),母子倆寄身於姆特瓦部落中。
在使用恩古尼語的人群中,習慣的作法是在少年們大約17歲時,將他們編入年級
(age grade ,當地稱為amabutho[複數形。單數型為ibutho]),舉行成年禮成人後接受酋
長的差遣。在姆特瓦部落中,酋長丁吉斯瓦約(Dingiswayo)藉由這項制度來編組他的軍隊
。成年的夏卡也不例外,例外的是他在戰場上的表現──戰鬥似乎讓他得以紓解不容於故
鄉的抑鬱;當時流行的戰術只是保持距離互相投擲標槍,夏卡卻總是衝向敵人近身搏戰。
標槍對他來說太單薄,不經用;他自己設計的長矛,矛頭連柄有18吋(45.72公分)長、1.5
吋(3.81公分)寬,木柄長約30吋(76.2公分),取名為iklwa(上圖 男子右手所執者即是)─
─這是個狀聲詞,狀的是將長矛從人腹內抽出的聲音。夏卡聲名日盛,以至於祖魯原來的
酋長辛贊格科納死後,丁吉斯瓦約支持夏卡回去爭位,成功取代了原本的繼承人。
夏卡不僅止奪回領導地位,還帶回自成一家的強兵思維,開啟軍事改革。他引進了
isihlangu長盾,從肩膀遮蔽到膝蓋,提供更多保護;當地部落原本習慣腳上踩著牛皮屨
,夏卡嫌它笨拙,下令戰士們一律赤腳,一律腳踏荊棘來鍛鍊腳底;還推廣了肉搏戰技,
最基本的技巧是用盾牌與敵人對磕,將對手的盾牌往他右邊撞去,使其身體左側曝露、失
去平衡,妨礙對方右手用矛的同時將自己手上矛頭往敵人身上戳去。在陣型上則採用了「
獸角陣」(i'mpondo zankhomo,beast's horns),分為四個部分:中央為「胸」,兩翼為
「角」,後方還有「腰」作為預備隊;年齡較大、較具經驗的年級(amabutho)部屬在中央
,年紀最輕、最具進取心、體力最好的年級則部屬在兩翼,使他們能夠快速的包抄合圍,
與中央合力殲滅對手 。
祖魯與姆特瓦的聯盟引起了北方恩萬德維的憂慮。1818年,恩萬德維先發制人,入侵
祖魯。夏卡當時有戰士四千人,恩萬德維則有八千至萬人之譜,但是穿著皮鞋擲標槍的部
隊卻不是祖魯人近戰時的對手,恩萬德維在Gqokli戰役中一敗塗地。夏卡並未乘勝追擊,
而是採取兼併較小部落的方式穩步發展;倒是丁吉斯瓦約見獵心喜想打落水狗,卻被恩萬
德維陣上俘殺。夏卡很快以同樣方式「報答」丁吉斯瓦約,將他中意的魁儡扶上姆特瓦酋
長寶座。1819年,恩萬德維再度發動總攻;人數上祖魯仍居劣勢,夏卡因而採取焦土戰術
,避不交戰誘敵深入。正當敵人因為食不果腹而撤軍時,夏卡發動了反擊;恩萬德維的武
裝被大規模殲滅,酋長被迫東逃,其本土則陷於無政府狀態,被夏卡乘機兼併。最大強敵
被擊敗後,夏卡將矛頭掉轉,開始往東南方擴張。當恩萬德維的殘餘勢力再次被擊潰
(1826)後,1828年,祖魯軍隊開始現身於英國開普殖民地的邊境;對於自己派往英國當局
的使節團所遭受的冷遇,夏卡很不滿意 。
不過緊張態勢並未持續。在夏卡的王廷上,即便是擤個噴嚏打斷他的話,或者在嚴肅
場合使他笑場,都可能被夏卡大腕一揮拿下處死。由於夏卡的暴虐日甚一日,出於恐懼,
他的兄弟們聯合起來,用夏卡自己發明的長矛將他刺殺了。行刺主謀之一的丁岡
(Dingane)繼承了他的位子,也繼承了與白人間無可避免的衝突。
1830年代,最早定居於開普殖民地,那些荷蘭、法國、日耳曼人的後裔,所謂的波爾
人,對英國當局的統治日益不滿。當納塔爾(Natal)一帶牧地水草豐美、廣無人煙的消息
在波爾人之間傳開來時,一個又一個波爾家庭將家當搬上牛車,離鄉背井,開始了所謂的
「大遷徙」(Great Trek)運動;而他們的目的地,正好就在祖魯人的領土核心左近。丁岡
對此憂心不已,聯繫上了遷徙的領導者彼得‧勒蒂夫(Piet Retief),講好條件要將波爾
移民限制在納塔爾部分地區。然而和議是個幌子。當勒蒂夫與其70多名隨扈出席慶祝舞會
時,丁岡一句「斬除巫妖!(Slay the wizards)」令下,便將他們屠戮淨盡。次日,丁岡
召集戰士,對所有波爾移民展開掃蕩。
向波爾人開戰對祖魯人來說是一大考驗;與之前的對手不同,白人擁有火器,也有馬
匹,這兩項優勢祖魯人很難模仿弭平。然而說到改變戰術反制對手的火力優勢,祖魯人倒
有些想法。例如,傳統上偏好的拂曉突擊往往改為夜襲,在夜色昏暗的掩護下更容易接近
敵人打個措手不及,減少對手在遠距離上的優勢。丁岡也將原本被夏卡禁止的擲矛戰術復
活;在當時滑膛槍有效射程大約僅100碼(約91公尺)的情況下,可以投擲到50碼的標槍不
失為有效的火力反擊,雖然波爾人的裝備當中也包括不少線膛槍。然而最令祖魯人無法可
想的其實是波爾人的篷車──將篷車聚集起來擺出無後方側翼的方圓陣,祖魯人的側翼包
圍戰術便無從施展,只能從正面強攻。1838年的血河(Blood River)戰役因此成了整場戰
爭的轉捩點──在安德列斯‧普利托里奧斯(Andries Pretorius)的帶領下,波爾人精心
選擇設防陣地,一邊是河岸,一邊是乾河床,篷車就布置於其間,車間隙縫還以木障填塞
;為防夜襲還在周遭掛起了燈籠。當祖魯人發動攻擊時,兩翼必須從河床底向上仰攻,與
正面主攻相脫節;而狹窄正面上的突擊則一再被火力擊退。約五百名波爾人躲在障壁後,
在煙硝的空隙中瞄準黑壓壓的人群重覆射擊。當祖魯人的攻勢後繼無力,開始撤退時,波
爾騎兵開陣出擊,徹底將祖魯人逐出戰場。此時交戰地點已血流成河,血河之名由此不脛
而走;祖魯人遺屍三千以上,波爾人則幾乎毫髮無損,三人受傷無人陣亡 。
然而只有在防禦時,波爾人的各項優勢才能結合起來,造就如此懸殊的勝負,強逼祖
魯決戰則有所不能;在開闊地帶行軍的波爾部隊仍然很容易誤入祖魯的口袋而險遭殲滅。
認識到無條件勝利的不可能,普利托里奧斯與丁岡展開談判,最終簽定了祖魯人北遷、將
南部領土割讓給波爾人的協議。儘管丁岡被迫吞下條款,但他派往北方、在今天史瓦濟蘭
建立新據點的活動卻遭當地居民反抗,並不順遂。最終他被其兄弟姆潘德(Mpande)所發起
的內戰擠下王位;姆潘德背後是波爾人在撐腰,而交換條件是確保波爾政權在納塔爾的地
位、三萬頭牛畜,以及祖魯領地的三分之二。然而祖魯尚蒙天眷顧。1840年,長達兩年的
祖魯內戰結束後不久,英國人也跟著波爾人後面接踵而來,1842年決定將納塔爾納入管轄
,1846年正式兼併;與英國交戰不利的波爾人被迫退往更北方的川斯瓦(Transvaal),而
英國、祖魯間的國界則重新確立在圖蓋拉(Tugela)河上。
姆潘德在位期間,祖魯與鄰邦間的交誼尚屬和平;他也是唯一一個統治長達三十多年
的君主。不過,為了不使自己的地位受威脅,很長一段時間他也不願意正式發表未來的接
班人,諸位王子間的內鬥在1856演變為另一場短期內戰,結果最終確認了塞奇瓦約
(Cetshwayo)下一代領導人的地位。1872年,姆潘德逝世,塞奇瓦約繼立 。
祖魯與其周遭形勢 :
然而1870年代也是開普殖民地政策轉向的開始。1875年任納塔爾總督的嘉內德‧沃爾
斯利(Garnet Wolseley)就認為兩個種族之間和平相處是不可能的,除非能夠確定誰主誰
奴。除了種族主義式的解讀外,1870年代也是英國嘗試將周邊的自主國家併為邦聯的時代
,這與稍早金伯利附近鑽石礦的發現有關──為了使英國國庫擺脫重擔、使南非當局能夠
自立自足,需要確保鑽石礦;而為了確保鑽石礦,需要消除周邊潛在的威脅。對英國人來
說,為達成領地合併的目的,祖魯得是優先處理的目標,主要理由有二:塞奇瓦約似乎在
仿效乃祖夏卡重組軍隊,擴張勢力,而當時英國與其他南非部族、以及波爾人間的敵意與
戰爭不斷,可能就是因為祖魯在幕後煽動蠱惑。其二,對祖魯採取強硬手段也是殺雞儆猴
、告誡波爾人的好方法。另外,如果祖魯的人力資源不是被控制在軍隊中,而是能夠自由
雇傭的話,對於那些希望開放人力市場自由貿易的納塔爾移民也很有號召力。
1878年,僅僅是因為邊界上的小糾紛,塞奇瓦約便收到了一分最後通牒,在各種苛刻
的條款中赫然就包括了不可能被接受的、30天內解散軍隊的要求。30天期限過後,18,000
名英軍便兵分三路,朝祖魯進軍。諷刺的是,倫敦政府對此事一開始是一無所知,後來便
極力反對;但開普殖民當局卻信心十足的認為祖魯不堪一擊,在倫敦質疑其效率或道德正
當性之前就能結束戰爭 。
與南非東邊幾支當地部落交戰的經驗,是英國人規畫作戰的主要基礎。英軍的主將弗
雷德里克‧泰思哲(Frederic Thesiger),現在已是切姆斯福德(Chelmsford)男爵,有鑑
於當地部族在英軍火力前不堪一擊,只怕敵人避戰逃遁,因此決定三路並進,期待至少有
一路可以捕捉到敵軍,然後憑著優勢火力打一場決定性會戰。套用切姆斯福德男爵的話,
「我唯一害怕的是搞不來塞奇瓦約與我交戰」。英軍並非盲目自信,當時已經成為制式裝
備的馬提尼-亨利步槍是繼燧發槍、前裝線膛槍(rifled musket)之後第三世代的步槍,
既有膛線又是後膛裝填,威力不減,射速大增──在有瞄準的情況下一分鐘可射擊八至十
發,若是在近戰無須瞄準時甚至可在一分鐘內擊出25發 。切姆斯福德男爵因此對波爾人
的篷車設防戰術嗤之以鼻,也不注重當地人關於祖魯用兵神速,應該將他們視為騎兵、隨
時有可能被包圍突襲的考量──早已習慣赤腳走在尖石嶙峋的山嶺間,祖魯戰士輕易就能
在一天內走過20英哩(約32公里) 。英軍的失算埋下了未來大敗的種子。
起初一路上只有些零星交火。1879年1月21日,由切姆斯福德男爵親自率領的中路軍
與祖魯斥候接觸後,將大約1,700人留在側翼,命令他們在名為伊散德爾瓦納
(Isandlwana)的丘陵上設置營地、警戒側翼,然後率領大軍繼續追擊。切姆斯福德男爵完
全不曉得,在他決定追擊的當下,祖魯人的兩萬大軍已經神鬼不覺的逼近了這個營地;直
到23日清晨,在距離伊散德爾瓦納約5英哩遠、隱蔽陣地中的英軍才終於發現了敵蹤。英
軍斥候狂奔走報的同時,行蹤已露的祖魯人很快的在地形地物掩護下組織陣形,向伊散德
爾瓦納包圍而來。祖魯人的意圖與兵力都掩飾得很好。差不多等於被奇襲的英軍將兵力展
開,組成一條單薄的防線,渾然不知敵軍正在包抄;英軍的右翼甚至主動出擊引誘祖魯人
交戰,但沒多久就發現自己與中央的主力間有一大缺口,不得不撤回營地、放過了面前祖
魯左翼的迂迴包抄。在中堅部,英軍的火力十分有效,士兵一邊瞄準,一邊等待煙硝散去
,以從容的間隔聽令齊射,將祖魯人釘死在大約300-400(約274-366公尺)碼之間的距離。
但當英軍發現自己的右翼遭到迂迴,準備撤往營地、縮短防線,略為停止射擊時,祖魯人
見機不可失,紛紛從掩蔽物後起身喊殺(‘uSuthu!’),全線發起衝鋒,馬上在英軍中堅
部引起恐慌;先是土著部隊紛紛棄械奔逃,接著便全線崩潰。英軍的潰逃不久便演變成一
場屠殺,祖魯兩翼早已合圍,甕中捉鱉。英軍陣亡超過1,300人,只有大約460人逃出生天
。
伊散德爾瓦納(Isandlwana)戰役經過圖 :
英軍雖然遭遇慘敗,但祖魯人的勝利代價不菲;大約有十分之一的祖魯戰士(近兩千
人)在槍口前倒臥血中。馬提尼-亨利步槍威力強大,許多人被擊中時不是向後翻滾數圈
,就是整隻手腕被扯下;甚至有具腦門被擊中的屍體,正面雖然只在兩眼間打出一個洞,
腦後卻整個被子彈給帶走,整個頭只剩如面具一般的正臉。說起這段經歷,在戰場上倖存
的戰士Mehlokazulu向英國人表示,與他一道衝鋒的20名夥伴在經過英軍一輪齊射後,只
有他還活了下來;其他人的回憶中則是全身上下擦不勝擦,沾的都是戰友的鮮血與腦漿。
比起勝利,更令塞奇瓦約震驚的是可怕的傷亡。他不禁悲嘆道「長矛已經刺進了我族的腹
心…再多淚水也不足以哀悼國殤」 。
然而戰爭還是得繼續打下去,而火力上的懸殊最終決定了勝負。雖然火器對祖魯人來
說並不陌生,但仍是種奢侈品,只有成家立業者才有養槍的餘裕。而在祖魯人的習慣中,
成年人一但被允許娶妻生子,他們通常就轉入後備役,除非被徵招,否則就不在隨時可調
動的常備軍內;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軍隊實力,祖魯戰士的婚齡經常被人為的往後延。但
是這樣一支體力最好、士氣最旺盛的常備軍主力,所擁有的槍械也最少。而祖魯人所擁有
的槍枝大部分也只是老舊的、對西方人來說已然退役,除了傾銷至文明所不及之處外無甚
用處的前膛槍與燧發槍。這些有如回收再利用的廢品良率低的嚇人,遑論其他配件──實
際上,祖魯人不僅火藥品質欠佳,甚至常常以小石子代替子彈。儘管在1879年的戰爭中英
國人發現祖魯人的火力並不弱,實則射程不足,苗頭欠準;祖魯人以為槍瞄的越高打得越
遠,不習慣後座力的戰士們不明白得頂著槍托瞄準的道理 。
而英國人很快記起了教訓。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方陣戰術重新採用,代替了一字排開的
陣型;而在方陣最脆弱的四個角落則擺上最強大的火力──以接下來4月2日的
Gingindhlovu之役為例,由篷車組成的方陣長寬各140碼(約128公尺),四個角落都擺上了
9磅砲,東北角架設了火箭,東南與西南角還配置了格林(Gatling)機關槍。這場戰役的傷
亡懸殊;八千名祖魯戰士中大約1,200名戰死,英軍死者僅13人 。雖然在伊散德爾瓦納戰
役之中,祖魯人已經曉得正面衝鋒時他們無法承受敵人的火力,在那之後更強調利用掩蔽
物以火力還擊,以至於英軍通常只有在發現灌木叢中升起的砲煙之後才曉得該往哪傾注火
力;但在祖魯人的戰術運用中火器更像是標槍的替代品,仍然傾向以開火作為發起衝鋒的
前奏。結果就是,在Khambula(3月)與Gingindhlovu兩場戰役中,祖魯人的損失比伊散德
爾瓦納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英軍戰損少的不成比例。勝負已分,塞奇瓦約在6月遞出了求
和的橄欖枝,然而恥於大敗的英國政府不但早已轉向,支持全面戰爭,知道自己即將被撤
換的切姆斯福德男爵更是堅持要打垮對手才卸任。在祖魯王廷開戰的Ulundi戰役(7月,上
頁圖 )裡,英軍仍然繼續同樣一套方陣戰術,毀滅性的擊潰敵軍。至此,祖魯的政治、經
濟、社會、軍事基礎都已蕩然無存;切姆斯福德男爵也如願以償,交給後任的只剩下綏靖
任務 。
戰後,塞奇瓦約被開普當局軟禁,祖魯本土被分割成13個獨立王國,在1880年代陷於
紛亂的內戰。1881年,英國准許塞奇瓦約拜訪倫敦,並與女王共進晚餐;他的倫敦之行博
取了公眾的好感,英國外交部也終於在1883年批准他回歸故土的請求。王者歸來沒有能拯
救祖魯,塞奇瓦約在內戰中被擊敗,帶傷狼狽投靠英國,並於1884年2月忽然因心臟病而
去逝,遭毒殺的謠傳不斷。祖魯終於在波爾與英國兩面夾攻的形勢中選擇了後者,於1887
年為英國所合併 。
--
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44.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72555515.A.17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