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的第幾天呢
《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
這本書在幾年前唸研究所時,無意間於圖書館翻到,對於當時每天充滿paper生活的我而言,簡直是一本充滿能量的書
幾年後,在疫情爆發而圖書館閉館前,在幫Pomi借書的同時,再次看到了這本,於是裝入借書袋,打算自己再次重新閱讀
很意外的是Pomi很喜歡這本,一看再看,然後會一直重複的問我戰爭、受傷、死亡等問題,當然不會藉此評論或是比較,她過的生活有多好,反而更想知道她的內心世界裡,有著什麼樣的感受與想法
即使與柬埔寨的孩子們存在同一片天空下,因著生活背景與文化的不同,對於問題的答案也不盡相同,甚至有些事情,讓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總是最不容易回答,而書裡孩子們的回答,讓我回憶起某些看似平凡簡單的事物,卻蘊含著不凡的意義
在疫情嚴峻,幸福感降低的時期,仍然還有許多想追尋、捨不得放手、用力掙扎的事物,不妨試著閉上雙眼,舉起右手輕按在胸口,誠實的問問自己「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或許會發現什麼也說不定
最後,不論答案是什麼,沒有對或不對,請告訴自己,在理解他人的辛苦,同時也不要否定自己的辛苦,每天都要鼓勵及感謝自己和家人
🌾 好好鼓勵自己,痛苦從來就不該作比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ook4fam 益家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咖啡喝多少懶人包終於來拉!一定要喝一下的拉,但要喝多少? 另外原來淺焙更多咖啡因?冷萃更多咖啡因?哪尼?! 快來看看最精彩的 百篇文獻 咖啡最終章! ☞幾歲前不建議喝咖啡?少年仔可以喝嗎?喝多少? 益家煮Cook4Fam fb粉絲團年齡vs咖啡統整圖片來嚕!: https://www.faceb...
研究所 讀paper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動物國家 「戰貓大家愛」
不分黨派,大家都來當貓奴
以下文字摘自友站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戰貓 x 澎皮鷗 in the house】
前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於美國時間週四(1)早上發了一則推特,說自己和蕭美琴大使於雙橡園會面。
▶ 推特:https://reurl.cc/E2a0Rm。
龐培歐:很高興昨天和台灣的美琴代表見面。在我的國務卿任內,我全力支持台灣這個民主盟友,即使面對龐大的壓力也不退縮。美國和台灣共享很多核心價值,包括自由、民主、以及自由市場經濟。
先前在「政策規劃處」(請見延伸閱讀)主責中國政策規劃的余茂春博士也同行。
對台灣來說最值得欣慰的是,龐培歐任內的許多政策現在都獲得了延續,包括台美雙方的行政官員公開交流、供應鏈的合作,以及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
我們認為對台灣來說最重要的是,龐培歐將許多對台灣的交流和合作事項,擴展到最基層的工作層級(working level),這些最前線、最基層的合作事項,就是最不可能被取代或被取消的。
#戰貓非常能夠駕馭紅色
#龐培歐現在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據說雙橡園的宴會料理非常厲害大家可以參考駐美代表處推特
#最近開始推出一些美食短片但那只是宴會料理的非常非常小部份
#可惡想吃
➤ 延伸閱讀:
【論美國國務院的中樞組織:兼談「政治任命」的外交人員】
https://reurl.cc/4y4AXv。
#美台友好 #共和黨 #民主黨 #國務卿
蕭美琴 Bi-khim Hsiao
蕭美琴致電布林肯賀拜登當選 盼台美續深化合作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12853
蓬佩奧解除美台關係的自我限制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us-taiwan-restrictions-lifted-20210109/5731359.html
斷交以來 第一次獲正式邀請》 拜登就職典禮 蕭美琴出席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26926
彭皮鷗到雙橡園拜訪戰貓
https://twitter.com/mikepompeo/status/1377622099460767745
研究所 讀paper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舊文】關於同儕審查
同儕審查(Peer Review)其實是學術界一個「內行」的專有名詞,值得稍作解釋。
(本文以天文學慣例為主,其他領域可能有異)
首先,學者會做研究,然後把研究結果歸納寫成論文(Paper)。學者指包括在大學工作的學術專業(Academic Profession)人員(教授、講師、研究生等),或者是非大學的研究所的研究員(例如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和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員),又或是私人機構的研究員(例如藥廠聘請的研究員),也可以是任何業餘的研究者(例如業餘天文學家經常在尋找小行星上作出重大貢獻)。
因此,論文的審查其實與論文作者隸屬的大學或單位無關。論文寫成後,作者會把論文稿件投到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現在都是經由網絡投稿,從前則使用郵寄。學術期刊通常都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擔任編輯(Journal Editor),組成一隊專業的編輯團隊(聽說薪水少得可憐,但因為還未有期刊邀請過我做編輯,所以我也不清楚)。
收到論文稿件後,期刊的總編輯就會把它分派給其中一位編輯負責,該編輯的工作就是盡力邀請該論文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去審查其內容的正確性。被邀請的專家審查員(Expert Reviewer)都是義務性質的,因此如果他們因任何理由而拒絕幫忙(例如教學繁忙、不熟悉該領域,或者有利益衝突),編輯一般都會請該學者推薦相關的其他學者予其另行邀請。
因此,審查員其實就是論文作者的同行,甚至是競爭對手。這也是稱為「同儕」審查的原因。現在的期刊,除非是如《自然》(Nature)或《科學》(Science)等的「高檔」期刊,一般是很難邀請得到資深教授幫忙審查稿件的,因為他們通常教學、研究、行政事務繁重,所以部分審查員其實都是博士後研究員,亦時有聽聞甚至會有教授找博、碩士學生幫自己做審查工作(由於同儕審查過程中的論文理應是保密的,這其實是不太正確的行為)。
審查員須在檢查論文後寫一個詳細的審查報告(Review Report),指出論文哪些內容必須改善,或哪裡有改善空間。報告內容可以純粹是建議性質,或者是論文作者必須作出的修改。有時候,當遇到語氣較重或不友善的審查員時,編輯或會刪減或修改審查報告的字眼,避免論文作者讀到太過苛刻的意見而感到難堪。
期刊通常都會給予審查員一個限期,審查員必須在限期內提交審查報告。限期根據不同期刊、領域都有所不同。一般天文學期刊的審查限期大約為四至六個禮拜。不過由於同儕審查屬義務性質,編輯亦無權強迫審查員在限期內完成審查並提交報告。遇到嚴重逾時未交的情況(經常都有⋯⋯),編輯也只能禮貌地催促。必要時,例如審查員突然「失蹤」,編輯也可以在同儕審查過程中途更換審查員。不過,由於邀請資深學者通常都很困難,除非情非得已,編輯都會盡可能避免更換審查員。
期刊會要求審查員在提交報告時一併給予接納論文與否的建議,包括直接接納(Direct Acceptance)、輕微修改後接納(Acceptance after Minor Revision)、大幅度修改後重新審閱(Review after Major Revision)、拒絕(Rejection)。不過,最終決定權其實在編輯手上。編輯可以直接無視審查員的建議,或者在審查員意見與論文作者有很大的出入時介入其中,又或者邀請多一位審查員給予獨立意見。
從前,通常每篇投稿論文都會有兩位或以上的審查員分別獨立審查,然後編輯會在考慮所有審查報告的建議後再作出決定。不過,由於現在審查員越來越難找,加上投稿論文越來越多,部分期刊的論文很多時候都只有一位審查員負責審查,所以審查的質素也就越來越參差。有時候,由於只有一位審查員,其權力會過大、又胡亂作出決定,而編輯又偏袒審查員或因其非該領域專家而無法作出公平的決定時,就可能會影響到科學的質素,遺害人類知識文明。
基本上,除了期刊的編輯外,包括論文作者在內的其他人是沒有辦法知道誰是審查員的。因為現在絕大部份期刊都是採用所謂的「單盲」(Single Blind)制度,即是審查員知道誰是作者,但作者並不知道誰是審查員。這樣做的本意是用來保障審查員能夠不受壓力地評核文章內容和質素,但有時候會被用來作打壓異見或者新的研究方法或結論之用,亦會對科學知識造成負面影響。
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所謂的「雙盲」(Double Blind)制度,即只有作為「中間人」的期刊編輯知道雙方身分,而審查員和作者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但這在某些範疇比較難以實行,例如科學論文中少不免提到使用了哪所大學/研究所的設備,而且審查員也能夠從論文內容、行文風格、研究方法等輕易猜到誰是作者。
亦有人提出過雙方都公開姓名的方法。理由是當雙方都知道對方是誰的時候,審查過程中就會更加互相尊重,對事不對人。近年已經有學者發起這個方法,不過暫時未有期刊採用。不過有讀者指出,至少有些期刊已經會在同儕審查過程完結後公開雙方身分,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了。
歷史上有紀錄的首次同儕審查發生在1665年,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會(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亦即著名的皇家學會)的《皇家科學會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不過,當時的同儕審查是由編輯負責進行,而非另外邀請專家。
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移居美國之前,投稿的德國期刊都是沒有邀請專家作同儕審查的。後來,當他投稿一份關於證明重力波並不存在的論文到美國的期刊《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期刊的編輯對論文內容有所保留,便把論文寄給一位專家審查——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同事羅伯遜(Howard Percy Robertson)。羅伯遜閱畢發現愛因斯坦的計算有誤,就寫了一個匿名的審查報告給他。
愛因斯坦並不知道羅伯遜就是審查員,而且他對期刊編輯「擅自」把他的論文寄給第三者的舉動非常生氣,就寫了以下信件給編輯以及退了稿:
“We (Mr. Rosen and I) had sent you our manuscript for publication and had not authorised you to show it to specialists before it is printed. I see no reason to address the – in any case erroneous – comments of your anonymous expert. On the basis of this incident I prefer to publish the paper elsewhere.”
愛因斯坦致《物理評論》(1936)
愛因斯坦退稿後把論文投稿給富蘭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的《富蘭克林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一份名氣比較低的期刊。有趣的是,投給富蘭克林研究所的稿件經過大幅度修改,而且這些修改都是羅伯遜以同事身分建議的!愛因斯坦很高興羅伯遜幫忙發現了錯誤,而羅伯遜最後也沒有表露身分——他其實就是當初在同儕審查中指出愛因斯坦錯誤的人啦!
研究所 讀paper 在 Cook4fam 益家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咖啡喝多少懶人包終於來拉!一定要喝一下的拉,但要喝多少?
另外原來淺焙更多咖啡因?冷萃更多咖啡因?哪尼?!
快來看看最精彩的 百篇文獻 咖啡最終章!
☞幾歲前不建議喝咖啡?少年仔可以喝嗎?喝多少?
益家煮Cook4Fam fb粉絲團年齡vs咖啡統整圖片來嚕!:
https://www.facebook.com/319845258505928/posts/969896893500758/
☞喝咖啡好處?壞處?咖啡懶人包!:
https://tw.osparks.com/player/245/8387
☞其他愛撥營養小知識
:
懷孕不能喝咖啡?!才怪喝爆(威不是)
https://youtu.be/_W-WtKUyvb4
喝咖啡原來不會胃食道逆流或骨鬆?危險的是....
https://youtu.be/RlcGkj8ygwo
✍參考文獻:
[1] FDA & EFSA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400mg
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2903/j.efsa.2015.4102
[2] J型圖文獻最低點(最不易得心血管疾病)的是300mL咖啡,換算後約是60-350mg咖啡因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43661807000291
[3] 台灣衛福部訂一天300mg咖啡因以內!
https://www.fda.gov.tw/TC/publishotherepaperContent.aspx?id=1089&tid=1563
[4] 不同地區的阿拉比卡豆 咖啡因含量會有些微差異
https://www.scielo.br/scielo.php?script=sci_arttext&pid=S1415-47572000000100036&lng=en&nrm=iso
[5] 在此說明淺焙及深焙咖啡因:因為網路上有許多提到深焙比淺焙咖啡因高,
而影片中提到深焙咖啡可能比淺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少,
有文獻指出因烘焙的溫度及時間能減少咖啡豆裡的咖啡因,攝氏220度烘焙後測得的咖啡因含量明顯降低: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Determination-of-caffeine-in-roasted-and-irradiated-Aly-Kassem/fcd32953205e5d88e3ed308115a98d1984848371
但亦有其它研究表示,深淺焙對於咖啡因減少的量並不多——研究取等重的樣品來測,烘焙豆較生豆咖啡因含量率,烘焙豆較多,意即咖啡因減少率小於咖啡豆烘焙過程失重率。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7039318_DETERMINATION_OF_CAFFEINE_IN_RAW_AND_ROASTED_COFFEE_BEANS_OF_ILU_ABBA_BORA_ZONE_SOUTH_WEST_ETHIOPIA
所以,以重量而言,取等重的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煮咖啡,會是深焙那杯有較多咖啡因,因為深焙豆較輕,取等重會取到較多顆的咖啡豆。
但一般較少人秤豆重來煮咖啡,而是以咖啡匙之類的體積為單位,如是則因而產生相反結果:
同體積輕焙咖啡豆煮的咖啡有較多咖啡因,而深焙咖啡豆煮出來的則有較少的咖啡因。因為深焙豆較輕體積較大,取等體積會取到較少顆的咖啡豆!
**這是為什麼愛撥說,淺焙咖啡咖啡因可能反而較多的原因。(但其實真的差異都沒很大!不用太在意,重點還是量!量!量!)
[6] 各種沖泡咖啡方式影響咖啡因含量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3996997000021
[7] Nature文獻提到,cold brew 冷萃咖啡咖啡因較多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18247-4
[8] 延伸閱讀,食力——冷萃 v.s. 冰滴 v.s. 冰美式
https://www.foodnext.net/life/lifesafe/paper/4357992699 食力
#愛撥營養師DietitianAibo #食物科學 #咖啡
研究所 讀paper 在 Cook4fam 益家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俗話說懶人有懶福
像愛撥這種懶出名的,切菜吃水果
能不削皮就絕對不削!!!這4我的堅持!
☞蔬果皮到底多威+不去皮也好吃的滷蘿蔔、櫛瓜蝦仁食譜懶人包:
https://tw.osparks.com/player/ldpytdf/245/6354
☞其他愛撥營養小知識
葡萄洗不掉的白霜是農藥?蘋果皮有毒蠟?
https://tw.osparks.com/player/ldpytdf/245/6302
隔夜吐司又乾又硬?科學原理保存還你軟Q包
https://tw.osparks.com/player/ldpytdf/245/6284
✍參考文獻:
[1]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goitrogen,過量會影響甲狀腺素的代謝與合成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40614/
[2] 但基本上只要有烹煮加熱過,且多元飲食(各種不同的好食物都吃)就不用太擔心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487770
[3] 花青素的各種好處!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mnfr.201100526
[4] 槲皮素的各種好處!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4299908002884
[5]蘿蔔硫素的各種好處!
https://academicjournals.org/journal/JMPR/article-abstract/FC65FB225611
[6] 有機標章延伸閱讀 by食力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470373788
#愛撥營養師DietitianAibo #食物科學 #先別急著丟果皮