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喜愛電影
第7️⃣位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 #芝加哥七人案 #TheTrialoftheChicago7
舊年應該冇任何一套戲比《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更適合擺喺第七位。Aaron Sorkin繼2017年《莫莉遊戲》再次身兼編導兩職,今次將舞台搬上法庭,講述當年醜出國際嘅芝加哥七人案審判,事件恰巧同香港人正在經歷嘅不謀而合。憑《社交網絡》勇奪當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Aaron Sorkin今次劇本可謂保持水準,保留其連珠炮發式對白嘅金漆招牌,除咗法庭辯論戲碼拍得激烈迫人,短短兩個多小時亦能將眾多人物寫得形象鮮明,為每位角色安排恰好嘅戲份,亦善用插敍手法逐步還原事件真相,將故事推向高潮。如無意外,《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將會成為下屆奧斯卡大熱門之一。
導演:Aaron Sorkin
編劇:Aaron Sorkin
主演:Eddie Redmayne, Alex Sharp, Sacha Baron Cohen
語言:英語
片長:129分鐘
#hkig #bestof2020 #movie #film #review #moviereview #filmreview #戲 #睇戲 #戲迷 #電影迷 #觀後感 #影評 #電影 #電影評論 #電影心得 #香港
「社交網絡 影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Chris電影宇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社群網戰(Social Network)試片:揭露Facebook背後的醜惡面 的評價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Chris電影宇宙- 2020年最喜愛電影第7️⃣位#芝加哥七人案驚 ... 的評價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社群網戰小鴨-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12 ... 的評價
- 關於社交網絡 影評 在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中文電影預告 - YouTube 的評價
社交網絡 影評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11月號 影評】
.
「人手一機」的時代,社交網絡與科技的利弊是老生常談,然而《願者上網》(The Social Dilemma)在Netflix一上架便遭到熱議。不僅是因為它揭露了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熱門社交軟體的運作方式、行銷伎倆,它更請來多位矽谷科技公司的前員工,如Google前設計倫理師Tristan Harris、發明「讚好」功能的Justin Rosenstein等,以創造者自白的角度掀開這層遮羞布。
.
紀錄片以拆解演算法背後的原理打響頭炮,解釋個人資料的收集及運用方式,誠意十足。讓觀眾對於「個人資料」有更貼切的認知——不只是有些人覺得無關痛癢的姓名年齡電話,而是能夠囊括你的一生的統計與分析,從政治取態到飲食癖好,從過去到未來,電影明明白白地從實招來。
.
尤其是整場電影以故事形式穿插著Ben(Skyler Gisondo飾)一家在科技影響下的生活,試圖展現出Z世代的行為模式與思想是如何輕易地受到大數據所操控。其中有一個橋段十分精彩,那是三個與Ben一模一樣的人在螢幕背後討論他的行為,具象地刻畫出人的一舉一動都被隱形的眼睛記錄在案——每一次按讚、雙眼停留在每一則帖文上的時間都成為分析的對象,繼而推送出你可能感興趣的廣告、帖子、產品、資訊⋯⋯人在演算法下如同扯線木偶,每一個自以為深思熟慮的選擇都是精妙計算後的安排。了解、預測、改變,三者由深埋在沙漠、海底中數以億計的超級電腦分分秒秒地運行著。你能想像嗎?我們窮盡一生努力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但竟然所有人的劇本一早便譜寫好,不是由我們自身,也不是由命運,而是人工智能,甚或只是程式背後的數十個工程師。電影交代得一清二楚,社交媒體不只是工具,而是能夠吞噬人們自主意識的無底深淵。
.
就敲響警鐘而言,它成功了,然而巨響之後缺乏餘震。歸根究底,電影也是媒體產物,總是要以吸睛為綽頭,想要傳遞的信息越簡單誇張越好。因此便造成了某程度上的失實,譬如簡單化演算法下人們的行為會如何受到影響,忽視了家庭原因、朋輩因素、社會環境,單單幾則帖文幾段影片便能把政治冷感的人推上街頭嗎?我們都知道這是少之又少的,誇張化的行為與駭人聽聞的數據難以切中觀眾要害,故例行反思後,很快便被拋諸腦後。探討科技利弊的討論似乎總會面對後勁不繼的難題,因為難以解決——就連電影本身也是經演算法推送到觀眾面前的,95%適合你,因此觀眾也就不會期待一齣電影能夠帶來什麼驚天動地的迴響。最後,一眾科技達人在結尾勸喻大眾不要使用自己開發出來的軟體,像是開玩笑,也像是悲哀的自白。電影取名為《The Social Dilemma》(意譯為社會兩難),但內容旗幟鮮明,從開發者的角度俯視問題癥結,花大部分時間塑造出科技的可怕一面,以毒品類比社交媒體凸出其成癮性,至於何其「兩難」片中只是略略帶過。但對照中文譯名來看則十分有趣,《願者上網》,彷彿我們擁有選擇權一般,但身處於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無論是願或不願,你都得上網,然後心知肚明地接受互聯網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是兩難之處。
.
——〈警鈴響過以後〉
《願者上網》
.
文/Helen @yylamelitehelen
.
十一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願者上網 #TheSocialDilemma #藝文青11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社交網絡 影評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了《天能》,新一集Podcast來了!】
📽📽如果喜歡,都請在Spotify及Apple「訂閱」💡與「正評」👍🏽📽📽多多支持!Link在post尾👇🏻👇🏻👇🏻
與 InsKino 子雲、 電影鳩噏爬 Curtis和阿嵐又錄了一集Podcast,今次談的是《天能》與路蘭。(做好了萬箭穿心的準備⋯⋯)
其實並沒有特別討厭《天能》,當然也談不上喜歡。不過阿嵐在傾談中提到:當我們談及路蘭的電影時,能不能/是否可能避開所有 Fan Theory 和狂迷觀點?然而我自己覺得是近乎不可能的,因為當中甚至涉及了在當下的社群網絡年代觀眾如何消費電影。觀眾感受電影語言的感官,似乎亦正在被「智能電話/社交網絡」的二為一體改變,而迷影文化亦以「解謎」「金句」最為流行。在這樣的背景下,路蘭絕對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創作者。
錄音後與幾位影友繼續談,也很開心我們不僅僅是談論《天能》作為一部作品的優劣:路蘭的電影似乎總令網絡輿論各走極端,專業影評時常批評路蘭「未夠班」、但迷影者們卻相當趨之若鶩、甚至有狂迷為偶像路蘭而戰,在網上與批評路蘭的意見周旋。對我而言,這個現象要比路蘭電影中佈置的「謎團」更加有趣。
歡迎各位理性路蘭粉切磋討論呀!未看《天能》怕被劇透、又或是完全不能接受路蘭被批評的朋友,就請慎入了。(笑)又或者,如《天能》中言,"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 feel it!"
Spotify:
https://spoti.fi/32MzWQK
Apple
https://apple.co/3my732l
Anchor:
https://bit.ly/3iRN4cY
#映畫札記 #正反打
#天能 #Tenet
#路蘭 #基斯杜化路蘭
#FeelIt
社交網絡 影評 在 Chris電影宇宙- 2020年最喜愛電影第7️⃣位#芝加哥七人案驚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憑《社交網絡》勇奪當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Aaron Sorkin今次劇本可謂保持水準,保留 ... 戲 #睇戲 #戲迷 #電影迷 #觀後感 #影評 #電影 #電影評論 #電影心得 #香港. ... <看更多>
社交網絡 影評 在 社群網戰小鴨-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12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社群網戰Social Network》 又譯:《社交網絡》 HD,劇情講述改編自班梅立克的小說”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描述2003年的某夜 . ... <看更多>
社交網絡 影評 在 社群網戰(Social Network)試片:揭露Facebook背後的醜惡面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由於Facebook 的創立過程,筆者算是熟悉,但在事實與八卦交雜的劇情之下,真的是相當過癮的一次觀影體驗,而看完之後,也相信您對馬克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 演員以及所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