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cal Pop21]《熊熊聖火》/鄭少秋
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有不少電視劇版本,最早一套拍攝於1978年,有一首經典插曲《熊熊聖火》。當時我尚未出生,但回看MTV,發現歌曲雖然旋律簡單、歌詞不斷重複,但那充滿異域邪教風味的神秘感,反而不是科技進步百倍的今天能傳達。
一旦認真考究《倚天屠龍記》的明教是否真的崇拜「熊熊聖火」,卻可見歷史和小說,畢竟有所不同。據金庸介紹,明教即摩尼教的中國分支,總壇在波斯,崇拜聖火,有如此聖歌流傳:「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萬事為民,不圖私我。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黃霑版本的《熊熊聖火》,正是從中而來。
不過根據史實,傳到中國摩尼教並非直接來自波斯,而是由中亞民間傳入,到了《倚天》背景的元末明初,摩尼教在波斯、中亞早已被打壓至幾乎絕跡,不可能有大規模的「總壇」存在。摩尼教崇尚的是光明、白色,而不是火焰、紅色;會以聖火作宗教儀式的是另一個外來宗教祆教,即俗稱的「拜火教」。
但以「拜火教」形容祆教,其實也是誤解。根據祆教教義,地水火風都是天地純潔之物,都是尊崇的對象,但並不是當作「火神」那樣崇拜,只是一種借代的儀式。火以外,祆教徒同時也強調地水風,這在他們的墳場有明確顯示。只是當其他宗教發展到祆教根據地時,硬是說他們「拜火」、「崇拜邪神」,以此為由取締之,但那只是藉口。祆教徒既然視火為神聖,就不會舉行火葬儀式,不會像《倚天》聖歌那樣「焚我殘軀」,也不會像《熊熊聖火》那樣「焚化苦楚」。
黃霑的歌詞,反映的是「中國化」(或本土化)了的外來宗教:「明明亮光/為我消災去禍」,幾乎就是把「聖火」等同有求必應的觀世音菩薩;「願將俗世上嗔笑愛恨/一切歸聖火」,則是把「聖火」借代為造物主那樣「一切歸主」。年前我到伊朗參觀今天的祆教總部,那號稱「萬年不滅」的聖火,就像郊野公園BBQ的大小,絕沒有《熊熊聖火》情景的震撼呢。
沈旭暉 Now.com 2015年10月9日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3732
延伸閱讀:《同途萬里人》
https://www.facebook.com/…/a.9918409541833…/999931543374329/
祆教教義 在 拜火教台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祆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因信徒在火前禱告而又得名為拜火教,在中文又稱為火祆教或白頭教。 瑣羅亞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論,有學者 ... ... <看更多>
祆教教義 在 世界宗教– 馬雅文化、祆教、神道教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許多人很難想像,不同的宗教如何能接納對方文化?甚至融合在一起?目前全球第一也是唯一以世界宗教為內容的主題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也是全台首座設立 ... ... <看更多>
祆教教義 在 拜火教台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祆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因信徒在火前禱告而又得名為拜火教,在中文又稱為火祆教或白頭教。 瑣羅亞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論,有學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