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端|殺青囉! #白敬亭 今年一直大展男友力,跟 #趙今麥 搭配驚悚劇...看起來卻很像兄妹耶(逃~~😂 http://s.lujustar.com/3me6gy
祈禱君開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你來說,哪裡是「家」?聽到什麼聲音,會是「回家」的聲音?
我在高雄出生長大,高中畢業以後北上讀書工作到現在,在台北生活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在家鄉生活的時間了。但在心裡,我始終認為自己是高雄人,戶籍還在高雄,喜歡吃的是南部粽,習慣的是高雄的陽光。
有時候回家小住,被爸媽當公主寵愛,媽媽會問我:「妳哪一天回台北?」我總是說:「我應該是XX日上台北。」文字很奇妙,對我來說,「回」跟「去」代表的是心中的歸屬,二十多年來,我總是這樣堅持,高雄才是我的家。
直到有一次回家,我脫口而出:「我週四回台北喔。」當時自己也愣住,啊,原來,不知不覺,我已經有了新故鄉啊。
但即便如此,「回家」還是「回高雄」,搭高鐵時,窗外景色流轉,進入高雄時,會看見工業區密集的煙囪。看見那一根根冒出白煙的工廠煙囪,對我來說,就是回家了。
左萱的漫畫《神之鄉》也是一個這樣的回家的故事。
在漫畫的開端,左萱畫下她每次搭客運回大溪時得見的景色,對她來說,回家也是有聲音的,那是田邊烏秋的叫聲、也是溪流穿過林間的聲音,還客運通過馬路上的減速帶,輪胎壓過的聲音,「咚隆」、「咚隆」,長大後的左萱記得,過去還年幼的她會在聲音裡醒來,知道自己回家了。
《神之鄉》改編成電視劇了。去年,劇組在大雨中開鏡,我跟著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漫畫家左萱來到大溪普濟堂,那天真是狼狽,有半身是淋濕的,但大家都很開心,導演、編劇、演員們大家都笑開懷,互相打趣遇水則發,這部劇集肯定能順順利利。
從小,我是漫畫迷也是日劇迷,看過許多日劇都改編自日本漫畫,〈東京愛情故事〉、〈惡作劇之吻〉.......我看到幾乎連台詞都會背了。那時就有一個夢,或許有ㄧ天,可以看見台灣漫改電視劇。
後來台灣確實有漫改電視劇了,第一部是〈流星花園〉吧,改編自日本漫畫,隨後也引發一連串的漫改偶像劇風潮。
直到這兩年,台灣漫畫終於被看見了。去年,我跟著電視劇〈用九柑仔店〉的角色們哭哭笑笑,那是改編自漫畫家阮光民的作品。今年,我們有〈神之鄉〉,導演甚至細膩地把那個回家的聲音也給收進戲劇裡。今天晚上9點,將在公視首播。
EP15節目裡,我們邀請〈神之鄉〉導演莊景燊、編劇統籌王莉雯與原創漫畫家左萱,來聊一聊,這個故事怎麼誕生的?劇組又怎麼將漫畫改編為電視劇?裡頭有哪些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也是錄製節目時才知道,關於回家,導演莊景燊也有著自己的故事。就在拍攝這部片的過程,他也真的回家了。
◆ 片頭音樂:《祈禱》
*音樂提供:老鷹音樂 Eagle Music
*演唱者:陳彥允
*詞/曲作者:陳彥允、楊子樸
◆ 漫改電視劇〈 神之鄉 The Summer Temple Fair 〉:
🐲 播出時間 🐲
7/10起週六晚間9-11點📍公共電視13頻道
7/11起週日晚間8-10點📍東森戲劇40頻道
7/11起週日晚間10點更新📍LINE TV
🐲 戲劇原創音樂 → https://thedrama.lnk.to/TheSummerTempleFair
◆ 《神之鄉》漫畫這裡看:
影視版紙本頁漫這裡買 → https://pse.is/3jfen6
WEBTOON 條漫連載中 → https://pse.is/3jqebz
◆ 《神之鄉》夥伴們追起來:
原創漫畫家 左萱 → 左萱 ZuoHsuan
蓋亞文化 出版 → 蓋亞文化
電視劇製作 → 映畫製作 、 東森戲劇
電視劇臉書 → 神之鄉 The Summer Temple Fair
行銷團隊 → 結果娛樂
★☆ 贊助 大人的漫畫社 節目 ★☆
請我們喝杯咖啡,讓我們能繼續說漫畫給你聽 💖
https://pay.firstory.me/user/kidultcomic
祈禱君開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文化成為了非法,靈魂何以為繼?》
今天上午在司法院,舉行了2021年第一場憲法法庭言詞辯論,議題是——「原住民狩獵權益」。預計在一個月內,大法官將會提出釋憲文,正式決定中華民國法制將如何看待原住民文化與狩獵,再次推動時代的齒輪。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等關注原住民族權益的相關團體與夥伴,從昨天就開始在現場進行聲援行動,期盼狩獵文化獲得應有的尊重與認同。
這個釋憲案,源自於2015年的一場判決:台東縣海端鄉的布農族人Tama Talum(王光祿),因在2013年使用未登記的自製獵槍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山羊一隻+山羌一隻),最後被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和《野生動物保育法》判有期徒刑3年6個月,併科罰金7萬元。
這個事件引發了原住民族群的極大震撼,除了過於嚴苛的判決結果外,尤其Tama Talum是為了想吃山肉的年邁母親而上山狩獵,卻遭到法律視為罪犯的待遇,讓原住民族長期遭到法律歧視,積壓已久的怒火與不滿,化為各界的聲援與力量,推動了這個關於狩獵的司法改革,也牽動著社會與國家,對於「狩獵」與「原住民文化」的看法與態度。
期待能走出長久以來的誤解,與偏見。
畢竟,我就是那個曾經有著嚴重誤解的鄉民之一。
---
粉專草創初期,我曾經因為在林道上看到彈殼,而寫過一篇文章批判「現代狩獵」。當年因為論述核心是生態保育,且不分族群的濫獵行為確實是個問題,而引發一些迴響;但同時,文中我對於狩獵與原住民文化粗淺、大眾且刻板印象的認識程度,也讓不少當年就關注狩獵議題的朋友受了傷,對於那些小時候不懂事時講錯過的話,我深感抱歉。
但,那也是我認識「原住民狩獵」這件事的開端,進而開始真正試著瞭解原住民的文化與困境。經過多年的成長之後,我才有機會跟著族人一起回到山中的家,吃同一鍋飯,用身體感受「與土地一起生活」這件事。
很多事情,沒有用雙腳走過,用舌頭品嚐過,是很難明白的。這也是當傳統狩獵遇上當代保育時,最有理說不清的地方,更時常遇到如同「兔子那麼可愛,你怎麼可以吃他!」的溝通障礙。(兔肉在歐洲與中國是常見的食材,但台灣卻無法推廣)
面對這個議題,先放下自己曾有的角度,好好聽對方說,再來思考怎麼管理、如何永續,才是最好的方式。
---
對於布農族而言,狩獵是每一個男人都必須學會的生活技能,婦女則有紡織與農耕,就像當代人必須學會工作賺錢才能養家活口一般,他們以家族分工撐起資本主義世界外的生活方式,從台灣的山林中獲取蛋白質與澱粉,世世代代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活著。其他各族,也有著類似的文化。
因為狩獵即是生活,沒有獵物就沒有肉,代表著民族的死亡。原住民傳統的狩獵,是「永續利用,與自然共存」的觀念,並且制定出了較一旦失去監視就完全無效的法律而言,更加強而有力的管理方式:文化與Samu(禁忌)。
不跟著這套文化生活的人,不是我們的人。
不遵守Samu的人,必遭到災厄與詛咒。
有什麼能比這樣的無形規約,更有效保護生態呢?
然而,這永續運轉的一切,在現代文明到來後變了調。
日本時代,根植這座島嶼的原住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語言與文化不相通的結果,讓原住民族在那個勝者為王的時代,遭到了全面的「矯正」與剷除。在唱遍全島的君之代歌聲中,槍枝被沒收、家園被離棄,不願做日本人的老人家們開始了最後抵抗,太魯閣戰爭、大分事件、大關山事件、霧社事件,一場又一場的抗日行動中,他們用槍與刀擦亮了自己屬於各族的英魂。
然而,中華民國來了以後,就連日本人發配的制式槍枝也只能偷偷摸摸地用。因為戒嚴、因為保育、因為各種理由,「槍」成了不可說的禁忌,中華民國的「Samu」,在這動盪的百年內,即將埋葬上一個百年中,受台灣山林滋養而茁壯的「原住民文化」。
所以,他們才集結,才升起了狼煙。這不只是串連,也是向仍眷顧著這片土地的老人家們祈禱,祈禱這一次,大家終於能真正以自己的樣子,活在自己的土地當中。
而不是等到有表演的時候,才上台復刻一下,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都有著在文化徹底死亡之前,竭力拯救的使命感。
希望一個月以後,我們都能看見一個好的結果,從最高法律的高度消除社會的誤解與偏見。
原住民傳統文化中,真正的獵人,也是管理山林的人。
唯有讓原住民狩獵合法化,建立健全的獵人協會與山林管理組織,結合傳統智慧與當代制度,讓原住民狩獵不再是罪,取消充滿歧視的、原住民只能用比日本時代還落後、不安全的土製獵槍的過時規範,台灣才能讓屬於這座島嶼的文化與民族們,可以抬頭挺胸地,用屬於自己獨特的方式活著,成為自己文明裡,那個頂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