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
一月主題:島嶼台灣2030
 ̄ ̄ ̄ ̄ ̄ ̄ ̄ ̄ ̄ ̄ ̄ ̄
▎新型態公共設施的浮現 ▎#社群行動力 #有生命力的小空間
以前農村社會,人與人有溫度的交往空間讓我們習以為常,如亭仔腳下的聊天空間、一呼百諾的社區巷弄。越來越密集的都市空間,再加上網路科技等條件下,人與人的交往機會逐漸消失了。
今天這篇文章,提醒著,藉由社群間的實踐行動,活化閒置的小型公共空間,打造一種非正式形態的公共設施。從中漸漸人情味,相互照顧的網絡再次被重新慢慢建立。
面對生活中不斷層層疊疊的棘手問題,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中介者,在脆弱的社會網絡中,如蜘蛛網般的串連起,陪伴協力的社會支持系統,而這亦是一種由社群引領開創的新公共服務的行動。
▎聊聊城事週三夜系列講堂.第一場 ▎
▸ 講題|那些人在公地遊牧:破碎的都市治理與社群修補
▸ 時間|2021.1.6 (三) 晚上19:00~21:00
▸ 講者|施佩吟.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副執行長
▸ 地點|一碼空間 (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2弄 B1)
▸ 費用|500元/ 學生票$300
+ 附一份歡樂吧餐點:蔥油G腿飯+月桂檸檬飲
報名請往▸ ▸|https://pse.is/3a6zjh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1/04/1601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What's Up ChaC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念師大社會教育學系雙主修表演藝術學系// . 其實之前就錄好了但我花了兩個禮拜在猶豫口紅是不是太紅?後來太懶得重拍了希望大家接受口紅太紅哇哈哈 . 對怎麼選大學有興趣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9_s5SN4Vyo&t=72s . . Instagram...
「社會教育學系」的推薦目錄:
社會教育學系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聲.字 x Isabella藝文小拾光※
林宇軒〈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每天拼湊星圖
拼湊夜晚散落的文字
你是時空的旅人,蒐集
被許願的隕石
把悲傷丟入黑洞旋緊
讓詩成為鎖,讓我成為鑰匙
每天為你擦亮喉嚨,擦亮
固定行經的路口
在吞嚥前拋光時代的黑
想像你是生活而
詩是生活的瑕疵
有人在牙床上
把句子排列成長長的杵
搗碎無形的眼光和偏執
讓角落的低吟
閃爍在每顆臼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每天
認識自己一次。知道自己
沒那麼壞但也不那麼好
受傷時偶爾顛倒世界:
睡是練習死亡
側耳是練習生日──
在吹熄蠟燭之後
告訴你傷痛都將消失
一如從前從前他們告訴我
要相信噩夢會醒
要相信更好的現實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林宇軒 創作,Instagram:number053
#明怡 朗讀,粉專 Isabella藝文小拾光,Instagram:isalife9
#馬修 手寫,Instagram:matthewrite
※封面借自「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粉專,美術設計:#驀地,圖片來源:Unsplash
※林宇軒(1999-)
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就讀,現任臺師大噴泉詩社副社長、喜菡文學網新詩版副召集人。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恩竹青年詩歌獎、金車現代詩獎、創世紀開卷詩獎等。詩作散見報刊與年度詩選,2018年獲國藝會文學補助,獨立出版首部詩集《#泥盆紀》,本篇即收錄於其中。
※引借「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 #柄富 賞析
這首詩收錄在林宇軒的第一本詩集《泥盆紀》裡,寫作的當時臉書上已經有「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了(但那時候我跟他都還不是這裡的小編嘻嘻),所以這首詩要視作獨立的創作或者對這個粉專的致敬,都是可以的。
以詩的引介者和讀者的關係為主線(像是我們和你們),詩是他們之間的維繫而在這個溫柔的辯證裡,詩是願望、悲傷、角落的低吟,是時代藉以拋光、我們藉以認識自己的途徑。宇軒非常擅長透過事物間的關係來敘事,並總能在他高度想像的氛圍裡延展、調換意象而且舉重若輕,如:「你是時空的旅人,蒐集/被許願的隕石/把悲傷丟入黑洞旋緊/讓詩成為鎖,讓我成為鑰匙」幾句非常靈快,可連結了願望與悲傷,再連結這些意象成為詩,到成為鎖,讓讀詩的人成為鑰匙:這幾行的密度很高,但語氣在意象的跳躍中輕輕巧巧。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可第二段宇軒寫「每天為你擦亮喉嚨」,說明讀詩的聲音還是來自作為讀者的你。就像此刻你讀詩、讀賞析讀到這,只是聽著詩句和敘述反映在你心裡的鏡子;而我們試著把那面鏡子擦亮,讓你自己說話。我們為你讀詩,可這些詩在你心裡,更是你生活過的瑕疵。「有人在牙床上/把句子排成長長的杵/搗碎無形的眼光與偏執/讓角落的低吟/閃爍在每顆臼齒」。那就是「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正在做的事,試著給你另外的角度來讀詩(應該有吧各位(☍﹏⁰)),並且把那些角落的低吟(詩)帶來,在你的每顆臼齒閃閃發光。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每天/認識自己一次。知道自己/沒那麼壞但也不這麼好。」因為詩總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像是生活的瑕疵令我們重新發現生活,我們害怕苦難和夢想,可被詩感動時又重新獲得悲傷與願望。「受傷時偶爾顛倒世界:/睡是練習死亡」受傷時偶爾幻想另一個顛倒的世界,像睡是練習死亡,顛倒世界是詩的練習:陰暗的書寫象徵著等待的光明,傷口暗示痊癒,殘缺象徵完整……當我們讀著某些乘載著傷痛的詩,如同重新經歷了一場噩夢,然而「要相信噩夢會醒/要相信更好的現實」。
宇軒寫詩的語氣經常令我感覺到一種聽著禱告而安全的氛圍,為你、讓你、告訴你;你……、要……。本首詩也如此,是作者口述感特別濃郁的作品,讀者可以感受到自己作為詩裡的「你」,緩慢地任詩人擺布自己與敘事者之間的關係。所幸宇軒是這樣溫柔的詩人,讓我們期待他的更多作品。
※詩.聲.字曾於2018/09/30分享本篇(《#地下水》詩刊收錄詩作),此次與「#藝文小拾光」合作而再度分享。當時由 #陳禹嫺 #方斐 讀寫,請見:https://bit.ly/2wCLusp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星圖 #相信噩夢會醒 #相信更好的現實 #現代詩 #手寫 #朗讀 #Isabella #poem
社會教育學系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社會教育學系 在 What's Up ChaCh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念師大社會教育學系雙主修表演藝術學系//
.
其實之前就錄好了但我花了兩個禮拜在猶豫口紅是不是太紅?後來太懶得重拍了希望大家接受口紅太紅哇哈哈
.
對怎麼選大學有興趣請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9_s5SN4Vyo&t=72s
.
.
Instagram : whatsupchacha
社會教育學系 在 問台師大社會教育學系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想請問學長姐們,社會教育學系大概是在學什麼?自己有上網找了一些資料,但還是覺得不夠詳細。謝謝學長姐! - 學長幫幫我,學姊幫幫我. ... <看更多>
社會教育學系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學會- 首頁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社會教育學系 發展特色在透過社會創新與文化行銷之多元策略,於各級學校之正規教育場域以外的社區、非營利組織、文教機構及網路媒體平台,推動有利於社會大眾面對不同 ... ... <看更多>
社會教育學系 在 [心得] 師大社教所推甄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看到前面有一篇師大社教所推甄心得,
今天放榜後正好遇到其中一位口試教授,小聊了一下,得到了一些小資訊,
於是我也來PO一篇,和前文有些不同的觀點,也許大家可以比較參考一下。
我是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學生,
推甄社會教育系社會與文化事業組,正取二。
我大學入學時是社會教育系,在大二的時候轉入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算是半個社教人,對社教系不算太陌生,
因為一些緣故今年又推甄回社教所。
我是在推甄開始報名的隔天決定推的,
總計約花不到24H準備,
因此有些想法或做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樣,不能接受的請按←。
以下分點破解上榜秘訣:
一、關於台師大社教系
如果你只透過系網頁就試圖了解台師大社教系的話,
那連報名費都可以不用繳了,掰掰...
因為連我都看不懂社教系的網頁介紹到底在寫什麼東西。
或是今年比較特例,其他組沒招滿有空名額流用,增額錄取的算是運氣好。
社教系是個很詭異的系,
早年是分三組,社工、圖資、新聞,
現在大學部合併不分組,
主要的專業包括終身學習、成人教育、非營利組織、文化創意產業、多元文化、傳播...
非常多元的專業,有點類似不分系學程;
研究所則分成成人與繼續教育組、社會與文化事業組,
各組的專業就如同名稱字面上的意思,
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就是做成教的,
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則包含較廣,文創產業、非營利組織、社區大學、終身學習都有涉獵。
社教系是一個學風自由的系,
必修學分很少,想往哪個專業發展任君選擇,
研究所也是,研究方向很自由,
我偶爾會看到那種我覺得跟社會教育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論文題目...
想推甄社會與文化事業組,要先想清楚你為什麼要來推?
這個組所涉及的領域是整個社會和文化的相關事業,
範圍很廣,並非限於表演藝術或博物館等,而是全部包含的,
如果想很專精的研究某個領域,不建議來念。
二、備審資料製作(總製作時間約一天)
社教系因為受原先的圖資專業影響,對格式的要求非常非常嚴謹,
在社教系做報告都蠻重視格式的,
不會寫格式的請Google林天祐教授翻譯的APA格式第六版(社教系主任建議版本),
建議有要推社教系的人,備審資料一定要嚴謹的遵守教授們最愛用的APA格式。
我的整本備審資料除了有幾頁有重要照片印彩色,
其他100多頁全部黑白印刷,包括所有獎狀、證書、作品都是黑白,
連封面都是像印講義一樣隨便選個雲彩紙膠裝,
我相信彩色並不會讓一切變得更加有說服力,重要的是內容。
(也許在正取最後一名和備取一之間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不過我本來就有設定停損點,沒有前三名就不唸,因此這對我意義不大。)
自傳我採用非常簡單扼要的方式,
字體15級、1.5倍行高,每頁約2~3張照片,也才做六頁左右,
篇幅相當少!
沒有一堆做作或是假謙虛的廢話,足夠重點式的介紹你短短20幾年的一生了,
寫一堆廢話只會讓教授看不到重點,反而無法強調你想強調的東西。
自傳很簡潔,提到相關經歷或作品,都附一小行字請教授翻到標籤某頁,
讓教授直接看實品勝於文筆不佳的贅述。
自傳之後全部都是資料,有用隔頁標籤可快速翻到該頁。
包含政策競賽得獎作品、平面設計作品、獎狀、證書、證照、活動參與、
執行過的企劃案文本、辦理藝文活動的相關證明與照片、承辦政府活動公文...等,
反正就是有關的東西全部附上去就對了,
重要的是跟自傳的連結link要很一目了然,
方便教授邊認識你完整的生命脈絡,邊看照片與作品佐證。
所以其實我主要都是把過去的資料調出來,按照順序排好,
自傳應該大家都有寫好的,稍微修改一下就好了~
研究計畫在某些系所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但相信我,對社教系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我寫了一份我自己不是很滿意的研究計畫,
因為時間不太夠而且心思不專,意思有到就好。
後來的口試也完全沒有問研究計畫,
我想教授們大概只看標題與社教系的相關性,和格式是否嚴謹而已。
所以取個好的標題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在短短一句話中寫出你希望在社教系做的方向,
這對教授來說是認識你對社教系是否了解的關鍵,畢竟社教系真的很難懂(茶),
至於研究計畫的內容,時間不夠就別太認真計較了。
進修計畫...
我是覺得教授不可能看啦!
所以就亂寫一通,大概就跟各位在網路上看到的模組都差不多,
什麼先自修研究所科目、精進外語能力blablabla的廢話,
反正教授也年輕過,知道進修計畫永遠只是計畫。
三、推甄面試教授
系主任陳仲彥、鄭勝分、王美文
社教系的教授不多,想有百分之百的上榜把握最好掌握各教授的專業,
每個教授都有明顯不同的專業領域,會問的問題其實不難猜,
關於各個教授,系網頁有介紹,就不多敘述了。
基本上社教系的教授人都很好,非常溫和,
不管你說什麼都會對你微笑點頭,
社教系本身是個很多元的科系,因此教授們對於多元的思維接受度都很高,
只要你不要走進去就嗆教授,他們都會非常非常nice,
也絕對不會提出尖銳的問題,這點儘管放心。
我被問到的問題包括...
系主任陳仲彥:面試首先請你用三分鐘介紹一下自己~
鄭勝分:我看了你的備審資料和研究計劃,
你的經歷和作品相當跨領域,為什麼你會決定推這個所,
我想知道你覺得所上有什麼課程能夠幫助你嗎?
另外我想知道,你在心輔系待了這些時間,
心輔系的課程讓你學到什麼?而你要如何應用這些在未來?
王美文:你的經歷和人都很優秀,
在經歷這些過程後,相信你對社會教育、文化產業都有相當的了解,
請問你對社會教育和文化產業的現況有什麼看法或批評?
陳仲彥:如果你有機會和馬總統當面接觸,
意見可以直達天聽,
你想跟總統當面進諫什麼社會教育的想法?
其實面試過程,
主要是教授在認識你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還有判斷你想要的能不能從社教系得到,
你看了多少相關資料(不了解社教系的人大多都是往錯誤的方向搜尋文獻)、
背了多少系所簡介blabla...其實不是真的太重要,
從我和先前板友的文章都可以看出,口試問題都不太專業取向。
重點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確定這些東西可以從社教系學到。
只要掌握這個關鍵,口試拿高分不是問題。
四、評審教授小建議
今天在路上巧遇評審教授之一,
老師提到,當天面試的人大多無法掌握社教系的方向,對社教系不太了解,
所以回答問題和講到自己希望的研究方向,都和系所的期待有些出入,
就變成真正了解社教系的人佔較大的優勢。
(榜首是社教系應屆畢業生、我第二名是半個社教人、第三名是師大公領系的)
我個人的解讀是老師覺得來報考的學生,
有些都不太知道社教系教授現在主要研究的領域是什麼,
"社會教育"只是一個概括詞,用來統稱整個領域範圍,
教授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並不是"社會教育",而是這個範圍下的專精領域,
包括前述的非營利組織、文化創意產業、社區大學、終身教育...blabla...
五、參考書單
無。
無,不是代表沒有(雖然我沒有看書、口試也沒準備),
而是每個人的研究興趣領域不同,沒什麼書是共通的。
請不要天真的以為唸了社會教育系出版的那本厚厚的《社會教育概論》,
就能懂什麼是社會教育或是社教系在幹什麼,
當你花大量的時間看完後,只會覺得茫然和不知所云,
因為事實上,研究所的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和這本書關係不大,
這本書主要是在考古,還有政策流變及各國社會教育現況比較分析,
別衝動。
想推社教系研究所的人,我建議一個又快又有效的方法,
就是先確立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方向,
例如文化創意產業、非營利組織、社區大學...等,
然後動動你的手指打開社教系的網站,
裡面大多數的課程能點進課綱(真的點不開的請放心,這幾年都不會看到這門課開成),
許多認真有為的教授,都非常認真的把一堆參考資料、推薦用書列在課綱中,
請針對你自己選定的研究方向的相關課程,去看那些參考書目,
這樣是比較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方式!
千萬不要大海撈針自己亂找亂唸!
畢竟這是研究所板,我們求的是上榜,
看老師開的參考書單,自然能對他們的脾胃,
至於有什麼不認同或其他的想法,先上了再說吧!
看不看書見仁見智,我就一本都沒看,
但這前提是我對這領域一直都有接觸,
非本科系跨考的可能還是要稍微了解一下比較保險。
全文完,
恭喜所有考上的人,
也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
(下台一鞠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36.6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