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護照」是否違反自由意志?
上週六在法國各大城市,巴黎、土魯斯、馬賽從北到南據統計有11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法國政府實施「強制接種新冠疫苗、健康通行證」等政策,法國目前預計通過立法,要讓所有醫護相關工作者(包括養老院工作人員)強制施打疫苗,並且從本週三開始,進入餐廳、咖啡館、電影院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需要出示QR code(標示已施打疫苗,或 PCR檢測陰性證明),八月之後長程的大眾運輸系統:飛機、火車、大型巴士也都必須出示QR code才能出行。因此有法國人 #認為這是變相的強制接種疫苗,是違反個人自由選擇意志,紛紛走上街頭抗議馬總統的獨裁政策
跟台灣現在大家搶打疫苗確實又有「平行世界」的感覺。不過根據美國、以色列等世界前幾名優先施打疫苗的國家例子來看,在疫苗初期施打比例和速度都很快的,但是 到達50%-60%人口施打比例後就進入平緩期,也就是想打的人都打完了,接下來怎麼提高意願不高的國人施打率,都是各國政府的考驗,美國有打疫苗抽獎、中國送雞蛋,然後法國馬總統便提出「健康通行證」的政策,台灣雖然還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之後也應該會面臨到如何說服意願不高的國民施打疫苗的問題
回到法國關於疫苗施打和個人自由意志的問題
#疫苗護照是否違反自由意志?
沒有疫苗護照,就不能去餐廳也不能搭飛機出國,這是剝奪個人選擇的自由
疫苗的研究時間太短,長期的副作用未可知,怎麼可以拿國人的健康做賭注,堅決捍衛自己不打疫苗的自由
抗議者如是說
這個問題讓我們來聽聽研究自由派的法國哲學老師(我婆婆,笑)怎麼說
#有限度的自由才是自由
對於自由的定義有很多,但是從來沒有「自由=隨心所欲做我想做的事」。這不是自由,是放縱。
#遵守法律是違反自由嗎?壓抑住想暴打鄰居吵鬧的小孩的我不自由嗎?
不是的。相反地法律才是保障人民的自由,人是群居的動物,除非可以離群索居獨自生活,否則社會需要有一套標準,以「最大公共利益」為優先,所以社會有法律、有道德的存在,只有在不傷害其他人的前提下,「自由」才有意義。
不打疫苗是個人自由選擇嗎?,但是如果他成為無症狀感染者,進而傳染他人,他們的自由是否傷害了其他人生命安全的自由呢?
婆婆是堅定的盧梭「社會契約論」者
#違反個人意志的法令
公公卻持不同的看法,馬總統確實違反法律,憲法明確規定人民有遷徙的自由,這項政策明顯不符合法國憲法對人民「權利」的保障。
但是自由有許多面向會彼此牴觸,違反個人自由的法令是存在的
比如「#行車繫安全帶」明顯是一個違反個人自由的法律。比起不打疫苗可能危害他人的安全,駕駛者繫不繫安全帶完全是個人的生死問題
我就是不想繫安全帶,想死的比較快,不行嗎?
但是這項法令也通過了,另外關於酒後開車也是不同程度與個人自由牴觸的法令
#防疫政策與專制制度
法國米則有另一個觀點的憂慮,法國這個現代民主國家是否已經開始由少數菁英來決定所有公共政策,一般民眾被認為「不夠格」發聲,只要乖乖聽專家的話就好,專家的意見和專制制度的界線是什麼?
以上,是我們前幾天的餐桌話題,我喜歡法國米他們家的餐桌話題氣氛,其實基本上他們三人(婆婆、公公、法國米)的論調通常都不會一樣,但是從沒有人會去攻擊另外一個人的觀點,#彼此想法說出來來是讓人思考,對方這麼說的立論基礎是什麼,有什麼地方是我沒考慮到的,不是辯論比賽,非要拼個我對你錯的火藥味。
因此我們的話題很快就轉到五花肉和培根、東西方料理哪個比較油膩的話題、還有室外到底能不能打赤膊?(笑)
圖片是巴黎6個自由女神像中,最小的一個,你有找到嗎
社會契約論 例子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講中文 談“五四” 美國高官博明巧妙“喚起中國民眾”
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在中國“五四運動”101周年的這一天,用中文發表演說,以古鑒今,談到中國公民對五四精神的勇敢追求。博明在演說最後向中國人民留下問句:五四民主願望還要等到下個世紀來實現嗎?中國作家慕容雪村告訴本台,博明的講話讓人深受鼓舞。
5月4日,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在弗吉尼亞大學米勒中心一場討論動蕩時期美中關系的研討會上,以《美國視角下的中國"五四"精神》為題,發表演說。博明罕見地用漢語預錄的方式發表約二十分鐘的講話,再以英語接受觀眾提問。
引胡適、張彭春、台灣 -- 中國人不適合民主嗎?
曾經在中國做過駐華記者的博明對中國非常了解。他先回顧五四運動的歷史,談及五四運動領袖胡適推廣的白話文運動,認為白話文運動巧妙反駁反對全民社會契約論點。他提到胡適曾說,民主的唯一途徑就是民主。
博明接著提到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的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代表張彭春。起草這個宣言的目的在於通過道義要求,使政府尊重基本人權,防止專制與戰爭。
博明:"張彭春和胡適都知道‘中國人不適合民主’不過是一派胡言,是最不愛國的論調。今天的台灣就是鮮活的證據。"
博明在問答時也再次提到台灣的民主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艷的例子,更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或中國尚未准備好搞民主這類言論的反證。但他強調,中國的未來取決於中國人民。
誰是“五四”精神的繼承人?
回顧歷史後,博明問,如今中國“五四”精神在哪裡呢?
博明提到了武漢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在我看來,現在“五四”的繼承人,就是有公民意識的中國公民,其表現在於他們做出的大大小小的勇敢行為。李文亮醫生就是這樣的人。李醫生並不是尋求拯救中國的公共知識分子,是個眼科醫生,年輕的父親。他先是做出了小小的勇敢行動,然後才是更大的英勇舉措。"
博明說,李文亮生前向記者表示,健康的社會應該有多種聲音,不贊成公權力過度干預。他使用的即是胡適的大白話。
博明接著提到有勇氣的中國記者們,他點名在武漢做疫情報導而消失的陳秋實、方斌、李澤華,以及被中國驅逐出境的外籍記者。
博明:"當政府壓制有點勇氣的普通行為時,往往招致更大膽的英勇行為。過去的幾個月中,有許多人表現出道德和行動上的勇氣,都在追求一個世紀前胡適、張彭春後幾代人的共同理想。許章潤、任志強、許志勇、伊力哈木、方方、二十位拒絕服從共產黨的天主教神父,以及去年數百萬為法治—法律的統治—而和平示威的香港市民。"
引魯迅 -- “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
演說的最後, 博明連續提出了幾個發人深省的問句:
博明:"五四運動進入了第二個世紀。它的最終遺產將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中國人民才能回答啊。五四運動屬於他們。‘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五四’的核心思想會不會每次都被官方的審查而抹掉?今天仍然堅信這一主張的人會被稱為‘不愛國’、‘親美’、有‘顛覆性’嗎?我們知道共產黨會盡量這樣做的。"
博明引述了魯迅的話,鼓舞有志在中國尋求真理、說真話的人:"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真實。"
博明提到,當掌握特權的人脫離群眾、變得狹隘和自私,平民主義(populism)能使他們退縮或出局。他說,2015年英國脫歐、2016年特朗普勝選,都是平民主義民主(Democratic populism)的結果。
博明以連續幾個問句做結:類似的想法不也在“五四”精神中存在嗎?胡適的白話文難道不是針對自覺了不起的貴族嗎?難道不是對傳統權力結構的宣戰嗎?不是要在中國建立“民為重”的政府,而不是“打江山坐江山”嗎?世界將等待中國人民最終提供的答案。
西方關注中國民主事業 慕容雪村: 深受鼓舞
曾被評為"當代魯迅"的中國作家慕容雪村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表示,在五四運動過去一世紀後,中國依然走在追求民主與科學的艱難道路上,"而且,與一個世紀前相比,我們並沒有多少進步。"不過,他說,博明的演說讓仍在努力追尋中國民主事業的人們,深受鼓舞。
慕容雪村:"在近些年,中國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但在國內,那些承繼五四精神、矢志追求民主的人卻越發艱難,而西方各國似乎也失去了對中國民主事業的熱情,這次博明先生能明確地表明他關心中國的民主事業,我相信一定會讓許多人深受鼓舞。"
政治學者:博明以古論今 巧妙"喚起"中國人民
台灣陸委會前副主委、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博明以中文發表演說、以五四歷史為出發的敘事,是一個認真、巧妙的安排。
黃介正:"博明曉得以他現在白宮的職務,中國人民、政府、知識界特別不喜歡美國官方對中國說教。他用比較試探性的疑問句,一步步導引。有一點像孫中山講的,'喚起民眾'的味道。"
黃介正提到,對比過去副總統彭斯,或國務卿蓬佩奧的對華演說傾向"挑戰或說理"的口吻,博明講中文、談歷史,還巧妙地把可能被污名化或與反全球化過度連結的"populism"翻譯成平民主義,都是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演說。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社會契約論 例子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中文、談「五四」 白宮高官博明巧妙「喚起中國民眾」】
美國白宮副國安顧問 #博明 在中國「#五四運動」101周年的這一天,用中文發表演說,以古鑒今,談到中國公民對五四精神的勇敢追求。
博明在演說最後向中國人民留下問句:五四民主願望,還要等到下個世紀來實現嗎?
▫️報導全文:https://pse.is/SJVPQ
▫️演說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jqF3s1NhA
▍ 引胡適、張彭春與台灣 -- 中國人不適合民主嗎❓
曾經在中國做過駐華記者的博明罕見以中文預錄約20分鐘的演說。他先回顧五四運動的歷史,談及五四運動領袖胡適推廣的白話文運動,認為白話文運動巧妙反駁反對全民社會契約論點。他提到胡適曾說,民主的唯一途徑就是民主。
博明接著提到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的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代表張彭春。起草這個宣言的目的在於通過道義要求,使政府尊重基本人權,防止專制與戰爭。
📣博明:「張彭春和胡適都知道‘中國人不適合民主’不過是一派胡言,是最不愛國的論調。今天的臺灣就是鮮活的證據。」
博明在問答時也再次提到臺灣的民主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豔的例子,更是中國人不適合民主或中國尚未準備好搞民主這類言論的反證。但他強調,中國的未來取決於中國人民。
▍ 提大膽發聲的中國公民— 誰是「五四」精神的繼承人❓
回顧歷史後,博明問,如今中國「五四」精神在哪裡呢?
博明提到了武漢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在我看來,現在“五四”的繼承人,就是有公民意識的中國公民,其表現在於他們做出的大大小小的勇敢行為。李文亮醫生就是這樣的人。」
博明說,李文亮生前向記者表示,健康的社會應該有多種聲音,不贊成公權力過度干預。他使用的即是胡適的大白話。
博明提到有勇氣的中國記者們,他點名在武漢做疫情報導而消失的陳秋實、方斌、李澤華,以及被中國驅逐出境的外籍記者。
📣博明:「當政府壓制有點勇氣的普通行為時,往往招致更大膽的英勇行為。過去的幾個月中,有許多人表現出道德和行動上的勇氣,都在追求一個世紀前胡適、張彭春後幾代人的共同理想。許章潤、任志強、許志勇、伊力哈木、方方、20位拒絕服從共產黨的天主教神父,以及去年數百萬為法治—法律的統治—而和平示威的香港市民。」
▍ 引魯迅 -- 「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
演說的最後, 博明連續提出了幾個發人深省的問句:
📣「五四運動進入了第二個世紀。它的最終遺產將是什麼?這個問題,只有中國人民才能回答啊。五四運動屬於他們。‘五四’的民主願望還會等到下一世紀嗎?‘五四’的核心思想會不會每次都被官方的審查而抹掉?今天仍然堅信這一主張的人會被稱為‘不愛國’、‘親美’、有‘顛覆性’嗎?我們知道共產黨會儘量這樣做的。」
博明引述了魯迅的話,鼓舞有志在中國尋求真理、說真話的人:「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真實。」
博明提到,當掌握特權的人脫離群眾、變得狹隘和自私,平民主義(populism)能使他們退縮或出局。他說,2015年英國脫歐、2016年特朗普勝選,都是平民主義民主(Democratic populism)的結果。
博明以連續幾個問句做結:類似的想法不也在“五四”精神中存在嗎?胡適的白話文難道不是針對自覺了不起的貴族嗎?難道不是對傳統權力結構的宣戰嗎?不是要在中國建立“民為重”的政府,而不是“打江山坐江山”嗎?世界將等待中國人民最終提供的答案。
▍ 西方關注中國民主事業 中國作家慕容雪村: 深受鼓舞
曾被評為「當代魯迅」的中國作家慕容雪村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表示,在五四運動過去一世紀後,中國依然走在追求民主與科學的艱難道路上,「而且,與一個世紀前相比,我們並沒有多少進步。」
不過,他說,博明的演說讓仍在努力追尋中國民主事業的人們,深受鼓舞。
慕容雪村:「在近些年,中國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但在國內,那些承繼五四精神、矢志追求民主的人卻越發艱難,而西方各國似乎也失去了對中國民主事業的熱情,這次博明先生能明確地表明他關心中國的民主事業,我相信一定會讓許多人深受鼓舞。」
▍ 政治學者:博明以古論今 巧妙「喚起」中國人民
臺灣前陸委會副主委、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博明以中文發表演說、以五四歷史為出發的敘事,是一個認真、巧妙的安排。
黃介正:「博明曉得以他現在白宮的職務,中國人民、政府、知識界特別不喜歡美國官方對中國說教。他用比較試探性的疑問句,一步步導引。有一點像孫中山講的,'喚起民眾'的味道。」
黃介正提到,對比過去副總統彭斯,或國務卿彭佩奧的對華演說傾向「挑戰或說理」的口吻,博明講中文、談歷史,還巧妙地把可能被汙名化或與反全球化過度連結的"populism"翻譯成平民主義,都是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演說。
#白宮 #博明 #五四
社會契約論 例子 在 Re: [討論] 社會契約看死刑- 看板W-Philosop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要重申,
我並不在跟誰爭執死刑制度的正當性,
而是社約論是否能作為反對死刑制度的論據。
我的立場是不能,更精確說是不相干,
亦即社約論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死刑的正當與否。
從而,把問題拉到自由主義拉到資本主義拉到平等原則拉到代議政治,
都扯太遠了。
當然你要將前述觀念拉進來作為你的大前題也不是不行,
但說真的,
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文字量說明這些概念如何輔佐社約論證成死刑的不正當,
否則下面拉哩拉雜引了一大段,
遮掉或不遮掉,
都沒有弱化或強化你對「社約論與死刑不具正當性」的主張,
越看越不懂引這麼多幹嘛,
還不如不要提,直接切正題。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引述《Augusta (賤民有賤民的選擇....)》之銘言:
: : 我只點出你誤解之處就好。
: : ^^^^^^^^^^^^^^^^^^^^^^^^^^^^^^^^
: : 1.洛克與霍布斯在談"state"這詞時是啟蒙時代的意涵,
: : 跟現代的意涵是不太一樣的(雖然我們中文還是翻「政府論」),
: : 直接理解成「政府」有問題。
: : 那時候的state比較是相對於野蠻的文明狀態的共同體(community)概念。
: : 2.社會契約論固然是因為洛克、霍布斯和盧梭而有名,
: : 但社會契約論早就已經發展到比啟蒙時代還要精緻的程度,
: : 我已講過,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也是種社會契約論。
: 羅爾斯是自由主義的學者,他處理的是資本主義過渡擴張問題
: 一般來說自由主義分成四個時期
: 1.洛克 (順便處理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正當性的問題)
: 2.彌爾
: 3.柏林 (最主要的工作是回應共產主義)
: 4.羅爾斯 (處理資本主義過渡擴張的問題)
: 對於平等,左派右派有不同的看法
: "因此,自由主義通常被認為暗含一種平等主義。因為就其本質而言,他對個人的尊重
: 同等的施予每一個人。偏袒本身就是不寬容,擴大某一個人的空間就縮小其他人的空間
: 。在完美的自由主義住宅區,不管裝飾花園的人照侏儒塑像多麼多樣化,
: 花園大小的尺寸完全相同。"
: <<保守主義>>羅傑。史庫頓 著,王皖強 譯 p325 2001年第三版
: "同樣是對自由的,自我實現的個人強調,既構成了米爾頓。弗里德曼關於私有財產
: 的自發秩序基礎,也是卡爾。馬克思全面共產主義幽靈的基礎。在馬克思那裡,
: 由於私有財產以及資產階級的(也就是說,自由主義的)國家制度同時消亡,所以人
: 的自由得到保障。"
: <<保守主義>>羅傑。史庫頓 著,王皖強 譯 p326 2001年第三版
: 自由主義也是追求每個人平等,但這個平等是指每個人被平對待的權利
: 對馬克思而言,自由主義的生產方式是資本主義
: 從理論發展史來談,也的確是自由主義產生資本主義,
: 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則是針對資本主義造成的不平等提出批判
: 認為自由主義只是形式上的平等,並非實質平等
: 然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關係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ulH2gbqyo
: 我從平等下去抓沒錯,而這光譜裡可能只有保守主義無法被納入
: 因為保守主義追求傳統,追求權威,但是受到社會主義的衝擊,
: 所以向自由主義靠攏並吸收了其論點,只是把自由主義的目的當作手段而已,
: 我是把它和自由主義當作內部的不同來看待就是了。
: 然後提到政府,古典社會契約論的代議士是社會契約論實踐上不得不的作法
: 當然代議士一樣會有濫權的問題以及在實際實踐上又是另外一種壓迫人民的階級
: 當有更好的做法可以到更平等的時候,那代議士的設計就可以被取代了不是嗎?
: 至少我接觸過的審議式民主就是這樣執行的。
你打算從不同政治意識形態的平等下去抓什麼來證成社約論否定死刑的正當性?
看不懂。
我隱約理解是,
你認為社會主義比自由主義更平等?
審議式民主比代議民主更平等?
是否更平等其實還有討論餘地啦!
但讓我們聚焦在社約論與死刑的關係,
社會主義與審議式民主縱使比較平等,然後呢?
死刑的正當性在於對於生命與人性尊嚴的想像,
如果一個共同體不把人命想像成是神聖與絕對的,
平等也會是場殘酷的殺戮。
所以關鍵還是在共同體對於對於生命與人性尊嚴的想像。
這就是我所謂看不懂你幹嘛把論述拉這麼遠之處。
另外,別說保守主義,
更遠古希臘的極刑有流放與死刑兩種,
如果不是城邦公民,異邦人和奴隸還不配接受死刑。
甚至對蘇格拉底來說,死刑要比流放來得有尊嚴。
因此共同體與死刑的議題並不是在共同體的政體是否平等,
直接從生命本質去思考即可。
: 回到死刑,假若從平等,至少是把每個人同等對待的角度來看待
: 死刑會造成什麼問題? 剝奪生命權,那麼是否就等於由政府否認他們的人格權?
: 這問題和奴隸制不容於社會契約論的觀點是一樣的,
: 若是簽一個合約,是放棄人格權,那麼假如是奴隸他應該沒有簽約的資格,
: 若是承認了他之前簽定的合約就等同承認他是有人格權,他是人不是奴隸,
: 矛盾的問題在這裡。
平等的問題前面已回答了,
平等得出的結論可能是每個人的生命都很珍貴,
也可能是每個人的生命都很賤。
今天我們一起參與一場遊戲,我們每人一條命,
約定只要被抓到就要退出遊戲,
你不退出遊戲,會有個裁判強迫你退出。
我想你這樣會比較了解社約論的平等確實與國家執行死刑的正當性與否無關吧?
至於奴隸,所以你提到奴隸是用來類推嗎?
若是,類推是很弱的論證方式,我也不想失焦跟你比對這樣的類推是否恰當。
最後,剝奪生命權是否就等於否認人格權?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生命權是生命權,人格權是人格權,
字面上就是兩碼事,法律定義上也是不一樣的,
這應該不需要我多加說明了吧?
同樣可以以蘇格拉底為例,
古希臘人執行死刑的目的並不在剝奪生命,
而是抹殺犯罪者在城邦中的社會關係,
因此犯罪者可以選擇流亡代替死刑,
但這意味著犯罪者選擇了生命而放棄了人格,
所以蘇格拉底拒絕出奔。
因此共同體成員達成一個在特定狀況可以剝奪彼此生命的共識,
並不等於強迫成員放棄自己作為立約主體的人格。
: 你提到的自殺不屬於這裡的討論範圍,然後教唆他人加工自殺,一般而言這屬於他殺
: 既然殺人都是錯的,教唆他人加工自殺也應當是如此。
所以你的立場是安樂死也是錯的嘍?
即使是事前已簽下願意接受安樂死的承諾亦然?
這邊講加工自殺不是我國刑法狹義的加工自殺,
而是廣義的事實上的、倫理上的加工自殺行為。
若你有些許遲疑,
表示你應該也意識到問題不在他殺,而是生命的價值。
: : ......我看你其他哲學領域的PO文(主要是知識論吧?)算有些水準,
: : 但跨到倫理學、法學與政治學,前面這段覺得整個崩壞掉......
: : 平等是一個大議題,左派右派是一個大議題,
: : 代議政治是一個大議題,死刑是另一個大議題,
: : 有關係,卻也沒那麼緊密,
: : 參在一起就變成是在秀術語的泛論......
: 秀術語? 你才是沒頭沒腦的搬出一堆術語吧
我的術語在哪?XDD
你具體指出來給我看......也就無知之幕而已吧?
我應該很壓抑地用基本的語言在論述,
可沒又左派又右派地冒出一堆內涵很複雜的概念推砌。
: : 簽約→奴隸→死刑,這也跳太快了,
: : 我看不懂你是怎麼串在一起的,
: : 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 : 其實一個簡化的狀況去比對思考:
: : 你覺得得被害者同意的加工自殺在邏輯上是荒謬的嗎?
: : 如果不是,
: : 授權國家在某些狀況下可以把自己殺死這回事就無所謂邏輯上有問題,
: : 在無知之幕下,
: : 去個性化的主體們都同意當主體間的不特定某人在揭開無知之幕後,
: : 成為陷入某種特定生命處境的特定主體時,
: : 共同體可以抹除這個主體的生命,
: 然後你這裡拿了一堆當代歐陸的術語亂套?
承前,我自己都看不出哪來的歐陸哲學的術語?XDD
: : 就更沒有邏輯荒謬的問題。
: : 如果是,我也不知道說什麼。
: : 嗯,只能說你的倫理學還停留在啟蒙時代甚至中世紀。
: : 畢竟對自殺的人來說,荒謬的不是自己,
: : 而是覺得他荒謬的這個世界中的他者。
: : 最後,
: : 我尊重你想為廢除死刑辯護的激動心情,
: : 但死刑的正當性是否違反社會契約論,
: : 在倫理學面上可以有更精緻的分析與討論。
: : 今天社會契約論就算不能否定死刑的正當性,
: : 不代表死刑就是正當的,你可以再想想是否有其他論據。
: : 你仍要堅持社會契約論可以用來反對死刑也可以,
: : 但你前述有關社會契約論的論述真的讓人感覺還停留在比18世紀更早的年代......
: : 當然,
: : 如果你要講的是從啟蒙時代的社約論看當代的死刑,
: : 或許說得通?
: : 但其實啟蒙時代幾個大家的社約論上承基督教的神人之約,
: : 可能比你所理解的還要精微......
: : 而且,
: : 就算你自信你深得洛克、霍布斯還盧梭的精髓,
: : 但原封不動地拿早被政治學與法學當作純係托古之用的骨董理論來主張,
: : 幹嘛呢?我們在這裡是在討論現實議題,不是為積點在寫學位論文......
: 然後,就算念哲學也要懂西哲史,並不是說當代有個德沃金有個羅爾斯
: 之前的哲學史就不用念了,這樣你根本不會懂羅爾斯德沃金他們想幹嘛。
: 你舉的羅爾斯正是把以賽亞。柏林提出的兩種自由化成自由和平等對立
: 來回應資本主義過渡擴張的問題。
: 然後,無知之幕並不足以作為支持死刑的理由,
: 無知之幕指的是在不考慮階級,地位,而是在每個人都是最原初狀態會做出什麼選擇,
: 那個選擇就被視為基準點,這本身還是平等的概念。
: 既然是平等,那你怎麼從這裡論證國家威權或是父權制度呢?
: 死刑存在的理由是國家威權和家父長制作為基礎論證的。
: 這點你要怎麼處理? 你若沒有處理那你也沒辦法宣稱你支持死刑。
我從頭到尾都沒說我要用無知之幕支持死刑啊,
你要不要在靜下心來從頭看一遍?
虧我最後一段還強調我尊重你一聽到死刑汗毛就豎起的激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434291726.A.1C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