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最近又有新展覽啦😍 #街角巧現 展出左中上環社區研究既考現學觀察成果😆原來係 #考現學 源於日本架🤣展覽中有三件創作✨裡面有好詳細既介紹👍🏻展區仲有互動空間比大家發揮創意💕仲有免費親子考察套裝比已登記既大館fans😇🤤🤤🤤❤️
.
📍 #大館 #SerendipityintheStreet @taikwun.hk
🗓30/7-3/10/2021
🕰11:00-20:00
🌱免費入場
🔍詳情: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serendipity-in-the-street/838
.
#hongkong #visualhongkong #instameethk #discoverhongkong #explorehongkong #unlimitedhongkong #hkig #hkgirl #blogger #hkblogger #snapshot #photography #discover #hkinfluencer #写真 #写真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hkbloggers #instagram #假日好去處 #community #exhibition #打卡 #跟著愛麗絲做文青 #香港遊記 #愛麗絲夢遊香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二十集:婺源為什麼這樣美 攝製組來到婺源,探訪因首創“自然保護社區”獲得世界發明獎的鄭磐基;婺源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厚的徽州文化積澱;到人跡罕至、大山深處的小村落展現當地人樸素的環保精神.我們將帶您展現婺源的景色之美、文化之美、生態之美。 婺(ㄨ)源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省、浙江...
社區研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同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信念、習俗信仰以及身體觀,對於健康與疾病也會產生不同的信念、感受與處置方式。公衛政策如何理解並回應不同族群醫療照護服務需求,不只關乎生物醫學上的專業知識,也涉及健康醫療知識與族群文化的轉譯。讓我們來透過 獨立評論在天下 黃喻祺(Kalesekes Kaciljaan)的這篇文章,來看見文化適切性的健康照護議題的重要性。
----
“原住民族的健康議題需要怎麼樣的翻譯?我認為,翻譯的目的不是讓公衛語言輕鬆地被原住民族的文化系統接受,而是兩邊的語言經由「轉意」(Translational Study)途徑,回到社區或是部落本身。在社區或是部落文化的基礎上討論健康,公共衛生絕非強勢語言,夏威夷的原住民健康研究是這樣的潮流,反觀台灣,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檢視這樣的專業語言,如何繼續凌駕在原住民族之上,指導他們討論自己的健康?
難度極高的社區預防工作,碰觸到的是文化的表面,還是扎根在社區的文化核心?可以看看社區健康工作實踐者的狀態與反省。台灣對於公共衛生的訓練環境,是否可以增加文化敏感度高而謙卑的公共衛生教育,且在這樣的訓練下,不只是能夠在信任的基礎下做社區研究,也能增加原住民族文化在健康議題上發展討論的空間。
...
我想起系上一位學姊所做的研究,很有意思的反問:現在有文化意識的健康介入活動,真的能夠帶給族人好的健康(well-being)嗎? 因為現在沒有很多科學知識與工具去解釋夏威夷人的「全方位健康」到底是什麼,也就是太平洋上的原住民、島民們所信仰的「mana」(mana is known as spiritual energy of power and strength.)有點難以定義mana到底是什麼,在一般的說法中,這個概念類似一種靈魂的能量、力量(spiritual energy of power and strength)。所以她借用西方科學工具,試圖解釋mana在族人個體間以及夏威夷的討論空間、建構mana的結構,以mana作為指標來評估未來健康介入計畫的成果(Outcome)。系上另一位塞班島的學姊也利用西方科學的工具,去探究父母及其他兒童照顧者對於兒童肥胖議題的想法。她工作的重要性是基於島上的殖民歷史,以及在原住民特殊的宇宙觀下理解島上的健康議題。“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0649
社區研究 在 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reastfeeding amid the pandemic
COVID-19 對於產後婦女的心理壓力與哺乳選擇之影響
大家還記得九月中的時候有請大家填寫線上問卷嗎? 感謝各位的配合,在短短一週內就收到五百多份回復,共有537份有效問卷! 更感謝吳沛禧醫師的整理,現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問卷整理的結果! 分析疫情影響時,是以出生日期在2020/03/01之前(未有疫情影響)與之後(有疫情影響)作為兩組比較。
一、基本資料: 母親年齡以30-39歲(73.4%)為最多,一胎(59.6%)居多,教育程度大學/專科(73.4%)為最多,媽媽工作狀況育嬰假中(37.2%),全職媽媽(36.5%),就職中(26.3%),哺餵狀況以全母乳哺餵(64.2%)為最多。
二、疫情與壓力的關係: 兩組媽媽大多不覺得疫情有造成哺乳壓力,兩組壓力程度是相同的。
三、疫情對於哺乳實行上的影響: 兩組媽媽都表示疫情並未影響她們選擇餵母乳或是餵配方奶,對於疫情造成哺乳困難也無差異;但是對於避免使用公共場所的哺乳室,有疫情影響組明顯高於未有疫情影響組,這表示疫情較嚴重期間生產的母親,有較高傾向避免使用公共場所哺乳室。
四、疫情對於哺乳方式的選擇是有影響的,在疫情爆發之前生產的母親,有明顯較高比例改變先前的哺乳方式: 包括補充營養品、外出時餵食配方奶代替親餵與延長育嬰假以延長親餵時間等等。
五、疫情對其他非哺乳面向的影響: 疫情對母親生產地點選擇沒有明顯影響,但因應疫情與中央指揮中心的規定,各醫療院所均實施限制訪客措施,一位病人最多兩名訪客探視,母親對限制訪客的感受普遍為非常正面(平均3.25, 滿分4分)。但對親子同室時間長度,在疫情嚴重時期生產的母親明顯表示不夠滿足。
結論: 本次社區研究發現COVID-19疫情對於哺乳母親並未造成太大壓力,對哺乳方式選擇也未有太多影響。在疫情嚴重期間生產的母親有較高比例避免使用公共哺乳室,在疫情較不嚴重期間生產的母親有較高比例改變原本哺乳方式。對於因應疫情而實施的訪客管制,母親大多感到正面;而對於疫情嚴重期間親子同室時間限制或禁止,則讓母親感到較不滿足。
感想一: 追蹤粉絲頁的媽媽哺乳率好高喔! 很為各位哺乳家庭開心,也很高興我們支持了好多哺乳家庭(自己往臉上貼金XD)!
感想二: 產後的珍貴時間還是留給媽媽自己和寶寶相處就好,就算是COVID-19疫情之下,大多數醫學會對於一般民眾的建議仍是產後親子同室+盡早開始哺乳,希望醫療院所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參考。限制訪客對母親感受有明顯正面成效,所以就算醫療院所開放訪客了,大家也要記得限制訪客很重要喔! 勸導訪客盡量別在產後頭幾天來打擾媽媽與寶寶啊~~(有人可以開發線上視訊+收紅包的系統嗎?)
以下附上問卷中媽媽們的回饋,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 也歡迎各位的迴響!
疫情對於乳源選擇的考量或擔憂:
希望可以靠母乳增加免疫力
擔心自己生病影響到小孩
剛出生時選擇餵奶但餵奶過程得戴口罩,蠻不舒服的
擔心寶寶抵抗力不足,會比較希望喝母乳
希望多餵母奶增加抵抗力
怕自己被感染還餵寶寶
擔心自己為隱性帶原者
母奶餵食的比例變高
外出時會考慮攜帶配方奶,外面的育嬰室會有點擔心感染問題
疫情期間,各大醫療院所的訪客人數限制對於哺乳的影響:
訪客人數限制,減少了不必要的打擾,感覺很好
擋住訪客是不錯的政策
訪客多的話,卡到親餵時間會有點尷尬
疫情對於哺乳方式的影響:
原是母嬰親善醫院,但寶寶黃疸住院期間卻因疫情不能親餵
初乳擠不太出來,又漲的快,無法母嬰同室,只能等電話,有點打亂我餵奶的計畫
除了食物上有所調整,盡量訂購月子餐,減少外出的機會,避免感冒
疫情關係變得更容易緊張,壓力大導致母乳生產量下降,配方比例拉高
不斷補充發奶食物及飲品
因為疫情盡量不帶出門
身體有狀況,因此減少母奶次數
社區研究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二十集:婺源為什麼這樣美
攝製組來到婺源,探訪因首創“自然保護社區”獲得世界發明獎的鄭磐基;婺源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厚的徽州文化積澱;到人跡罕至、大山深處的小村落展現當地人樸素的環保精神.我們將帶您展現婺源的景色之美、文化之美、生態之美。
婺(ㄨ)源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省、浙江省交界,是上饒市所轄的一個縣。婺源縣為古徽州府所轄的六縣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古村落遍佈鄉野,保存完整,且獨具徽派風格。境內多森林,溪流,自然環境與人文氣息共生共融,人民生活質樸安逸。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鄭磐基,1938年11月生。福建省永定縣鳳城鎮人。林業高級工程師。江西農業大學63屆林學專業畢業生。江西婺源縣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站退休工程師。北京林業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2年開創自然保護社區研究,被林業部譽為“婺源模式”推廣全國。1998年退休。杉天牛研究獲江西省科學大會獎,自然保護社區研究獲世界發明獎、伍體賢現代林業基金獎、林業部“社會林業工程項目優秀論文一等獎”, ABT生根粉研究推廣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黃喉噪鶥保護社區建設與功能研究獲美國“福特汽車環保獎”(中國)自然環境保護專案一等獎,1994年獲“全國林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 1995年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 鄭磐基在全國最先提出自然保護社區的理念,他推動了婺源生態保護大步邁進。在婺源率先發現“黃喉噪鶥”,在世界生物學界引起轟動。鄭磐基幾十年如一日,為婺源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做著自己的貢獻 。鄭磐基提出並參與創建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婺源變成中國最美鄉村之一,而且這種模式被國家林業部譽為“婺源模式”,並在全國多個地區廣泛推行,使很多人都實現了住在公園裡這個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