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主題:我們想要怎麼樣的永續生活 ▎#巴黎城市生態網路願景
去年(2020年)基隆市政府舉辦了一系列「KEELUNG a city in full swing 友善治理與都市更新創意操作 週五講堂」,今天的文章是第一場,由法國城市規劃師Clément Tricot及城市設計師Morgane Le Guilloux,分享法國政府為迎接2024巴黎奧運,而開始運轉的都市新議程。
此都市新議程以 #緊縮城市 為目標,讓城市成為30分鐘內步行可達的區域,並提出「#從循環經濟到循環都市」的概念,訂下包括了建築廢棄物如何循環使用的系統作法。
而城市公共空間的改造也結合 #民眾參與式設計 進行。提出了 #重新設計我們的廣場,鼓勵更多步行與自行車使用的空間。民眾參與的過程,由政府部門主導,由專借者協作團體進行研究與實驗,建立了良好的夥伴關係。
現任市長伊達爾戈希望2026年建構巴黎的 #城市生態網絡,包括社會住宅比例達到25%、綠建築15萬戶、校園餐廳有機在地且零塑,並在各區設置推動市民參與亭。
在巴黎案例中,我們看見了利用都市大型活動進行公共溝通、討論都市發展願景的機會,並從中逐步推動 #永續生活、#循環再生 的基調;而當中不能忽略的是 #民眾參與 的必要性,透過多元實驗行動,與民眾不斷溝通,用創意設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Vision Thinking 看好基隆
社區交往|Way to Community
Urban Tai-ouan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6/11/1725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都市發展局(3/13)】 #煉油廠都計變更 每個會期都會追蹤進度的中油煉油廠,今天智翔再次詢問都發局針對煉油廠範圍(南崁地區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一)」及林口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八))做都市計畫變更,包括內容與時程,是否有後續進度? 都發局長表示,今年六月可望將煉油...
社會住宅比例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蔡英文說,只要願意參與的人比唱衰的人多,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居住問題,一定可以持續改善,越來越好。
社會住宅比例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居住正義」不能夠導向「買房正義」,小黨在這件事上頭往往搞錯了方向。
居住正義在歐洲的實踐方式,在於藉由社會住宅的普及,達到居住權的保障,同時也消除不同族群之間的隔離感。在法國,社會住宅的比例是18%左右,如果是在巴黎,則來到21%。確保有足夠的公共居住空間讓國民租用,絕對有益於社會穩定和生育率。在台灣,社會住宅比例僅僅只有全國住宅總量的0.08%,就連炒作房地產專門的美日都有6%到8%,這才是小黨要去努力推動且有著力點的政策。
至於打房,可能不是簡單立法就可以達成目的。台灣大多數的房屋都是貸款購買,貿然以公權力介入,控制房屋在自由市場上作為流通商品的價格,最簡單的問題是金融秩序可能會產生混亂。原先向銀行貸款購買的物件因政府介入大幅度降價了,但貸款尚未結清,那銀行是要自行吸收差額?還是追回貸款?
藉由興建一定比例的社會住宅,讓國民長期申租,且只租不賣,才有辦法藉由自由市場的消費行為自然的調節房價。再者,歐洲國家能夠控制房價,多半是在憲法中有居住權障作為法源,以德國為例,就是因為基本法中有提到居住權,才能夠往下去衍生出一系列控制房價的法律,而中華民國憲法幾乎沒有相關內容,貿然改變房屋作為自由交易商品的本質,影響之大無法評估。
讓勞動者和受僱者有房屋可以長期承租,比起將台北市的房價壓低,相對容易。而且房價要多低才能讓一般人買得起,符合所謂的「正義」,也是很值得討論的問題。以台北的一個正常上班族而言,也許會說房價要低到一千萬以下,才可能較無壓力的購買。但除了大屯火山爆發、戰爭或共產制度之外,大概沒有任何人有辦法讓台北的房屋短時間、全面性的降價到每戶一千萬以下的水準吧。
在台灣的現狀下,與其不斷訴求「人人買得起房」的烏托邦幻想,不如監督政府逐年提高社會住宅的比例和興建量,逐步讓住房從一種「必須購買的商品」的迷思和社會地位象徵中解放出來,才是真正有可能實踐且具意義的政策方案。
社會住宅比例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都市發展局(3/13)】
#煉油廠都計變更
每個會期都會追蹤進度的中油煉油廠,今天智翔再次詢問都發局針對煉油廠範圍(南崁地區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一)」及林口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八))做都市計畫變更,包括內容與時程,是否有後續進度?
都發局長表示,今年六月可望將煉油廠區域的都市計畫公開展覽,會將高度污染的「特種工業區」降級,做其他桃園區的產業使用,但勢必會遭遇中油的反對與陳情,都發局長也提到,會將這些陳情內容一併提到都委會去做審議。
#桃園區公保地通檢進度& #取得公保地的財務規劃
目前南崁、桃園內壢間都市計畫的公保地通盤檢討,已經獲市都委會通過,將送中央審議,智翔也請都發局促請內政部盡快審議通過,早日進行半半徵收或跨區重劃,以達到當初實施都市計劃的目的。
因為通檢的結果,連帶影響這些公保地的解編,智翔日前在市長施政報告當天也提到,許多地主等待公保地解編許久,根據一般徵收的規劃,距離目標年也還有21年,因公保地特性又無法做其他利用,不符地主權益,所以能否來規劃未來每一年度的徵收計畫與財務規劃。
但都發局長也透露,目前市府財政上無法做到,希望以區段徵收跟容積轉移處理,智翔也建議,起碼在公體綠廣兒用地的用地上可以儘早規劃,將項目的預算編列出來,畢竟是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與市民福祉的公共設施。
#容積移轉代金制度
與上一題連帶相關的題目,目前用代金取得容積的制度即將上路,但代金的支用辦法仍然不明,因此今天藉機向詢問到局長確認幾個問題,包括:一、容移代金是否專款專用?二、是否全數用在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三、使用上是否依照都市計畫的區分,讓同一都市計畫內增加的容積,帶來區內更多的公設用地?
而上述問題目前都得到都發局長肯定的答案,未來制度上路後,我們就期待看看,能否加速桃園的發展。
#舊市區振興
包括今年度剛辦完的「夜妝古城」活動,桃園市府各局處其實皆有協助舊市區振興的方案,例如都發局的老建築整新、經發局的短期活動,和工務局的街道改善等,但實施的區域或路段常各行其是,看似缺乏整體規劃,也不易讓民眾有感。
因此想建議,能否就舊市區的振興進行跨局處整合,把預算與資源集中在同一區域或路段,相信能有更明顯的效果。
另外,智翔也藉由分享關於新、舊「桃園人」對於「街上」認知的差異,來提醒都發局,應重視舊城區包括車站周邊的都市更新,如果可以比照其他直轄市,成立都更中心和都更處,拉高都更的層級以及人力、資源,相信可以讓都市更新的工作更加順利。
#中路站整開區的公設用地不足
因鐵路地下化計畫新增的中路站,整開區現有的公設用地,目前在圖示上僅有埤塘公園、學校用地、以及社會住宅用地,但計劃書內明列的停車需求,預計要2.65~2.9公頃,卻未劃設停車場用地。將來隨人口增加勢必有新增停車場的必要,如果現在不及早規劃,那恐怕中正公園停車場開發受阻的情況將重演。
再者,由於桃園綠地已嚴重不足,加上未來可能的社福、公托、公幼、停車場等設施,智翔認為不應把這邊的公園做多目標使用,減損僅剩的綠地。如果真要在公園要設立停車場,或是結合社宅及學校用地設立,也請透過土管要求地下化,設置地下停車場,社福設施也可以設置在社宅之中,希望都發局能將眼光放遠,做長遠的規劃。
#社會住宅的比例目標
最後一題則是社宅的比例問題,目前全球社會住宅比率最高的國家為荷蘭,達到 32%,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甚至有 50%都是社會住宅,在荷蘭,只要是中等收入以下的市民都有資格申請社會住宅,是自購住宅以外最重要的居住選擇。
而亞洲國家中,日本及韓國約有 5%至 6%的社會住宅存量,主要協助無能力自購或租賃的弱勢家戶,也包含部分剛出社會的年輕家庭。
台灣目前社宅比例還不到1%,因此想問問都發局,桃園市的社會住宅比例,目標應該是幾%? 若目前配合中央的社宅政策,桃園調配到的戶數,距離理想的目標又有多少的差距? 由於時間關係,希望都發局能在會後再給我詳細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